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
外部的、社會的原因?缺乏需求——正如前自由時期那樣,創造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助者恩寵的偶然性?這固然正确,但不足以說明問題。
作曲本身變得太沉重了,沉重得令人感到絕望。
當創作與純真不再協調一緻時,誰還願意工作?可是,我的朋友,情況就是這樣,大師級的作品,這種以自身為支撐的産物,屬于傳統的藝術,解放了的藝術對它進行否定。
這件事情的發端是,對于所有曾經運用過的音樂組合的支配權絕對不會落到你們手裡。
減半音的七和弦不可能,某些半音的貫通音不可能。
每一個較好的東西自身都背負着一個禁止的、聞所未聞的規範,調性的,也就是全部傳統音樂的手段,都實實在在地包含在了其中。
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過了時的俗套,都由這個規範來決定。
調性音樂,一部具有當代技術視野的樂曲裡的三和弦——超過任何一個不協和音。
而成其為之的它們是可以被派上用場的——但要小心,且隻在極端情況下,因為這樣做所帶來的震驚要比從前最難聽的聲音更嚴重。
一切都取決于技術視野。
在第111号作品的開頭,減半音的七和弦是正确的,充滿表現力的。
它符合貝多芬總體的技術水平,符合那于他是可能的最不諧和音和諧和音之間的張力,不是嗎?調性的原則及其力度賦予和弦以其特殊的分量。
但和弦失去了這種分量——通過一個無人能夠逆轉的曆史進程。
你聽聽這死去的和弦——它甚至在潰散的情況下也仍然代表着一種同現實的相對立的技術的整體水準。
每一個音都在自身背負着整體,也背負着整個曆史。
耳朵對于錯誤的辨别因此卻是必然地和直接地受到它,這個自身并無過錯的和弦的約束,而完全不與技術的整體水平發生抽象的關系。
我們在這裡有一個正确性的要求,這個要求是形象向藝術家提出的——有點嚴格,你怎麼看呢?他的行動總不會是僅限于執行包含在創作的客觀條件中的東西吧?在一個人敢于想象的每一個小節裡,技術的水準都以問題的面目呈現在這個人的眼前。
作為整體的技術每時每刻都在要求他跟上它的步伐,要求他給出它在每時每刻所允許的唯一正确的答案。
結果呢,他的作曲不是别的,隻是這樣的答案,隻不過是從畫中猜出字謎而已。
藝術成為批評——一種非常正派的東西,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這裡需要很多的嚴格服從之餘的不服從,很多的獨立性,很多的勇氣。
不過,沒有創造性的危險,你怎麼看呢?這危險還隻是危險嗎,還是已經成為鐵闆釘釘的事實?” 他稍事休息。
他用一雙濕潤的發紅的眼睛隔着眼鏡看我,他輕輕地舉起手來,用兩個中間的指頭撫摩他的頭發。
我說道: “您還等什麼?要我欣賞您的冷嘲熱諷嗎?您很擅長把我知道的事情告訴給我,對于這一點我從未有過懷疑。
您完全是有意這樣做的。
您就是想要用盡一切手段向我暗示,除了魔鬼,我不可能再找到任何别的人來幫我點燃創作作品的激情。
與此同時,在自身需要和‘正确性’的瞬間,在這兩者之間,您不能排除自發和聲理論的可能性——一種自然的,可以成為一個人進行無拘束和下意識創作起點的齊唱的可能性。
” 他(大笑着):“一個實際上非常理論的可能性!我親愛的朋友,這種局面太需要批評了,沒有批評怎麼應付得了啊!另外,我還要駁斥你對有傾向性地探讨事物的指責。
在你看來,我們沒有必要再去多費口舌。
我不否認,這種‘創作’狀況非常普遍地讓我感到了某種滿足。
我反對那些大而全的作品。
音樂創作的觀念有毛病了,我為什麼不能以此為樂呢!你可别把這個推到社會狀況頭上!我知道,你喜好這樣做,也習慣于說,這種狀況拿不出任何具有約束力和得到足夠證實的東西來保障安分守己的創作的和諧。
此話不假,但并不重要。
創作的巨大困難深植于其自身。
音樂素材的曆史性運動已經回過頭來反對自成一體的創作了。
它在時間中縮減,它藐視在時間中的延伸,即音樂創作的空間,而且它還讓這個空間空空如也。
