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像是馬夫,一定是一個小掌盤子的。

    ” “我是個馬夫頭兒。

    ” “也管十來個人吧?” 自成微笑着點點頭。

     “像你副爺這樣好人,神會保佑你,遲早會升成掌盤子的。

    ”女人說畢,又呼喚兒子,吩咐他等候片時,有人帶他上坡,然後才拄着棍子,随在闖王背後,艱難地往上爬。

     “你的小兒子可叫做黃來兒?”自成一邊走一邊問道。

     “是叫華來兒,不是黃來兒。

    ” “啊,我聽成黃來兒了。

    ” 女人解釋說:“他是他老子朝華山時求來的,所以就叫他華來兒。

    ”停一下,又歎口氣說,“隻怪他自己投錯了胎,那麼多富家大戶他不去投,偏投到俺這窮家小戶來,跟随着爹媽受罪!” 闖王笑着說:“我也是從華山求來的孩子。

    ” “你也是?” “不是這西嶽華山。

    俺縣城東邊有座小山,也叫華山,也有座華嶽廟。

    有一年我爸爸去華嶽廟燒香求子,第二年就生了我。

    ” “副爺,你貴縣是?” “小地方米脂。

    ” 女人怔了一下,随即說:“聽說李闖王也是米脂人,你們可是同鄉麼?” “是同鄉。

    ” “你一定見過他吧?” “當然見過。

    ” “有人說闖王在這裡,有人說不在這裡。

    你可知道闖王到底在哪兒?” “我也說不清楚,隻聽說闖王快來了。

    ” “你們闖王的人馬真好。

    自己吃不飽,還幾次撥出糧食來救濟窮人!” 坡子越往上越陡。

    女人不住喘氣,腳步十分艱難,不再說話了。

    自成有時不得不站住等她,攙她一把。

    等爬上高坡時,李強率領一群親兵也騎着馬奔到,在自成的面前跳下馬來。

    女人吓了一跳,不敢做聲。

    自成對親兵頭目吩咐: “李強,你快去把躺在路邊的那個小孩子帶上來,然後回老營去,叫總管趕快放赈,不得遲誤。

    你就說我說啦,不要怕軍中缺糧,天塌有我長漢頂着,我有法子弄來糧食。

    去!” “是!” 見李強上馬奔下高坡,闖王笑着對女人說:“大嬸子,等你回到村裡,就該放赈啦。

    ”說畢,他跳上烏龍駒,帶着親兵們飛奔而去。

    女人簡直吓得糊塗了。

    她還沒有清醒過來,李強已經回到她面前,一俯身從馬鞍上把華來兒放到地上。

    女人顧不得說感謝話,趕緊問: “副爺,剛才替我提筐子的那一位是什麼人?” 李強笑着回答說:“他麼?……他是俺們的頭頭兒。

    ” “也是個掌盤子的?” “是個大掌盤子的。

    ” 李強沒有時間同這個女人多談話,勒轉馬頭,加了一鞭,向老營飛奔而去。

    女人恍然大悟,不由地大聲叫道: “我的天!難道剛才的那一位就是闖王麼?” 李自成同劉宗敏商議之後,下午又把幾位大将請到老營,一起計議。

    恰好這一天高一功也從藍田交界的地方回來,趕上了這次會議。

    聽了幾位大将的發言,自成明白當前的情況比他原來所知道的更壞。

    在偏将和士兵中有不少人因糧草困難,對留在商洛山中練兵都有二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心發慌,操練個屌!”又說,“闖王不許往别處去,硬叫駐紮商洛山中,這才叫坐吃山空。

    倒是人家郝搖旗的想法對頭。

    ”弟兄們對于在目前情況下整肅軍紀,對于分出糧食來救濟饑民,都有一些閑言碎語,總之是希望自己稍微吃得飽一點,害怕困死在荒山窮谷裡。

    至于對準備屯墾的事,那怪話就更難聽了。

    有的說:“闖王想得倒美,可是種子在哪裡?農具在哪裡?别說這事辦不成,即使辦得成,老天爺不幫忙,繼續旱下去,那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與其浪費種子,還是吃了好。

    ”另有人說:“咱們闖王是看《三國演義》看邪了,如今打了大敗仗,連腳跟還立不穩,卻想學諸葛亮渭南屯墾的故事,真是虎瘦雄心在。

    ”幾位大将原來隻把這些話當做笑話聽,不放在心上,因為十年來習慣于人們所說的“流寇”生活,難免不有軍紀松懈的時候,軍中什麼樣的閑話沒有?可是大家同闖王在一道一琢磨,才認為情況和往日不同。

    如果不趕快解決糧草問題,不但闖王的許多打算都會落空,連現在回來的這千把人也會離心。

     特别使闖王感到意外的是,在幾個親信大将裡邊也有人不同意繼續停留在商洛山中。

    他們不是别人,竟是他的侄兒李過和袁宗第。

    他們不明白說出他們希望早離開商洛山中,卻隻說下邊将士們如何急于想去河南,想趕快樹起大旗來大幹一番。

    開始時候,仍像往常議事的情形一樣,自成總是默默地聽幾位大将說話,自己隻在緊要地方說一兩句話,倒是在心中盤算的時候多,但後來他再也忍耐不住,虎地站起來,在屋中走來走去,走了一陣,然後坐下去,用斬釘截鐵的口氣說: “兵要練,軍紀要整饬,老百姓也要救濟,至于屯墾,等過罷年,看情形再說。

