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個千年不遇的黑夜就要過去的時候,杭天醉被人用馬車急速地送往起義總指揮部。
馬蹄在石闆路上敲響的聲音,比白天放大了許多倍,與時驟時稀的槍炮聲相互呼應着。
在那些撲面而來的深巷中,杭天醉看到了不計其數的一面面高聳的石灰山牆,它們闆着面孔,灰白色的粉臉僵死着,黑色的牆頂蓋瓦如殘眉,像夢中那些披麻戴孝沒有知覺的魂靈,沉默地破敗地陰森森地等待着他,沖過去一面,又迎上來一面。
倏地,半空轟的一下就紅了起來,火光沖天,使人心驚。
狹小細長的巷子,挾持着馬車上的主人。
在這樣變幻莫測的難以預料接下去後果如何的夜晚,他們要把他送往哪裡? 到了目的地杭天醉才知道,起義将領童保暄已自封為“臨時都督”,讓沈綠村請個人為他起草安民告示。
杭天醉悄悄對沈綠村耳語:“什麼,他能當都督?”沈綠村也跟他咬耳根子:“急什麼,讓他過半天瘾。
”還朝他狡黠地擠了擠眼睛。
杭天醉不喜歡這種說話和動作的神情,好像他和這種神情本來就有着千絲萬縷的默契似的。
他也不喜歡這種神情裡包含着的不可告人的計謀,但他無可奈何。
隻得鋪開紙,研着墨,正慢慢琢磨着,眼前那隻“吾與爾偕藏”的曼生壺出現了,他擡起頭,是夫人綠愛。
渾身上下,血污淋淋的。
杭天醉跳了起來,要喊,綠愛一把把他按了下去,說:“沒事,給傷員包傷口沾的血。
” 說着從一隻小錫罐裡直往曼生壺裡倒茶。
茶滾圓,墨綠,飽滿,棱棱有金石之氣。
天醉說:“你知道我從來不喝珠茶的,太殺口了,快給我換了龍井。
” “正要殺殺你的口呢。
”綠愛不由分說地往裡沖滾燙開水,“龍井能熬得過夜去?這一屋子的人,全靠平水珠茶吊着精神呢,喝!” 杭天醉看看老婆,覺得她已變成另一個人。
他苦着臉,抿了口茶,又酽又濃,香俗得很,精神卻為之一振。
正要低下頭再琢磨,眼前亮閃閃的,他又吓了一跳,綠愛拿着把雪亮大剪刀,在他眼前晃。
“是剪辮子嗎?我自己來。
”他扔了毛筆,說。
“你寫你的,我來。
”話音未落,杭天醉覺得臉頰一熱,癢癢的,斷了辮子的頭發一起撲到臉上來了。
又見眼前一條黑鞭閃過,扔進屋角一個大籮筐裡。
杭天醉的腦袋,一下子輕了。
突然就來了洶湧文思,鋪紙寫道: 為出示曉谕事。
照得本都督頃起義師,共驅鞑虜,原為拯救同胞,革除暴政。
惟兵戎之事,勢難萬全,如有毀及民房,俱當派員調查,酌予賠償,以示體恤。
查杭城内有積痞借端搶米,擾亂治安,實屬目無法紀。
現大事已定,本都督已傳谕各米商即日平價出售。
自示之後,如再有滋擾,定當執法。
且吾浙人民素明大義,如能互相勸誡,日進文明,尤本都督所厚望焉。
為此出示曉谕,其各懔遵。
特示。
寫到此,他擡起頭來。
他想望一望窗外。
黎明已經到來了。
天色蒙蒙亮,這肯定将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早晨了,杭天醉這樣想着,順手就推開了窗子。
灰暗的天滲着光明,裹挾着十一月深秋空氣中氤氲着的成熟的氣息,還有那種新鮮的從無有過的硝煙氣息,一下子撲面而來,寒冷而透着小刺激。
杭天醉一個激靈,緊握毛筆的手竟然顫抖起來——他不能理解這樣突如其來的顫抖。