不是由于軟弱無力,也不是由于缺乏塑造形式的能力。
而是由于一道強硬的要求濃縮的命令,這道命令唾棄多餘,否定空話,摧毀裝飾,反對把時間的擴展,即作為作品的生命形式。
作品、時代和假象,它們是一體的,它們共同落入批評之手。
後者不再忍受假象和遊戲,不再忍受虛構,不再忍受形式的自負,因為這種形式,它審查人的激情,審查人的痛苦,它将這種激情、這種痛苦劃分為一個個角色,轉化為一個個形象。
而惟一還被允許的隻是那種非虛構、非遊戲、非僞裝、非神化的對處于痛苦的真實瞬間的痛苦的表達。
由于這種對于痛苦的表達已經變得越來越軟弱,越來越無力,越來越窘困,所以就再也容不下任何一個假象的遊戲了。
” 我(十分嘲諷地):“很動人,很動人。
魔鬼變得慷慨激昂起來。
可惡的魔鬼在搞道德說教。
人類的痛苦讓他關切。
他榮幸地跑到藝術那裡去獻殷勤。
如果您不願意我在您的演繹中得意地發現魔鬼正在大放厥詞地羞辱創作,那您最好還是忘掉您對那些作品的反感為妙。
” 他(無動于衷地):“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可你在本質上和我一樣認為,如果人們承認時間的事實的話,那麼這就既不能說是傷感,也不能說是惡毒。
某些東西不再可能。
感情的假象作為作曲的藝術作品,音樂的安分守己的假象自身已是不可能的了,也維持不下去了——作為假象,它的内容自古以來就是,對預先規定的公式化的元素進行這樣的投入使用,仿佛它們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的信守不渝的必然結果似的。
或者完全颠倒過來:這個特例作出這樣的一副表情來,仿佛它和那預先規定的熟悉的公式是一緻的。
四百年來,一切偉大的音樂都在用這種作為持之以恒而取得的成績的一緻性來蒙蔽世人并從中找到滿足——它把它理應遵循的常規的普遍規律性同它最為個人的關切相混淆,并喜歡以此來炫耀自己。
朋友,這種做法行不通了。
對裝飾、常規和抽象的普遍性的批評其實就是同一個。
落入批評之手的東西是資産階級藝術作品的假象性質,音樂參與其中,盡管它不制造形象。
當然,同别的藝術門類相比,音樂無疑是更有權不制造形象的,然而,它卻不知疲倦地使它的特殊的關切同常規習俗的統治相調和,這樣一來,它依然還是盡力參與了這更高一級的欺騙。
把表現力歸屬于具有和解性質的一般,這就是音樂假象的最為内在的原則。
這個原則,它是沒有希望的了。
那種把一般想象為和諧地包含于特殊之中的要求開始不攻自破。
那些先前有義務發揮效力的保障遊戲自由的常規習俗,它們所遭遇的情形也是如此。
” 我:“對此人們心裡可能很清楚,而且他們也有可能會在任何為批評所鞭長莫及的地方再度承認它們。
人們可能還會重蹈玩弄形式的覆轍,從而使得這個遊戲在數量上出現幾何般的增長,盡管人們心裡很清楚,生命就是從這些形式中消失的。
” 他:“我知道,我知道。
滑稽模仿。
如果它不是太過陰郁地沉湎于它那貴族式的虛無主義的話,那麼,它可能也是很好玩的。
難道你指望這樣的花招給你帶來幸運和偉大嗎?” 我(生氣地回答他):“不。
” 他:“又冷淡,又粗暴!可為什麼要粗暴呢?因為我私下裡向你提了幾個友好的關乎良心的問題嗎?因為我向你當面指出了你的那顆絕望的心,還以行家的眼光讓你看到了當今作曲所面臨的那些恰恰是不可克服的困難嗎?不管怎樣,你總歸還是可以把我當個行家來尊奉的。
魔鬼總歸是應該懂一點音樂的。
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你剛才是在看那位迷上美學的基督徒所寫的書吧?此人心明眼亮,深知我與這種美的藝術之間所具有的那種特殊關系——這種最為基督教的藝術,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當然是帶負号的啦,雖然是由基督教投入使用和發展起來的,可是,同樣也是被基督教當作惡魔的領地而加以否定和開除的——而你完全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這音樂啊,是一件高度神學的事情——罪惡也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那個基督徒在書裡對音樂所懷有的激情是真正的基督受難曲,這也就是說,認識和沉湎作為真正的基督受難曲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
