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蹄聲,他自言自語說:
“啊,來啦。
” 過了不久,馬蹄聲愈來愈近,随即在稀疏的、落了葉子的灌木中間,在蒼茫的月色下,出現了一小隊人馬影子。
李自成的烏龍駒突然把頭一擡,噴噴鼻子,蕭蕭地叫了一聲。
張鼐向走近來的小隊騎兵問: “是雙喜哥麼?” “是!”一個青年的聲音在馬上回答。
這一隊共有十來個人,回答的青年騎在最前邊的一匹高大的白馬上。
每個人的馬镫上挂着一顆或兩顆血淋淋的人頭,不住擺動。
走上山頭以後,他們都跳下馬來。
李雙喜牽着白馬走到闖王面前,禀報說: “爸爸,周山這雜種又逃脫啦!” “又沒捉到?” “我正要趕上他,不防從官軍陣上射過來一陣亂箭……給他龜兒子逃脫啦。
” 闖王頓着腳說:“嘿!又給他逃脫啦!” 聽說沒有捉到周山,自成不由地皺皺眉頭。
周山原是李自成親手提拔的将領,闖王對他十分信任,叫他擔任中軍[1]。
高迎祥死後的一年之中,他的部下首領許多人頂不住官軍壓力,相繼投降。
李自成初當闖王,盡管做了很大努力,卻沒法阻止義軍内部的分化和投降趨勢。
去年十月間,他率領一部分義軍從陝西進入川北,連破許多州縣,雖然進攻成都不克,卻給明朝很大震動。
今年正月,李自成為着避免被洪承疇所督率的優勢官軍包圍,退出川北到隴東南,又向北挺進到洮州。
洪承疇一方面派曹變蛟和賀人龍等死追不放,一方面調動了許多部隊堵截。
幾個月中,李自成為着打破官軍的包圍,率領着農民軍從甘肅進入西番地[2],在羌族遊牧人的地區轉來轉去。
農民軍缺乏糧食,又不得休息,在西番地犧牲很大,仍然擺不脫官軍的追趕。
李自成不得已從嘉峪關的東邊北出長城,到了塞外,又突然從蘭州附近折轉回來,猛不防突破洮州一帶的官軍堵擊,回到隴東南的山區中化整為零,休整部隊。
就在西番地最艱苦的情形下,這個破落地主出身的周山對前途失去信心,勾引一起人投降了曹變蛟。
從這以後,他就死心塌地為虎作伥。
由于他是從農民軍中混出來的,對農民軍的一切内幕、作戰方法,都極清楚,這就使曹變蛟如虎添翼,給農民軍的麻煩更大。
過去農民軍對官軍作戰常用的許多老辦法,有的根本不能再用,有的用起來效果也比較小了。
每次遇到兩軍交戰時,周山就騎在馬上呼喊誘降,企圖瓦解軍心。
李自成和他的将士們恨透了這個叛徒,常常想在戰場上捉到他,可是他比狐狸還狡猾,幾次都是快要捉到時給他逃脫。
今天黃昏,自成在侄兒李過宿營之後,猜到周山會重新露面,亮着自己的牌子[3]勸降,所以留下雙喜帶着一隊人等候周山,裝做要送給他一封自成的書信,把他捉到。
誰知這一計又沒成功! 雙喜看見闖王心中不高興,趕快說:“爸爸,周山雖然沒捉到,可是我們把他的侄兒收拾啦,還捉到他的親信将士十幾個。
” “人呢?”闖王問。
“他侄兒當場給我刺死啦。
那些捉到的,因為弟兄們氣不忿,也宰啦。
” 雙喜說畢,把右手一招,一個親兵走過來,俯身從白馬的镫子上解開人頭,扔到闖王面前。
跟着,後邊的十來個親兵也都把人頭解下,咕噜咕噜地扔到地上,在闖王的腳前滾成一堆。
自成看了一眼,吩咐把這十幾顆人頭都挂到那棵松樹上,讓明天追在後邊的官軍和周山看個清楚。
人頭很快地在樹上挂好了。
周山侄兒的頭顱挂在樹身上,正是貼孫傳庭的那張布告的地方,其餘的頭顱都挂在旁邊的一根橫枝上。
自成走近前去,重新把所有的人頭掃了一眼。
