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處理了那個下書人的事以後,高夫人就吩咐親兵們趕快把晚飯端來。
闖王望着她問: “一功在哪裡?” “把人馬安營以後,他一直在為全軍的糧草事奔忙,到現在還沒休息。
知道你要召集大将們來老營議事,我已經派人去告訴他,要他吃過飯就來這裡。
” “這村裡還有老百姓麼?” “老百姓當然有,可是都躲到山裡去啦。
聽說這個寨子的老百姓還有不少,可是人人都成了驚弓之鳥,看見過人馬,要打仗,還有不怕之理?我一來到就叫弟兄們尋找本村老百姓,可是隻找到幾個聾三拐四、留下看門兒的老頭老婆,連話也說不清楚。
我又叫弟兄們想辦法繼續尋找。
隻要能找到幾個懂事的男人,多少總可以打聽到一些消息。
” 自成低頭烤火,等候晚飯,心頭焦灼而沉重。
這商洛一帶本來是闖王的熟地方,老百姓同農民軍多有瓜葛。
農民軍把這地區叫做“軟地”,官方把這地區的百姓說成“通賊”。
可是三四天來,自成經過許多村村落落,老百姓都藏了起來,隻留下一些老年人看守門戶。
隻有當他的人馬來得突然,百姓們逃避不及,才能夠看見一些年輕的人。
雖然也有膽子較大和同農民軍的關系較深的人自己找上來,報告官軍消息,帶領路徑,但畢竟為數不多。
而且愈是追兵近,情況緊,愈不易遇到這樣的人。
自成明白,老百姓怕打仗,怕官軍,也怕義軍擄人、搶人、奸淫和殺人。
特别是老百姓看見他的部隊如今處在敗勢,更不敢同他的隊伍接近。
三四天來因為到處老百姓紛紛逃避,糧草空前困難,消息也得不到,使他苦惱萬分。
近一兩年來,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須如何解民倒懸收買民心,為着這問題,他在不打仗的時間用功讀書,要從書上多知道古人成敗的道理,也喜歡找一些老年人閑論古今和民間疾苦。
在軍紀方面,他也比過去更加注意,還着實殺了一些犯奸淫擄掠的人。
但到底怎樣把隊伍弄得像人們所說的“秋毫無犯”,他沒能認真去做,因為一則他手下的部隊不全是他的老八隊,二則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給他一個駐下來整軍練兵的機會。
有些朋友時常對他說:“自成,睜隻眼合隻眼吧。
水清了養不住魚,誰替你賣命打仗?就是如今這樣,已經比官軍好多啦!”比較起來,他的隊伍确實比官軍好得多,所以這一年來他除抱着“打富濟貧”的一貫宗旨外,也針對着老百姓痛恨官兵苦害的思想,用“剿兵安民”這句話作為号召。
可是現在看來,打富濟貧也好,剿兵安民也好,都顯然很不夠。
要做到使老百姓歡迎,真不容易! 親兵們把弄好的晚飯端上來了。
擺在桌上的是半碗腌蘿蔔調着辣椒面,籃子裡放着四個包谷面窩窩頭,其餘的全是蒸山芋,另外每個人面前有一碗稀飯。
李自成早就饑腸辘辘,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一個窩窩頭,然後端起稀飯碗喝了幾口。
名為稀飯,其實碗裡邊不見小米,在燈亮下照見人影,不如說是清水煮幹野菜倒較恰切。
自成一邊吃山芋一邊想着糧食快完了,隻能勉強支持三天,而這一帶又是窮山,不斷地遭受天災和兵災,十室十空,即令找到百姓,在倉猝間根本沒辦法找到糧食。
如果明天能夠突圍出去,一切困難都會有法子解開;萬一兩天内突圍不出去,大軍給養怎麼辦?想來想去,隻有明天不惜一切犧牲突破包圍,才是出路。
可是潼關離這裡不到一百三十裡,到底官軍有多少,如何布置,曹操究竟在哪裡,都得不到确實消息,這個仗怎麼打法? 同他在一起吃飯的是高夫人、雙喜和張鼐。
他不肯把自己的焦灼心情在他們的面前露出來,隻在心中盤算着目前的嚴重局面。
吃畢飯,他看幾位大将還沒來到,便叫雙喜和張鼐在老營休息,自己帶着幾名親兵出去看看。
幾年來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在每日作戰或行軍宿營之後,他總要到将士們中間走走,到彩号們中間看看。
