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去了首輔代皇上視師之意。
” “難道不讓他前去督師?” “劉宇亮原奏系請求督察諸軍,而不是自任總督。
況盧象升雖出師無功,贻誤戎機,深負皇上委任,但目前軍情緊急,不宜臨敵易帥,影響軍心。
請皇上對象升稍示薄懲,使他仍為總督,戴罪圖功,以觀後效。
” “劉宇亮呢?” “懇陛下仍按劉宇亮原疏所請,派他前去督察諸軍。
” 崇祯想了想,覺得楊嗣昌的話也有道理,失悔自己一時心中無主,手诏下得太急。
“好吧,”他說,“依卿所奏,前诏作罷,就派劉宇亮去督察諸軍吧。
” “遵旨!”楊嗣昌說,叩下頭去。
崇祯又說:“目下虜騎深入,畿輔州縣,望風瓦解,使朕憂心如焚。
今首輔劉宇亮既願代朕視師,朕甚嘉慰。
望他早日成行,不要遲延才是。
先生請起!” 楊嗣昌沒有起來,說:“臣尚有一事啟奏陛下。
” “何事?” “楊廷麟的彈章,蒙皇上發交内閣,臣已見到。
臣以驽鈍之材,負皇上委任之重,實在罪該萬死。
皇上天恩高厚,不加誅戮。
臣非草木,能不感激涕零!隻要有利于國,臣即粉身碎骨,亦所甘心。
” “此事朕自有主張,卿不必放在心上。
” “臣生逢聖朝,深受知遇之恩,對此不惟毫不介懷,且願趁此為陛下舉薦賢材,為國效力。
” “你要舉薦什麼人?” “臣拟舉薦楊廷麟為兵部職方司[20]主事,佐盧象升贊畫軍務,以展其平生所學。
” “行兵作戰的事,他可懂得?” “楊廷麟平日頗留心經世之學,對古今兵略亦甚熟悉,非一般儒臣可比。
目前軍情緊急,需才孔殷。
如能使他去幫盧象升運籌帷幄,佐理軍事,較之他供職翰林院,更可發揮長才,為國效力。
” 崇祯見楊嗣昌态度誠懇,毫無報複思想,心中大為稱贊,面帶微笑說: “卿能捐除私怨,為朝廷推薦人才,有古大臣之風,實堪嘉慰。
朕知道楊廷麟是一個敢說話的骨鲠之臣,隻是有些偏激而已。
” “陛下聖明,深知廷麟,故不加以肆口攻讦之罪。
其實廷麟隻是誤聽了流言蜚語,不明實情,其用心倒是極好的。
” 皇帝點點頭,說:“好吧,就依卿奏,改授他職方司主事,着他迅赴盧象升軍前贊畫。
” “遵旨!” 楊嗣昌從文華殿退了出來,穿過一條夾道,回到内閣,先走進首輔劉宇亮的房間裡,把見皇上的經過說了一遍。
劉宇亮十分高興,連連拱手,感謝他的幫忙。
當他把舉薦楊廷麟的事情說出以後,劉宇亮和别的幾位走來打聽消息的輔臣,齊聲稱贊他有古大臣之風。
地位僅次于首輔的薛國觀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看穿了楊嗣昌舉薦楊廷麟的真正目的是要把這個敢說話的翰林官趕出朝廷,送到兵兇戰危的地方。
但是他笑着拱手說: “文弱兄,難得,難得!俗話說,‘宰相肚裡行舟船’,此之謂也。
” 楊嗣昌回答說:“學生同伯祥原有通家之誼,心中實無芥蒂可言,且對他的學問、風骨,一向也是欽佩的。
三十幾歲的人,難免不有些火氣。
學生不但不會放在心裡,以後還要大大地借重他哩。
” “難得!難得!”同僚們齊聲說。
楊嗣昌回到自己的房間,在長班的服侍下換去朝服,坐進太師椅裡,接過來一杯香茶,喝了一口,嘴角露出來一絲冷笑,心裡說: “楊胡子,去到盧總督軍中贊畫吧,莫在朝廷上亂放空炮。
到軍中叫你領教領教,同滿鞑子打仗不是容易的!” 崇祯皇帝仍然在文華殿,一邊随便翻閱《資治通鑒》,一邊等候着王承恩替他拟旨。
不大一忽兒,王承恩把拟好的上谕稿子捧了上來。
這稿子包含兩件事:一是派首輔劉宇亮督察諸軍,一是改授楊廷麟為兵部職方司主事,赴盧象升軍前贊畫。
崇祯把稿子看了看,提筆改了兩個字,加了一個内容,就是嚴厲責備盧象升畏敵不前,辜負國恩,着即免去兵部尚書銜,降為侍郎,繼續任事,以觀後效。
“馬上發出去,不要耽誤!”他說,疲倦地向椅背靠去。