他從小就熟悉着的這座城市,正在一種青灰色的調子中漸漸地顯影出來。
一開始和以往一樣,泛黃的,舊了的,但它很快就清晰起來了。
在杭天醉的視野裡,隻是小半個院落和一大塊天空。
兩叢黃燦燦的菊花沉重地支着腦袋。
昨夜它流了太多悲歡交集的眼淚,此刻依舊珠淚漣漣。
天空中響起了鴿哨,一群灰鴿子盤旋上去了,依附在稀薄而又柔和的天空的羽翅下。
杭天醉定了定神,凝筆署明時間: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十五日。
同一個這樣的黎明時分,老實巴交的翁家山人撮着在家裡過了一夜後,準備回城了。
前日老婆捎了口信來,說茶花已經開得鬧猛,回來看看,也該給茶蓬施肥了。
杭夫人自己吃茶葉飯,知道艱辛甘苦,立刻便同意了撮着回去。
撮着是個下死力氣幹活的人,白天勞作一日,夜裡便半張着嘴,打一夜的鼾。
快天亮時老婆推醒他,說:“昨夜你有沒有聽到響聲?” 撮着說:“我困得像死豬,哪裡聽得到響聲?” “昨夜乒乒乓乓有聲音,打仗一樣的。
” “不要亂講,要麼你做夢打仗吧。
” 撮着起床,肚子裡塞了兩口冷飯,挑起擔子就往城裡走,擔子裡盛着撮着老婆頭年打的年糕,杭天醉喜歡吃的。
擔子挑着,一根辮子甩在後面不方便,老婆便給它往脖子上繞了兩圈,邊繞邊說:“不是說皇上已經發了話,官民自由剪發嗎?” “你倒是聽得進這種歪道理。
”撮着在老婆面前,顯得很有權威,“這種年頭,假冒聖旨的還少嗎?少爺都留着頭呢,你比少爺還聰明?” 撮着是一直走到了清波門下,才發現昨日夜裡,城裡已打過仗了。
好幾個當兵的,袖上紮着白布條,其中一個手裡拿把大剪刀,從城裡出來的農民,出來一個,就
馬蹄在石闆路上敲響的聲音,比白天放大了許多倍,與時驟時稀的槍炮聲相互呼應着。
在那些撲面而來的深巷中,杭天醉看到了不計其數的一面面高聳的石灰山牆,它們闆着面孔,灰白色的粉臉僵死着,黑色的牆頂蓋瓦如殘眉,像夢中那些披麻戴孝沒有知覺的魂靈,沉默地破敗地陰森森地等待着他,沖過去一面,又迎上來一面。
倏地,半空轟的一下就紅了起來,火光沖天,使人心驚。
狹小細長的巷子,挾持着馬車上的主人。
在這樣變幻莫測的難以預料接下去後果如何的夜晚,他們要把他送往哪裡? 到了目的地杭天醉才知道,起義将領童保暄已自封為“臨時都督”,讓沈綠村請個人為他起草安民告示。
杭天醉悄悄對沈綠村耳語:“什麼,他能當都督?”沈綠村也跟他咬耳根子:“急什麼,讓他過半天瘾。
”還朝他狡黠地擠了擠眼睛。
杭天醉不喜歡這種說話和動作的神情,好像他和這種神情本來就有着千絲萬縷的默契似的。
他也不喜歡這種神情裡包含着的不可告人的計謀,但他無可奈何。
隻得鋪開紙,研着墨,正慢慢琢磨着,眼前那隻“吾與爾偕藏”的曼生壺出現了,他擡起頭,是夫人綠愛。
渾身上下,血污淋淋的。
杭天醉跳了起來,要喊,綠愛一把把他按了下去,說:“沒事,給傷員包傷口沾的血。
” 說着從一隻小錫罐裡直往曼生壺裡倒茶。
茶滾圓,墨綠,飽滿,棱棱有金石之氣。
天醉說:“你知道我從來不喝珠茶的,太殺口了,快給我換了龍井。
” “正要殺殺你的口呢。
”綠愛不由分說地往裡沖滾燙開水,“龍井能熬得過夜去?這一屋子的人,全靠平水珠茶吊着精神呢,喝!” 杭天醉看看老婆,覺得她已變成另一個人。
