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疼,所以這些婦道人家都要擠着過橋。
咱們今晚一過,也可以一年無病了。
” 尚炯說:“幸而有很多懶人和忙人不來過正陽橋,不然,北京城的醫生隻好抄着手喝西北風了。
” 二人哈哈大笑,繼續往南走去。
正陽門大街十分熱鬧,有玩獅子的、玩旱船的、踩高跷的、放煙火的、耍龍燈的、猜燈謎的。
看了幾個地方,牛金星拉着尚炯的袖子擠進一處猜燈謎的人堆中,随便一望,立刻指着一個燈謎向尚炯咕哝說: “這一個謎面是‘挑燈閑看牡丹亭’,用的是錢塘妓女馮小青的詩句,謎底我已經猜到了,很巧,也很雅。
”于是他指着謎紙向主人大聲問:“這個謎底是不是王勃《滕王閣序》上的一句:‘光照臨川之筆’?” “是,是。
您先生猜中啦!”主人笑着說,趕快撕下謎紙,取了一把湘妃竹骨的白紙折疊扇交給金星。
周圍的人們用欣喜和羨慕的眼光望着金星和扇子,有幾個人稱贊他猜得好,也稱贊燈謎出得好。
金星拉着醫生走出人堆,笑着說: “這把扇子雖然眼下沒有用,可是這是一個吉利。
走吧,我們進崇文門逛燈市去。
” 尚炯愉快地說:“但願你今年百事順利。
” 他們在崇文門内吃了湯圓,歇歇腳,繼續往燈市走去。
愈近燈市,人愈擁擠。
等到了東單往北,米市大街上人山人海,簡直無法前進。
他們用力擠了一陣,看看不容易擠到燈市口,便從金魚胡同穿過來,在八面槽和東安門大街看了看,從皇城南夾道轉到東長安街。
盡管所謂“九衢燈市”隻看了少部分,而且最熱鬧的部分沒有看,但尚炯已經為那些競奇鬥勝的彩燈驚歎不止。
在東長安街上走着時候,他聽見走在前邊的兩位外省口音的人正在談話。
一位老者向一位戴方巾的中年人問: “聽說因為萬歲爺聖情寡歡,宮中今年的燈節不如往年之盛,未知确否?” “我也聽說如此。
”戴方巾的歎口氣,感慨地說:“在往年,每逢燈節,宮眷[18]與太監都穿燈景補子[19]蟒衣,并于乾清宮丹陛上安放牌坊燈,于壽皇殿安放方、圓鳌山燈。
崇祯元年,宮中的燈節特别講究,牌坊高至七層,鳌山高至十三層。
目今國步維艱,當然不能像往年那樣了。
” 老者也感慨說:“國家愈來愈窮,自然是今非昔比。
聽說在崇祯初年,宮中有珍珠燈,高四五尺,全用珍珠穿成,每一顆珍珠有一分多重;華蓋和飄帶皆用衆寶綴成,帶下複綴以小珠流蘇。
一尺多高的珍珠燈,據說一共有四十九盞。
宮中各殿都有極貴重之彩燈數盞。
殿陛甬道,回旋數裡,全有白玉石欄,石欄外邊每隔數尺遠有雕刻精緻的龍頭伸出,颌下鑿有小孔,專為懸插彩燈之用。
無殿陛石欄處,立有蓮樁,每樁懸挂琉璃燈一盞。
紫禁城中各處所懸各色花燈,共有數萬盞。
遇宮女成群嬉耍,碰落幾盞,頃刻間就有太監拿新的換上。
如此太平豪華景象,轉眼間已成陳迹!” 尚炯用肘彎碰了金星一下,放慢腳步,小聲說:“不要說宮中的珍珠燈,就以前天我在燈市上看見鋪子裡賣的那些燈,有一百兩一架的,有數十兩一盞的。
一燈之費,可活數口之家。
真不愧繁華帝都!” 金星冷笑一下,說:“玩燈的人們隻知安富尊榮,何嘗知道天下小百姓嗷嗷待哺,易子而食!” 尚炯把牛金星送到西長安街,快到府右街口時仍然依依不忍分手,又站在行人稀少的地方同金星談了一陣。
他苦勸金星暫留京師,将來同他一起動身;如金星怕家中懸念,可派仆人王德先回,川資不須金星費心。
金星感于老友的深情厚誼,隻得同意。
兩人并商定二月下旬離京,由太原南下,以求安全。
