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朝一整面牆上的空軍照片揮揮手。

     “伊奇,”理查德森太太說,“還是下次再上曆史課吧。

    我們來這裡是為了慶祝萊克西的成就。

    ”她朝桌對面的萊克西擠擠眼,順便也向坐在萊克西旁邊的珀爾擠了一下眼睛。

    “敬萊克西。

    ”理查德森太太舉起血腥瑪麗,萊克西和珀爾舉起橙汁,高腳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敬萊克西,”伊奇回應道,“我相信耶魯将會是你理想中的大學。

    ”她晃晃手裡的水杯,仿佛希望杯裡的液體是更夠勁兒的東西,她們旁邊那桌有個小嬰兒,提起肥嘟嘟的小拳頭砸向桌布,桌上的餐具微微顫動起來。

     “哎喲我的天,”萊克西驚喜地小聲說,身體往嬰兒的方向靠了靠,“你真可愛,你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寶寶。

    ” 伊奇翻着白眼站起來。

    “小心這個人,她有點兒不正常,”她對嬰兒的父母說,“說不定還會偷孩子。

    ”沒等别人回應,她就快步朝房間另一頭的自助餐櫃台走去。

     “請原諒,那是我女兒,”理查德森太太對嬰兒的父母說,“她正處于叛逆期。

    ”她朝嬰兒笑笑,小孩正在啃勺子。

    “萊克西,珀爾,你們怎麼不過去選吃的?我在這裡等着你們。

    ” 當大家回到桌邊時,理查德森太太開啟了她一直以來精心準備的話題,她發現這次談話進行得比她事先設想的簡單得多。

    她首先開始談論天氣:她希望萊克西去紐黑文的耶魯校園參觀時,天不要太冷;他們可能得給萊克西買一件暖和的外套、一雙新靴子和一床羽絨被。

    然後她轉向珀爾。

     “你呢,珀爾?”理查德森太太問,“你去過紐黑文嗎?” 珀爾吞下一塊煎蛋餅,搖搖頭。

    “沒有,從來沒去過,我媽媽不喜歡東海岸。

    ” “真的嗎?”理查德森太太說,她拿刀尖劃着水煮蛋,金色的蛋黃流出了一小攤,“你們沒去那邊旅行,真是有點兒遺憾,那裡有許多可以看的東西,文化氛圍也很濃。

    幾年前我們去波士頓旅行,還記得嗎,姑娘們?‘自由之路’‘茶黨船’、保羅·賴維爾的房子。

    當然還有紐約,在那裡,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她慈祥地對珀爾笑笑,“希望你有一天能去那裡看看,我相信,沒有什麼比旅行更能增加年輕人的見識。

    ” 不出理查德森太太所料,珀爾變得很激動。

    “噢,我們去過很多地方,”她說,“伊利諾伊、艾奧瓦、堪薩斯、内布拉斯加——”她頓了頓,“我們連加州都去過幾次呢。

    ” “多好啊!”理查德森太太給珀爾的玻璃杯裡添滿橙汁,“你們真的去了不少地方,你喜歡四處旅行嗎?” “還可以吧,”珀爾拿叉子戳着一塊雞蛋,“我媽媽完成一個項目時,我們就會搬家,新地方會給她新的靈感。

    ” “長大以後,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

    ”理查德森太太說,珀爾臉紅了,“你很可能比其他青少年更了解這個國家,連萊克西和伊奇——雖然我們也經常旅行——連萊克西和伊奇也隻去過幾個州而已。

    ”然後,理查德森太太故作漫不經心地問:“你們在哪裡住的時間最長?你是在哪兒出生的?” “嗯,”珀爾咽下嘴裡的雞蛋,“我出生在舊金山,但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和媽媽搬走了,所以根本不記得那裡了。

    我們從來不在一個地方久待。

    ” 理查德森太太将這條信息暗自記在心裡。

    “将來你可能想要回去,”她說,“我相信人需要尋根,出生地對你身份的塑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出生在西克爾,你知道嗎?” “媽媽,”伊奇說,“珀爾不想聽你講那些陳芝麻爛谷子,沒人願意聽。