他苦着臉,抿了口茶,又酽又濃,香俗得很,精神卻為之一振。
正要低下頭再琢磨,眼前亮閃閃的,他又吓了一跳,綠愛拿着把雪亮大剪刀,在他眼前晃。
“是剪辮子嗎?我自己來。
”他扔了毛筆,說。
“你寫你的,我來。
”話音未落,杭天醉覺得臉頰一熱,癢癢的,斷了辮子的頭發一起撲到臉上來了。
又見眼前一條黑鞭閃過,扔進屋角一個大籮筐裡。
杭天醉的腦袋,一下子輕了。
突然就來了洶湧文思,鋪紙寫道: 為出示曉谕事。
照得本都督頃起義師,共驅鞑虜,原為拯救同胞,革除暴政。
惟兵戎之事,勢難萬全,如有毀及民房,俱當派員調查,酌予賠償,以示體恤。
查杭城内有積痞借端搶米,擾亂治安,實屬目無法紀。
現大事已定,本都督已傳谕各米商即日平價出售。
自示之後,如再有滋擾,定當執法。
且吾浙人民素明大義,如能互相勸誡,日進文明,尤本都督所厚望焉。
為此出示曉谕,其各懔遵。
特示。
寫到此,他擡起頭來。
他想望一望窗外。
黎明已經到來了。
天色蒙蒙亮,這肯定将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早晨了,杭天醉這樣想着,順手就推開了窗子。
灰暗的天滲着光明,裹挾着十一月深秋空氣中氤氲着的成熟的氣息,還有那種新鮮的從無有過的硝煙氣息,一下子撲面而來,寒冷而透着小刺激。
杭天醉一個激靈,緊握毛筆的手竟然顫抖起來——他不能理解這樣突如其來的顫抖。
他從小就熟悉着的這座城市,正在一種青灰色的調子中漸漸地顯影出來。
一開始和以往一樣,泛黃的,舊了的,但它很快就清晰起來了。
在杭天醉的視野裡,隻是小半個院落和一大塊天空。
兩叢黃燦燦的菊花沉重地支着腦袋。
昨夜它流了太多悲歡交集的眼淚,此刻依舊珠淚漣漣。
天空中響起了鴿哨,一群灰鴿子盤旋上去了,依附在稀薄而又柔和的天空的羽翅下。
杭天醉定了定神,凝筆署明時間: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十五日。
同一個這樣的黎明時分,老實巴交的翁家山人撮着在家裡過了一夜後,準備回城了。
前日老婆捎了口信來,說茶花已經開得鬧猛,回來看看,也該給茶蓬施肥了。
杭夫人自己吃茶葉飯,知道艱辛甘苦,立刻便同意了撮着回去。
撮着是個下死力氣幹活的人,白天勞作一日,夜裡便半張着嘴,打一夜的鼾。
快天亮時老婆推醒他,說:“昨夜你有沒有聽到響聲?” 撮着說:“我困得像死豬,哪裡聽得到響聲?” “昨夜乒乒乓乓有聲音,打仗一樣的。
” “不要亂講,要麼你做夢打仗吧。
” 撮着起床,肚子裡塞了兩口冷飯,挑起擔子就往城裡走,擔子裡盛着撮着老婆頭年打的年糕,杭天醉喜歡吃的。
擔子挑着,一根辮子甩在後面不方便,老婆便給它往脖子上繞了兩圈,邊繞邊說:“不是說皇上已經發了話,官民自由剪發嗎?” “你倒是聽得進這種歪道理。
”撮着在老婆面前,顯得很有權威,“這種年頭,假冒聖旨的還少嗎?少爺都留着頭呢,你比少爺還聰明?” 撮着是一直走到了清波門下,才發現昨日夜裡,城裡已打過仗了。
好幾個當兵的,袖上紮着白布條,其中一個手裡拿把大剪刀,從城裡出來的農民,出來一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