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征性地應酬,我節制。
王蘭田政委來了我放一次量,窦副參謀長來了我放一次量。
還有,清明節我醉一次。
” 窦玉泉動情地說:“一言為定,老梁,這三次要醉我們大家一起醉。
” 霎時,氣氛又有點異常前兆,梁必達一看這态勢,怕重新引起大家傷感,便對窦玉泉說:“老窦,聽你的,散了吧,中午大家都休息一下。
” 七 崔二月的問題最終解決了。
這件事情由梁必達親自過問,陳墨涵具體同地方政府交涉,崔二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一次性補給撫恤金五千元,其獨生兒子由當地民政部門負責安排治療。
梁必達還派出安雪梅和俞真等人趕到凹凸山崔家集,代表部隊首長和當年在凹凸山戰鬥過的老同志,向崔二月的遺屬和過去的老房東們進行“梳篦式”的走訪慰問,此舉在凹凸山老百姓的心目中引起極大震動,就差沒有山呼萬歲梁青天了。
恢複工作的第三年,梁必達升任D軍區副司令員,姜家湖接任了K軍軍長,原政委章光輝調走,曲向乾接任了K軍政治委員一職。
朱預道從軍區的“說清楚學習班”畢業之後,一紙命令下來,病休。
宣布命令的當天,朱預道跑到陳墨涵的家裡,老淚縱橫,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我有什麼病啊?我他媽的除了心病,連感冒都是臨時性的。
我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我離六十歲還差好幾年呢,就不讓我工作了,不讓我工作,我除了等死,别的還能幹什麼呢?我隻有等死了。
太無情了啊。
” 陳墨涵安慰說:“老朱你要想得開,當年我們這些人被鬥的被鬥,被流放的流放,工作的權力不也是被剝奪了嗎?我們不也是等死等了好幾年了嗎?但我們不是消極地等死,我們在等死的過程中樂觀地活着。
你看梁必達同志,現在都是書法協會的理事了,就是在等死那幾年裡練出來的。
” 朱預道恨恨地對陳墨涵說:“我這一輩子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不該翻梁大牙的眼皮子。
我哪裡是他的對手啊?這些年來,我算看明白了,誰都不是他的對手。
李文彬不是,江古碑不是,張普景和窦玉泉不是,連你老兄也不是。
你聽說了沒有,凹凸山的老同志中間有個說法,說窦玉泉一時手軟,終生為副,張普景一招失手,到死都沒有當過黨委書記。
” 陳墨涵說:“老朱你這樣講不合适,大家都是同志,什麼對手不對手的,你确實是有點狹隘了。
” 朱預道說:“我反正是靠邊了,但是我給你提個醒,梁大牙這個人,了不起啊,有本事。
你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他肚裡有牙。
你不是他的障礙便罷,隻要你對他構成威脅,他就能把你搞掉,而且手段絕對高超,一點痕迹都不露。
誰都不是他的對手。
你要當心。
” 陳墨涵笑道:“老朱,謝謝你的提醒。
不過,你是多慮了。
我也是快六十的人了,我吃多了撐得難受要去給他當障礙啊?” 朱預道說:“我是不服這口氣。
梁大牙對我是不公正的。
我是犯了錯誤,可我也不是一件好事沒做過,那時候風聲那麼緊,我還安排讓張普景作了一次報告……你總得給我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吧?就這麼一棍子敲死?窦玉泉來了,連飯都不讓我吃,我寒心啊,我看他還能蹦跶幾年?” 陳墨涵見朱預道牢騷滿腹,勸慰說:“老朱,這話我勸你不要瞎說了。
既然離休了,未必是壞事。
無官一身輕,頤養天年,何樂不為啊。
” 朱預道直愣愣地看着陳墨涵,嘴巴張了幾張,卻什麼話也沒有說出來,隻顧自己唉聲歎氣。
八 這一年,D軍區司令員到了離休年齡,七個副司令員當中,最具有競争實力的有三個人,一個是常務副司令員窦玉泉,一個是分管訓練的副司令員梁必達,還有一個是少壯派參謀長林長征。
林長征是紅軍後代,是年五十五歲,從年齡上講,既占優勢也是劣勢。
而梁必達六十有二,窦玉泉六十有四。
後二者年齡均不占優勢,全看工作需要了。
從現有位置上講,窦玉泉似乎更具有競争實力。