    ” 理查德森太太沒搭理她。

    “我的外祖父母是第一批遷到這裡的人,”她說,“這裡曾經是農村,你相信嗎?他們有自己的馬廄和馬車棚,周末時會出去騎馬。

    ”她轉向萊克西和伊奇說:“你們兩個恐怕不會記得我的外祖父母,他們去世時,萊克西才剛出生。

    無論如何,他們搬到這裡,住了下來,他們真心相信西克爾的價值觀。

    ” “西克爾人不都是些獨身主義和共産主義者嗎?”伊奇喝着水問。

     理查德森太太瞟了她一眼。

    “這裡的價值觀是相信周到的規劃、人人平等且多樣。

    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他們把這套價值觀傳給了我母親,她又傳給了我。

    ”她再次轉向珀爾:“你媽媽是在哪裡長大的?” 珀爾有些慌張,“我不太确定,也許是加利福尼亞?”她戳着自己那份已經變硬了的煎蛋,“她很少談論這些事,我猜她已經沒有别的家人了。

    ”其實,珀爾從來不敢問米娅她來自哪裡,米娅也會輕而易舉地轉移話題。

    “我們是遊牧民族”,她會這樣告訴珀爾,“現代的吉蔔賽人,就是我們。

    從來不踏入同一個地方兩次”。

    或者“我們是馬戲團的後裔”。

    還有一次,她說:“我們身體裡流淌着流浪的血液”。

     “你應該弄清楚,”萊克西插嘴道,“去年的‘曆史日’,我就做過這方面的調查。

    埃利斯島有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儲存着來美國的移民名單和船舶清單什麼的。

    假如你知道你祖先是什麼時候移民過來的,可以從人口普查資料裡查詢家族史,我就找到了我們家在南北戰争之前的祖先名字。

    ”她放下橙汁,“你媽媽知不知道她的祖先是什麼時候來美國的呢?” 理查德森太太覺得話題有點兒失控。

    “萊克西,你聽上去就像個新手記者,”她揶揄道,“你可以考慮下耶魯的新聞學專業。

    ” 萊克西“哼”了一聲:“不用了,謝謝。

    ” “萊克西,”伊奇在母親說話之前打斷了她,“想要成為下一個朱莉娅·羅伯茨。

    今天的阿德萊德小姐,未來的美國甜心。

    ” “閉嘴,”萊克西說,“朱莉娅·羅伯茨上高中時很可能也加入過戲劇社。

    ” “我喜歡。

    ”珀爾說,大家都看向她。

     “喜歡什麼?”萊克西問。

     “成為記者,”珀爾說,“調查一切,講述别人的故事,尋找真相,把它寫出來。

    ”她的語氣裡帶着隻有青少年才有的那種熱誠,“你是在用文字改變世界,我也喜歡這樣。

    ”她擡眼看着理查德森太太,對方第一次意識到珀爾的眼睛大得出奇,“我想要做你正在做的事。

    ” “真的嗎?”理查德森太太說。

    她确實被珀爾打動了,有那麼一會兒,她覺得珀爾似乎隻是萊克西的朋友,是來慶祝她女兒的成就的,而她本人也十分願意幫助這個充滿潛力的年輕人。

    “太好了,你應該試着給《西克爾報》寫寫文章,為校報工作能學到許多基礎技能。

    然後,等你準備好了,我可以幫你找地方實習。

    ”她突然閉上嘴,這才想起自己邀請珀爾過來吃飯的真實目的。

    “你可以考慮下。

    ”她用力攪了攪杯中的飲料。

    “伊奇,你怎麼就吃了這麼點兒?面包和果凍?你在家裡不也能吃到這些東西嗎?” 理查德森太太打了許多個電話才聯系到舊金山檔案館。

    檔案館的電話接通後,不到十分鐘,工作人員二話沒說就把一張出生證明調閱申請表傳真給了她。

    理查德森太太在表格中填寫了珀爾的名字和出生日期,還有米娅的姓名。

    當然,父親姓名的那一欄沒有填,但工作人員說,即使缺失了這一項,他們也會找到正确的文件,因為出生證明是重要的公共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