月光正照在人頭上,連他們的鼻子眼睛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些人,因為都長久跟随周山,所以自成連他們每個人的名字都叫得出來。
他對周山侄兒的頭顱注視片刻。
雙喜站在他的背後,憤憤地說: “爸爸,你看,他死了以後還半張着嘴。
在陣前,他比周山叫得還兇哩!” “他叫什麼?” “還不是勸咱們的将士投降!哼,比他叔的喉嚨還粗哩!” 李自成對着人頭把眼睛一瞪,不由地恨恨地哼了一聲,真想拔出劍來砍他幾下。
離開大樹,自成向雙喜問道:“你大哥把隊伍布置妥了麼?” “我大哥已經在山口把隊伍布置妥當,立了栅寨,準備了滾木礌石。
” “官兵有什麼動靜?” “沒有。
大概他們怕中埋伏,停下來了。
” 一絲不容易覺察的微笑從闖王的嘴角流露出來,一方面是對官兵的蔑視,一方面是覺得果然實現了他的希望,今晚可以讓将士們休息了。
他用慈愛的眼光在雙喜近來顯得消瘦的臉孔上打量一下,又看看他的身上,忽然從敞開的鬥篷下邊看見雙喜的左胳膊用布條吊在脖頸上,袖子上有大片血迹。
他輕輕地哦了一聲,走近一步,問: “你的胳膊挂彩啦?什麼傷?傷了骨頭麼?” “箭傷,沒有傷骨頭。
”李雙喜帶着滿不在乎的神氣笑一笑,說,“沒有啥,一隻手也可以打仗,隻是不能夠拉弓射箭。
看樣兒,追趕咱們的敵人又增加啦。
爸爸,要不要我回到山口?” “算了,你跟我回老營[4]休息吧。
請老神仙給你的傷口洗一洗,上點藥,很快就會好的。
你大哥知道要他馬上來老營議事?” “知道。
” “上馬!”李自成向大家命令說。
看着雙喜上了馬,他自己才上馬,心中很不舒服。
雙喜和張鼐都是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拔起來的勇猛戰将。
雙喜今年也是十七歲,比張鼐隻大幾個月,但因為他比較沉靜,身材也高出半個頭頂,所以他在張鼐的面前總喜歡以大人自居。
自成因為他也姓李,父母和兩個哥哥都給官兵殺害了,沒有另外的親人照顧,就在五年前把他收為義子。
兩年前,他看見雙喜和張鼐在作戰中特别勇敢,武藝也好,就把他們從孩兒兵營裡調出來,放在自己身邊,好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在戰鬥中鍛煉,也使他們學到指揮作戰的道理。
他對雙喜和張鼐看待得一般重,并沒有遠近之分。
雖然在名義上隻有雙喜是他的養子,但人們都把張鼐也作他的養子看待。
張鼐也同雙喜一樣,像對待父親一般地對待他,甚至在他的面前,比雙喜更會流露出孩子的頑皮本色。
“如今戰将這樣少,”李自成在心中說,“一個人頂幾個人用,偏偏這孩子挂了彩!” 他沉默地緩辔前進,考慮着明天的作戰問題,希望這一支剩下來不多的基本隊伍能夠盡量地保存下來,沖出敵人的包圍,從潼關附近沖到河南,重新打開局面。
人馬下了山頭,沿着一道峽谷前進。
谷中很幽暗,散亂着大大小小的石頭。
有時,馬鐵掌在石頭上碰得太重,會迸出幾點火星。
大約走了兩裡遠,才離開峽谷往一座小山上走去。
走到山腰,重新望見月光。
一會兒,他們走進一片松樹林中,月光隻能從松樹的枝葉間漏下來水銀似的花花點點。
盡管松濤很響,但樹林裡畢竟暖和得多。
大約有一兩千名将士露宿在這座松林中,到處是火堆,有的人正在火上做飯,有的人已經躺在火堆邊睡熟了。
闖王打算在這裡停一下,回頭對他的養子說: “雙喜,你不用跟我一起啦。
趕快先回老營去,請老神仙替你的箭創上點藥。
”他又向張鼐望一眼,說:“小鼐子,跟你雙喜哥回老營休息去吧。