今天下午,金星曾同醫生談過宋獻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不久前從北京趕往太原去經紀一位朋友的喪事,他們路過太原時也許能同他遇見。
醫生正想替闖王物色天下人才,對此更加高興。
金星回到寓所,已經三更過了;雖然腿腳很困,卻沒有一星睡意。
想着中原的局面不久就要大變,李自成的種種不凡,以及尚炯再三勸他同自成一晤,他的心情比昨夜更加不能平靜。
像一般孔門的讀書人一樣,他相信《易經》的蔔卦,自己會文王課,也會邵康節[20]的梅花數。
每逢遇到重大問題時,他往往自己起個卦,以決疑難或預蔔吉兇。
現在夜靜無事,他洗洗手,坐在桌邊,用三個銅錢占了一課,得“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卦,心中一喜。
又想了一陣,仿佛預感到自己揚眉吐氣的日子快要來到,随即興緻勃勃地攤開猜燈謎得到的白紙折疊扇,揮筆寫道: 大火流金[21],
天地為爐;
汝于是時,
伊、周大儒[22]。
北風其涼, 雨雪載途; 汝于是時, 夷、齊餓夫[23]。
噫! “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惟我與爾有是夫!”[24]
寫畢,他念了一遍,認為方孝孺的這首《扇子銘》很能夠說出他自己的思想和品格,并且想道,他今後怕要成為伊、周,要像孟子所說的“兼濟天下”了。
他從抽屜裡取出八寶印泥,在題款下邊蓋了一顆小印,又在銘文前邊蓋一顆閑章,刻着“淡泊以明志”[25]五個篆字。
等到墨幹了,他把扇子合起來,放進箱裡,然後熄燈就寝。
但是過了很久,直到聽見雞叫,他還在胡思亂想,不能入睡。
二月下旬,他們從北京動身了。
因為娘子關和倒馬關兩條入晉的道路都有遊兵和土匪騷擾,他們幹脆出居庸關,走陽和、大同入晉。
路程雖遠,倒是比較平穩。
一路上雖然風餐露宿,不免辛苦,但幸而天氣晴朗,遇馬騎馬,遇驢騎驢,遇駱駝騎駱駝,倒很方便。
金星因為這條路是自古以來的軍事要道和邊防重地,所以沿路把裡程遠近,關山形勢,一一記了下來。
每到一個重要地方,他總是用鞭子指着蒼茫的山川,雄偉的長城,古老的城堡,告訴他的朋友:某朝某代,某年某月,在這裡發生過什麼戰争,經過的情形怎樣。
尤其是關于對蒙古也先的戰争,土木之變[26],他談得特别詳細,好像親自參加了戰争一樣,并時時流露出不勝憤慨的情緒。
這些談話使尚炯在心中十分驚佩,簡直不明白一個長期住在内地的人竟然對邊塞情形如此留心,這般熟悉。
“真是了不起的人才!”他在心中說。
“我要想盡辦法勸他同闖王一晤!” 不過半月,他們到了太原。
把行李往客店一放,打去身上和腳上塵土,洗過臉,就一起去找宋獻策。
在太原府城隍廟前住着一位醫生名叫袁潛齋,是河南開封人,十多年前以拔貢分發山西候缺,後來見天下大亂,無意在官場浮沉,遂以行醫糊口,在晉省頗為有名。
這位袁醫生也精于六壬、遁甲,并善看相,深得柳莊[27]三昧,但是并不以這些數術小道賣錢,更不輕易替人看相。
他住在太原,暗中結交了不少江湖豪傑,同早期陝西農民義軍領袖王嘉胤也有過關系。
宋獻策同他是極要好的朋友,這次來太原就是為經紀他的喪事。
牛金星和尚炯一路問到府城隍廟,找到了一座黑漆小門樓,果然看見門框上還釘着一塊朱漆木牌,上寫着“大梁袁寓”,兩扇門關得很嚴。
敲敲門,沒人答應。
詢問鄰居,回答說正月間從北京來了一位宋先生,照料了袁先生的喪事,已于三月初送袁先生的靈柩和家眷回河南去了。
金星和尚炯不勝怅惘,歎息而回。
他們在太原休息三天,看看名勝古迹,遊了晉祠,繼續趕路。
