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些後來者不是武培梅的孝子賢孫,不大可能老走武培梅的路。
劉漢英是越來越器重陳墨涵了。
年輕人的腦子裡本來就沒有曆史老賬,隻不過可能有一時受了石雲彪和莫幹山的蠱惑,随着石雲彪和莫幹山的消失,這點蠱惑的餘毒,用恩惠之紗輕輕一擦就灰飛煙滅了。
不久,又遇上了一件事情,讓劉漢英和張嘉毓等人更加堅定了對陳墨涵的信任。
陳墨涵當上補充營營長之後不到半年,在集團軍蔣文肇的司令部擔任處長的陳克訓便派人給劉漢英送來了四根金條和一封密信,希望劉旅長栽培重用其胞弟陳墨涵,并雲陳家世代經濟實業,頗谙理财之道,墨涵自幼就參與家政,有理财積資方面的天賦。
“墨涵實乃一書生,恐勉強于戰争之術。
倘能予以軍需财務之職,當有利其一展聰慧,克訓及家尊均感念劉旅長之體恤。
”看完這封信,面對四根黃燦燦的金條,劉漢英心裡一陣冷笑:他娘的果然是财主子弟,如意算盤竟然撥到老子的頭上來了。
姓陳的看中的還是我的肥缺啊。
劉漢英自然是不會把理财管物的肥缺交給陳墨涵的,軍需辎重之權自有他的表弟黃香術料理,别人休想插手。
但金條還是不能拒絕的。
再說陳克訓在集團軍總司令蔣文肇的身邊高就,多一言少一言大不一樣,還是不得罪的好,給他一個面子,下了一道命令,陳墨涵便升任二四六團少校團副兼補充營營長。
劉漢英覺得,補充營還是由陳墨涵管着比較妥帖。
為了體現他的胸懷,補充營裡除了吉哈天派去的一名心腹上尉張崮生,擔任營副兼訓導員,還任命了年近四十、在劉漢英和張嘉毓看來已是無力老狗的趙無妨擔任少校副營長。
就在日軍投降前夕,蔣文肇秘密來到凹凸山檢查防務,接見了團以上軍官。
随同總司令前來的陳克訓也同陳墨涵見了面。
兄弟二人談起家事,均淚流滿面,感傷之餘又很慶幸,都在軍中任職,為黨國報效。
蔣文肇總司令知道這層關系後,還特意囑咐劉漢英:“都是自家兄弟,應予重用。
” 如此一來,在“凹凸山抗日獨立旅”擴編成新編第一三七師的時候,陳墨涵一躍而成為張嘉毓一旅三團的中校團長,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 沒有人知道陳墨涵此刻在想什麼。
這會工夫,軍官們已經離開座位,沿沙盤站了一圈。
劉漢英手中的金屬棒在沙盤東部指指點點:“自進入八月以來,蘇軍成立第一、第二遠東軍和太平洋艦隊,對日軍發起進攻。
共軍借此機會,陰謀搶占地盤。
凹凸山南隅東部已全部淪為赤區,楊匪庭輝坐山為王就地擴張,已被任命為所謂的江淮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
除了原有各分區所轄地方武裝,又先後成立了兩個野戰獨立旅。
據悉,第二旅旅長梁大牙部——也就是梁必達部近日在梅嶺集會,宣布同我軍為敵,其部散駐于江店集、陳埠鎮、徐家集、彭塔一線,晝操夜練,其焰正熾。
長官部令本部趁梁必達部新建未戰之際,首取陳埠鎮和彭塔,挫敵銳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各部的任務區分是——” 說到這裡,劉漢英打住話頭,又舉目向各位軍官掃視。
衆軍官為之一振。
“新編第一三七師第一旅。
” “到!”張嘉毓收颚挺胸,兩腳“喀嚓”一并。
陳墨涵心中暗暗叫苦:煮豆燃豆萁,看來第一把火本部就首當其沖了。
“你部集結全部兵力于馬陂至宋店方向。
當面之敵為梁必達兩個營,其防禦陣地為一線塹壕,縱深内無重火器配置。
防禦正面較寬,薄弱環節較多,宜多路突擊,占領一地,鞏固一地,循序漸進,迫敵步步退讓,寸寸蠶食……” 再往後,劉漢英都說了些什麼,陳墨涵已經聽不清了。
他的視野裡出現了兩個人,一個是梁必達,一個是朱預道。
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山南山北唇齒相依,如今剛剛打走了異族,又反目成仇兵刃相見。
這一槍該怎麼打,陳墨涵很惶惑。
“二旅。
”劉漢英又低沉地喝了一聲。
“到!”應聲而起的是馬梓威。
陳墨涵打了一個冷戰,腰杆不自覺地挺了挺。
他突然意識到,攤牌的時刻已經逼近了。
兩年來,他和他的弟兄們忍辱負重,低聲下氣,不該說的話說了,不該做的事做了,一寸一寸地麻痹了劉漢英等人的警惕,一寸一寸地獲取了他們的信任。
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當初是為了保存實力,使老七十九軍和七十九團的弟兄得以休生養息。
