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定的?她那樣稱呼是她的習慣。

    ” 張普景說:“她習慣了你也習慣嗎?在床上她喊不喊你師長?說起來都是笑話!她為什麼這樣稱呼,還不是你在人家面前總擺師長的架子?” 梁必達說:“一,關于安雪梅同志喊我師長的問題,我可以做她的工作,但是在部隊面前,她還是應該喊師長,她喊我老梁梁必達梁大牙合适嗎?在家裡她可以喊别的,但是她要堅持這麼喊,我也尊重她的習慣。

    二,關于給孩子取名字的事,就這麼定了,你要是不同意,可以在黨委會上提出來。

    ” 張普景啼笑皆非——有把為孩子取名的事拿到師裡黨委會研究的嗎?但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又似乎不那麼合适,知道那段往事的人能夠體諒和理解,不知道那段往事的人會怎麼想?再說,孩子大了知道這件事情又會怎麼想? 但在這個問題上,梁必達寸土不讓。

     梁必達說:“将來如果再生一個,就取名為安大頭,跟我老伴從内容到形式都一脈相承。

    革命軍人的孩子是革命的,不是私有财産。

    我把她取名東方紅,不僅有紀念東方聞音的意思,也有紀念新中國成立的意思。

    ” 這次争論不了了之。

     過了一段時間,倒是安雪梅又找到張普景,主動撤訴,說:“算了,既然師長堅持這麼取,就叫東方紅吧,這名字也滿好聽的。

    再說,我和東方聞音情同姐妹,孩子随她的姓,也算是一種情感寄托,師長的動機是好的,我擁護。

    ” 如此,“張克思”就沒轍了。

     到了張普景的女兒出生,梁必達拎了一瓶酒去,對張普景說:“勞你大駕給梁大耳朵取了個梁尚武的名字,不錯,有氣勢。

    但是我越想越不對勁,我梁必達自己連個名字都取不好嗎?那也太沒文化了。

    不行,你這個小兔崽子的名字該由我來取,不然我就吃虧了。

    ” 張普景說:“怎麼敢說你沒文化?你不是說過嘛,東方聞音給你的評價是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知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素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前途。

    再加上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連孫子兵法都講得頭頭是道了,誰還敢講你沒文化啊?” 梁必達哈哈大笑:“那好,你這孩子的名字我取,叫張原則。

    ” 張普景不痛快了,臉色極其難看:“老梁,你人前人後叫我張克思,有挖苦的意思,我不屑于跟你争論,張克思就張克思吧,你挖苦不倒我。

    我這可是個女兒,一個女孩子,叫張原則像個什麼樣子?” 梁必達不慌不忙,把放在桌子上的五糧液笃了笃,說:“你這個人,真是沒氣量,我是來給孩子取名的,不是來跟你磨牙的,你火什麼火?我喊你張克思是擡舉你,我喊你張漢奸你幹嗎?再說,你不也是喊我梁大拿嗎?比起梁大拿,張克思總要高尚些吧?我且問你,我拿了你什麼了?” 張普景一想,梁必達的話乍聽起來倒像有些道理,但卻實實在在是強詞奪理。

    至于說拿了什麼,你梁必達心裡還不明白?黨委書記的角色都叫你拿去了,一拿就是十幾年,還不夠嗎?可是這話顯然不是這個時候可以說的。

     張普景說:“好好好,不跟你吵。

    但是,我的女兒不能叫張原則,這簡直是對我的進一步挖苦。

    你要不是來搗蛋的,就動動腦筋取個像樣的。

    ” 梁必達說:“我是動過腦筋來的,就叫張原則。

    我要是故意搗蛋挖苦你,我是王八蛋。

    ” 張普景見梁必達又變成了梁大牙,胡攪蠻纏,覺得為這個事傷了面子不好,就退了一步,說:“也難得你這個師長叔叔如此重視犬女,這樣好不好,中庸一下,就叫張原行不行?” 梁必達也意識到剛才的玩笑有弄假成真的危險,兩個人本來關系微妙,近來好不容易有了緩解,分寸還是要把握好,于是借坡下驢,也退了一步,說:“那好,你們叫她張原,我還是叫她張原則。

    等孩子大了,讓她自己選擇。

    ” 張普景想了想,覺得此法可行,就同意了。

    如此看來,關系還是融洽的。

     八 二師駐地在中原某市,營房是原先蘇聯人為國民黨軍設計的,軍官住宅高大寬敞,師長和政委共住一幢房子,但從中間隔開,每家一個獨立小院,梁家居東,張家在西,各占地二百多平米,院子裡還有菜地。