    幾個月内,決計留在此地練兵,哪兒也不去!” 李過看見叔父的臉色嚴峻,口氣堅決,吓得不敢做聲。

    袁宗第嘻嘻笑着說: “李哥,下邊将士們盼望早一天樹起大旗,出山去大幹一番,不也是好意麼?” 自成把口氣放得和軟一點,說:“老弟,雖然将士們也是好意,可是他們隻看見一面,不明白我的宗旨。

    你怎麼也拿不定主意了?”停頓一下,他看見宗第隻是笑着不做聲,随即接着說:“十年來,咱們總在打仗,跑路,很少能在一個地方盤上幾個月。

    如今得到這個機會,為什麼不練兵?連敬軒在谷城還日夜練兵,咱們豈不更該練兵麼?别看咱們目前的人馬很少,隻要能夠操練好,軍紀整饬好,這就是真正本錢,是個正經根子。

    ”他轉向大家說:“咱們這一支起義人馬,十年來路子是怎麼走的,大家總不會忘記吧。

    我們這一隊是崇祯二年春天起義的,人數不多,歸到高闖王旗下編為第八隊。

    雖說咱八隊的人馬不多,可是走的是一條正路,所以受到高闖王的看重,也被其他各營另眼相看。

    咱們走的路正,正在哪裡?就正在咱們一開始就立下一個起義到底的大宗旨,不推倒明朝的江山決不罷休。

    我那時自稱闖将,咱們的八隊也稱闖營。

    要是離開一個大宗旨,豈不是瞎闖?能夠闖出個啥牌名?咱們立志滅亡無道明朝,救民水火,就是按照這個宗旨做事。

    從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大小頭領,抱有這種大宗旨的人不多啊。

    咱們老八隊因為抱定這個大宗旨,所以不管遇着多大困難,一不投降,二不擾害百姓。

    一支起義人馬,倘若沒有這樣大宗旨,就是方向不明,沒有奔頭,胡混一場。

    從前十三家七十二營,人馬可真不少,可是大都是軍紀不嚴,宗旨不明,所以這兩年才都走下坡路,有的投降了,有的完事了。

    咱們不須多久就要重新樹起大旗,盡管朝廷還罵咱們是流賊,咱們可一定得成為仁義之師,還得成為百戰百勝之師。

    今日我下狠心停留在商洛山中,就為的是想替日後的百萬大軍打個好根基。

    所以必須整頓軍紀,必須加緊練兵。

    這件事關系重大,勢在必行,你們萬不可随風搖擺,三心二意。

    ” 袁宗第的臉上有點兒發熱,心中認為自成所說的話确實在理,用巴掌在大腿上用力一拍,大聲說: “妥啦,李哥,你不用多說啦。

    哪怕一天喝一頓稀糊塗,沒有糊塗喝挖草根充饑,我姓袁的也要跟着你下勁兒練兵,整饬軍紀!” 自成半開玩笑說:“目前确實困難得很,可是你不要害怕。

    活人不會給尿憋死。

    困難能把咱們壓扁麼?隻要咱們自己不洩氣,挺起腰杆來,壓不扁的,放心!” “看你說的!兩軍陣上,槍對槍,刀對刀,眨眼人頭落地,我袁宗第從來沒害怕過,會能夠在困難前直不起腰杆?李哥,以後你倘若聽見我說出一句害怕困難的話,就叫我頭朝下走路!” 大家都笑了起來。

    李自成輕輕地歎口氣,意味深長地說: “像咱們這号從槍刀林裡混出來的人,在沙場可以視死如歸,毫不含糊,就是有人害怕過困難日子。

    搖旗在沙場上什麼時候裝過孬?可是一看商洛山中的日子困難,熬不住苦,帶着自己的人馬走了。

    在困難面前挺起腰杆不洩氣,并不是容易的。

    這也是磨練啊!” 這幾句話說得大家點頭。

    高一功望望闖王和劉宗敏,說: “目前既要養兵,也要養民,既要為目前着想,也要為明年荒春着想,光按照現在籌措糧食的辦法是不行的。

    你們兩位可想出來什麼好的法兒沒有?” 劉宗敏用拳頭在桌上猛一捶,大聲說:“有!趕快攻破幾個富裕山寨,不愁沒有糧食!” 闖王接着說:“隻要咱們能攻破兩三個防守堅固的山寨,其餘的山寨就不敢不借給糧食。

    如今離年底隻有半個月了。

    咱們必須在年底以前至少攻破一個山寨,好讓将士們和老百姓快快活活地過年。

    ” 一聽說要進攻山寨,袁宗第和李過的情緒立刻振奮起來,齊聲說好。

    李過說: “近來弟兄們在背後嘀嘀咕咕,大家盼望的就是這件事。

    如果下令叫他們明天去攻寨,包管今晚上就高興得不肯睡覺。

    ” 袁宗第說:“闖王,你決定先攻哪個山寨,把這個活兒交給我行不行?” 自成笑着說:“你另有重要活幹,這件事暫時不要你去。

    ” “要我幹什麼活兒?” “剿匪。

    ” “什麼?” “剿匪!”自成帶着氣憤說。

    “這些大杆子,小杆子,零星刀客,小賊毛子,不能打富濟貧,隻會苦害良民。

    老百姓有幾升糧食也給他們搶去,牛、驢都快給他們搶光啦。

    這樣下去,老百姓如何能活得成?咱們也叫人勸說過幾個大杆子頭兒,他們不聽話。

    咱們既然在此地駐紮,就不許他們在這一帶動百姓一草一木。

    有本事的去攻山寨,沒本事的趁早滾遠一點。

    咱們遇見官兵就剿兵安民,遇見土匪就剿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