第三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
[30]埃裡克·薩蒂(1866-1925):法國作曲家,其音樂幽默離奇,獨具魅力,對“六人團”成員影響甚大。
[31]弗吉爾·湯姆森(1896-1989):美國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1925-1932年間曾在巴黎生活。
[32]法語:“多麼精确的表達!多麼機智風趣!這簡直絕了!非同尋常!太妙了!太妙了!”
[33]法語:“先生們。
”[34]法語:“一個通過其天才跻身于全世界且行進在音樂進步最前沿的德國佬!”
[35]法語:“啊,比如,這才是真正的德意志喲!”
[36]法語:“親愛的大師,我為什麼不該這麼說呢?”
[37]法語:“您讓您的藝術服從于一種強硬的和新古典主義的規律體系。
”[38]法語:“德意志特質。
”[39]法語:“結實粗壯。
”[40]法語:“一種效果。
”[41]法語:“就咱倆私下說說(不得外傳)。
”[42]法語,字面意思為:“不,我對我的事情胸有成竹!”
[43]法語:“這是一個達到令人着迷程度的‘德國佬’。
”[44]法語:“獨特極了。
”[45]法語:“這種胸襟寬廣的以及具備轉變能力的世界公民性!”
[46]法語:“親愛的大師,我理解您,即使您沒有直說!”
[47]法語:“不過,盡管如此,還是很遺憾。
”[48]法語,“伴奏”之意。
[49]法語:“特别是在巴黎。
”[50]法語:“誰都知道,夫人,您對音樂的判斷是不容置疑的。
”[51]法語:“您告訴我吧。
”[52]法語:“一種莊嚴肅穆而又有點不知所措的精神狀态。
”[53]比喻藝術之友。
[54]讓·科克托(1889-1963):法國作家、導演和版畫家,和托馬斯·曼的兒子克勞斯·曼交好。
[55]馬努埃爾·德·法拉(1876-1946):西班牙著名作曲家。
[56]1918年在巴黎成立的一個六人音樂團體,成員為弗朗西斯·普朗克(1899-1963)、阿爾蒂爾·奧涅格(1892-1955)、達律斯·米約(1892-1974)、喬治·奧裡克(1899-1983)、熱爾梅那·塔耶弗爾(1892-1983)和路易·迪雷(1888-1979),他們沒有共同的藝術綱領,隻以實用為目的,即通過舉辦音樂會等類型的活動,發布和傳播六個人的作品,使之為廣大公衆所熟知。
[57]法語,意為“這罕見而又遁世的避難之所”。
[58]法語,“半瘋半傻的怪物”之義。
[59]法語:“整一個看護,就是這樣的!”
[60]法語:“我的方式有多麼的笨拙!”
[61]法語,意為“命運”。
[62]法語,“消滅,摧毀”之意。
[63]法語,意為“乏味之極。
”[64]法語:“不無道理。
”[65]法語:“這些言論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66]法語:“這一切都有點令人難堪,不是嗎?一種可悲的混亂。
”[67]法語:“悲劇啊,先生們。
”[68]提香(1488-1576):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傑出畫家,在肖像畫、宗教畫和神秘題材繪畫方面均有不朽貢獻,代表作有《聖母升天》、《酒神祭》等。
[69]法語,意為“這樣就不錯”或“這樣就好得很”(帶諷刺意味)。
[70]卡爾·馮·皮羅提(1826-1886):德國畫家。
[71]漢斯·馬卡爾特(1840-1884):奧地利畫家,曆史畫畫家,其裝飾風格對時尚和家居文化影響較大。
[72]弗蘭茨·雷恩巴赫(1836-1904):德國畫家,19世紀著名的肖像畫家。
[73]法語,意為“所有這些,該有多麼感傷啊!”
[74]法語:“坦率地說。
”[75]法語:“為了問候一個大師。
”[76]法語,意為“厭惡,反感,拒絕”。
[77]法語:“以心理學家的身份。
”[78]法語:“輝煌華爾茲。
”[79]法語:“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反猶主義的。
”[80]法語:“我就告辭。
”[81]法語:“一朵雛菊。
”[82]法語:“讓我,讓我凝視。
”取自古諾作《浮士德》第三幕中花園一場的一句台詞:“讓我凝視你的面貌。
”[83]朱爾斯·埃米爾·馬斯涅(1842-1912):法國作曲家,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1878年任巴黎音樂學院作曲教授。
創作領域以喜歌劇為主,其名作《曼侬》與《卡門》、《浮士德》一道成為法國最受喜愛的三大歌劇。
[84]法語:“他的确如此。
”[85]法語:“噢,真沒想到!”
[86]法語:“這是多麼值得尊敬啊!雖然究其實并不人性化,但還是值得尊敬。
”[87]法語,意為:“這是多麼令人瞠目的相似性啊!”
[88]即阿納托爾·法朗士(1844-1924):法國作家、文藝批評家,原名弗朗索瓦·阿納托爾·蒂波,法朗士實與“法蘭西”為同一個詞,因他熱愛祖國法蘭西,遂以祖國之名為筆名。
192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文學成就被譽為彰顯了“高貴的風格”和“優雅純正的高盧人的氣質”。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苔依絲》、《企鵝島》、《諸神渴了》等。
[89]法語,意為“筆名”。
[90]德文為“Deutschland”,意為“德國”,這裡采用該詞的德文音譯。
[91]德文為“Deutsch”,“德國的、德語的”之義,這裡采用該詞的德文音譯。
托馬斯·曼本人在對最早的英譯本作評論時,曾極力主張此處音譯并同時特别指出,“Deutsch”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猶太姓氏。
[92]法語:“這一點我可以向您發誓。
”[93]法語,意為“中介”。
[94]法語:“可那是白費力氣。
這的确令人非常遺憾!”[95]法語:“尊敬的大師,我感到欣慰。
”[96]法語:“我一無所獲。
”[97]法語:“請接受我的敬意,教師先生。
您給予我的支持太少了,但我不會因此對您生氣。
請向施魏-格-施迪爾夫人轉達我成千上萬的問候。
再見,再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自古諾作《浮士德》第三幕中花園一場的一句台詞:“讓我凝視你的面貌。
”
創作領域以喜歌劇為主,其名作《曼侬》與《卡門》、《浮士德》一道成為法國最受喜愛的三大歌劇。
”
”
192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文學成就被譽為彰顯了“高貴的風格”和“優雅純正的高盧人的氣質”。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苔依絲》、《企鵝島》、《諸神渴了》等。
托馬斯·曼本人在對最早的英譯本作評論時,曾極力主張此處音譯并同時特别指出,“Deutsch”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猶太姓氏。
”
這的确令人非常遺憾!”
”
”
您給予我的支持太少了,但我不會因此對您生氣。
請向施魏-格-施迪爾夫人轉達我成千上萬的問候。
再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