那麼,保存實力又是為了什麼?現在總算有了一千二百多人馬了,有了迫擊炮連和機槍連,還有趙無妨、陳士元、餘草金等一批肝膽相照的鐵杆弟兄。
幾年來,他一片苦心孤詣慘淡經營,弟兄們委曲求全以淚下酒,共同死死地守着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像是一道冰凍不斷火融不化的金箍,将上上下下的感情闆塊牢牢地箍在一起,成為一座風雨不透的精神堡壘…… 可是這支隊伍最終将向何處? 他陳墨涵所能夠倚重的,還是七十九軍的幽靈,他一次又一次舞動原七十九軍靈魂的旗幟,他是憑借着武培梅和石雲彪、莫幹山等人的抗日壯舉和威望,才把衆兄弟的意志緊緊地維系在一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與其說是他在指揮這支部隊,倒不如說是七十九軍的亡靈在控制這支部隊。
一支部隊可以打散,可以打亂,但它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根深蒂固的。
石雲彪、莫幹山等人對部隊的影響根植于每個官兵的心靈深處。
原七十九軍老軍官趙無妨、陳士元、餘草金等人之所以對他充分信賴鼎力相助,是因為他們把他看成是石雲彪和莫幹山意志的忠實繼承者。
他們管理部隊,暗中還是靠“身先士卒”那一套,還是靠“士兵吃幹,軍官吃稀;士兵吃稀,軍官喝水”的甘苦與共的精神感召部屬。
所謂軍官隊伍裡出現了貪污腐敗吃喝嫖賭現象,那其實都是在演戲,是虛晃一槍,是故意作出一副喪志堕落的頹廢神情給劉漢英和張嘉毓看的,是另一種形式的韬光養晦。
劉漢英和張嘉毓等人哪裡知道,在陳墨涵的默許甚至暗示下,趙無妨也在部隊内部建立了“愛國精神學會”,現在的一營營長陳士元、三營營長餘草金和七名連長都是該學會成員。
該學會隻有一個綱領:光複七十九軍精神,為武培梅将軍和老長官石雲彪團長、莫幹山團副複仇。
陳墨涵比任何人心裡都清楚,他所領導的這個團,仍然是一顆随時都有可能引爆的巨型炸彈。
倘若他同自己的部隊離心離德,他最終也将被炸得粉身碎骨。
陳墨涵當然不會同他的部隊離心離德,事實上他已經當仁不讓地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心骨。
投軍以來,他還沒有發現有誰能夠取代石雲彪和莫幹山在他心中的位置。
無疑,他将堅定不移地按照石雲彪的精神領導這支隊伍。
他沒有想到,生死存亡數度春秋,遠在千裡之外,還有一雙蒼老悲怆的眼睛在密切地注視着他。
就在他擔任三團團長之後的第九天,他突然接到了由趙無妨轉來的一封密信:“七十九軍所有在天之靈均為你們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而深感欣慰。
劍膽琴心,日月可鑒。
我以一名抗日将領的名義命令你們,以民族利益為重,不義之戰不戰,是非之地不留……為生存計,宜暫收鋒芒,免露銳氣,斂翼待動。
俟時機成熟,棄暗投明。
” 這封密信讓陳墨涵驚駭不已。
如此說來,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心底深藏着的那個秘密,全都被人洞悉無遺。
那麼,這位自稱“抗日将領”的人是誰呢?莫非就是那位在最高統帥部忍辱栖身、度日如年的陳上将? 趙無妨沒說。
陳墨涵也沒問。
大家權當沒有發生過這回事。
但毋庸置疑,陳墨涵毫不躊躇地信賴了這個似乎來自天外的指令。
直到後來一個叫小于的女子出現了,陳墨涵才知道這封信居然是由高秋江輾轉傳過來的。
密信中就他的下一步行動,也作了具體的部署,要他嚴格掌握部隊,控制異己分子,不久将有人同他取得單線聯系,協助他行動。
………… 一陣噼裡啪啦的皮鞋碰撞聲響起,陳墨涵倏然警覺。
擡起頭來,才發現作戰會已經結束,軍官們已紛紛起立。
陳墨涵霍然站起。
此時他看見中将師長劉漢英正冷冷地注視着他。
在劉漢英的身旁,還有一雙眼睛,向他投過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那是少将副師長文澤遠。
三 陳墨涵得知韓秋雲嫁給了半真半假的洋人喬治馮,并且即将遠走高飛到加拿大,是在蔣文肇總司令親臨舒霍埠那天。
那個日子離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已經不遠了。