     搬進新居之初,梁必達發現過于空曠,也過于清冷,便同張普景商量,把中間的那堵牆打開,就像後來樣闆戲裡唱的那樣,拆了牆就是一家了。

     張普景一眼就看穿了梁必達的陰謀,因為安雪梅在軍隊醫院當領導,忙得要死,又不會調劑生活,而張普景的夫人汪成華是個家庭婦女,相對輕閑,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梁必達便常常到張普景家“檢查夥食”,嫌繞路敲門喊門不方便,所以要“兩家并成一家”。

     張普景說:“你少來這一套,要是感情深,牆不打開也是一家。

    你狗日的盡算計我,并成一家你交不交夥食費?我纏不過你,堅決不同意把牆打開。

    ” 但是張普景堅決不同意沒用。

     這次雖然沒有達成協議,但梁必達斷無半途而廢的習慣。

    有一次張普景下部隊幾天,回來一看,中間的那道牆還是讓工兵連給打通了,還造了個小圓門。

    張普景氣不打一處來,他在這邊罵,梁必達在那邊笑,也不還口,可是,牆被打開的事實卻是不好更改的了。

     以後有了孩子,張普景才發現梁必達這狗日的果然陰險,有長遠眼光。

     那時候幼兒園還沒有建起來,在當時的政治氣候裡又不敢請保姆。

    白天上班,梁必達便唆使孩子鑽洞,“到西院去,汪阿姨會講故事。

    ”孩子們自然歡天喜地了。

    第一回,張普景就警覺起來了——這個頭不能開,于是親自把兩個小東西往東院驅趕,但是趕到東院,裡面一個人都沒有了,兩口子都上班去了,隻好又領回家,交給自己的老婆。

     這以後就壞了,形成了慣例,每天上班,孩子準時鑽洞過來,趕都趕不走,再說老婆也不讓趕了,說這些小貓小狗的,帶一個兩個是帶,帶三個四個也是帶——帶出感情了,以緻後來幼兒園建好之後,梁大耳朵和東方紅放學回來,還是先到西院,跟成華阿姨撒足了嬌,跟張普景的兩個孩子張文韬和張原則一起撒足了野,在張家吃過了晚飯,這才磨磨蹭蹭地鑽洞回家——這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十二歲以前,不是特殊情況,梁尚武和東方紅很少在自己的家裡吃過晚飯,因為梁家的晚飯沒有張家的晚飯香。

     有一次開一個軍民關系方面的會議,駐地市裡來了幾個記者,會前會後拍了許多照片。

    此後不久的一天,張普景到東院找梁必達有事,一進客廳,便看見偌大的一面牆上新懸挂上了許多鏡框,上面的照片都是趾高氣揚的梁必達。

    倒是有一張是和張普景的合影,但張普景一看就火了。

     在那張照片上,張普景顯得無比矮小,腦袋跟梁必達的胸脯一個水平,正仰起頭跟梁必達一本正經地說着什麼,而梁必達則顯得人高馬大,一隻手握拳抵在下巴上,微笑着俯瞰張普景,那種居高臨下的态勢,讓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就像是毛主席接見小八路。

     其實,張普景雖然個頭低了一點,也僅僅是相對梁必達而言,他的身高比梁必達差不到十公分,而這張照片居然高低懸殊如此之大,顯然是拍攝角度問題。

     張普景沉下臉說:“梁大牙你安的什麼心,為什麼單把這張照片挂起來,還挂得這樣醒目。

    這不是擡高自己貶低别人嗎?” 梁必達說:“扯淡,這是為了體現我們軍政一把手緊密團結嘛。

    ” 張普景說:“取下來,不取我給你砸了。

    ” 梁必達說:“你敢?這是我的家,我想怎麼挂就怎麼挂,你管的也太寬了。

    ” 吵來吵去,梁必達堅持不取那張照片。

    張普景無奈,真砸當然也不合适,再說為了一張照片鬧得不亦樂乎也不像個師政委的氣量,梁必達能玩這種小伎倆,他不能。

    但是又覺得窩囊,氣鼓鼓地回到家裡,翻箱倒櫃找照片,也想找一張自己高大而梁必達矮小的照片,卻是無論如何找不到理想的,隻好罵狗日的梁大牙居心不良,把什麼機關都算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