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少次他都想向梁必達問個明白,可是每次又都制止了自己的沖動。
畢竟,李文彬最終當了叛徒,就算是梁必達當時處置不當,他張普景作為一個政工首長,也斷沒有為一個叛徒翻案的必要。
“梁必達這一手好毒辣啊,他搞掉了李文彬,也把我們這幾個人搞得擡不起頭。
我一直認為,這是梁大牙蓄意制造的陰謀,是他,或者是他暗示朱預道把李文彬的行蹤通報給漢奸的。
這就是對付梁必達最有力的武器。
老張,我看我們可以從這個突破口下手。
” 張普景仍然沉默不語,思忖許久才說:“江古碑同志,請你面對兩個事實,一是說梁必達或者說朱預道故意把李文彬的行蹤透露給漢奸,查無實據,死無對證。
二是李文彬确實叛變了,證據如山。
我勸你不要在這上面打主意了,弄得不好,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 江古碑說:“隻要你肯出面,你就是證據。
李文彬那天離開分區的時候有預感,他向你透露過。
” 張普景愕然,說:“是嗎,我怎麼記不得了?就算他向我透露過,你是怎麼知道的?” 江古碑呐呐地說:“我推測的。
” 張普景斷然說:“沒有的事。
既然他有預感,他為什麼還離開部隊到崔家集去搞女人?經不起推敲嘛。
你的推測不能作為證據。
” 江古碑一臉沮喪,氣憤地說:“證據,證據,老張你這一輩子吃的就是證據的虧。
你怎麼不開竅啊?梁必達對我們的排擠還少嗎?隻要你堅持說一句話,就說後來崔二辮子私下裡向你坦白了,他的口供是屈打成招,事實真相是有人事先給了他大洋,讓他演苦肉計,那件事情就可以推翻重理了。
反正崔二辮子已經死了。
” 張普景說:“你是想陷我于不仁不義啊。
如果崔二辮子真的私下向我坦白了,我當時就應該戳穿,還等到現在?那我不是對梁必達的犯罪行為姑息養奸嗎?不是姑息養奸也是麻木不仁啊。
這是我張普景的作風嗎?” 江古碑不屈不撓地說:“可以這樣解釋嘛,你當時是考慮為了團結,顧全抗日大局,才暫時沒有戳穿事實真相的。
還有,當初策動陳墨涵部隊起義的時候,你這個政治委員都蒙在鼓裡,難道這些你都忘記了?新仇舊恨啊,我是至死不忘。
” 張普景淡淡一笑說:“老江你這個思路看來确實有問題了。
瓦解敵軍,策動起義,是絕密的。
我們的地下工作有一個紀律,單線布置單線執行,你是老黨員了,我想這個情況你不會不知道。
我事後是有想法,但想法不能代替原則。
” 江古碑說:“至少,在凹凸山,梁必達私自帶人帶槍給漢奸維持會長祝壽助威,還侵吞了戰利品二百塊大洋孝敬漢奸,這是事實吧?” 張普景說:“這個問題組織上已經有結論了,不能老翻曆史的老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人都有缺點錯誤,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不是革命者的态度。
” 江古碑說:“我們不要在這裡高談闊論了,造梁必達的反,是上面定的調子,怎麼反,我來安排,你應該配合。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溫文爾雅,也不能那麼教條。
這不是個人的事情,這是革命需要。
” 張普景冷笑一聲說:“我再說一遍,革命需要也不能瞎胡鬧。
我不能按你的路走。
鬥争梁必達可以,但是不能喪失人格。
” 江古碑說:“你确實是書呆子,你在這裡講人格,一旦放虎歸山,人家要你人頭落地。
” 張普景正色道:“甯可人頭落地,我也不能胡來。
江古碑我警告你,你的行為已經構成反軍亂軍了,如果我發現你在K軍再次出現,我就命令部隊把你抓起來,交給梁必達同志。