他本來很需要留在文華殿休息一陣,但是在乾清宮的禦案上還放着許多重要的文書等他處理,如何能夠休息?于是他打個哈欠,站起身來,低聲說: “回乾清宮去!” 乾清宮的禦案上除原有的尚未批閱完的文書之外,又新來了兩份緊急塘報。
他拿起來上邊的一份塘報,見是從潼關來的,沒有馬上打開來,心裡想,也許是李自成和劉宗敏等“巨賊”的死屍已經找到了?原來他希望最好是能夠将自成等擒獲,在午門舉行獻俘大典,以振奮軍心和民氣,其次是陣上斬首,驗明無誤。
沒想到潼關南原大戰之後,李自成夫婦和他們手下的重要首領竟然杳無下落。
雖然官軍确實大捷,“流寇”确實全軍覆沒,但因為沒有捉到李自成及其手下重要首領,他終覺放心不下。
孫傳庭在報捷的奏疏中說李自成等看來已死于亂軍之中,正在尋找屍首。
他對這句話一直半信半疑,疑其未必然,但又願其真能如此。
好在是冬天,高原氣候又特别冷,戰場死屍一時不能腐化,總可以查一個水落石出。
如今他在打開塘報之前,心中很希望找到了李自成等的屍首。
但是他的這個希望隻在心上一閃就消逝了。
他想,如果是找到了“逆賊”的屍首,新任陝西巡撫和潼關道都會有急奏到京,豈止一紙緊急塘報?在這一轉念間,他的心頭上登時籠罩了一層暗雲,但又不得不懷着忐忑的心情打開塘報。
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澆頭,不禁渾身一顫,頹然靠在椅背上。
站在旁邊的宮女看見皇上的神色改變,趕快捧一杯香茶放在他的面前。
過了片刻,崇祯拿起來第二份塘報,見是從河南府來的,不看内容也知道報的什麼事。
但是事已至此,他隻好打開看了。
站在他身旁的太監和宮女看見他的神色更加難看,眼睛裡燃燒着怒火,鬓角有一條青筋輕輕跳動。
他們提心吊膽,屏息無聲,踮着腳尖兒退了出去。
不料他們剛剛退出,就聽見嘩啦一聲,皇上把手中的茶杯摔碎。
于是他們趕快跑進來,環跪在崇祯面前,顫聲說道: “請皇爺息怒!” “叫楊嗣昌來!快
” “難道不讓他前去督師?” “劉宇亮原奏系請求督察諸軍,而不是自任總督。
況盧象升雖出師無功,贻誤戎機,深負皇上委任,但目前軍情緊急,不宜臨敵易帥,影響軍心。
請皇上對象升稍示薄懲,使他仍為總督,戴罪圖功,以觀後效。
” “劉宇亮呢?” “懇陛下仍按劉宇亮原疏所請,派他前去督察諸軍。
” 崇祯想了想,覺得楊嗣昌的話也有道理,失悔自己一時心中無主,手诏下得太急。
“好吧,”他說,“依卿所奏,前诏作罷,就派劉宇亮去督察諸軍吧。
” “遵旨!”楊嗣昌說,叩下頭去。
崇祯又說:“目下虜騎深入,畿輔州縣,望風瓦解,使朕憂心如焚。
今首輔劉宇亮既願代朕視師,朕甚嘉慰。
望他早日成行,不要遲延才是。
先生請起!” 楊嗣昌沒有起來,說:“臣尚有一事啟奏陛下。
” “何事?” “楊廷麟的彈章,蒙皇上發交内閣,臣已見到。
臣以驽鈍之材,負皇上委任之重,實在罪該萬死。
皇上天恩高厚,不加誅戮。
臣非草木,能不感激涕零!隻要有利于國,臣即粉身碎骨,亦所甘心。
” “此事朕自有主張,卿不必放在心上。
” “臣生逢聖朝,深受知遇之恩,對此不惟毫不介懷,且願趁此為陛下舉薦賢材,為國效力。
” “你要舉薦什麼人?” “臣拟舉薦楊廷麟為兵部職方司
” “行兵作戰的事,他可懂得?” “楊廷麟平日頗留心經世之學,對古今兵略亦甚熟悉,非一般儒臣可比。
目前軍情緊急,需才孔殷。
如能使他去幫盧象升運籌帷幄,佐理軍事,較之他供職翰林院,更可發揮長才,為國效力。
” 崇祯見楊嗣昌态度誠懇,毫無報複思想,心中大為稱贊,面帶微笑說: “卿能捐除私怨,為朝廷推薦人才,有古大臣之風,實堪嘉慰。
朕知道楊廷麟是一個敢說話的骨鲠之臣,隻是有些偏激而已。
” “陛下聖明,深知廷麟,故不加以肆口攻讦之罪。
其實廷麟隻是誤聽了流言蜚語,不明實情,其用心倒是極好的。