等他們到了平陽,金星的仆人王德已經從家鄉回來在那裡等候兩天了。
他向主人報告說,自從金星往北京去後,王舉人有點心虛,害怕把事情鬧大,經周拔貢和朋友們從中調停,答應和解。
“奶奶巴不得官司快了,”仆人說,“把大相公叫回寶豐,忍氣吞聲,同他和了。
” “怎個和法?” “少不得治席請客,由大相公出面,在王舉人面前低低頭,賠個不是。
另外賣了一處莊子,拿出八十兩銀子打掃衙門[28]。
” 金星把桌子一拍,罵道:“混賬!沒想到小畜生這樣骨頭軟,沒有出息!” “這全是奶奶的主張,怨不得大相公。
按照大相公的意思也是甯折不彎,同王舉人一拼到底。
” 金星氣得說不出話來,但事情既然是出于娘子的主張,他不能再罵兒子牛佺。
過了半天,他又問: “另外呢?關于那個死的?” “叫咱家重新請了一百個和尚、道士,做了七天道場,替死的人念經超度。
” “唉,唉!” 金星沉重地歎兩聲,低下頭去。
他本以為事情就這麼結束了,但是當他重新擡起頭時,看見王德的嘴唇嚅動了幾下,似乎還有什麼話想說又不敢出口,就問: “還有什麼事沒有說出來?” “奶奶不叫我告訴你老人家,怕你生氣。
” “快說出來。
” 仆人吞吞吐吐地說:“王舉人一心要訛去咱家的那隻宣德爐[29]和那把扇子,非要去不依。
奶奶想着既然他存心訛咱,如今人家有錢有勢,刀把兒攥在手裡,咱要留也留不住,留下反而是個禍根,不如給他,從此心淨。
奶奶氣得流着淚,心一狠,牙一咬,說:‘把這兩樣東西都送給他!咱以後永遠離開寶豐,少受欺負!’” 金星氣得臉色發紫,兩手打顫,抓起來桌上的茶杯往地上摔得粉碎。
他想叫罵,但是他叫不出來,呼哧呼哧喘氣,在屋裡來回走着,腳踏得鋪磚地嗵嗵響。
尚炯聽見他摔茶杯子,從院裡走進來,看見他如此氣惱,連忙問: “啟翁,莫生氣。
為了何事?” 牛金星恨恨地說:“我就知道,他早就存心訛我的這兩樣東西!” 尚炯摸不着頭腦,又問:“到底為着何事?” “我現在氣得說不出來,随後談吧。
唉,光甫,我,受盡欺負,簡直要把肚皮氣炸!” “天色還早,咱們到汾河岸上走走如何?” 金星沒有回答,又來回走了幾步,把牙根咬得生疼,然後站在仆人面前,怒氣沖沖地問: “家裡還有别的事情麼?” 仆人說,他來的時候,全家已經搬回盧氏了,寶豐隻留下一個老夥計看房子,照管莊子。
金星點着頭小聲說: “搬得對,搬得對。
” “奶奶說‘小亂住城,大亂住鄉’,早就該搬回伏牛山裡。
” 金星不再問家裡事情,轉向尚炯說:“走,光甫,咱們到外邊走走,散散心去。
” 他們走出平陽西門,信步來到汾河岸上。
渡口有不少逃荒的難民,扶老攜幼,瘦得皮包骨頭。
岸上的莊稼長得很不好。
麥苗已經打苞,可是又黃,又低,稈兒又細,并且很稀。
豌豆還沒結莢,可是官路兩旁有不少豌豆苗兒已經給災民吃光了。
在渡口旁邊的河岸上坐下以後,尚炯見牛金星的臉色仍很難看,勸解說: “官司了了,家也搬了,事情已經過去,不必放在心上。
我聽說有個宣德爐給王舉人訛去了,雖說欺人太甚,但究竟是身外之物,為這點事氣壞身體實在不值。
将來有報仇的日子。
”尚炯笑一笑,小聲補充一句:“有朝一日,不須你牛啟東動動小指頭,叫你的仇人跪在你的腳下求饒。
到那時,你願意怎樣報仇就怎樣報仇。
這樣的日子,我看不遠。
” 金星不覺小聲問:“不遠?” “等麥後我們來到河南,我包管你能報仇。
眼下讓他們橫行去,‘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30],大丈夫報仇十年不遲,何況隻用等幾個月?氣壞了身體可不值!”