二哥陳克訓娶的是蔣文肇
劉漢英是越來越器重陳墨涵了。
年輕人的腦子裡本來就沒有曆史老賬,隻不過可能有一時受了石雲彪和莫幹山的蠱惑,随着石雲彪和莫幹山的消失,這點蠱惑的餘毒,用恩惠之紗輕輕一擦就灰飛煙滅了。
不久,又遇上了一件事情,讓劉漢英和張嘉毓等人更加堅定了對陳墨涵的信任。
陳墨涵當上補充營營長之後不到半年,在集團軍蔣文肇的司令部擔任處長的陳克訓便派人給劉漢英送來了四根金條和一封密信,希望劉旅長栽培重用其胞弟陳墨涵,并雲陳家世代經濟實業,頗谙理财之道,墨涵自幼就參與家政,有理财積資方面的天賦。
“墨涵實乃一書生,恐勉強于戰争之術。
倘能予以軍需财務之職,當有利其一展聰慧,克訓及家尊均感念劉旅長之體恤。
”看完這封信,面對四根黃燦燦的金條,劉漢英心裡一陣冷笑:他娘的果然是财主子弟,如意算盤竟然撥到老子的頭上來了。
姓陳的看中的還是我的肥缺啊。
劉漢英自然是不會把理财管物的肥缺交給陳墨涵的,軍需辎重之權自有他的表弟黃香術料理,别人休想插手。
但金條還是不能拒絕的。
再說陳克訓在集團軍總司令蔣文肇的身邊高就,多一言少一言大不一樣,還是不得罪的好,給他一個面子,下了一道命令,陳墨涵便升任二四六團少校團副兼補充營營長。
劉漢英覺得,補充營還是由陳墨涵管着比較妥帖。
為了體現他的胸懷,補充營裡除了吉哈天派去的一名心腹上尉張崮生,擔任營副兼訓導員,還任命了年近四十、在劉漢英和張嘉毓看來已是無力老狗的趙無妨擔任少校副營長。
就在日軍投降前夕,蔣文肇秘密來到凹凸山檢查防務,接見了團以上軍官。
随同總司令前來的陳克訓也同陳墨涵見了面。
兄弟二人談起家事,均淚流滿面,感傷之餘又很慶幸,都在軍中任職,為黨國報效。
蔣文肇總司令知道這層關系後,還特意囑咐劉漢英:“都是自家兄弟,應予重用。
” 如此一來,在“凹凸山抗日獨立旅”擴編成新編第一三七師的時候,陳墨涵一躍而成為張嘉毓一旅三團的中校團長,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 沒有人知道陳墨涵此刻在想什麼。
這會工夫,軍官們已經離開座位,沿沙盤站了一圈。
劉漢英手中的金屬棒在沙盤東部指指點點:“自進入八月以來,蘇軍成立第一、第二遠東軍和太平洋艦隊,對日軍發起進攻。
共軍借此機會,陰謀搶占地盤。
凹凸山南隅東部已全部淪為赤區,楊匪庭輝坐山為王就地擴張,已被任命為所謂的江淮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
除了原有各分區所轄地方武裝,又先後成立了兩個野戰獨立旅。
據悉,第二旅旅長梁大牙部——也就是梁必達部近日在梅嶺集會,宣布同我軍為敵,其部散駐于江店集、陳埠鎮、徐家集、彭塔一線,晝操夜練,其焰正熾。
長官部令本部趁梁必達部新建未戰之際,首取陳埠鎮和彭塔,挫敵銳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各部的任務區分是——” 說到這裡,劉漢英打住話頭,又舉目向各位軍官掃視。
衆軍官為之一振。
“新編第一三七師第一旅。
” “到!”張嘉毓收颚挺胸,兩腳“喀嚓”一并。
陳墨涵心中暗暗叫苦:煮豆燃豆萁,看來第一把火本部就首當其沖了。
“你部集結全部兵力于馬陂至宋店方向。
當面之敵為梁必達兩個營,其防禦陣地為一線塹壕,縱深内無重火器配置。
防禦正面較寬,薄弱環節較多,宜多路突擊,占領一地,鞏固一地,循序漸進,迫敵步步退讓,寸寸蠶食……” 再往後,劉漢英都說了些什麼,陳墨涵已經聽不清了。
他的視野裡出現了兩個人,一個是梁必達,一個是朱預道。
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山南山北唇齒相依,如今剛剛打走了異族,又反目成仇兵刃相見。
這一槍該怎麼打,陳墨涵很惶惑。
“二旅。
”劉漢英又低沉地喝了一聲。
“到!”應聲而起的是馬梓威。
陳墨涵打了一個冷戰,腰杆不自覺地挺了挺。
他突然意識到,攤牌的時刻已經逼近了。
兩年來,他和他的弟兄們忍辱負重,低聲下氣,不該說的話說了,不該做的事做了,一寸一寸地麻痹了劉漢英等人的警惕,一寸一寸地獲取了他們的信任。
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當初是為了保存實力,使老七十九軍和七十九團的弟兄得以休生養息。
那麼,保存實力又是為了什麼?現在總算有了一千二百多人馬了,有了迫擊炮連和機槍連,還有趙無妨、陳士元、餘草金等一批肝膽相照的鐵杆弟兄。