雖然自從抗戰後期以來窦玉泉的位置一直屈居梁必達之下,但是進入高層,窦玉泉的理論修養就日顯優勢,而且在動亂時期受到的沖擊不大,始終都在領導崗位上,不僅沒有随風倒犯錯誤,還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保護同志的好事。
同時,對于和平時期的軍隊建設和部隊情況熟悉,在總部很受重視,在軍區機關也是根深蒂固,加之為人随和,上上下下的關系都理得比較順暢,有相當的實力基礎,出任新司令員的呼聲很高。
梁必達在七二八農場當了幾年改造對象,書倒是讀了幾本,毛筆字倒是練得有些功夫了,張牙舞爪但是别具一格氣勢恢宏,大言不慚地自诩為“梁體”——想當初,在農場時沒有幾個人說他的字寫得好,“梁體”之所以成為“梁體”,已經是他當上軍區副司令員以後的事了。
一旦地位上來了,不是“體”也水到渠成地自成一體。
但是,字寫得好不等于水平高,隔離幾年之後,對于部隊情況相對就掌握得少一點,更不用說看文件吃透上級精神了。
恢複工作之後,尤其是到了軍區領導崗位上,倉促之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近年建樹甚少。
然而,行将離休的軍區老政委、顧問組組長王蘭田則大力舉薦梁必達,認為梁必達實際工作經驗豐富,思維敏捷,而且思路開闊,不因循守舊,接受新事物快,符合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在D軍區,王蘭田自然是德高望重,不說一言九鼎,但在總部和軍區機關說話都是相當有分量的。
角逐到最後,由于參謀長林長征拟任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軍區新任司令員的人選實際上就将要從窦玉泉和梁必達兩個人中間産生了。
就在D軍區司令員人選欲定未定懸而未決之際,有人從暗處打了一個橫炮,在上級決策人的手裡,出現了一份來路不明的材料。
材料說,在抗戰時期,凹凸山根據地某縣縣委書記李文彬之所以被俘,事出有因,是當時的分區司令員梁必達為了排除異己、打擊内部與其意見相左的同志而一手制造的陰謀,李文彬在身陷囹圄之前,對此似有察覺。
日僞将李文彬的行蹤掌握得天衣無縫,疑點甚多,系内部人員故意透露。
李變節後,凹凸山分區和國民黨軍劉漢英部聯合鋤奸,分區政委張普景要求活捉,弄清李被俘原委,但某某某秉承梁必達的意圖,沒有執行張普景的指示,要求執行者高秋江将李文彬擊斃,造成死無對證的局面。
李文彬在預感死期将至之際,曾試圖緻函組織,揭露梁必達的陰謀,就在被殺之前,還誤将一份揭露材料交給了高秋江。
但高秋江因欲報私仇同上司劉漢英反目,遭到劉漢英派遣的特工人員追殺,同時,在追殺高秋江的幾路人馬中,也有凹凸山分區派遣的鋤奸人員,分析認為是梁必達殺人滅口之舉……材料最後說,張普景曾寫過《關于李文彬被俘的幾個疑點》一文,對此有翔實的剖析,可惜“文革”期間張普景受到迫害,文件資料也盡數佚散。
這份匿名材料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
陳墨涵在獲悉這個情況之後,情不自禁就想起了當初他和梁必達在七二八農場“改造”的時候,圍繞一個“我”字展開的那場讨論——那簡直就是一段谶語——看來梁必達現在是要“升”了,而且是最後的沖刺,但是,右邊的“那條腿”也果然出現了,出其不意地來了個“掃堂腿”,打了梁必達一個冷不防。
那麼,梁必達的右邊是誰呢? 陳墨涵不是唯心主義者,但他還是注意了一下,這一注意,就又生出許多疑惑。
這件事情顯然不是小事,挑起事端的人可以說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孤注一擲,背水一戰。
無論是出于對史實的嚴肅性考慮,還是出于對個人名譽的負責态度,這件事情都是非查不可了。
一查,就查了個水落石出。
“文革”期間,造反派抄了張普景的家,但資料并沒有毀掉,那篇文章幾經輾轉,現在在軍部保密室收藏。
但張普景的文章自陳證據不足,隻是懷疑,無法定性,而懷疑的重點并不是梁必達,反而是窦玉泉。
雖然那時候中央已經明确規定不再糾纏曆史問題,但這件事還是給窦玉泉競争司令員一職帶來了很大的陰影,姑且不論張文對他不利,單就匿名信的鋒芒直接沖着梁必達這一點,也似乎有理由懷疑是窦玉泉所為——這麼大的首長了,還用這種雞鳴狗盜的手段對付同志,的确有失君子風度。
如此一來,窦玉泉的分數就大大地打了折扣,用旁觀者的話說是“偷雞不着蝕把米”。
