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輕輕點點頭,把塘報往地上一扔,舉起酒杯子一飲而盡,又拿起第二份塘報。
一個幕僚趕快彎下身子把扔在地上的塘報恭敬地拾了起來。
一個親兵同時又把杯子斟滿。
孫傳庭心中實在暢快,不自覺地站起來,把右腳蹬在桌牚上。
另一個年紀小的親兵立刻替他掌着蠟燭。
他看的這第二份塘報是報告羅汝才自從被他孫巡撫在潼關外殺敗之後,率領九家“流賊”逃到房縣和均州一帶,向朝廷投降,願意替朝廷保境安民,自耕自食,不要朝廷糧饷。
看了這份塘報,從他的嘴角流露出一絲驕傲而得意的微笑,左手将塘報往地上一扔,右手端起杯子來一飲而盡。
正在他低頭拿第三份塘報時,不知道是由于他自己沒注意,還是由于掌燭的小親兵實在太困倦,打個盹兒,燭火燃燒了他的鬓發。
他用手掌在鬓邊一抓,将火撲滅,沒有燒着幾根。
那個惹禍的小親兵吓得面無人色,放下蠟燭,雙膝跪下,渾身簌簌打顫。
孫傳庭向他看了一眼,立刻有兩個親兵過來,将小親兵從地上拖起,推出大帳。
左右幕僚們相顧失色,沒人敢吭一股氣兒。
過了片刻,孫傳庭已經坐下去閱完第三份塘報,中軍劉仁達走進軍帳,躬身問他對剛才的那個親兵應如何發落。
他沒有擡頭,沒有向中軍看一眼,也沒有稍微躊躇,低聲說出來兩個字: “斬了!” 劉仁達跪下去說:“求大人恩典!姑念他整日作戰,不曾休息,緻有此失,饒他一死!” 孫傳庭擡起頭來,狠狠地向中軍看了一眼,說:“不要啰嗦,快斬!” “是!”劉仁達不敢再求,從地上站了起來,一邊慢慢退出,一邊向幕僚們遞着懇求的眼色。
幕僚們互相觀望,随後都用眼色要求那位因善于做詩受到巡撫另眼看待的同僚出來講情。
他走到巡撫面前,恭敬地作了一揖,說: “請老公祖息怒。
方才這個親兵雖然罪不容誅,但請老公祖姑念他過度疲倦,實出無心,法外施仁,饒他一條小命。
今日我軍空前大勝,眼看闖賊全部就殲,舉國歡慶,請勿以細故斬人,緻成美中不足。
況古語雲:‘大火流金’。
按五行,火能克金。
金者兵象,又指西方。
今晚燭火燒了大人鬓發,正應在經此一戰,大功告成,兵氣銷盡,朝廷從此無西顧之憂,與拙詩中‘君王從此不憂秦’之句不期相合。
此是大大的吉兆,老公祖何必動怒?” 這位幕僚的幾句話使孫傳庭的心中感到舒服,拈着胡須,沉吟不語。
全體幕僚一見這事情有些轉機,紛紛求情。
孫傳庭向立在旁邊的一個親兵一擺頭,說: “打他兩百皮鞭!”随即又加了兩個字:“狠打!” 這個命令從孫傳庭口中輕聲地說出來,卻被傳令官用大聲傳了出去,而帳外一呼百應地向遠外傳去,真是威風凜凜,殺氣森森,說句話山搖地動。
孫傳庭繼續閱讀塘報。
這一份塘報是報告革、左等股“流賊”在大别山中潛伏,未敢出山大掠。
他沒有看完,把塘報扔到地上。
外邊打人聲和哭叫聲傳進帳來,但他好像并沒注意,又看第五份塘報,是詳細報告河南各處大災,“土寇”蜂起。
他看完後扔到地上,去看第六份。
這一份塘報說淮、泗一帶“土寇”蜂起。
他不自覺地把眉頭輕輕地皺了一下,把塘報扔到地上。