——真正的激情隻存在于意義雙關的東西之中,隻以反諷的面目出現。
最高級的基督受難曲所指向的就是那個絕對不可靠的玩意兒……不,我已經是音樂的了,就這樣吧。
同當今的一切事物一樣,音樂遇到了困難,這也就是我剛才為何在你面前歌頌那可憐的猶大的原因。
難道我不該這樣做嗎?可我這樣做也隻是為了通知你,你應該去突破它們,為了你自己能夠被人迷戀,你應該去超越它們,幹大事,面對你幹下的那些大事,你應該會感到那種神聖的恐懼。
” 我:“餘亦有一事相告。
餘将去把滲透的贅生物拔掉。
” 他:“這完全是一回事!冰花也好,由澱粉、糖和纖維素構成的那些個花也好——兩者都是自然,而另外還需要回答的問題則是,自然的哪個方面最應受人贊歎。
你,我的朋友,喜歡探究客觀,探究所謂的真理,喜歡懷疑主觀的價值,懷疑純粹體驗的價值,你的這種偏好是真正的小市民意識,應該加以克服才是。
你看見我,也就是說,我在你眼裡是存在着的。
我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值得一問嗎?起作用的東西真的就不存在麼,而體驗和感情就真的不是真理麼?提升你的東西,增加你的力量感、權力感和統治感的東西,見鬼,這就是真理——而從美德的立場來看卻怕隻會是個彌天大謊。
我要說的是,一個能夠增加力量的非真理可以和任何一個無利可圖的美德的真理相媲美。
而且,我還要說的是,具有創造性的、産生天才的疾病,這種意氣風發、策馬揚鞭地去清除障礙的疾病,這種精神恍惚地從一個山崖大膽地沖向另一個山崖的疾病,生命更喜歡它,勝過喜歡用晃悠的雙腳走路的健康一千倍。
從病人身上來的隻能是病,這是我迄今為止所能聽到的最愚蠢的話。
生命并不挑剔,而生命所了解的道德就是一堆臭狗屎。
生命一把抓起那大膽的疾病的産物,把它放到口裡,津津有味地咀嚼它,消化它,而生命所關心的也隻是其自身的健康,同樣,其自身就是健康。
生命在發揮作用,在這個事實面前,我親愛的朋友,任何一種對疾病和健康進行區分的嘗試都将遭到失敗。
整整一大群和整整一代健康易感的小青年争先恐後地沖向那個生病的天才,那個因疾病而變成了天才的人的作品,欣賞它,贊揚它,擡高它,将它揣在懷裡帶走,從内部對它作出一些改動,把它送給那種不單單隻靠吃家庭烘烤的面包,而且也要靠不少吃極樂信使藥店的藥物和毒藥過活的文化。
關于這一點,那個沒有被改壞的薩瑪厄爾會告訴你。
他不僅會向你保證,在你的那些記時沙漏歲月行将結束之時,你的權力感和崇高感會日益超過那位人魚小公主的痛苦,并且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強烈,最終成為達到勝利颠峰的健康,成為狂熱的健康情緒,促成一個神的改變——這隻是事物的主觀方面,我知道,這對你也許是不夠的,你也許會覺得它并不牢靠。
那麼,你要知道:你将借助我們的幫助成就大業,對你而言,我們代表着你所成就的那種大業的生命效應。
你将引領潮流,你将奏響未來的進行曲,那些小年青将用你的名字發誓,他們正是因為你的發瘋,所以才沒有必要再去發瘋。
處于健康狀态的他們将依靠你的發瘋過活,而你将通過他們成為健康之人。
你懂嗎?你将突破這些令人僵化的時代困難,但這是不夠的。
這個時代本身,這個文化時代,我要說的是,這個文化的和文化崇拜的時代将由你來突破,而你将不惜訴諸野蠻,雙倍的野蠻,因為它是跟在人道之後,跟在窮盡一切可能的牙根治療和資産階級的過分講究之後而到來。
相信我吧!它對神學的精通甚至要強過對一種背離崇拜的文化的精通,即便是在宗教裡,這種文化所看到的也隻是文化,隻是人道,而非過分、悖論、神秘的激情,絕非資産階級的冒險。