” 江古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張普景你這個革命的叛徒,你等着,有你負不了責任的那一天。
” 盡管在張普景和窦玉泉的面前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标,但江古碑仍然不放棄努力,他可不在乎張普景的警告,積攢了幾十年的仇恨使這個“受排擠和受壓迫”的人不顧一切了。
在梁必達的手下,他委實是委屈了,在凹凸山裝孫子裝了幾年,幾年都是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想當年,開黑槍的念頭都有。
如今,時勢造英雄,他再也不能放棄這個機會了。
他梁必達剛愎自用,匪氣十足,就不信沒有人比他江古碑更仇恨梁必達。
江古碑最終把統戰的視線落到了陳墨涵的身上。
他同陳墨涵不熟悉,說話自然就不像同張普景和窦玉泉那麼直截了當,旁敲側擊拐了很多彎子才繞到主題上。
江古碑同陳墨涵“探讨”的是朝鮮戰争中台山枧戰鬥的“有關情況”。
陳墨涵坦然地說:“這個問題,我同梁必達同志交換過意見。
當時,我也認為梁必達用兵不當,甚至居心叵測。
梁必達堅持認為他當時堅持所得堪方向按兵不動是出于更深一層考慮,因為所得堪地形條件确實易攻難守。
盡管台山枧這邊打得空前慘烈,焉知敵人就沒有其他企圖?作為控制一個重要方向的首長,他必須通盤考慮,如果動用了所得堪的兵力和炮火,即使所得堪當面當時确實沒有敵人的進攻部隊,但他們是機械化出動,就是從台山枧方向分出一個團去殺回馬槍,所得堪也是岌岌可危。
所得堪一馬平川,勢不可當,如果被突破了,那後果就嚴重了。
後來我又調研了那場戰鬥的史料,還看了美國西點軍校的一份戰例分析,戰略研究家都認為,在那場戰鬥中,中國的二師能夠在一個方向遭受滅頂之災而另一個方向風平浪靜的情況下,仍然保持高度冷靜,不為假象所困惑,從而保證了所得堪萬無一失,足可見
畢竟,李文彬最終當了叛徒,就算是梁必達當時處置不當,他張普景作為一個政工首長,也斷沒有為一個叛徒翻案的必要。
“梁必達這一手好毒辣啊,他搞掉了李文彬,也把我們這幾個人搞得擡不起頭。
我一直認為,這是梁大牙蓄意制造的陰謀,是他,或者是他暗示朱預道把李文彬的行蹤通報給漢奸的。
這就是對付梁必達最有力的武器。
老張,我看我們可以從這個突破口下手。
” 張普景仍然沉默不語,思忖許久才說:“江古碑同志,請你面對兩個事實,一是說梁必達或者說朱預道故意把李文彬的行蹤透露給漢奸,查無實據,死無對證。
二是李文彬确實叛變了,證據如山。
我勸你不要在這上面打主意了,弄得不好,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 江古碑說:“隻要你肯出面,你就是證據。
李文彬那天離開分區的時候有預感,他向你透露過。
” 張普景愕然,說:“是嗎,我怎麼記不得了?就算他向我透露過,你是怎麼知道的?” 江古碑呐呐地說:“我推測的。
” 張普景斷然說:“沒有的事。
既然他有預感,他為什麼還離開部隊到崔家集去搞女人?經不起推敲嘛。
你的推測不能作為證據。
” 江古碑一臉沮喪,氣憤地說:“證據,證據,老張你這一輩子吃的就是證據的虧。
你怎麼不開竅啊?梁必達對我們的排擠還少嗎?隻要你堅持說一句話,就說後來崔二辮子私下裡向你坦白了,他的口供是屈打成招,事實真相是有人事先給了他大洋,讓他演苦肉計,那件事情就可以推翻重理了。
反正崔二辮子已經死了。
” 張普景說:“你是想陷我于不仁不義啊。
如果崔二辮子真的私下向我坦白了,我當時就應該戳穿,還等到現在?那我不是對梁必達的犯罪行為姑息養奸嗎?不是姑息養奸也是麻木不仁啊。
這是我張普景的作風嗎?” 江古碑不屈不撓地說:“可以這樣解釋嘛,你當時是考慮為了團結,顧全抗日大局,才暫時沒有戳穿事實真相的。