“光甫,你不知道,這口氣實在難忍。
起初先嚴作寶豐教谕,為着伏牛山中過于閉塞,決定在寶豐落戶。
可是寒舍在寶豐住了幾十年,到底是漂來戶,強龍不壓地頭蛇。
王舉人倚勢欺人,言之令人發指。
如今弟才明白,原來他處心積慮想訛走舍下所藏的兩件東西!其實,弟平日對古董并不看重,隻是這兩件東西是先父遺物,弟雖不肖,何能将先父遺物拱手送人!王舉人趁弟不在家,賤内怕事,訛詐而去,叫弟如何甘心?此仇不報,弟将無面目見先嚴于地下!” “一件是宣德爐,還有一把什麼扇子?” “扇子是萬曆初年先嚴在北京候選[31]時在古董鋪中買的,為馬勳[32]所制,上有文待诏[33]的書畫,先嚴甚是寶愛,目前文待诏的書畫不難見到,馬勳的扇子就很少了。
更痛心的是,扇子上有幾行跋語是先嚴手澤!” “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
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 “此仇不報,弟死不瞑目!” “既然官司已了,府上已安然遷回故鄉,兄心情如此郁悒,何不同弟入陝一遊?” 牛金星沒有回答。
這時他的心中仍在矛盾,又想到商洛山中同闖王一晤,又擔心萬一将來大事不成,身敗名辱。
另外,既不是李自成“三顧茅廬”,又不是由自成正式禮聘,而僅僅是由尚炯相邀,他便由北京到商洛山中,終覺心上有個疙瘩。
但是他又想着自己已經快四十五歲了,難道就這樣白白地郁悶以終?他望着奔流的河水,忽然不勝感慨地歎口氣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4]同時他想着不惟半生抱負落空,反而丢掉了舉人,斷送了前程,身入囹圄,贻祖宗父母之羞,又不禁發出恨聲。
尚炯問:“老兄為何不語?” “我還
咱們今晚一過,也可以一年無病了。
” 尚炯說:“幸而有很多懶人和忙人不來過正陽橋,不然,北京城的醫生隻好抄着手喝西北風了。
” 二人哈哈大笑,繼續往南走去。
正陽門大街十分熱鬧,有玩獅子的、玩旱船的、踩高跷的、放煙火的、耍龍燈的、猜燈謎的。
看了幾個地方,牛金星拉着尚炯的袖子擠進一處猜燈謎的人堆中,随便一望,立刻指着一個燈謎向尚炯咕哝說: “這一個謎面是‘挑燈閑看牡丹亭’,用的是錢塘妓女馮小青的詩句,謎底我已經猜到了,很巧,也很雅。
”于是他指着謎紙向主人大聲問:“這個謎底是不是王勃《滕王閣序》上的一句:‘光照臨川之筆’?” “是,是。
您先生猜中啦!”主人笑着說,趕快撕下謎紙,取了一把湘妃竹骨的白紙折疊扇交給金星。
周圍的人們用欣喜和羨慕的眼光望着金星和扇子,有幾個人稱贊他猜得好,也稱贊燈謎出得好。
金星拉着醫生走出人堆,笑着說: “這把扇子雖然眼下沒有用,可是這是一個吉利。
走吧,我們進崇文門逛燈市去。
” 尚炯愉快地說:“但願你今年百事順利。
” 他們在崇文門内吃了湯圓,歇歇腳,繼續往燈市走去。
愈近燈市,人愈擁擠。
等到了東單往北,米市大街上人山人海,簡直無法前進。
他們用力擠了一陣,看看不容易擠到燈市口,便從金魚胡同穿過來,在八面槽和東安門大街看了看,從皇城南夾道轉到東長安街。
