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孫傳庭匆匆地吃過晚飯,不顧身上疲困,騎馬到戰場上巡視一周,還到李自成被圍困的小山腳下一裡處看了很久,對今夜要擒斬李自成滿懷信心。
根據他的判斷,李自成經過今天的兩次大戰,所餘剩的不會超過兩千人,已經沒有突圍的能力。
為着集中全力一鼓殲滅李自成的殘餘部隊,他下令撤銷第三道埋伏,調那裡的兩千生力軍火速前來,聽候布置。
當傳令官拿着令箭飛馬去後,他得意洋洋地轉回老營。
自從他受任陝西巡撫以來兩年多的時間中,他已經為朱明王朝建立了不少功勳,在當時的封疆大吏中被視為難得的幹練人才。
他的才能不僅表現在指揮作戰方面,也表現在與軍事有關的其他方面。
例如在整頓屯墾積弊、充裕軍饷問題上就有出色表現,很受皇帝嘉獎。
原來在二百幾十年前,西安周圍實行軍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屯田大半被豪強霸占,也有被欺隐的,無從查對。
國家在需要時,要饷無饷,要兵無兵。
孫傳庭雷厲風行地進行整頓,隻在幾個月的時間内就收到很好效果,計得實額兵丁九千多名,饷銀十四萬多兩,米麥二萬多石。
在整頓過程中,霸占屯田的官紳不敢公然阻撓,卻唆使西安的兵痞鼓噪反對。
孫傳庭逮捕了一大批,當時斬了十八個,杖責了十一個,把反抗的風潮鎮壓下去。
由于這一措施的成功和在軍事上的連續勝利,他變得十分自負和驕傲,常有“剿平流賊,舍我其誰”的想法。
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是他的上司,又是他的座師,他也有些不放在眼裡。
今天他已經把李自成殺得隻剩下兩千多人,包圍得鐵桶相似。
他認為多天來希望捉到李自成獻俘阙下的事已經十拿九穩地要實現,很想在馬上吟一首詩來歌詠今日的戰功。
但剛剛思得一句,尚未湊成一聯,忽然中軍參将劉仁達飛馬迎來,告他說制台大人馬上要到老營見他,有重要話當面相談。
孫傳庭斷定是北京的虜情緊急,朝廷又催促他同洪承疇火速勤王。
一想不久就要同清兵作戰,他的詩興全完了。
當孫傳庭回到老營時候,一大群幕僚和将軍在帳外迎候。
他對僚屬們略微點頭,對其中有些人好像根本就沒有看見,昂首闊步地走進大帳。
他剛剛坐定,這一大群人已經跟了進來,用各種阿谀逢迎的言詞稱頌他神機妙算,“指揮若定”,果然使李自成陷于絕境,還稱頌他如何在戰場上橫刀躍馬,氣吞河山;大旗指處,“悍賊”披靡。
經此一番奉承,孫傳庭把害怕同清兵作戰的心理暫時放下,向幾個地位較高的幕僚問: “據各位看來,闖賊今晚能逃出我的手心麼?” “當然不能,當然不能。
”幾個聲音同時回答。
有一個幕僚随即拿出一個鬥方[1],雙手捧到他面前,躬身笑着說:
“這是卑職剛才寫的一首七絕,敬請大人指教。
” 孫傳庭接過來鬥方看了一眼,見詩題是《戰場口占,仍用前韻,恭呈孫撫台》,随即慢聲吟誦: 疆臣豹略妙如神, 三載功高百戰身。
今夜渠魁齊授首, 君王從此不憂秦。
這位幕僚今天連這首詩已經寫了四首七言絕句,歌頌孫傳庭的戰功,都是用十一真韻,頗得孫傳庭的稱賞。
看了這首詩,孫傳庭更加高興,以手擊案,連聲叫好。
其餘的幕僚們跟着叫好,搖頭擺腦地評論着這後一句寫得如何恰切和得體。
孫傳庭把這首詩重吟一遍,說道: “如此好詩,真可浮一大白!” 左右的随從們都熟知他的脾氣,立刻拿出來一壺新豐名酒和一隻大杯子放在他的面前,并替他斟滿杯子。
孫傳庭也不讓人,甚至連那位獻詩的人也不睬,端起酒杯子一口喝幹。
“拿奏稿來!”他輕輕地說了一句。
立刻,一位幕僚把早已拟好的奏稿呈到他的面前。
這份奏稿前邊說賴皇上威靈,将士用命,以及總督臣洪承疇指揮有方,得以次第殲滅各股“流賊”,使“闖賊”流竄計窮,陷于絕地。
跟着大肆渲染一天來的戰績,把李自成方面死傷的人數誇大為“不下數萬”。
最後一段有幾句空起來,準備等明天早晨謄清以前填上李自成及其手下重要首領何人被擒,何人陣斬,何人投降。
奏稿的結尾是:“所有立功将弁及出力人員,容後查明奏報。
”他對于這個奏稿還算滿意,隻提筆把“所獲甲仗無算”一句改為“賊伏屍遍野,遺棄甲仗山積,誠十年來未有之大捷”,然後他把筆向案上一扔,用威嚴的低聲說: “拿塘報來!” 當孫傳庭閱讀塘報的時候,說過奉承話的幕僚們踮着腳尖兒魚貫退出,留下的少數人都肅靜無聲,注意着撫台大人的臉上表情。
孫傳庭對這些人們是退出去還是留下來并不注意。
幕僚們很細心,總是把好的塘報放在上邊,免得他先看見壞塘報,心中一厭煩,連别的塘報都不看不打緊,還說不定大發脾氣。