第七份塘報是說清兵深入,高起潛在盧溝橋失利。
他搖搖頭,扔到地上。
劉仁達走了進來,躬身禀道: “禀大人,已經打過了。
” 他沒擡頭,沒用眼睛看,用鼻孔嗯了聲。
劉仁達蹑腳蹑手地退了出去。
他看的第八份塘報是說清兵繼續深入,已經到了易州和涿縣一帶。
他把塘報往地上一扔,還有兩份不再看了,歎口氣說: “滿鞑子已經深入畿輔!” 替他從地上拾塘報的那位幕僚把一疊塘報放在桌上,說:“大人不必過慮。
今夜一戰将闖賊消滅,大人即可與制台大人前去勤王。
大軍一到,京畿一帶就馬上轉危為安了。
” 孫傳庭沒有回答,舉杯在手,默默地飲了半杯,把杯子抛在案上,又把下巴一擺。
那個親兵會意,把酒壺和酒杯撤走了。
他深知手下的将校一聽說要去同清兵作戰就心驚膽戰,談虎變色,加上他認為自己雖然對“剿賊”有豐富閱曆,但對清兵作戰從無一點把握,何況清兵的銳勢正盛!但是他不願将這話當衆說出,隻好默不做聲。
從大帳外傳進來一聲吆喝:“總督大人駕到!”跟着,中軍匆匆進來,對他說: “禀大人,總督大人已經來到帳外。
” 沒等孫傳庭來得及出帳恭迎,洪承疇已經走了進來。
孫傳庭率幕僚們在大帳門裡躬身迎接,說: “恭迎恩師大人!” 洪承疇很随便地向大家拱拱手,說:“戰場之上不用多禮。
你們各位今天都十分辛苦了。
” 孫傳庭同幕僚們趕快回答:“大人才辛苦了。
” 洪承疇和孫傳庭坐下以後,幕僚們除一兩位最親信的、經常參與軍事密議的人留下之外,其餘的都退了出去。
孫傳庭欠身說: “大人連日鞍馬辛勞,不在
一個幕僚趕快彎下身子把扔在地上的塘報恭敬地拾了起來。
一個親兵同時又把杯子斟滿。
孫傳庭心中實在暢快,不自覺地站起來,把右腳蹬在桌牚上。
另一個年紀小的親兵立刻替他掌着蠟燭。
他看的這第二份塘報是報告羅汝才自從被他孫巡撫在潼關外殺敗之後,率領九家“流賊”逃到房縣和均州一帶,向朝廷投降,願意替朝廷保境安民,自耕自食,不要朝廷糧饷。
看了這份塘報,從他的嘴角流露出一絲驕傲而得意的微笑,左手将塘報往地上一扔,右手端起杯子來一飲而盡。
正在他低頭拿第三份塘報時,不知道是由于他自己沒注意,還是由于掌燭的小親兵實在太困倦,打個盹兒,燭火燃燒了他的鬓發。
他用手掌在鬓邊一抓,将火撲滅,沒有燒着幾根。
那個惹禍的小親兵吓得面無人色,放下蠟燭,雙膝跪下,渾身簌簌打顫。
孫傳庭向他看了一眼,立刻有兩個親兵過來,将小親兵從地上拖起,推出大帳。
左右幕僚們相顧失色,沒人敢吭一股氣兒。
過了片刻,孫傳庭已經坐下去閱完第三份塘報,中軍劉仁達走進軍帳,躬身問他對剛才的那個親兵應如何發落。
他沒有擡頭,沒有向中軍看一眼,也沒有稍微躊躇,低聲說出來兩個字: “斬了!” 劉仁達跪下去說:“求大人恩典!姑念他整日作戰,不曾休息,緻有此失,饒他一死!” 孫傳庭擡起頭來,狠狠地向中軍看了一眼,說:“不要啰嗦,快斬!” “是!”劉仁達不敢再求,從地上站了起來,一邊慢慢退出,一邊向幕僚們遞着懇求的眼色。
幕僚們互相觀望,随後都用眼色要求那位因善于做詩受到巡撫另眼看待的同僚出來講情。