盡管所謂“九衢燈市”隻看了少部分,而且最熱鬧的部分沒有看,但尚炯已經為那些競奇鬥勝的彩燈驚歎不止。
在東長安街上走着時候,他聽見走在前邊的兩位外省口音的人正在談話。
一位老者向一位戴方巾的中年人問: “聽說因為萬歲爺聖情寡歡,宮中今年的燈節不如往年之盛,未知确否?” “我也聽說如此。
”戴方巾的歎口氣,感慨地說:“在往年,每逢燈節,宮眷
崇祯元年,宮中的燈節特别講究,牌坊高至七層,鳌山高至十三層。
目今國步維艱,當然不能像往年那樣了。
” 老者也感慨說:“國家愈來愈窮,自然是今非昔比。
聽說在崇祯初年,宮中有珍珠燈,高四五尺,全用珍珠穿成,每一顆珍珠有一分多重;華蓋和飄帶皆用衆寶綴成,帶下複綴以小珠流蘇。
一尺多高的珍珠燈,據說一共有四十九盞。
宮中各殿都有極貴重之彩燈數盞。
殿陛甬道,回旋數裡,全有白玉石欄,石欄外邊每隔數尺遠有雕刻精緻的龍頭伸出,颌下鑿有小孔,專為懸插彩燈之用。
無殿陛石欄處,立有蓮樁,每樁懸挂琉璃燈一盞。
紫禁城中各處所懸各色花燈,共有數萬盞。
遇宮女成群嬉耍,碰落幾盞,頃刻間就有太監拿新的換上。
如此太平豪華景象,轉眼間已成陳迹!” 尚炯用肘彎碰了金星一下,放慢腳步,小聲說:“不要說宮中的珍珠燈,就以前天我在燈市上看見鋪子裡賣的那些燈,有一百兩一架的,有數十兩一盞的。
一燈之費,可活數口之家。
真不愧繁華帝都!” 金星冷笑一下,說:“玩燈的人們隻知安富尊榮,何嘗知道天下小百姓嗷嗷待哺,易子而食!” 尚炯把牛金星送到西長安街,快到府右街口時仍然依依不忍分手,又站在行人稀少的地方同金星談了一陣。
他苦勸金星暫留京師,将來同他一起動身;如金星怕家中懸念,可派仆人王德先回,川資不須金星費心。
金星感于老友的深情厚誼,隻得同意。
兩人并商定二月下旬離京,由太原南下,以求安全。
今天下午,金星曾同醫生談過宋獻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不久前從北京趕往太原去經紀一位朋友的喪事,他們路過太原時也許能同他遇見。
醫生正想替闖王物色天下人才,對此更加高興。
金星回到寓所,已經三更過了;雖然腿腳很困,卻沒有一星睡意。
想着中原的局面不久就要大變,李自成的種種不凡,以及尚炯再三勸他同自成一晤,他的心情比昨夜更加不能平靜。
像一般孔門的讀書人一樣,他相信《易經》的蔔卦,自己會文王課,也會邵康節
每逢遇到重大問題時,他往往自己起個卦,以決疑難或預蔔吉兇。
現在夜靜無事,他洗洗手,坐在桌邊,用三個銅錢占了一課,得“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卦,心中一喜。
又想了一陣,仿佛預感到自己揚眉吐氣的日子快要來到,随即興緻勃勃地攤開猜燈謎得到的白紙折疊扇,揮筆寫道: 大火流金
北風其涼, 雨雪載途; 汝于是時, 夷、齊餓夫
噫! “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惟我與爾有是夫!”