幾年來,他一片苦心孤詣慘淡經營,弟兄們委曲求全以淚下酒,共同死死地守着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像是一道冰凍不斷火融不化的金箍,将上上下下的感情闆塊牢牢地箍在一起,成為一座風雨不透的精神堡壘…… 可是這支隊伍最終将向何處? 他陳墨涵所能夠倚重的,還是七十九軍的幽靈,他一次又一次舞動原七十九軍靈魂的旗幟,他是憑借着武培梅和石雲彪、莫幹山等人的抗日壯舉和威望,才把衆兄弟的意志緊緊地維系在一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與其說是他在指揮這支部隊,倒不如說是七十九軍的亡靈在控制這支部隊。
一支部隊可以打散,可以打亂,但它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根深蒂固的。
石雲彪、莫幹山等人對部隊的影響根植于每個官兵的心靈深處。
原七十九軍老軍官趙無妨、陳士元、餘草金等人之所以對他充分信賴鼎力相助,是因為他們把他看成是石雲彪和莫幹山意志的忠實繼承者。
他們管理部隊,暗中還是靠“身先士卒”那一套,還是靠“士兵吃幹,軍官吃稀;士兵吃稀,軍官喝水”的甘苦與共的精神感召部屬。
所謂軍官隊伍裡出現了貪污腐敗吃喝嫖賭現象,那其實都是在演戲,是虛晃一槍,是故意作出一副喪志堕落的頹廢神情給劉漢英和張嘉毓看的,是另一種形式的韬光養晦。
劉漢英和張嘉毓等人哪裡知道,在陳墨涵的默許甚至暗示下,趙無妨也在部隊内部建立了“愛國精神學會”,現在的一營營長陳士元、三營營長餘草金和七名連長都是該學會成員。
該學會隻有一個綱領:光複七十九軍精神,為武培梅将軍和老長官石雲彪團長、莫幹山團副複仇。
陳墨涵比任何人心裡都清楚,他所領導的這個團,仍然是一顆随時都有可能引爆的巨型炸彈。
倘若他同自己的部隊離心離德,他最終也将被炸得粉身碎骨。
陳墨涵當然不會同他的部隊離心離德,事實上他已經當仁不讓地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心骨。
投軍以來,他還沒有發現有誰能夠取代石雲彪和莫幹山在他心中的位置。
無疑,他将堅定不移地按照石雲彪的精神領導這支隊伍。
他沒有想到,生死存亡數度春秋,遠在千裡之外,還有一雙蒼老悲怆的眼睛在密切地注視着他。
就在他擔任三團團長之後的第九天,他突然接到了由趙無妨轉來的一封密信:“七十九軍所有在天之靈均為你們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而深感欣慰。
劍膽琴心,日月可鑒。
我以一名抗日将領的名義命令你們,以民族利益為重,不義之戰不戰,是非之地不留……為生存計,宜暫收鋒芒,免露銳氣,斂翼待動。
俟時機成熟,棄暗投明。
” 這封密信讓陳墨涵驚駭不已。
如此說來,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心底深藏着的那個秘密,全都被人洞悉無遺。
那麼,這位自稱“抗日将領”的人是誰呢?莫非就是那位在最高統帥部忍辱栖身、度日如年的陳上将? 趙無妨沒說。
陳墨涵也沒問。
大家權當沒有發生過這回事。
但毋庸置疑,陳墨涵毫不躊躇地信賴了這個似乎來自天外的指令。
直到後來一個叫小于的女子出現了,陳墨涵才知道這封信居然是由高秋江輾轉傳過來的。
密信中就他的下一步行動,也作了具體的部署,要他嚴格掌握部隊,控制異己分子,不久将有人同他取得單線聯系,協助他行動。
………… 一陣噼裡啪啦的皮鞋碰撞聲響起,陳墨涵倏然警覺。
擡起頭來,才發現作戰會已經結束,軍官們已紛紛起立。
陳墨涵霍然站起。
此時他看見中将師長劉漢英正冷冷地注視着他。
在劉漢英的身旁,還有一雙眼睛,向他投過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那是少将副師長文澤遠。
三 陳墨涵得知韓秋雲嫁給了半真半假的洋人喬治馮,并且即将遠走高飛到加拿大,是在蔣文肇總司令親臨舒霍埠那天。
那個日子離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已經不遠了。
二哥陳克訓娶的是蔣文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