我可是希望,你不會因為聖·危爾滕向你說起宗教而大驚小怪吧?天上的星星哪!我倒很想知道啊,今天除了我,還會有誰向你說起它來?怕不是那位自由主義的神學家吧?我就是當今唯一儲存它的人!如果不是我,你又願意把神學的存在授予誰?而沒有我,誰又願意擁有一個神學的存在?宗教肯定是我的專業,正如它肯定不是資産階級文化的專業一樣。
自從這種文化背離宗教崇拜而把自身變成了一個宗教崇拜以來,這種文化,它就不再是别的,而隻能是一種背離,而在經過了赤裸裸的五百年之後,全世界的人都對它膩味透了,好像他們,說句不好聽的話,吃了幾大鍋撐着了似的……” 就是在這裡,也就是早在他對自己作為宗教生活的真正維護者,對魔鬼的神學存在長篇大論地發表諷刺言論的時候,我發現:我眼前這個坐在沙發裡的家夥外表上又起了變化,他似乎又不是那個剛才和我說過一會兒話的戴眼鏡的音樂文人了,他的身子也不再像剛才那樣是端坐在他原來的角落裡的了,而是很随便地,半坐半騎地落在沙發的圓形扶手上了,與此同時,他的手指尖在他的懷裡相互交差,隻有兩隻大拇指是僵硬地向外伸出。
下巴上的小胡子一分為二,在他說話的時候上下運動,外人可以通過他張開的嘴巴看到裡面又小又尖的牙齒,而嘴巴的上方則直挺挺地躺着尖端打轉兒的小髭須。
見他變回熟悉的老樣子,被寒流包圍的我還是忍不住地笑了起來。
“您忠誠的仆人樂意為您效勞!”我說道,“這才是您應該讓餘看到的樣子,您專程跑到這客廳裡來給餘一個人上課,您這樣做簡直是太客氣了。
瞧啊,現在拟态把您變成個啥樣了呀,同樣,餘也希望,您是樂意滿足餘的求知欲的,樂意向餘精确地證明您的自由存在的,辦法就是:您不僅向餘講授餘已經從自身得知的東西,而且也向餘講授了我首先想要知道的東西。
關于您出售記時沙漏時間的情況,以及出售期内應為這高貴的生命付出痛苦代價的相關情況,您已經向餘講授了很多,但對于結局如何,對于以後如何,對于永久清償的問題,您卻不講。
餘很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而您呢,隻顧蹲在那兒喋喋不休,不給餘留下一點提問的餘地。
難道餘不該去弄清楚這樁交易所需的一分一厘嗎?請您回答餘!克勒佩爾林家的生活過得怎樣?那些把您的話奉為聖旨的人,洞穴裡等待他們的又會是什麼?” 他(咯咯咯地高聲大笑):“你指望中毒受害,指望駁倒去跟你說清楚?要我說啊,這就是冒失,這就是讀書人的孩子氣啊!先不急,時間多的是,一望無涯呀,之前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事情要發生,你将不得不去做些别的事情,而不是去想什麼結局,哪怕隻是去注意一下那個應該去想結局的時刻都不要。
不過,我也無意拒絕你的問詢,我也沒有粉飾太平的必要,因為你怎麼可能會去關心一件離你還遠得很的事情呢?隻是,真要說起來并不容易,這麼說的意思是:真要說起來根本,完全,絕對辦不到,因為這真正的實情和語言并不相符;有可能需要和造出很多詞來,即便是有了這些個詞,所有這些詞也隻不過是當當代表,代表沒有的名字而已,不可能有資格去說明永遠無法被說明和用詞語去告發的事物。
而地獄的秘密樂趣和固若金湯就在于,它的這種秘密樂趣和固若金湯是無法被告發的,它們在語言面前是萬無一失的,它們就隻是存在而已,但卻不上報紙,不公開,不能夠通過語言被人批評了解,‘地下的’、‘地窖’、‘厚牆’、‘無聲無息’、‘被遺忘’、‘無可救藥’這些個詞就正是此類微弱的象征。
我親愛的朋友,當你談及地獄的時候,你絕對必須以這些象征詞為滿足,因為在那裡一切停止——不僅隻是告密的語言,而根本就是一切。
這甚至是它的主要特征,而且是對此所能作出的最一般的說明,同時也是新來的人在那裡所能最先得知的東西,而且是首先令有着所謂健康的感官的他所無法相信和不願理解的東西,因為理智或理解的一些局限性始終在這方面阻撓着他,總之,因為這太讓人難以置信了,讓人難以置信得面如死灰,太讓人難以置信了,盡管一上來緻歡迎辭時就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地強調‘一切止于此’,所有的憐憫,所