他從抽屜裡取出八寶印泥,在題款下邊蓋了一顆小印,又在銘文前邊蓋一顆閑章,刻着“淡泊以明志”
等到墨幹了,他把扇子合起來,放進箱裡,然後熄燈就寝。
但是過了很久,直到聽見雞叫,他還在胡思亂想,不能入睡。
二月下旬,他們從北京動身了。
因為娘子關和倒馬關兩條入晉的道路都有遊兵和土匪騷擾,他們幹脆出居庸關,走陽和、大同入晉。
路程雖遠,倒是比較平穩。
一路上雖然風餐露宿,不免辛苦,但幸而天氣晴朗,遇馬騎馬,遇驢騎驢,遇駱駝騎駱駝,倒很方便。
金星因為這條路是自古以來的軍事要道和邊防重地,所以沿路把裡程遠近,關山形勢,一一記了下來。
每到一個重要地方,他總是用鞭子指着蒼茫的山川,雄偉的長城,古老的城堡,告訴他的朋友:某朝某代,某年某月,在這裡發生過什麼戰争,經過的情形怎樣。
尤其是關于對蒙古也先的戰争,土木之變
這些談話使尚炯在心中十分驚佩,簡直不明白一個長期住在内地的人竟然對邊塞情形如此留心,這般熟悉。
“真是了不起的人才!”他在心中說。
“我要想盡辦法勸他同闖王一晤!” 不過半月,他們到了太原。
把行李往客店一放,打去身上和腳上塵土,洗過臉,就一起去找宋獻策。
在太原府城隍廟前住着一位醫生名叫袁潛齋,是河南開封人,十多年前以拔貢分發山西候缺,後來見天下大亂,無意在官場浮沉,遂以行醫糊口,在晉省頗為有名。
這位袁醫生也精于六壬、遁甲,并善看相,深得柳莊
他住在太原,暗中結交了不少江湖豪傑,同早期陝西農民義軍領袖王嘉胤也有過關系。
宋獻策同他是極要好的朋友,這次來太原就是為經紀他的喪事。
牛金星和尚炯一路問到府城隍廟,找到了一座黑漆小門樓,果然看見門框上還釘着一塊朱漆木牌,上寫着“大梁袁寓”,兩扇門關得很嚴。
敲敲門,沒人答應。
詢問鄰居,回答說正月間從北京來了一位宋先生,照料了袁先生的喪事,已于三月初送袁先生的靈柩和家眷回河南去了。
金星和尚炯不勝怅惘,歎息而回。
他們在太原休息三天,看看名勝古迹,遊了晉祠,繼續趕路。
等他們到了平陽,金星的仆人王德已經從家鄉回來在那裡等候兩天了。
他向主人報告說,自從金星往北京去後,王舉人有點心虛,害怕把事情鬧大,經周拔貢和朋友們從中調停,答應和解。
“奶奶巴不得官司快了,”仆人說,“把大相公叫回寶豐,忍氣吞聲,同他和了。
” “怎個和法?” “少不得治席請客,由大相公出面,在王舉人面前低低頭,賠個不是。
另外賣了一處莊子,拿出八十兩銀子打掃衙門
” 金星把桌子一拍,罵道:“混賬!沒想到小畜生這樣骨頭軟,沒有出息!” “這全是奶奶的主張,怨不得大相公。
按照大相公的意思也是甯折不彎,同王舉人一拼到底。
” 金星氣得說不出話來,但事情既然是出于娘子的主張,他不能再罵兒子牛佺。
過了半天,他又問: “另外呢?關于那個死的?” “叫咱家重新請了一百個和尚、道士,做了七天道場,替死的人念經超度。
” “唉,唉!” 金星沉重地歎兩聲,低下頭去。
他本以為事情就這麼結束了,但是當他重新擡起頭時,看見王德的嘴唇嚅動了幾下,似乎還有什麼話想說又不敢出口,就問: “還有什麼事沒有說出來?” “奶奶不叫我告訴你老人家,怕你生氣。
” “快說出來。
” 仆人吞吞吐吐地說:“王舉人一心要訛去咱家的那隻宣德爐
奶奶想着既然他存心訛咱,如今人家有錢有勢,刀把兒攥在手裡,咱要留也留不住,留下反而是個禍根,不如給他,從此心淨。
奶奶氣得流着淚,心一狠,牙一咬,說:‘把這兩樣東西都送給他!咱以後永遠離開寶豐,少受欺負!’” 金星氣得臉色發紫,兩手打顫,抓起來桌上的茶杯往地上摔得粉碎。
