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勤王兵的士氣可用,而楊嗣昌和高起潛等卻明白軍隊普遍的士氣不振和将領畏敵怯戰。

    盧象升所說的号召京畿百姓從軍而責令京師官紳大戶出饷,根本辦不到。

    籌饷會遭到官紳大戶的強烈反對,沒有饷便不能招募新兵。

    何況臨時招募的新兵也将經不起清兵一擊。

    所以會議進行到半夜不得結果,徒然增加了盧象升心中的苦惱和憂悶。

     從東郊傳過隆隆炮聲,聲聲震撼着盧象升的心,使他如坐針氈,很想立刻奔回昌平軍中,布置作戰,免得在這裡浪費時間。

    他皺着眉頭,站起來走到門口,掀開簾子,側首向東,望望城外的通天火光,回頭來向大家拱拱手說: “今夜郊外戰火通天,城上争議不休,象升實感痛心。

    請諸位原諒。

    學生軍務在身,須要料理,改日再議吧。

    ” 高起潛樂得今天的會議草草結束,趕快說:“對,改日再議。

    ” 大家下了安定門,拱手相别。

    盧象升不勝憤慨,跳上五明骥飛奔而去,既不謙讓,也不回頭招呼。

    楊嗣昌搖搖頭,與高起潛交換了一個眼色,請高起潛和曹化淳先上馬。

    高起潛沒有立即上馬,繼續望着盧象升和五明骥的背影,連聲稱贊說: “好馬!好馬!少見的好馬!” 那幾位京營大将,有人對今天的會議心中不平,但不敢說話;也有人畏敵如虎,看見楊嗣昌和高起潛堅主持重,放下了心。

    大家各懷心事,上馬分頭而去。

     盧象升回到公館已是三更過後,知道許多朋友來看他,打聽和戰決策,有些人直等到将近三更才陸續散去。

    第二天早晨,一吃過早飯他就進宮陛辭。

    這事在昨天就已經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聯系好了,所以他一到朝房,等候不久,就有一名小太監走出來把他引進宮去,來到金碧輝煌的左順門前。

    像一般大臣陛辭的情形一樣,皇帝并沒有出來,隻有幾個太監分兩行站立殿前。

    盧象升在漢白玉雕龍台階下恭敬地跪下去,向着莊嚴而空虛的禦座叩了三個頭,高聲唱道:“臣盧象升向皇上叩辭,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看起來這句話隻是一般的朝廷儀節,但當盧象升說出口時,他的心裡卻充滿痛楚和激情,聲音微顫,幾乎忍不住流出眼淚,因為他有一個不好的預感:這次陛辭以後,恐怕不會再看見皇上了。

     一位太監走到台階下,口傳聖旨賜給他一把尚方劍。

    盧象升雙手捧接尚方劍,叩頭謝恩,熱淚突然間奪眶而出。

     離開左順門,他到内閣去向楊嗣昌辭行。

    限于制度,楊嗣昌沒讓到内閣去坐,把他送出午門。

    臨别時候,他很想對盧象升說幾句什麼私話,但是嘴唇動了幾動,沒有說出。

    過了一陣,他終于小聲囑咐說: “九翁,皇上的意思你現在也很明白。

    國家之患不在外而在内,未能安内,何以攘外?山西、宣大之兵,皆國家精銳。

    流賊未平,務必為皇上留此一點家當。

    ” 盧象升沒有做聲,向他作了一個揖,回身就走。

    剛出承天門,他就接到從昌平來的報告,說是清兵雖然大部分向東便門和廣渠門一帶移動,但是也有遊騎到安定門和昌平之間的地區騷擾。

    他決定立刻回昌平軍中,對一個家丁說: “你去告訴楊老爺,就說我因軍情吃緊不能去看他,請他一二日内移駕至昌平一叙。

    ” 吩咐畢,他連公館也不回,趕快換了衣服,在長安右門外上了馬向昌平奔去。

     [1]奪情起複——在封建禮教盛行時代,做官的人遇到父母死亡,必須辭去官職,回家守三年之孝。

    倘若在守孝期間由于皇帝的旨意出來供職,叫做奪情,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又叫奪情起複。

     [2]二祖列宗——二祖指明太祖和成祖,列宗指成祖以下至熹宗的曆代皇帝。

    雖然明太祖不葬在昌平,但“二祖列宗”是明朝士大夫們的習慣說法。

     [3]家生孩子——明朝士大夫家庭養有家奴,特别以江南為盛。

    家奴生的子孫仍為家奴,稱為家生孩子,和臨時投靠來的或收買的不同。

     [4]大都城遺址——元朝時北京稱做大都。

    德勝門外幾裡遠有大都城薊門(北門之一)的遺址,樹木茂密,明清兩朝都作為北京八景之一,稱做“薊門煙樹”。

     [5]九老——盧象升字建鬥,别号九台,所以稱他九老。

    明代士大夫習慣,中年人也可以被尊稱為“老”。

     [6]不祥之身——因為身戴重孝,所以自稱是不祥之身。

     [7]東廠——明代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掌管的特務機關,地址在如今北京的東廠胡同。

     [8]曹爺——指崇祯的一位親信大太監曹化淳,曾掌管東廠幾年。

     [9]網巾——明朝人束發的網子。

    平日用黑絲網巾,守孝時用白麻網巾。

     [10]老先生——當時官場中有種習慣,如果談話的對方是自己的同輩,或者比自己的職位稍低而不是直接下屬,不管對方年老或年輕,都可以尊稱對方為老先生,自稱學生。

     [11]樞輔——中央政府稱為中樞,六部尚書都是中樞大臣。

    楊嗣昌以兵部尚書入閣,所以稱為樞輔。

     [12]膚功——大功。

     [13]安、史——安祿山和史思明。

     [14]老公祖——在明代,知府、巡撫和總督都可以被尊稱為老公祖。

     [15]珰——本是漢代閹宦帽子上的裝飾物,後來就作為太監的代稱。

    此處權臣指楊嗣昌,貴珰指高起潛。

     [16]贊畫——是明代督、撫幕中的一種文職官員,取贊襄謀劃之意。

    具體職責和品級無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