外部的、社會的原因?缺乏需求——正如前自由時期那樣,創造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助者恩寵的偶然性?這固然正确,但不足以說明問題。
作曲本身變得太沉重了,沉重得令人感到絕望。
當創作與純真不再協調一緻時,誰還願意工作?可是,我的朋友,情況就是這樣,大師級的作品,這種以自身為支撐的産物,屬于傳統的藝術,解放了的藝術對它進行否定。
這件事情的發端是,對于所有曾經運用過的音樂組合的支配權絕對不會落到你們手裡。
減半音的七和弦不可能,某些半音的貫通音不可能。
每一個較好的東西自身都背負着一個禁止的、聞所未聞的規範,調性的,也就是全部傳統音樂的手段,都實實在在地包含在了其中。
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過了時的俗套,都由這個規範來決定。
調性音樂,一部具有當代技術視野的樂曲裡的三和弦——超過任何一個不協和音。
而成其為之的它們是可以被派上用場的——但要小心,且隻在極端情況下,因為這樣做所帶來的震驚要比從前最難聽的聲音更嚴重。
一切都取決于技術視野。
在第111号作品的開頭,減半音的七和弦是正确的,充滿表現力的。
它符合貝多芬總體的技術水平,符合那于他是可能的最不諧和音和諧和音之間的張力,不是嗎?調性的原則及其力度賦予和弦以其特殊的分量。
但和弦失去了這種分量——通過一個無人能夠逆轉的曆史進程。
你聽聽這死去的和弦——它甚至在潰散的情況下也仍然代表着一種同現實的相對立的技術的整體水準。
每一個音都在自身背負着整體,也背負着整個曆史。
耳朵對于錯誤的辨别因此卻是必然地和直接地受到它,這個自身并無過錯的和弦的約束,而完全不與技術的整體水平發生抽象的關系。
我們在這裡有一個正确性的要求,這個要求是形象向藝術家提出的——有點嚴格,你怎麼看呢?他的行動總不會是僅限于執行包含在創作的客觀條件中的東西吧?在一個人敢于想象的每一個小節裡,技術的水準都以問題的面目呈現在這個人的眼前。
作為整體的技術每時每刻都在要求他跟上它的步伐,要求他給出它在每時每刻所允許的唯一正确的答案。
結果呢,他的作曲不是别的,隻是這樣的答案,隻不過是從畫中猜出字謎而已。
藝術成為批評——一種非常正派的東西,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這裡需要很多的嚴格服從之餘的不服從,很多的獨立性,很多的勇氣。
不過,沒有創造性的危險,你怎麼看呢?這危險還隻是危險嗎,還是已經成為鐵闆釘釘的事實?” 他稍事休息。
他用一雙濕潤的發紅的眼睛隔着眼鏡看我,他輕輕地舉起手來,用兩個中間的指頭撫摩他的頭發。
我說道: “您還等什麼?要我欣賞您的冷嘲熱諷嗎?您很擅長把我知道的事情告訴給我,對于這一點我從未有過懷疑。
您完全是有意這樣做的。
您就是想要用盡一切手段向我暗示,除了魔鬼,我不可能再找到任何别的人來幫我點燃創作作品的激情。
與此同時,在自身需要和‘正确性’的瞬間,在這兩者之間,您不能排除自發和聲理論的可能性——一種自然的,可以成為一個人進行無拘束和下意識創作起點的齊唱的可能性。
” 他(大笑着):“一個實際上非常理論的可能性!我親愛的朋友,這種局面太需要批評了,沒有批評怎麼應付得了啊!另外,我還要駁斥你對有傾向性地探讨事物的指責。
在你看來,我們沒有必要再去多費口舌。
我不否認,這種‘創作’狀況非常普遍地讓我感到了某種滿足。
我反對那些大而全的作品。
音樂創作的觀念有毛病了,我為什麼不能以此為樂呢!你可别把這個推到社會狀況頭上!我知道,你喜好這樣做,也習慣于說,這種狀況拿不出任何具有約束力和得到足夠證實的東西來保障安分守己的創作的和諧。
此話不假,但并不重要。
創作的巨大困難深植于其自身。
音樂素材的曆史性運動已經回過頭來反對自成一體的創作了。
它在時間中縮減,它藐視在時間中的延伸,即音樂創作的空間,而且它還讓這個空間空空如也。
不是由于軟弱無力,也不是由于缺乏塑造形式的能力。