” 兩員小将聽到吩咐,帶着各自的親兵飛馬而去。
李自成勒馬離開小路,向樹林深處走去。
” 過了不久,馬蹄聲愈來愈近,随即在稀疏的、落了葉子的灌木中間,在蒼茫的月色下,出現了一小隊人馬影子。
李自成的烏龍駒突然把頭一擡,噴噴鼻子,蕭蕭地叫了一聲。
張鼐向走近來的小隊騎兵問: “是雙喜哥麼?” “是!”一個青年的聲音在馬上回答。
這一隊共有十來個人,回答的青年騎在最前邊的一匹高大的白馬上。
每個人的馬镫上挂着一顆或兩顆血淋淋的人頭,不住擺動。
走上山頭以後,他們都跳下馬來。
李雙喜牽着白馬走到闖王面前,禀報說: “爸爸,周山這雜種又逃脫啦!” “又沒捉到?” “我正要趕上他,不防從官軍陣上射過來一陣亂箭……給他龜兒子逃脫啦。
” 闖王頓着腳說:“嘿!又給他逃脫啦!” 聽說沒有捉到周山,自成不由地皺皺眉頭。
周山原是李自成親手提拔的将領,闖王對他十分信任,叫他擔任中軍
高迎祥死後的一年之中,他的部下首領許多人頂不住官軍壓力,相繼投降。
李自成初當闖王,盡管做了很大努力,卻沒法阻止義軍内部的分化和投降趨勢。
去年十月間,他率領一部分義軍從陝西進入川北,連破許多州縣,雖然進攻成都不克,卻給明朝很大震動。
今年正月,李自成為着避免被洪承疇所督率的優勢官軍包圍,退出川北到隴東南,又向北挺進到洮州。
洪承疇一方面派曹變蛟和賀人龍等死追不放,一方面調動了許多部隊堵截。
幾個月中,李自成為着打破官軍的包圍,率領着農民軍從甘肅進入西番地
農民軍缺乏糧食,又不得休息,在西番地犧牲很大,仍然擺不脫官軍的追趕。
李自成不得已從嘉峪關的東邊北出長城,到了塞外,又突然從蘭州附近折轉回來,猛不防突破洮州一帶的官軍堵擊,回到隴東南的山區中化整為零,休整部隊。
就在西番地最艱苦的情形下,這個破落地主出身的周山對前途失去信心,勾引一起人投降了曹變蛟。
從這以後,他就死心塌地為虎作伥。
由于他是從農民軍中混出來的,對農民軍的一切内幕、作戰方法,都極清楚,這就使曹變蛟如虎添翼,給農民軍的麻煩更大。
過去農民軍對官軍作戰常用的許多老辦法,有的根本不能再用,有的用起來效果也比較小了。
每次遇到兩軍交戰時,周山就騎在馬上呼喊誘降,企圖瓦解軍心。
李自成和他的将士們恨透了這個叛徒,常常想在戰場上捉到他,可是他比狐狸還狡猾,幾次都是快要捉到時給他逃脫。
今天黃昏,自成在侄兒李過宿營之後,猜到周山會重新露面,亮着自己的牌子
誰知這一計又沒成功! 雙喜看見闖王心中不高興,趕快說:“爸爸,周山雖然沒捉到,可是我們把他的侄兒收拾啦,還捉到他的親信将士十幾個。
” “人呢?”闖王問。
“他侄兒當場給我刺死啦。
那些捉到的,因為弟兄們氣不忿,也宰啦。
” 雙喜說畢,把右手一招,一個親兵走過來,俯身從白馬的镫子上解開人頭,扔到闖王面前。
跟着,後邊的十來個親兵也都把人頭解下,咕噜咕噜地扔到地上,在闖王的腳前滾成一堆。
自成看了一眼,吩咐把這十幾顆人頭都挂到那棵松樹上,讓明天追在後邊的官軍和周山看個清楚。
人頭很快地在樹上挂好了。
周山侄兒的頭顱挂在樹身上,正是貼孫傳庭的那張布告的地方,其餘的頭顱都挂在旁邊的一根橫枝上。
自成走近前去,重新把所有的人頭掃了一眼。
月光正照在人頭上,連他們的鼻子眼睛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些人,因為都長久跟随周山,所以自成連他們每個人的名字都叫得出來。
他對周山侄兒的頭顱注視片刻。