” 皇帝點點頭,說:“好吧,就依卿奏,改授他職方司主事,着他迅赴盧象升軍前贊畫。
” “遵旨!” 楊嗣昌從文華殿退了出來,穿過一條夾道,回到内閣,先走進首輔劉宇亮的房間裡,把見皇上的經過說了一遍。
劉宇亮十分高興,連連拱手,感謝他的幫忙。
當他把舉薦楊廷麟的事情說出以後,劉宇亮和别的幾位走來打聽消息的輔臣,齊聲稱贊他有古大臣之風。
地位僅次于首輔的薛國觀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看穿了楊嗣昌舉薦楊廷麟的真正目的是要把這個敢說話的翰林官趕出朝廷,送到兵兇戰危的地方。
但是他笑着拱手說: “文弱兄,難得,難得!俗話說,‘宰相肚裡行舟船’,此之謂也。
” 楊嗣昌回答說:“學生同伯祥原有通家之誼,心中實無芥蒂可言,且對他的學問、風骨,一向也是欽佩的。
三十幾歲的人,難免不有些火氣。
學生不但不會放在心裡,以後還要大大地借重他哩。
” “難得!難得!”同僚們齊聲說。
楊嗣昌回到自己的房間,在長班的服侍下換去朝服,坐進太師椅裡,接過來一杯香茶,喝了一口,嘴角露出來一絲冷笑,心裡說: “楊胡子,去到盧總督軍中贊畫吧,莫在朝廷上亂放空炮。
到軍中叫你領教領教,同滿鞑子打仗不是容易的!” 崇祯皇帝仍然在文華殿,一邊随便翻閱《資治通鑒》,一邊等候着王承恩替他拟旨。
不大一忽兒,王承恩把拟好的上谕稿子捧了上來。
這稿子包含兩件事:一是派首輔劉宇亮督察諸軍,一是改授楊廷麟為兵部職方司主事,赴盧象升軍前贊畫。
崇祯把稿子看了看,提筆改了兩個字,加了一個内容,就是嚴厲責備盧象升畏敵不前,辜負國恩,着即免去兵部尚書銜,降為侍郎,繼續任事,以觀後效。
“馬上發出去,不要耽誤!”他說,疲倦地向椅背靠去。
他本來很需要留在文華殿休息一陣,但是在乾清宮的禦案上還放着許多重要的文書等他處理,如何能夠休息?于是他打個哈欠,站起身來,低聲說: “回乾清宮去!” 乾清宮的禦案上除原有的尚未批閱完的文書之外,又新來了兩份緊急塘報。
他拿起來上邊的一份塘報,見是從潼關來的,沒有馬上打開來,心裡想,也許是李自成和劉宗敏等“巨賊”的死屍已經找到了?原來他希望最好是能夠将自成等擒獲,在午門舉行獻俘大典,以振奮軍心和民氣,其次是陣上斬首,驗明無誤。
沒想到潼關南原大戰之後,李自成夫婦和他們手下的重要首領竟然杳無下落。
雖然官軍确實大捷,“流寇”确實全軍覆沒,但因為沒有捉到李自成及其手下重要首領,他終覺放心不下。
孫傳庭在報捷的奏疏中說李自成等看來已死于亂軍之中,正在尋找屍首。
他對這句話一直半信半疑,疑其未必然,但又願其真能如此。
好在是冬天,高原氣候又特别冷,戰場死屍一時不能腐化,總可以查一個水落石出。
如今他在打開塘報之前,心中很希望找到了李自成等的屍首。
但是他的這個希望隻在心上一閃就消逝了。
他想,如果是找到了“逆賊”的屍首,新任陝西巡撫和潼關道都會有急奏到京,豈止一紙緊急塘報?在這一轉念間,他的心頭上登時籠罩了一層暗雲,但又不得不懷着忐忑的心情打開塘報。
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澆頭,不禁渾身一顫,頹然靠在椅背上。
站在旁邊的宮女看見皇上的神色改變,趕快捧一杯香茶放在他的面前。
過了片刻,崇祯拿起來第二份塘報,見是從河南府來的,不看内容也知道報的什麼事。
但是事已至此,他隻好打開看了。
站在他身旁的太監和宮女看見他的神色更加難看,眼睛裡燃燒着怒火,鬓角有一條青筋輕輕跳動。
他們提心吊膽,屏息無聲,踮着腳尖兒退了出去。
不料他們剛剛退出,就聽見嘩啦一聲,皇上把手中的茶杯摔碎。
于是他們趕快跑進來,環跪在崇祯面前,顫聲說道: “請皇爺息怒!” “叫楊嗣昌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