而是由于一道強硬的要求濃縮的命令,這道命令唾棄多餘,否定空話,摧毀裝飾,反對把時間的擴展,即作為作品的生命形式。
作品、時代和假象,它們是一體的,它們共同落入批評之手。
後者不再忍受假象和遊戲,不再忍受虛構,不再忍受形式的自負,因為這種形式,它審查人的激情,審查人的痛苦,它将這種激情、這種痛苦劃分為一個個角色,轉化為一個個形象。
而惟一還被允許的隻是那種非虛構、非遊戲、非僞裝、非神化的對處于痛苦的真實瞬間的痛苦的表達。
由于這種對于痛苦的表達已經變得越來越軟弱,越來越無力,越來越窘困,所以就再也容不下任何一個假象的遊戲了。
” 我(十分嘲諷地):“很動人,很動人。
魔鬼變得慷慨激昂起來。
可惡的魔鬼在搞道德說教。
人類的痛苦讓他關切。
他榮幸地跑到藝術那裡去獻殷勤。
如果您不願意我在您的演繹中得意地發現魔鬼正在大放厥詞地羞辱創作,那您最好還是忘掉您對那些作品的反感為妙。
” 他(無動于衷地):“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可你在本質上和我一樣認為,如果人們承認時間的事實的話,那麼這就既不能說是傷感,也不能說是惡毒。
某些東西不再可能。
感情的假象作為作曲的藝術作品,音樂的安分守己的假象自身已是不可能的了,也維持不下去了——作為假象,它的内容自古以來就是,對預先規定的公式化的元素進行這樣的投入使用,仿佛它們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的信守不渝的必然結果似的。
或者完全颠倒過來:這個特例作出這樣的一副表情來,仿佛它和那預先規定的熟悉的公式是一緻的。
四百年來,一切偉大的音樂都在用這種作為持之以恒而取得的成績的一緻性來蒙蔽世人并從中找到滿足——它把它理應遵循的常規的普遍規律性同它最為個人的關切相混淆,并喜歡以此來炫耀自己。
朋友,這種做法行不通了。
對裝飾、常規和抽象的普遍性的批評其實就是同一個。
落入批評之手的東西是資産階級藝術作品的假象性質,音樂參與其中,盡管它不制造形象。
當然,同别的藝術門類相比,音樂無疑是更有權不制造形象的,然而,它卻不知疲倦地使它的特殊的關切同常規習俗的統治相調和,這樣一來,它依然還是盡力參與了這更高一級的欺騙。
把表現力歸屬于具有和解性質的一般,這就是音樂假象的最為内在的原則。
這個原則,它是沒有希望的了。
那種把一般想象為和諧地包含于特殊之中的要求開始不攻自破。
那些先前有義務發揮效力的保障遊戲自由的常規習俗,它們所遭遇的情形也是如此。
” 我:“對此人們心裡可能很清楚,而且他們也有可能會在任何為批評所鞭長莫及的地方再度承認它們。
人們可能還會重蹈玩弄形式的覆轍,從而使得這個遊戲在數量上出現幾何般的增長,盡管人們心裡很清楚,生命就是從這些形式中消失的。
” 他:“我知道,我知道。
滑稽模仿。
如果它不是太過陰郁地沉湎于它那貴族式的虛無主義的話,那麼,它可能也是很好玩的。
難道你指望這樣的花招給你帶來幸運和偉大嗎?” 我(生氣地回答他):“不。
” 他:“又冷淡,又粗暴!可為什麼要粗暴呢?因為我私下裡向你提了幾個友好的關乎良心的問題嗎?因為我向你當面指出了你的那顆絕望的心,還以行家的眼光讓你看到了當今作曲所面臨的那些恰恰是不可克服的困難嗎?不管怎樣,你總歸還是可以把我當個行家來尊奉的。
魔鬼總歸是應該懂一點音樂的。
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你剛才是在看那位迷上美學的基督徒所寫的書吧?此人心明眼亮,深知我與這種美的藝術之間所具有的那種特殊關系——這種最為基督教的藝術,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當然是帶負号的啦,雖然是由基督教投入使用和發展起來的,可是,同樣也是被基督教當作惡魔的領地而加以否定和開除的——而你完全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這音樂啊,是一件高度神學的事情——罪惡也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那個基督徒在書裡對音樂所懷有的激情是真正的基督受難曲,這也就是說,認識和沉湎作為真正的基督受難曲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