他走到巡撫面前,恭敬地作了一揖,說: “請老公祖息怒。
方才這個親兵雖然罪不容誅,但請老公祖姑念他過度疲倦,實出無心,法外施仁,饒他一條小命。
今日我軍空前大勝,眼看闖賊全部就殲,舉國歡慶,請勿以細故斬人,緻成美中不足。
況古語雲:‘大火流金’。
按五行,火能克金。
金者兵象,又指西方。
今晚燭火燒了大人鬓發,正應在經此一戰,大功告成,兵氣銷盡,朝廷從此無西顧之憂,與拙詩中‘君王從此不憂秦’之句不期相合。
此是大大的吉兆,老公祖何必動怒?” 這位幕僚的幾句話使孫傳庭的心中感到舒服,拈着胡須,沉吟不語。
全體幕僚一見這事情有些轉機,紛紛求情。
孫傳庭向立在旁邊的一個親兵一擺頭,說: “打他兩百皮鞭!”随即又加了兩個字:“狠打!” 這個命令從孫傳庭口中輕聲地說出來,卻被傳令官用大聲傳了出去,而帳外一呼百應地向遠外傳去,真是威風凜凜,殺氣森森,說句話山搖地動。
孫傳庭繼續閱讀塘報。
這一份塘報是報告革、左等股“流賊”在大别山中潛伏,未敢出山大掠。
他沒有看完,把塘報扔到地上。
外邊打人聲和哭叫聲傳進帳來,但他好像并沒注意,又看第五份塘報,是詳細報告河南各處大災,“土寇”蜂起。
他看完後扔到地上,去看第六份。
這一份塘報說淮、泗一帶“土寇”蜂起。
他不自覺地把眉頭輕輕地皺了一下,把塘報扔到地上。
第七份塘報是說清兵深入,高起潛在盧溝橋失利。
他搖搖頭,扔到地上。
劉仁達走了進來,躬身禀道: “禀大人,已經打過了。
” 他沒擡頭,沒用眼睛看,用鼻孔嗯了聲。
劉仁達蹑腳蹑手地退了出去。
他看的第八份塘報是說清兵繼續深入,已經到了易州和涿縣一帶。
他把塘報往地上一扔,還有兩份不再看了,歎口氣說: “滿鞑子已經深入畿輔!” 替他從地上拾塘報的那位幕僚把一疊塘報放在桌上,說:“大人不必過慮。
今夜一戰将闖賊消滅,大人即可與制台大人前去勤王。
大軍一到,京畿一帶就馬上轉危為安了。
” 孫傳庭沒有回答,舉杯在手,默默地飲了半杯,把杯子抛在案上,又把下巴一擺。
那個親兵會意,把酒壺和酒杯撤走了。
他深知手下的将校一聽說要去同清兵作戰就心驚膽戰,談虎變色,加上他認為自己雖然對“剿賊”有豐富閱曆,但對清兵作戰從無一點把握,何況清兵的銳勢正盛!但是他不願将這話當衆說出,隻好默不做聲。
從大帳外傳進來一聲吆喝:“總督大人駕到!”跟着,中軍匆匆進來,對他說: “禀大人,總督大人已經來到帳外。
” 沒等孫傳庭來得及出帳恭迎,洪承疇已經走了進來。
孫傳庭率幕僚們在大帳門裡躬身迎接,說: “恭迎恩師大人!” 洪承疇很随便地向大家拱拱手,說:“戰場之上不用多禮。
你們各位今天都十分辛苦了。
” 孫傳庭同幕僚們趕快回答:“大人才辛苦了。
” 洪承疇和孫傳庭坐下以後,幕僚們除一兩位最親信的、經常參與軍事密議的人留下之外,其餘的都退了出去。
孫傳庭欠身說: “大人連日鞍馬辛勞,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