愈是情況緊張,他愈要這樣。
因為習慣了,所以高夫人明知他今天非常辛苦,多麼希望他休息一陣,卻不敢開口勸他,隻好任他出去。
在自成走出堂屋後,她心疼地望一眼他的背影,回頭來對雙喜和張鼐說: “唉,你們年紀小,以為掌着帥旗是容易的!” 李自成在寨裡走了幾個地方。
月光下到處是他的部隊,帳篷損失将完了,都露宿在火堆旁邊。
馬都在嚼着幹草。
有些戰士在馬蹄旁邊的草上躺下,缰繩挂在胳膊上,枕着鞍子,扯着鼾聲。
闖王囑咐那些尚未睡去的将士們好生休息,準備明天殺出潼關。
他正要往駐紮着傷号的一座破廟走去,老營的一名小校追了上來。
他停住腳步轉回頭來,用眼睛問: “什麼事?” 小校走近他的身邊,向他禀報說,大将們除總哨劉爺和郝搖旗之外都到了,夫人請他快回去。
自成點點頭,向回走去。
小校又高興地對他說: “闖王,老百姓我已經找到啦。
” “已經找到啦?在哪裡?找到幾個?”自成站住連聲問,目不轉睛地望着小校。
“這地方我很熟。
我在寨外邊的樹林中找到了一個老百姓,對他說是闖王自己駐紮在寨裡,秋毫不動,不用害怕。
我給了他幾錢散碎銀子,叫他快去後山上把老百姓統統叫回來,不要在樹林裡凍壞了。
” “好,好,到底把老百姓找到啦!”自成說,心中真高興,簡直像在戰場上聽到了重要捷報。
“闖王,你記得杜福寶麼?”小校忽然問。
“記得,記得。
他就是這寨裡的人?” “是的。
可惜他一家人都死絕了。
去年咱們從這一帶路過時,我還見過他的伯父。
” 自成對于部下的弟兄們有着驚人的記憶力。
隻要他見過一兩次面,問過名字,隔許多年都不會忘。
這個杜福寶原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個弟兄,後來又跟着他,去年春天陣亡了。
如今一提,他的相貌還活現在他的眼前。
“啊,杜福寶就是這寨裡的人!他的伯父還活着麼?” “我剛才問了,還活着哩。
這個老頭子識得幾個字,心中明白。
要是把他找回來,準會打聽到潼關的消息。
” “快把他找回來見我!”自成走了兩三步,回頭吩咐,“等老百姓都回來了,你回老營取三十兩銀子散給大家,莫忘了。
” 他又向小校的臉上看一看,才趕快向老營走去。
當自成走進老營的院子時,李過、田見秀、高一功、袁宗第和劉芳亮五位大将正同高夫人坐在堂屋談話。
他們剛才談了那個可疑的下書人,如今話題轉到了清兵入塞的問題上。
田見秀感慨地說: “朝廷在長城内外駐了那麼多的兵,竟會叫滿鞑子随意侵犯!” 高夫人接着說:“哼!朝廷不争氣,胡人當然會侵犯。
從崇祯登極以來,像這樣的事兒,也不止一遭兩遭啦。
” “媽的!”李過罵道,“盧象升不是做宣、大、山西總督麼?兩年前他同咱們打仗倒像是很會帶兵,也有膽氣,怎麼擋不住鞑子入塞?” 劉芳亮解釋說:“鞑子是從東邊來的,他在西邊,遠水不救近火。
” 李過又說:“他要是從西邊出兵狠狠地打幾仗,滿鞑子還敢從東邊入塞進攻北京麼?……奇怪!” 高夫人回答說:“既然朝廷無道,盧象升縱然做了宣、大、山西總督,也如同水牛掉井裡,有力使不出。
他的頭上還壓着皇上跟兵部衙門哩!” 她的話剛落音,自成進來了。
雖然他是大軍統帥,号稱闖王,但是當時農民軍中的禮節和體制還不嚴格,大家相處像家人一樣,所以幾位大将見他進來并沒有起立相迎。
他坐在李過對面的草墩上,還沒有說話,一陣馬蹄聲來到大門外邊停下。
有一匹性情暴烈的馬,在停下來以後倔強地騰跳着,旋轉着,踢着,用後腿直立起來,噴着響鼻,憤怒地振鬣嘶鳴。
直等鞭子從空中猛烈抽下,它才開始安靜,但仍然用帶鐵掌的前後蹄在石頭地上狠狠地刨着,蹬着。
自成和大家交換了一個微笑,小聲說:“來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向院裡望去。
高夫人站起來,把自己坐的帶有靠背的小椅子騰出來給即将進來的人,轉身進裡間去了。
随即有一個人的腳步聲從大門口一路咚咚地響着進來,地皮被踏得震動,忽聽見喀嚓一聲,在院中踩斷了一根幹樹枝,聽聲
