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一 自從812高地混戰之後,陳墨涵的眼前就老是晃動着一片猩紅,漫同洶湧的潮水。

    夢裡夢外,都能嗅到一股濃烈的血腥味。

     他說不清楚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連續幾個月,他一直感覺自己是浸泡在血的海洋裡,那些凝固了的血塊黏乎乎地附在身上,無論怎樣努力也甩不掉,幾乎堵塞了每一個汗毛孔,使他常常有一種窒息的暈眩。

    有幾個晚上,他讓勤務兵燒了幾桶熱水,跳進水裡扒皮似的往下褪。

    然而,浴後的清爽隻是短暫的,一旦他穿上軍服,踏上凹凸山的土地,那片血紅的潮水便會一如既往地再次洶湧而來,彌漫在他的思維的每個角落裡。

     812高地之戰,是以劉漢英部全線潰退而告結束的。

     陳墨涵帶着百十号人沖上去之後,能夠做的僅僅隻來得及搶走石雲彪的屍體,便被蜂擁而上的日僞軍隊壓下山谷。

    倘若不是八路軍朱預道中隊拼死堵截,梁大牙又帶着陳埠縣縣大隊主力從側翼斷敵後路,他陳墨涵勢必也要在亂石崗中葬身。

    那種慘烈之狀,他是不堪回首了。

    可是,一閉上眼睛,石雲彪獨臂揮刀的身影又冉冉升起,立于雲端,巍峨如山。

     一仗下來,部隊就垮了。

    一個新建的乙種團死傷四百多人,剩下的不足三百人,稀稀拉拉地彙聚在舒霍埠,再次更番号為七十九大隊。

     旅部最初指令原七十九團副團長莫幹山任大隊長,陳墨涵任副大隊長。

    可是沒過幾天,劉漢英親自召見陳墨涵,臉色鐵青地宣布,取消七十九大隊建制,這支殘兵遊勇隊伍編屬張嘉毓團,為該團之補充第六營,并委任陳墨涵為營長。

     對于陳墨涵的重用,自然是經過了一番謹慎的權衡。

     在劉漢英的視野裡,最先有六個人選,陳墨涵自然而然的是最後一名。

    但是随着各方勢力的角逐,前面各有背景的人物紛紛落馬,而根本無心競争的陳墨涵反而浮出水面。

    除了陳墨涵已經在七十九團奠定的基礎以外,在蔣文肇集團軍總部供職的二哥陳克訓也是一個無形的砝碼。

    劉漢英還有一層深遠的考慮:任用陳墨涵不僅是給陳克訓一個面子,而且,通過此舉,也可以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

    萬一這支隊伍再挑起什麼亂子,不僅有陳克訓分擔部分責任,也同時可以使蔣文肇更能接近是非,就近體會他的難處。

     幾天之後陳墨涵才知道,812高地一仗打完後,莫幹山曾經秘密緻函最高長官部,彈劾劉漢英用兵無道,要求軍事法庭就812高地之戰進行調查,同時要求上峰為以身殉職的石雲彪團長追授将軍銜。

    莫幹山甚至還自作主張派人去廬州購買大理石,要為石雲彪立英烈碑。

     莫幹山的這些活動不知為何竟被劉漢英掌握了,劉漢英自然十分惱火,隻是不好做得太露骨,便采取明升暗降的辦法,讓莫幹山又恢複了副團長職務,名義上輔佐張嘉毓,實際上被剝奪了直接掌管部隊的權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上了這麼個營長,陳墨涵的心裡十分惶惑。

    他很欽佩莫幹山,那委實是一條橫豎不屈的漢子,沖鋒陷陣從來沒有半點怯色,像石雲彪一樣一身豪膽,視死如歸,堪稱軍人楷模。

    莫幹山被貶是因為莫幹山仗義敢有所作為,在這種前提下取代他的位置,雖然沒有落井下石,但是仍有乘人之危之嫌,不知道老團長在天之靈作何感想,更無法料想衆弟兄會拿哪隻眼睛看自己。

     知道了真相的陳墨涵前思後想,覺得這個營長是不能當的,便硬着頭皮去向張嘉毓辭職。

     張嘉毓倒是客氣,很耐心地傾聽陳墨涵的辭職理由,一副胸有城府的樣子,始終很老道地微笑着。

    相比之下,陳墨涵就顯得嫩拙,一邊陳述一邊看着張嘉毓的表情,看着看着自信就減去了不少。

    等到他終于緘口,張嘉毓笑了笑,問道:“你說完了嗎?” 陳墨涵揩着額上的冷汗,諾諾答道:“說完了。

    ” 張嘉毓便站起身來,仍然溫和地笑着,很體貼地拍了拍陳墨涵的肩膀說:“墨涵老弟,你的人品我是知道的,你的真實想法我也能揣摩一些。

    可是你要明白,叫你當營長,是旅座的意思。

    劉旅長是很器重你的,認為你的出身背景好,有聰慧的軍事素養。

    若以重任錘煉,可望成為棟梁之材。

    你不要辜負了旅座的一片栽培苦心。

    ” 陳墨涵明白,張嘉毓說的這些話,倒也并非信口開河。

    半年前劉漢英考核各團參謀業務,他将白崇禧将軍所著《山嶽叢林地區攻防作戰十大原則》倒背如流,并且根據劉漢英的假想敵情,做出了一份十分周密的作業,使劉漢英大為賞識,當場就對在場的幾位旅、團長官說:“這個陳墨涵是個人物,讓他帶兵打幾仗,三仗不死,可以當團長。