雙喜站在他的背後,憤憤地說: “爸爸,你看,他死了以後還半張着嘴。
在陣前,他比周山叫得還兇哩!” “他叫什麼?” “還不是勸咱們的将士投降!哼,比他叔的喉嚨還粗哩!” 李自成對着人頭把眼睛一瞪,不由地恨恨地哼了一聲,真想拔出劍來砍他幾下。
離開大樹,自成向雙喜問道:“你大哥把隊伍布置妥了麼?” “我大哥已經在山口把隊伍布置妥當,立了栅寨,準備了滾木礌石。
” “官兵有什麼動靜?” “沒有。
大概他們怕中埋伏,停下來了。
” 一絲不容易覺察的微笑從闖王的嘴角流露出來,一方面是對官兵的蔑視,一方面是覺得果然實現了他的希望,今晚可以讓将士們休息了。
他用慈愛的眼光在雙喜近來顯得消瘦的臉孔上打量一下,又看看他的身上,忽然從敞開的鬥篷下邊看見雙喜的左胳膊用布條吊在脖頸上,袖子上有大片血迹。
他輕輕地哦了一聲,走近一步,問: “你的胳膊挂彩啦?什麼傷?傷了骨頭麼?” “箭傷,沒有傷骨頭。
”李雙喜帶着滿不在乎的神氣笑一笑,說,“沒有啥,一隻手也可以打仗,隻是不能夠拉弓射箭。
看樣兒,追趕咱們的敵人又增加啦。
爸爸,要不要我回到山口?” “算了,你跟我回老營
請老神仙給你的傷口洗一洗,上點藥,很快就會好的。
你大哥知道要他馬上來老營議事?” “知道。
” “上馬!”李自成向大家命令說。
看着雙喜上了馬,他自己才上馬,心中很不舒服。
雙喜和張鼐都是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拔起來的勇猛戰将。
雙喜今年也是十七歲,比張鼐隻大幾個月,但因為他比較沉靜,身材也高出半個頭頂,所以他在張鼐的面前總喜歡以大人自居。
自成因為他也姓李,父母和兩個哥哥都給官兵殺害了,沒有另外的親人照顧,就在五年前把他收為義子。
兩年前,他看見雙喜和張鼐在作戰中特别勇敢,武藝也好,就把他們從孩兒兵營裡調出來,放在自己身邊,好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在戰鬥中鍛煉,也使他們學到指揮作戰的道理。
他對雙喜和張鼐看待得一般重,并沒有遠近之分。
雖然在名義上隻有雙喜是他的養子,但人們都把張鼐也作他的養子看待。
張鼐也同雙喜一樣,像對待父親一般地對待他,甚至在他的面前,比雙喜更會流露出孩子的頑皮本色。
“如今戰将這樣少,”李自成在心中說,“一個人頂幾個人用,偏偏這孩子挂了彩!” 他沉默地緩辔前進,考慮着明天的作戰問題,希望這一支剩下來不多的基本隊伍能夠盡量地保存下來,沖出敵人的包圍,從潼關附近沖到河南,重新打開局面。
人馬下了山頭,沿着一道峽谷前進。
谷中很幽暗,散亂着大大小小的石頭。
有時,馬鐵掌在石頭上碰得太重,會迸出幾點火星。
大約走了兩裡遠,才離開峽谷往一座小山上走去。
走到山腰,重新望見月光。
一會兒,他們走進一片松樹林中,月光隻能從松樹的枝葉間漏下來水銀似的花花點點。
盡管松濤很響,但樹林裡畢竟暖和得多。
大約有一兩千名将士露宿在這座松林中,到處是火堆,有的人正在火上做飯,有的人已經躺在火堆邊睡熟了。
闖王打算在這裡停一下,回頭對他的養子說: “雙喜,你不用跟我一起啦。
趕快先回老營去,請老神仙替你的箭創上點藥。
”他又向張鼐望一眼,說:“小鼐子,跟你雙喜哥回老營休息去吧。
” 兩員小将聽到吩咐,帶着各自的親兵飛馬而去。
李自成勒馬離開小路,向樹林深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