闖王望着她問: “一功在哪裡?” “把人馬安營以後,他一直在為全軍的糧草事奔忙,到現在還沒休息。
知道你要召集大将們來老營議事,我已經派人去告訴他,要他吃過飯就來這裡。
” “這村裡還有老百姓麼?” “老百姓當然有,可是都躲到山裡去啦。
聽說這個寨子的老百姓還有不少,可是人人都成了驚弓之鳥,看見過人馬,要打仗,還有不怕之理?我一來到就叫弟兄們尋找本村老百姓,可是隻找到幾個聾三拐四、留下看門兒的老頭老婆,連話也說不清楚。
我又叫弟兄們想辦法繼續尋找。
隻要能找到幾個懂事的男人,多少總可以打聽到一些消息。
” 自成低頭烤火,等候晚飯,心頭焦灼而沉重。
這商洛一帶本來是闖王的熟地方,老百姓同農民軍多有瓜葛。
農民軍把這地區叫做“軟地”,官方把這地區的百姓說成“通賊”。
可是三四天來,自成經過許多村村落落,老百姓都藏了起來,隻留下一些老年人看守門戶。
隻有當他的人馬來得突然,百姓們逃避不及,才能夠看見一些年輕的人。
雖然也有膽子較大和同農民軍的關系較深的人自己找上來,報告官軍消息,帶領路徑,但畢竟為數不多。
而且愈是追兵近,情況緊,愈不易遇到這樣的人。
自成明白,老百姓怕打仗,怕官軍,也怕義軍擄人、搶人、奸淫和殺人。
特别是老百姓看見他的部隊如今處在敗勢,更不敢同他的隊伍接近。
三四天來因為到處老百姓紛紛逃避,糧草空前困難,消息也得不到,使他苦惱萬分。
近一兩年來,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須如何解民倒懸收買民心,為着這問題,他在不打仗的時間用功讀書,要從書上多知道古人成敗的道理,也喜歡找一些老年人閑論古今和民間疾苦。
在軍紀方面,他也比過去更加注意,還着實殺了一些犯奸淫擄掠的人。
但到底怎樣把隊伍弄得像人們所說的“秋毫無犯”,他沒能認真去做,因為一則他手下的部隊不全是他的老八隊,二則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給他一個駐下來整軍練兵的機會。
有些朋友時常對他說:“自成,睜隻眼合隻眼吧。
水清了養不住魚,誰替你賣命打仗?就是如今這樣,已經比官軍好多啦!”比較起來,他的隊伍确實比官軍好得多,所以這一年來他除抱着“打富濟貧”的一貫宗旨外,也針對着老百姓痛恨官兵苦害的思想,用“剿兵安民”這句話作為号召。
可是現在看來,打富濟貧也好,剿兵安民也好,都顯然很不夠。
要做到使老百姓歡迎,真不容易! 親兵們把弄好的晚飯端上來了。
擺在桌上的是半碗腌蘿蔔調着辣椒面,籃子裡放着四個包谷面窩窩頭,其餘的全是蒸山芋,另外每個人面前有一碗稀飯。
李自成早就饑腸辘辘,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一個窩窩頭,然後端起稀飯碗喝了幾口。
名為稀飯,其實碗裡邊不見小米,在燈亮下照見人影,不如說是清水煮幹野菜倒較恰切。
自成一邊吃山芋一邊想着糧食快完了,隻能勉強支持三天,而這一帶又是窮山,不斷地遭受天災和兵災,十室十空,即令找到百姓,在倉猝間根本沒辦法找到糧食。
如果明天能夠突圍出去,一切困難都會有法子解開;萬一兩天内突圍不出去,大軍給養怎麼辦?想來想去,隻有明天不惜一切犧牲突破包圍,才是出路。
可是潼關離這裡不到一百三十裡,到底官軍有多少,如何布置,曹操究竟在哪裡,都得不到确實消息,這個仗怎麼打法? 同他在一起吃飯的是高夫人、雙喜和張鼐。
他不肯把自己的焦灼心情在他們的面前露出來,隻在心中盤算着目前的嚴重局面。
吃畢飯,他看幾位大将還沒來到,便叫雙喜和張鼐在老營休息,自己帶着幾名親兵出去看看。
幾年來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在每日作戰或行軍宿營之後,他總要到将士們中間走走,到彩号們中間看看。
愈是情況緊張,他愈要這樣。
因為習慣了,所以高夫人明知他今天非常辛苦,多麼希望他休息一陣,卻不敢開口勸他,隻好任他出去。