    ” 但是陳墨涵依然拒辭不受營長職務。

    在這支部隊裡,石雲彪受排擠,莫幹山被削弱,他陳墨涵反倒被委以重用,這就有一種不地道的感覺。

     “團座,務請再向旅座呈言,墨涵年輕才疏,閱曆淺薄且無功績,加之本營屢經重創,弟兄們——”說到這裡,陳墨涵含含糊糊地哼了一下,把“心寒齒冷”之類的話化作一口長氣歎了出去,改口道:“墨涵自忖當此重任難以服衆,依職之見,還是請莫團副兼任營長之職,我任營副較為妥當。

    ” 張嘉毓眯起眼睛想了一會兒,很神秘地笑了笑,放低調門,體己地說:“你老弟還看不出來嗎,他們那些人啊,七十九軍的,都是那個毛病,一個個全都自命不凡,一貫抗上,好像全中國隻有他們才是正經的抗日,連蔣委員長的命令都敢抗,旅長敢把部隊放手交給他們嗎?石雲彪倒是光榮殉國,那是功垂千秋了。

    可是莫幹山不一樣,老莫那性子,急眼了簡直就是綠林長毛,說翻臉就翻臉。

    眼下看來,打日本他還算賣力,可是往後倘若情況有變,他的槍口就很難說對誰了。

    他敢把隊伍拉出去你信不信?你今天不要說辭職的話,老兄倒是有句要緊的話要告訴你。

    你那個營長不僅要當,還得當仔細點。

    你的幾個營副和正副連長中,有五個是石雲彪和莫幹山的老杆子,趙無妨、陳士元和餘草金原先都當過營長,幾起幾落,恐怕早就心存不滿了。

    旅座有話,一旦發現他們有什麼異動,就地解決。

    就是莫幹山,如果再敢越軌,也絕不留情。

    ” 張嘉毓說完,左手按着右指關節,擊出了喀嚓一響。

     陳墨涵的心中不禁一震。

    此前陳墨涵隻知道這支部隊派系之争很激烈,但是有抗日大局籠罩在頭頂上,各方都有所收斂。

    七十九軍已經山窮水盡了,按說可以适可而止了,沒想到至今還是險象叢生。

    如此一來,這個營長他更是不能當了。

     “團座,明人不說暗話,我也是石雲彪栽培出來的,您和旅座就不怕我心存異志?” “你?”張嘉毓抽了抽鼻子,像獵犬一樣專注地嗅了嗅手中未燃的煙卷,哈哈笑了幾聲,站起身來又拍了拍陳墨涵的肩膀。

    “老弟這是開玩笑啰。

    你很坦率,這更讓人放心了……可是,你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你陳墨涵是我張嘉毓動員出來從軍的,是旅座簽署命令委任為少校軍官的。

    再說,令兄現在蔣文肇總司令身邊高就,我們本來就是一條船上的客,都是黨國的必用之人,患難與共啊。

    ” 張嘉毓說陳墨涵是他動員從軍的,指的是當年他和韓秋雲在三岔渡口驚遇國軍的事。

    那時候張嘉毓還是個營長,而且是敗軍的營長。

    當時劉漢英聽說他們本來要投梅嶺去找八路,差點兒就把他和韓秋雲槍斃了。

    張嘉毓那時候連哼都沒敢哼一聲,還是石雲彪挺身而出,這才保住了他和韓秋雲的小命。

    陳墨涵疑惑了。

    他對石雲彪的崇敬,石雲彪對他的器重,都是有目共睹的,劉漢英和張嘉毓難道當真忘記了這段曆史了嗎?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至于二哥陳克訓現在在集團軍總司令部擔任情報處處長,陳墨涵也是在前不久才知道的。

    那年日軍進占藍橋埠,他投軍之後曾往省垣發了幾封信,得知老母已經去世,父在病中,但是二哥的情況一直飄忽不定,有消息說去了美國,也有人說被蔣文肇派往日軍大本營做了特工,還有消息說陳克訓到延安投了共産黨。

    幾年下來才知道,陳克訓哪裡也沒去,從羅卓英的“西楓青年幹部訓練班”畢業後,他就調進蔣文肇集團軍總司令部,一直從事調查和對付日軍“石榴一号”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逐步晉升為司令部情報處中校處長。

     二哥這層關系,倒是很有可能為劉漢英所用。

     見陳墨涵沉吟不語,張嘉毓又說:“我知道老弟重情仗義,為人高風亮節。

    但愚兄以為弟前程遠大,不說有經天緯地之才,亦應有振翅鴻鹄之志,為長遠計,不可意氣用事。

    若論個人情感,何止是老弟你,老兄我和旅座也不是薄情寡義之人,并不像外面傳說的那樣,說我們對後娘養的如何如何,無稽之談嘛。

    老弟你随便找個頭腦想一想,如果當真如此,那根本就用不着傾軋了,早在當初三十裡鋪就把他們解決了,哪裡還會有如今這麼多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