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做孝子于父母有利麼?
我在家看到母死就算是孝子嗎?
我能夠忍得住麼?我不會比母先死嗎?我死了,于母親又有什麼利益呢?
施存統終于非了孝,三天以後“含淚抛棄垂死的母親,決然半途回校”,并寫下《非孝》一文。
文章發表一個月後,母親死了。
施存統非孝,非了當局的祖宗,外号“琉璃蛋”的吉林人省長齊耀珊、教育廳長夏敬觀雙腳跳了起來,再容不得經亨頤了。
他們一面查封《浙江新潮》,一面唆使議員們抛出“查辦”案,沈綠村在其間,竟也起了關鍵性作用,告經亨頤“非孝、廢孔、公妻、共産”,污蔑四大金剛不學無術,并撤換了經亨頤的校長之職。
一師風潮,就在1920年2月寒假之中,掀了起來。
2月10日、15日、19日,一師學生徐白民、宣中華連發三信,給在家度寒假的同學,告知經師被免消息,并言,經校長之去留,關系吾校前途甚大,關系浙江文化非淺。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從此,以“挽經護校”為号召,揭開了“一師風潮”的序幕。
3月13日,到校同學已達二百餘人,嘉和、嘉平兩兄弟自然便是中堅分子。
同學大會一緻通過決議:維持文化運動,堅持到底,無論何人不得有暴行;校事未妥善解決以前,無論何人概不得擅離本校;留經目的不達,一緻犧牲…… 3月29日晨,五百多軍警包圍一師,聲稱省長有令,要遣送學生回家。
秀才遇見了兵,兵們拖着秀才就往外拉,三百多名學生迅速圍坐到了操場,群情激憤,呼聲疊起。
牆外,杭州學生聯合會發動的全體學生,包括方西泠和她的女同學們,擡着面包筐,從牆上往牆裡面扔饅頭,隻聽得牆裡面的聲聲呼喊:“我們甯願為新文化而犧牲,也不願在黑社會中做人!” 方西泠此刻也已熱淚盈眶,不能自已,一邊往裡扔食物,一邊跟着喊:“我們的學生犯了什麼罪?你們這班警察這樣虐待他們!” 方西泠方小姐的嗓子不喊則已,一喊就如金石裂帛,惹得路人都停住了腳步。
說來也是巧,恰恰此時,方小姐那在司法廳工作的父親方伯平也趕來現場,處理這越演越烈的局勢,沒料到一師的學生還沒開始處理,倒要先開始處理自己的女兒了。
他本是夏敬觀的同學,又在政府部門任了要職,心裡也是不滿經亨頤這一幹人的标新立異的,見了自己女兒站到對立面去,又氣又急又不敢叫,一聲不響走近了去,一把抓住女兒扔饅頭的手,說:“給我回去!” 不料女兒在光天化日之下,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說:“不去!” “你敢頂嘴?”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女兒猛地掙脫了父親的手,便往一師的大門口沖去。
此時,一師操場已經大亂特亂,五百多名警察沖向學生,團團圍住,警長高聲喊道:“省長已經下了決心,再不走,我們可要動手了。
” 一聲令下,數百警察便撲向了學生。
此時,一位圍白圍巾的少年突然沖了出去,叫道:“誰再敢上前一步,我就和他拼了!” 方西泠小姐身上的血,唰的一下全部沖向了頭頂!那不是上半年在忘憂茶莊看到的杭家少爺嗎?看他英姿飒爽,多麼英武啊! 然而方小姐頭上的血又一下子撲向腳心,因為他看到一群警察瘋狂地向她心上的英雄撲去。
但是他非但不跑,而且一個箭步上前,拔下警長的刀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喊道:“同學們,殺身成仁的時機已經到了!” 他竟一刀要往自己脖子上割去,方小姐吓得尖聲叫了起來,這一叫,那刀猶疑了一下,立刻便被人奪了下來。
方小姐渾身一片的冷汗,一下就癱坐在了地上。
此時,杭州城中學生們背着鋪蓋,源源不絕地進了一師,以示聲援。