在自成走出堂屋後,她心疼地望一眼他的背影,回頭來對雙喜和張鼐說: “唉,你們年紀小,以為掌着帥旗是容易的!” 李自成在寨裡走了幾個地方。
月光下到處是他的部隊,帳篷損失将完了,都露宿在火堆旁邊。
馬都在嚼着幹草。
有些戰士在馬蹄旁邊的草上躺下,缰繩挂在胳膊上,枕着鞍子,扯着鼾聲。
闖王囑咐那些尚未睡去的将士們好生休息,準備明天殺出潼關。
他正要往駐紮着傷号的一座破廟走去,老營的一名小校追了上來。
他停住腳步轉回頭來,用眼睛問: “什麼事?” 小校走近他的身邊,向他禀報說,大将們除總哨劉爺和郝搖旗之外都到了,夫人請他快回去。
自成點點頭,向回走去。
小校又高興地對他說: “闖王,老百姓我已經找到啦。
” “已經找到啦?在哪裡?找到幾個?”自成站住連聲問,目不轉睛地望着小校。
“這地方我很熟。
我在寨外邊的樹林中找到了一個老百姓,對他說是闖王自己駐紮在寨裡,秋毫不動,不用害怕。
我給了他幾錢散碎銀子,叫他快去後山上把老百姓統統叫回來,不要在樹林裡凍壞了。
” “好,好,到底把老百姓找到啦!”自成說,心中真高興,簡直像在戰場上聽到了重要捷報。
“闖王,你記得杜福寶麼?”小校忽然問。
“記得,記得。
他就是這寨裡的人?” “是的。
可惜他一家人都死絕了。
去年咱們從這一帶路過時,我還見過他的伯父。
” 自成對于部下的弟兄們有着驚人的記憶力。
隻要他見過一兩次面,問過名字,隔許多年都不會忘。
這個杜福寶原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個弟兄,後來又跟着他,去年春天陣亡了。
如今一提,他的相貌還活現在他的眼前。
“啊,杜福寶就是這寨裡的人!他的伯父還活着麼?” “我剛才問了,還活着哩。
這個老頭子識得幾個字,心中明白。
要是把他找回來,準會打聽到潼關的消息。
” “快把他找回來見我!”自成走了兩三步,回頭吩咐,“等老百姓都回來了,你回老營取三十兩銀子散給大家,莫忘了。
” 他又向小校的臉上看一看,才趕快向老營走去。
當自成走進老營的院子時,李過、田見秀、高一功、袁宗第和劉芳亮五位大将正同高夫人坐在堂屋談話。
他們剛才談了那個可疑的下書人,如今話題轉到了清兵入塞的問題上。
田見秀感慨地說: “朝廷在長城内外駐了那麼多的兵,竟會叫滿鞑子随意侵犯!” 高夫人接着說:“哼!朝廷不争氣,胡人當然會侵犯。
從崇祯登極以來,像這樣的事兒,也不止一遭兩遭啦。
” “媽的!”李過罵道,“盧象升不是做宣、大、山西總督麼?兩年前他同咱們打仗倒像是很會帶兵,也有膽氣,怎麼擋不住鞑子入塞?” 劉芳亮解釋說:“鞑子是從東邊來的,他在西邊,遠水不救近火。
” 李過又說:“他要是從西邊出兵狠狠地打幾仗,滿鞑子還敢從東邊入塞進攻北京麼?……奇怪!” 高夫人回答說:“既然朝廷無道,盧象升縱然做了宣、大、山西總督,也如同水牛掉井裡,有力使不出。
他的頭上還壓着皇上跟兵部衙門哩!” 她的話剛落音,自成進來了。
雖然他是大軍統帥,号稱闖王,但是當時農民軍中的禮節和體制還不嚴格,大家相處像家人一樣,所以幾位大将見他進來并沒有起立相迎。
他坐在李過對面的草墩上,還沒有說話,一陣馬蹄聲來到大門外邊停下。
有一匹性情暴烈的馬,在停下來以後倔強地騰跳着,旋轉着,踢着,用後腿直立起來,噴着響鼻,憤怒地振鬣嘶鳴。
直等鞭子從空中猛烈抽下,它才開始安靜,但仍然用帶鐵掌的前後蹄在石頭地上狠狠地刨着,蹬着。
自成和大家交換了一個微笑,小聲說:“來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向院裡望去。
高夫人站起來,把自己坐的帶有靠背的小椅子騰出來給即将進來的人,轉身進裡間去了。
随即有一個人的腳步聲從大門口一路咚咚地響着進來,地皮被踏得震動,忽聽見喀嚓一聲,在院中踩斷了一根幹樹枝,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