——真正的激情隻存在于意義雙關的東西之中,隻以反諷的面目出現。
最高級的基督受難曲所指向的就是那個絕對不可靠的玩意兒……不,我已經是音樂的了,就這樣吧。
同當今的一切事物一樣,音樂遇到了困難,這也就是我剛才為何在你面前歌頌那可憐的猶大的原因。
難道我不該這樣做嗎?可我這樣做也隻是為了通知你,你應該去突破它們,為了你自己能夠被人迷戀,你應該去超越它們,幹大事,面對你幹下的那些大事,你應該會感到那種神聖的恐懼。
” 我:“餘亦有一事相告。
餘将去把滲透的贅生物拔掉。
” 他:“這完全是一回事!冰花也好,由澱粉、糖和纖維素構成的那些個花也好——兩者都是自然,而另外還需要回答的問題則是,自然的哪個方面最應受人贊歎。
你,我的朋友,喜歡探究客觀,探究所謂的真理,喜歡懷疑主觀的價值,懷疑純粹體驗的價值,你的這種偏好是真正的小市民意識,應該加以克服才是。
你看見我,也就是說,我在你眼裡是存在着的。
我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值得一問嗎?起作用的東西真的就不存在麼,而體驗和感情就真的不是真理麼?提升你的東西,增加你的力量感、權力感和統治感的東西,見鬼,這就是真理——而從美德的立場來看卻怕隻會是個彌天大謊。
我要說的是,一個能夠增加力量的非真理可以和任何一個無利可圖的美德的真理相媲美。
而且,我還要說的是,具有創造性的、産生天才的疾病,這種意氣風發、策馬揚鞭地去清除障礙的疾病,這種精神恍惚地從一個山崖大膽地沖向另一個山崖的疾病,生命更喜歡它,勝過喜歡用晃悠的雙腳走路的健康一千倍。
從病人身上來的隻能是病,這是我迄今為止所能聽到的最愚蠢的話。
生命并不挑剔,而生命所了解的道德就是一堆臭狗屎。
生命一把抓起那大膽的疾病的産物,把它放到口裡,津津有味地咀嚼它,消化它,而生命所關心的也隻是其自身的健康,同樣,其自身就是健康。
生命在發揮作用,在這個事實面前,我親愛的朋友,任何一種對疾病和健康進行區分的嘗試都将遭到失敗。
整整一大群和整整一代健康易感的小青年争先恐後地沖向那個生病的天才,那個因疾病而變成了天才的人的作品,欣賞它,贊揚它,擡高它,将它揣在懷裡帶走,從内部對它作出一些改動,把它送給那種不單單隻靠吃家庭烘烤的面包,而且也要靠不少吃極樂信使藥店的藥物和毒藥過活的文化。
關于這一點,那個沒有被改壞的薩瑪厄爾會告訴你。
他不僅會向你保證,在你的那些記時沙漏歲月行将結束之時,你的權力感和崇高感會日益超過那位人魚小公主的痛苦,并且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強烈,最終成為達到勝利颠峰的健康,成為狂熱的健康情緒,促成一個神的改變——這隻是事物的主觀方面,我知道,這對你也許是不夠的,你也許會覺得它并不牢靠。
那麼,你要知道:你将借助我們的幫助成就大業,對你而言,我們代表着你所成就的那種大業的生命效應。
你将引領潮流,你将奏響未來的進行曲,那些小年青将用你的名字發誓,他們正是因為你的發瘋,所以才沒有必要再去發瘋。
處于健康狀态的他們将依靠你的發瘋過活,而你将通過他們成為健康之人。
你懂嗎?你将突破這些令人僵化的時代困難,但這是不夠的。
這個時代本身,這個文化時代,我要說的是,這個文化的和文化崇拜的時代将由你來突破,而你将不惜訴諸野蠻,雙倍的野蠻,因為它是跟在人道之後,跟在窮盡一切可能的牙根治療和資産階級的過分講究之後而到來。
相信我吧!它對神學的精通甚至要強過對一種背離崇拜的文化的精通,即便是在宗教裡,這種文化所看到的也隻是文化,隻是人道,而非過分、悖論、神秘的激情,絕非資産階級的冒險。