王蘭田政委來了我放一次量,窦副參謀長來了我放一次量。
還有,清明節我醉一次。
” 窦玉泉動情地說:“一言為定,老梁,這三次要醉我們大家一起醉。
” 霎時,氣氛又有點異常前兆,梁必達一看這态勢,怕重新引起大家傷感,便對窦玉泉說:“老窦,聽你的,散了吧,中午大家都休息一下。
” 七 崔二月的問題最終解決了。
這件事情由梁必達親自過問,陳墨涵具體同地方政府交涉,崔二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一次性補給撫恤金五千元,其獨生兒子由當地民政部門負責安排治療。
梁必達還派出安雪梅和俞真等人趕到凹凸山崔家集,代表部隊首長和當年在凹凸山戰鬥過的老同志,向崔二月的遺屬和過去的老房東們進行“梳篦式”的走訪慰問,此舉在凹凸山老百姓的心目中引起極大震動,就差沒有山呼萬歲梁青天了。
恢複工作的第三年,梁必達升任D軍區副司令員,姜家湖接任了K軍軍長,原政委章光輝調走,曲向乾接任了K軍政治委員一職。
朱預道從軍區的“說清楚學習班”畢業之後,一紙命令下來,病休。
宣布命令的當天,朱預道跑到陳墨涵的家裡,老淚縱橫,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我有什麼病啊?我他媽的除了心病,連感冒都是臨時性的。
我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我離六十歲還差好幾年呢,就不讓我工作了,不讓我工作,我除了等死,别的還能幹什麼呢?我隻有等死了。
太無情了啊。
” 陳墨涵安慰說:“老朱你要想得開,當年我們這些人被鬥的被鬥,被流放的流放,工作的權力不也是被剝奪了嗎?我們不也是等死等了好幾年了嗎?但我們不是消極地等死,我們在等死的過程中樂觀地活着。
你看梁必達同志,現在都是書法協會的理事了,就是在等死那幾年裡練出來的。
” 朱預道恨恨地對陳墨涵說:“我這一輩子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不該翻梁大牙的眼皮子。
我哪裡是他的對手啊?這些年來,我算看明白了,誰都不是他的對手。
李文彬不是,江古碑不是,張普景和窦玉泉不是,連你老兄也不是。
你聽說了沒有,凹凸山的老同志中間有個說法,說窦玉泉一時手軟,終生為副,張普景一招失手,到死都沒有當過黨委書記。
” 陳墨涵說:“老朱你這樣講不合适,大家都是同志,什麼對手不對手的,你确實是有點狹隘了。
” 朱預道說:“我反正是靠邊了,但是我給你提個醒,梁大牙這個人,了不起啊,有本事。
你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他肚裡有牙。
你不是他的障礙便罷,隻要你對他構成威脅,他就能把你搞掉,而且手段絕對高超,一點痕迹都不露。
誰都不是他的對手。
你要當心。
” 陳墨涵笑道:“老朱,謝謝你的提醒。
不過,你是多慮了。
我也是快六十的人了,我吃多了撐得難受要去給他當障礙啊?” 朱預道說:“我是不服這口氣。
梁大牙對我是不公正的。
我是犯了錯誤,可我也不是一件好事沒做過,那時候風聲那麼緊,我還安排讓張普景作了一次報告……你總得給我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吧?就這麼一棍子敲死?窦玉泉來了,連飯都不讓我吃,我寒心啊,我看他還能蹦跶幾年?” 陳墨涵見朱預道牢騷滿腹,勸慰說:“老朱,這話我勸你不要瞎說了。
既然離休了,未必是壞事。
無官一身輕,頤養天年,何樂不為啊。
” 朱預道直愣愣地看着陳墨涵,嘴巴張了幾張,卻什麼話也沒有說出來,隻顧自己唉聲歎氣。
八 這一年,D軍區司令員到了離休年齡,七個副司令員當中,最具有競争實力的有三個人,一個是常務副司令員窦玉泉,一個是分管訓練的副司令員梁必達,還有一個是少壯派參謀長林長征。
林長征是紅軍後代,是年五十五歲,從年齡上講,既占優勢也是劣勢。
而梁必達六十有二,窦玉泉六十有四。
後二者年齡均不占優勢,全看工作需要了。
從現有位置上講,窦玉泉似乎更具有競争實力。
雖然自從抗戰後期以來窦玉泉的位置一直屈居梁必達之下,但是進入高層,窦玉泉的理論修養就日顯優勢,而且在動亂時期受到的沖擊不大,始終都在領導崗位上,不僅沒有随風倒犯錯誤,還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保護同志的好事。