梁啟超、蔡元培等紛紛來電斥責當局。
聲勢浩大,群情激憤至此,當局如何想得到。
方小姐也急着回家打鋪蓋,要與她那個心裡的英雄共存亡。
方伯平也不阻擋,見她真要出門,才說:“你也不用再去了,這回學生也算是體面了。
” 方小姐這才知道,學生們赢了。
當局推薦的校長,吓得誰也不敢到任,解散一師的話題,誰也不敢再提了。
中學生們在杭州中河邊學校大操場裡靜坐抗議殺身以成仁時,龍井村獅峰山的新茶綻開又被摘落,萬物成長,持之以恒。
嘉和卻陡然感覺到了一切事物的那種神秘的聯系。
為什麼在他們兄弟倆最聲氣相投之時,來了北方的信函了呢?嘉平的在北方的同志們亟呼嘉平進京,共議大事。
這一次進京和上次不同,完全可以說是出走性質了。
行前隻告訴了嘉和一人,匆匆忙忙,他們甚至什麼告别的話都沒有說。
半夜裡起了床,從後院小門中溜出,嘉平才想到要和嘉和握一握手,再交代幾句。
不料嘉和手先送過來了,遞過半隻沉甸甸的黑瓷碗:“是你的禦字,帶着做個紀念。
”嘉平用手掌托了一托,笑着說:“你還記着這兔毫盞啊。
” 嘉和也笑了,小心捶他一拳:“難說,或許這一走,你就去了日本,見了葉子拿這盞片一晃,就認出來了。
” “說到哪裡去了,你這裡還有那‘供’字的一片呢。
” 說到這裡,兩兄弟突然同時激動傷感起來,似乎這時才明白,他們是真的要分手。
嘉平很想一把擁抱住嘉和說點什麼,但是想到他的信仰的準則,便隻是拍拍嘉和的肩,說:“全靠你了!” 嘉和沒有回答他,他沉浸在自己的離愁别緒中。
嘉平覺得有必要安慰他,便說:“我們一南一北,分頭幹吧。
我在那裡搞工讀,你不是可以在這裡搞農讀嗎?我能離開家,為什麼你就不能離開家!” 嘉和拍拍大弟的肩膀,點點頭。
嘉平就笑得露出了白齒。
他覺得整個杭家,隻有他和大哥心心相印。
從忘憂茶莊後門出來,是一條小河,河上有古老的石橋,翻橋而過,便是南方那些密密麻麻的蛛絲馬迹般的小巷,它們織就的迷宮使人在黑夜中感到深不可測,但嘉平絕不怕這些拐彎抹角。
他從小就在這樣的迷宮中
文章發表一個月後,母親死了。
施存統非孝,非了當局的祖宗,外号“琉璃蛋”的吉林人省長齊耀珊、教育廳長夏敬觀雙腳跳了起來,再容不得經亨頤了。
他們一面查封《浙江新潮》,一面唆使議員們抛出“查辦”案,沈綠村在其間,竟也起了關鍵性作用,告經亨頤“非孝、廢孔、公妻、共産”,污蔑四大金剛不學無術,并撤換了經亨頤的校長之職。
一師風潮,就在1920年2月寒假之中,掀了起來。
2月10日、15日、19日,一師學生徐白民、宣中華連發三信,給在家度寒假的同學,告知經師被免消息,并言,經校長之去留,關系吾校前途甚大,關系浙江文化非淺。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從此,以“挽經護校”為号召,揭開了“一師風潮”的序幕。
3月13日,到校同學已達二百餘人,嘉和、嘉平兩兄弟自然便是中堅分子。
同學大會一緻通過決議:維持文化運動,堅持到底,無論何人不得有暴行;校事未妥善解決以前,無論何人概不得擅離本校;留經目的不達,一緻犧牲…… 3月29日晨,五百多軍警包圍一師,聲稱省長有令,要遣送學生回家。
秀才遇見了兵,兵們拖着秀才就往外拉,三百多名學生迅速圍坐到了操場,群情激憤,呼聲疊起。
牆外,杭州學生聯合會發動的全體學生,包括方西泠和她的女同學們,擡着面包筐,從牆上往牆裡面扔饅頭,隻聽得牆裡面的聲聲呼喊:“我們甯願為新文化而犧牲,也不願在黑社會中做人!” 方西泠此刻也已熱淚盈眶,不能自已,一邊往裡扔食物,一邊跟着喊:“我們的學生犯了什麼罪?你們這班警察這樣虐待他們!” 方西泠方小姐的嗓子不喊則已,一喊就如金石裂帛,惹得路人都停住了腳步。
說來也是巧,恰恰此時,方小姐那在司法廳工作的父親方伯平也趕來現場,處理這越演越烈的局勢,沒料到一師的學生還沒開始處理,倒要先開始處理自己的女兒了。