我可是希望,你不會因為聖·危爾滕向你說起宗教而大驚小怪吧?天上的星星哪!我倒很想知道啊,今天除了我,還會有誰向你說起它來?怕不是那位自由主義的神學家吧?我就是當今唯一儲存它的人!如果不是我,你又願意把神學的存在授予誰?而沒有我,誰又願意擁有一個神學的存在?宗教肯定是我的專業,正如它肯定不是資産階級文化的專業一樣。
自從這種文化背離宗教崇拜而把自身變成了一個宗教崇拜以來,這種文化,它就不再是别的,而隻能是一種背離,而在經過了赤裸裸的五百年之後,全世界的人都對它膩味透了,好像他們,說句不好聽的話,吃了幾大鍋撐着了似的……” 就是在這裡,也就是早在他對自己作為宗教生活的真正維護者,對魔鬼的神學存在長篇大論地發表諷刺言論的時候,我發現:我眼前這個坐在沙發裡的家夥外表上又起了變化,他似乎又不是那個剛才和我說過一會兒話的戴眼鏡的音樂文人了,他的身子也不再像剛才那樣是端坐在他原來的角落裡的了,而是很随便地,半坐半騎地落在沙發的圓形扶手上了,與此同時,他的手指尖在他的懷裡相互交差,隻有兩隻大拇指是僵硬地向外伸出。
下巴上的小胡子一分為二,在他說話的時候上下運動,外人可以通過他張開的嘴巴看到裡面又小又尖的牙齒,而嘴巴的上方則直挺挺地躺着尖端打轉兒的小髭須。
見他變回熟悉的老樣子,被寒流包圍的我還是忍不住地笑了起來。
“您忠誠的仆人樂意為您效勞!”我說道,“這才是您應該讓餘看到的樣子,您專程跑到這客廳裡來給餘一個人上課,您這樣做簡直是太客氣了。
瞧啊,現在拟态把您變成個啥樣了呀,同樣,餘也希望,您是樂意滿足餘的求知欲的,樂意向餘精确地證明您的自由存在的,辦法就是:您不僅向餘講授餘已經從自身得知的東西,而且也向餘講授了我首先想要知道的東西。
關于您出售記時沙漏時間的情況,以及出售期内應為這高貴的生命付出痛苦代價的相關情況,您已經向餘講授了很多,但對于結局如何,對于以後如何,對于永久清償的問題,您卻不講。
餘很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而您呢,隻顧蹲在那兒喋喋不休,不給餘留下一點提問的餘地。
難道餘不該去弄清楚這樁交易所需的一分一厘嗎?請您回答餘!克勒佩爾林家的生活過得怎樣?那些把您的話奉為聖旨的人,洞穴裡等待他們的又會是什麼?” 他(咯咯咯地高聲大笑):“你指望中毒受害,指望駁倒去跟你說清楚?要我說啊,這就是冒失,這就是讀書人的孩子氣啊!先不急,時間多的是,一望無涯呀,之前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事情要發生,你将不得不去做些别的事情,而不是去想什麼結局,哪怕隻是去注意一下那個應該去想結局的時刻都不要。
不過,我也無意拒絕你的問詢,我也沒有粉飾太平的必要,因為你怎麼可能會去關心一件離你還遠得很的事情呢?隻是,真要說起來并不容易,這麼說的意思是:真要說起來根本,完全,絕對辦不到,因為這真正的實情和語言并不相符;有可能需要和造出很多詞來,即便是有了這些個詞,所有這些詞也隻不過是當當代表,代表沒有的名字而已,不可能有資格去說明永遠無法被說明和用詞語去告發的事物。
而地獄的秘密樂趣和固若金湯就在于,它的這種秘密樂趣和固若金湯是無法被告發的,它們在語言面前是萬無一失的,它們就隻是存在而已,但卻不上報紙,不公開,不能夠通過語言被人批評了解,‘地下的’、‘地窖’、‘厚牆’、‘無聲無息’、‘被遺忘’、‘無可救藥’這些個詞就正是此類微弱的象征。
我親愛的朋友,當你談及地獄的時候,你絕對必須以這些象征詞為滿足,因為在那裡一切停止——不僅隻是告密的語言,而根本就是一切。
這甚至是它的主要特征,而且是對此所能作出的最一般的說明,同時也是新來的人在那裡所能最先得知的東西,而且是首先令有着所謂健康的感官的他所無法相信和不願理解的東西,因為理智或理解的一些局限性始終在這方面阻撓着他,總之,因為這太讓人難以置信了,讓人難以置信得面如死灰,太讓人難以置信了,盡管一上來緻歡迎辭時就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地強調‘一切止于此’,所有的憐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