同時,對于和平時期的軍隊建設和部隊情況熟悉,在總部很受重視,在軍區機關也是根深蒂固,加之為人随和,上上下下的關系都理得比較順暢,有相當的實力基礎,出任新司令員的呼聲很高。
梁必達在七二八農場當了幾年改造對象,書倒是讀了幾本,毛筆字倒是練得有些功夫了,張牙舞爪但是别具一格氣勢恢宏,大言不慚地自诩為“梁體”——想當初,在農場時沒有幾個人說他的字寫得好,“梁體”之所以成為“梁體”,已經是他當上軍區副司令員以後的事了。
一旦地位上來了,不是“體”也水到渠成地自成一體。
但是,字寫得好不等于水平高,隔離幾年之後,對于部隊情況相對就掌握得少一點,更不用說看文件吃透上級精神了。
恢複工作之後,尤其是到了軍區領導崗位上,倉促之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近年建樹甚少。
然而,行将離休的軍區老政委、顧問組組長王蘭田則大力舉薦梁必達,認為梁必達實際工作經驗豐富,思維敏捷,而且思路開闊,不因循守舊,接受新事物快,符合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在D軍區,王蘭田自然是德高望重,不說一言九鼎,但在總部和軍區機關說話都是相當有分量的。
角逐到最後,由于參謀長林長征拟任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軍區新任司令員的人選實際上就将要從窦玉泉和梁必達兩個人中間産生了。
就在D軍區司令員人選欲定未定懸而未決之際,有人從暗處打了一個橫炮,在上級決策人的手裡,出現了一份來路不明的材料。
材料說,在抗戰時期,凹凸山根據地某縣縣委書記李文彬之所以被俘,事出有因,是當時的分區司令員梁必達為了排除異己、打擊内部與其意見相左的同志而一手制造的陰謀,李文彬在身陷囹圄之前,對此似有察覺。
日僞将李文彬的行蹤掌握得天衣無縫,疑點甚多,系内部人員故意透露。
李變節後,凹凸山分區和國民黨軍劉漢英部聯合鋤奸,分區政委張普景要求活捉,弄清李被俘原委,但某某某秉承梁必達的意圖,沒有執行張普景的指示,要求執行者高秋江将李文彬擊斃,造成死無對證的局面。
李文彬在預感死期将至之際,曾試圖緻函組織,揭露梁必達的陰謀,就在被殺之前,還誤将一份揭露材料交給了高秋江。
但高秋江因欲報私仇同上司劉漢英反目,遭到劉漢英派遣的特工人員追殺,同時,在追殺高秋江的幾路人馬中,也有凹凸山分區派遣的鋤奸人員,分析認為是梁必達殺人滅口之舉……材料最後說,張普景曾寫過《關于李文彬被俘的幾個疑點》一文,對此有翔實的剖析,可惜“文革”期間張普景受到迫害,文件資料也盡數佚散。
這份匿名材料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
陳墨涵在獲悉這個情況之後,情不自禁就想起了當初他和梁必達在七二八農場“改造”的時候,圍繞一個“我”字展開的那場讨論——那簡直就是一段谶語——看來梁必達現在是要“升”了,而且是最後的沖刺,但是,右邊的“那條腿”也果然出現了,出其不意地來了個“掃堂腿”,打了梁必達一個冷不防。
那麼,梁必達的右邊是誰呢? 陳墨涵不是唯心主義者,但他還是注意了一下,這一注意,就又生出許多疑惑。
這件事情顯然不是小事,挑起事端的人可以說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孤注一擲,背水一戰。
無論是出于對史實的嚴肅性考慮,還是出于對個人名譽的負責态度,這件事情都是非查不可了。
一查,就查了個水落石出。
“文革”期間,造反派抄了張普景的家,但資料并沒有毀掉,那篇文章幾經輾轉,現在在軍部保密室收藏。
但張普景的文章自陳證據不足,隻是懷疑,無法定性,而懷疑的重點并不是梁必達,反而是窦玉泉。
雖然那時候中央已經明确規定不再糾纏曆史問題,但這件事還是給窦玉泉競争司令員一職帶來了很大的陰影,姑且不論張文對他不利,單就匿名信的鋒芒直接沖着梁必達這一點,也似乎有理由懷疑是窦玉泉所為——這麼大的首長了,還用這種雞鳴狗盜的手段對付同志,的确有失君子風度。
如此一來,窦玉泉的分數就大大地打了折扣,用旁觀者的話說是“偷雞不着蝕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