還有,當初策動陳墨涵部隊起義的時候,你這個政治委員都蒙在鼓裡,難道這些你都忘記了?新仇舊恨啊,我是至死不忘。
” 張普景淡淡一笑說:“老江你這個思路看來确實有問題了。
瓦解敵軍,策動起義,是絕密的。
我們的地下工作有一個紀律,單線布置單線執行,你是老黨員了,我想這個情況你不會不知道。
我事後是有想法,但想法不能代替原則。
” 江古碑說:“至少,在凹凸山,梁必達私自帶人帶槍給漢奸維持會長祝壽助威,還侵吞了戰利品二百塊大洋孝敬漢奸,這是事實吧?” 張普景說:“這個問題組織上已經有結論了,不能老翻曆史的老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人都有缺點錯誤,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不是革命者的态度。
” 江古碑說:“我們不要在這裡高談闊論了,造梁必達的反,是上面定的調子,怎麼反,我來安排,你應該配合。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溫文爾雅,也不能那麼教條。
這不是個人的事情,這是革命需要。
” 張普景冷笑一聲說:“我再說一遍,革命需要也不能瞎胡鬧。
我不能按你的路走。
鬥争梁必達可以,但是不能喪失人格。
” 江古碑說:“你确實是書呆子,你在這裡講人格,一旦放虎歸山,人家要你人頭落地。
” 張普景正色道:“甯可人頭落地,我也不能胡來。
江古碑我警告你,你的行為已經構成反軍亂軍了,如果我發現你在K軍再次出現,我就命令部隊把你抓起來,交給梁必達同志。
” 江古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張普景你這個革命的叛徒,你等着,有你負不了責任的那一天。
” 盡管在張普景和窦玉泉的面前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标,但江古碑仍然不放棄努力,他可不在乎張普景的警告,積攢了幾十年的仇恨使這個“受排擠和受壓迫”的人不顧一切了。
在梁必達的手下,他委實是委屈了,在凹凸山裝孫子裝了幾年,幾年都是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想當年,開黑槍的念頭都有。
如今,時勢造英雄,他再也不能放棄這個機會了。
他梁必達剛愎自用,匪氣十足,就不信沒有人比他江古碑更仇恨梁必達。
江古碑最終把統戰的視線落到了陳墨涵的身上。
他同陳墨涵不熟悉,說話自然就不像同張普景和窦玉泉那麼直截了當,旁敲側擊拐了很多彎子才繞到主題上。
江古碑同陳墨涵“探讨”的是朝鮮戰争中台山枧戰鬥的“有關情況”。
陳墨涵坦然地說:“這個問題,我同梁必達同志交換過意見。
當時,我也認為梁必達用兵不當,甚至居心叵測。
梁必達堅持認為他當時堅持所得堪方向按兵不動是出于更深一層考慮,因為所得堪地形條件确實易攻難守。
盡管台山枧這邊打得空前慘烈,焉知敵人就沒有其他企圖?作為控制一個重要方向的首長,他必須通盤考慮,如果動用了所得堪的兵力和炮火,即使所得堪當面當時确實沒有敵人的進攻部隊,但他們是機械化出動,就是從台山枧方向分出一個團去殺回馬槍,所得堪也是岌岌可危。
所得堪一馬平川,勢不可當,如果被突破了,那後果就嚴重了。
後來我又調研了那場戰鬥的史料,還看了美國西點軍校的一份戰例分析,戰略研究家都認為,在那場戰鬥中,中國的二師能夠在一個方向遭受滅頂之災而另一個方向風平浪靜的情況下,仍然保持高度冷靜,不為假象所困惑,從而保證了所得堪萬無一失,足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