他想叫罵,但是他叫不出來,呼哧呼哧喘氣,在屋裡來回走着,腳踏得鋪磚地嗵嗵響。
尚炯聽見他摔茶杯子,從院裡走進來,看見他如此氣惱,連忙問: “啟翁,莫生氣。
為了何事?” 牛金星恨恨地說:“我就知道,他早就存心訛我的這兩樣東西!” 尚炯摸不着頭腦,又問:“到底為着何事?” “我現在氣得說不出來,随後談吧。
唉,光甫,我,受盡欺負,簡直要把肚皮氣炸!” “天色還早,咱們到汾河岸上走走如何?” 金星沒有回答,又來回走了幾步,把牙根咬得生疼,然後站在仆人面前,怒氣沖沖地問: “家裡還有别的事情麼?” 仆人說,他來的時候,全家已經搬回盧氏了,寶豐隻留下一個老夥計看房子,照管莊子。
金星點着頭小聲說: “搬得對,搬得對。
” “奶奶說‘小亂住城,大亂住鄉’,早就該搬回伏牛山裡。
” 金星不再問家裡事情,轉向尚炯說:“走,光甫,咱們到外邊走走,散散心去。
” 他們走出平陽西門,信步來到汾河岸上。
渡口有不少逃荒的難民,扶老攜幼,瘦得皮包骨頭。
岸上的莊稼長得很不好。
麥苗已經打苞,可是又黃,又低,稈兒又細,并且很稀。
豌豆還沒結莢,可是官路兩旁有不少豌豆苗兒已經給災民吃光了。
在渡口旁邊的河岸上坐下以後,尚炯見牛金星的臉色仍很難看,勸解說: “官司了了,家也搬了,事情已經過去,不必放在心上。
我聽說有個宣德爐給王舉人訛去了,雖說欺人太甚,但究竟是身外之物,為這點事氣壞身體實在不值。
将來有報仇的日子。
”尚炯笑一笑,小聲補充一句:“有朝一日,不須你牛啟東動動小指頭,叫你的仇人跪在你的腳下求饒。
到那時,你願意怎樣報仇就怎樣報仇。
這樣的日子,我看不遠。
” 金星不覺小聲問:“不遠?” “等麥後我們來到河南,我包管你能報仇。
眼下讓他們橫行去,‘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起初先嚴作寶豐教谕,為着伏牛山中過于閉塞,決定在寶豐落戶。
可是寒舍在寶豐住了幾十年,到底是漂來戶,強龍不壓地頭蛇。
王舉人倚勢欺人,言之令人發指。
如今弟才明白,原來他處心積慮想訛走舍下所藏的兩件東西!其實,弟平日對古董并不看重,隻是這兩件東西是先父遺物,弟雖不肖,何能将先父遺物拱手送人!王舉人趁弟不在家,賤内怕事,訛詐而去,叫弟如何甘心?此仇不報,弟将無面目見先嚴于地下!” “一件是宣德爐,還有一把什麼扇子?” “扇子是萬曆初年先嚴在北京候選
更痛心的是,扇子上有幾行跋語是先嚴手澤!” “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
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 “此仇不報,弟死不瞑目!” “既然官司已了,府上已安然遷回故鄉,兄心情如此郁悒,何不同弟入陝一遊?” 牛金星沒有回答。
這時他的心中仍在矛盾,又想到商洛山中同闖王一晤,又擔心萬一将來大事不成,身敗名辱。
另外,既不是李自成“三顧茅廬”,又不是由自成正式禮聘,而僅僅是由尚炯相邀,他便由北京到商洛山中,終覺心上有個疙瘩。
但是他又想着自己已經快四十五歲了,難道就這樣白白地郁悶以終?他望着奔流的河水,忽然不勝感慨地歎口氣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尚炯問:“老兄為何不語?” “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