他先看的一份塘報是報告張獻忠在谷城保境安民,似是實心投降。
看畢這份塘報,他
根據他的判斷,李自成經過今天的兩次大戰,所餘剩的不會超過兩千人,已經沒有突圍的能力。
為着集中全力一鼓殲滅李自成的殘餘部隊,他下令撤銷第三道埋伏,調那裡的兩千生力軍火速前來,聽候布置。
當傳令官拿着令箭飛馬去後,他得意洋洋地轉回老營。
自從他受任陝西巡撫以來兩年多的時間中,他已經為朱明王朝建立了不少功勳,在當時的封疆大吏中被視為難得的幹練人才。
他的才能不僅表現在指揮作戰方面,也表現在與軍事有關的其他方面。
例如在整頓屯墾積弊、充裕軍饷問題上就有出色表現,很受皇帝嘉獎。
原來在二百幾十年前,西安周圍實行軍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屯田大半被豪強霸占,也有被欺隐的,無從查對。
國家在需要時,要饷無饷,要兵無兵。
孫傳庭雷厲風行地進行整頓,隻在幾個月的時間内就收到很好效果,計得實額兵丁九千多名,饷銀十四萬多兩,米麥二萬多石。
在整頓過程中,霸占屯田的官紳不敢公然阻撓,卻唆使西安的兵痞鼓噪反對。
孫傳庭逮捕了一大批,當時斬了十八個,杖責了十一個,把反抗的風潮鎮壓下去。
由于這一措施的成功和在軍事上的連續勝利,他變得十分自負和驕傲,常有“剿平流賊,舍我其誰”的想法。
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是他的上司,又是他的座師,他也有些不放在眼裡。
今天他已經把李自成殺得隻剩下兩千多人,包圍得鐵桶相似。
他認為多天來希望捉到李自成獻俘阙下的事已經十拿九穩地要實現,很想在馬上吟一首詩來歌詠今日的戰功。
但剛剛思得一句,尚未湊成一聯,忽然中軍參将劉仁達飛馬迎來,告他說制台大人馬上要到老營見他,有重要話當面相談。
孫傳庭斷定是北京的虜情緊急,朝廷又催促他同洪承疇火速勤王。
一想不久就要同清兵作戰,他的詩興全完了。
當孫傳庭回到老營時候,一大群幕僚和将軍在帳外迎候。
他對僚屬們略微點頭,對其中有些人好像根本就沒有看見,昂首闊步地走進大帳。
他剛剛坐定,這一大群人已經跟了進來,用各種阿谀逢迎的言詞稱頌他神機妙算,“指揮若定”,果然使李自成陷于絕境,還稱頌他如何在戰場上橫刀躍馬,氣吞河山;大旗指處,“悍賊”披靡。
經此一番奉承,孫傳庭把害怕同清兵作戰的心理暫時放下,向幾個地位較高的幕僚問: “據各位看來,闖賊今晚能逃出我的手心麼?” “當然不能,當然不能。
”幾個聲音同時回答。
有一個幕僚随即拿出一個鬥方
” 孫傳庭接過來鬥方看了一眼,見詩題是《戰場口占,仍用前韻,恭呈孫撫台》,随即慢聲吟誦: 疆臣豹略妙如神, 三載功高百戰身。
今夜渠魁齊授首, 君王從此不憂秦。
這位幕僚今天連這首詩已經寫了四首七言絕句,歌頌孫傳庭的戰功,都是用十一真韻,頗得孫傳庭的稱賞。
看了這首詩,孫傳庭更加高興,以手擊案,連聲叫好。
其餘的幕僚們跟着叫好,搖頭擺腦地評論着這後一句寫得如何恰切和得體。
孫傳庭把這首詩重吟一遍,說道: “如此好詩,真可浮一大白!” 左右的随從們都熟知他的脾氣,立刻拿出來一壺新豐名酒和一隻大杯子放在他的面前,并替他斟滿杯子。
孫傳庭也不讓人,甚至連那位獻詩的人也不睬,端起酒杯子一口喝幹。
“拿奏稿來!”他輕輕地說了一句。
立刻,一位幕僚把早已拟好的奏稿呈到他的面前。
這份奏稿前邊說賴皇上威靈,将士用命,以及總督臣洪承疇指揮有方,得以次第殲滅各股“流賊”,使“闖賊”流竄計窮,陷于絕地。
跟着大肆渲染一天來的戰績,把李自成方面死傷的人數誇大為“不下數萬”。
最後一段有幾句空起來,準備等明天早晨謄清以前填上李自成及其手下重要首領何人被擒,何人陣斬,何人投降。
奏稿的結尾是:“所有立功将弁及出力人員,容後查明奏報。
”他對于這個奏稿還算滿意,隻提筆把“所獲甲仗無算”一句改為“賊伏屍遍野,遺棄甲仗山積,誠十年來未有之大捷”,然後他把筆向案上一扔,用威嚴的低聲說: “拿塘報來!” 當孫傳庭閱讀塘報的時候,說過奉承話的幕僚們踮着腳尖兒魚貫退出,留下的少數人都肅靜無聲,注意着撫台大人的臉上表情。
孫傳庭對這些人們是退出去還是留下來并不注意。
幕僚們很細心,總是把好的塘報放在上邊,免得他先看見壞塘報,心中一厭煩,連别的塘報都不看不打緊,還說不定大發脾氣。
他先看的一份塘報是報告張獻忠在谷城保境安民,似是實心投降。
看畢這份塘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