他本是夏敬觀的同學,又在政府部門任了要職,心裡也是不滿經亨頤這一幹人的标新立異的,見了自己女兒站到對立面去,又氣又急又不敢叫,一聲不響走近了去,一把抓住女兒扔饅頭的手,說:“給我回去!” 不料女兒在光天化日之下,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說:“不去!” “你敢頂嘴?”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女兒猛地掙脫了父親的手,便往一師的大門口沖去。
此時,一師操場已經大亂特亂,五百多名警察沖向學生,團團圍住,警長高聲喊道:“省長已經下了決心,再不走,我們可要動手了。
” 一聲令下,數百警察便撲向了學生。
此時,一位圍白圍巾的少年突然沖了出去,叫道:“誰再敢上前一步,我就和他拼了!” 方西泠小姐身上的血,唰的一下全部沖向了頭頂!那不是上半年在忘憂茶莊看到的杭家少爺嗎?看他英姿飒爽,多麼英武啊! 然而方小姐頭上的血又一下子撲向腳心,因為他看到一群警察瘋狂地向她心上的英雄撲去。
但是他非但不跑,而且一個箭步上前,拔下警長的刀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喊道:“同學們,殺身成仁的時機已經到了!” 他竟一刀要往自己脖子上割去,方小姐吓得尖聲叫了起來,這一叫,那刀猶疑了一下,立刻便被人奪了下來。
方小姐渾身一片的冷汗,一下就癱坐在了地上。
此時,杭州城中學生們背着鋪蓋,源源不絕地進了一師,以示聲援。
梁啟超、蔡元培等紛紛來電斥責當局。
聲勢浩大,群情激憤至此,當局如何想得到。
方小姐也急着回家打鋪蓋,要與她那個心裡的英雄共存亡。
方伯平也不阻擋,見她真要出門,才說:“你也不用再去了,這回學生也算是體面了。
” 方小姐這才知道,學生們赢了。
當局推薦的校長,吓得誰也不敢到任,解散一師的話題,誰也不敢再提了。
中學生們在杭州中河邊學校大操場裡靜坐抗議殺身以成仁時,龍井村獅峰山的新茶綻開又被摘落,萬物成長,持之以恒。
嘉和卻陡然感覺到了一切事物的那種神秘的聯系。
為什麼在他們兄弟倆最聲氣相投之時,來了北方的信函了呢?嘉平的在北方的同志們亟呼嘉平進京,共議大事。
這一次進京和上次不同,完全可以說是出走性質了。
行前隻告訴了嘉和一人,匆匆忙忙,他們甚至什麼告别的話都沒有說。
半夜裡起了床,從後院小門中溜出,嘉平才想到要和嘉和握一握手,再交代幾句。
不料嘉和手先送過來了,遞過半隻沉甸甸的黑瓷碗:“是你的禦字,帶着做個紀念。
”嘉平用手掌托了一托,笑着說:“你還記着這兔毫盞啊。
” 嘉和也笑了,小心捶他一拳:“難說,或許這一走,你就去了日本,見了葉子拿這盞片一晃,就認出來了。
” “說到哪裡去了,你這裡還有那‘供’字的一片呢。
” 說到這裡,兩兄弟突然同時激動傷感起來,似乎這時才明白,他們是真的要分手。
嘉平很想一把擁抱住嘉和說點什麼,但是想到他的信仰的準則,便隻是拍拍嘉和的肩,說:“全靠你了!” 嘉和沒有回答他,他沉浸在自己的離愁别緒中。
嘉平覺得有必要安慰他,便說:“我們一南一北,分頭幹吧。
我在那裡搞工讀,你不是可以在這裡搞農讀嗎?我能離開家,為什麼你就不能離開家!” 嘉和拍拍大弟的肩膀,點點頭。
嘉平就笑得露出了白齒。
他覺得整個杭家,隻有他和大哥心心相印。
從忘憂茶莊後門出來,是一條小河,河上有古老的石橋,翻橋而過,便是南方那些密密麻麻的蛛絲馬迹般的小巷,它們織就的迷宮使人在黑夜中感到深不可測,但嘉平絕不怕這些拐彎抹角。
他從小就在這樣的迷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