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今日寄客也罵我,不該這樣行事,我說不是我想這樣活,是‘這樣活’找上了我的門。
算了,我反正是對不起你了,你也再不理睬我,我也隻好這樣過下去了。
” 他抱着那個首飾箱往門外走。
全然沒有想到,他妻子的心隻在剛才趙寄客那幾句話上:原來趙寄客也同情她,曉得她的處境。
沈綠愛少有地流下了淚水,對走到門口的丈夫說:“過幾日看火車去,把她也帶上吧。
” 杭天醉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是說,她……” “她也苦啊,嘉和都七歲了,娘還不讓她進杭家的門。
” “綠愛,綠愛,”杭天醉撲了回去,“綠愛,你真是個好人。
” 沈綠愛搖搖頭:“我不好。
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會做出叫你大吃一驚的事情呢。
”綠愛說了這句話,自己便先開始大吃一驚了。
1909年8月13日下午,驕陽如火,從清泰門外到艮山門車站,附近沿線空地擠滿了杭州城裡的市民。
他們背着條凳,帶着幹糧和涼茶,頭戴草帽,把收割前的絡麻地踩得一片狼藉。
體弱多病的女人們有的當場中暑,人們把她們擡到樹蔭底下。
她們清醒一些以後,堅決不肯回家,躺着也要見一見火車。
挑着涼茶在人群中來回奔走賣茶的小商販吳升,今天的生意很好。
他被曬得又紅又黑,衣衫褴褛,但身體健美,他比從前成熟多了,顯得從容不迫,寵辱不驚。
他的架子車上放着一個很大的籃子,籃子裡盛滿了一袋袋的小包裝茶。
等一會兒,他要從這裡挎着籃子上車。
伴随着火車與杭州人的相識,吳升也重逢了久違的小茶。
當時,他還舀了一勺水給買家,擡頭一看,竟是小茶,她美麗成熟多了,見了他,吃驚地扔下勺子便走——惟有膽子沒變。
吳升還見到了和他一樣拎着大籃子的撮着——他也是來賣茶的。
好東西都讓杭家占了,吳升頓時氣憤填膺。
但他立即消了氣。
他相信,上了火車,撮着不是他的對手。
杭天醉熱烈地與他的入盟介紹人趙寄客和沈綠村握手,後兩者正陪着總理湯壽潛視察,乘機便把他們的新同志引見給了湯壽潛。
杭天醉優雅而又得體地與這位杭州鐵路的創始者行禮。
當湯壽潛說“後生可畏啊,将來各位都是中國的棟梁”時,他沒想到後生真的可畏,兩年之後,他們竟裹挾着他一躍而上了中國政治大舞台。
沈綠愛遠遠地便看見了她的大哥,和大哥身邊的趙寄客。
大哥手提文明棍,戴金絲眼鏡,趙寄客一身白色杭紡衣衫,杭天醉一襲長衫,一把折扇,三人如玉樹臨風,簇擁着湯壽潛,引得周圍人們陣陣議論。
兩個孩子,看見趙寄客,大喜過望,喊着叫着撲了過去,一人一隻大腿抱住不放。
沈綠村便說:“你看,不認大舅,先認趙先生。
真正豈有此理!” 杭天醉連忙命嘉和、嘉平叫大舅,嘉平敷衍了句“大舅”,便又一頭紮到寄客身上,說:“趙伯伯,你怎麼老也不到我家來,我惦記得很呢。
” 倒是嘉和大一點,恭恭敬敬給大舅鞠一躬,說:“大舅好。
” 沈綠村見嘉和小小年紀知禮通情,便高興,一把抱起,說:“讀書了嗎?” “在家裡讀着呢。
” “讀什麼?” “人之初,性本善。
” “就這些?” “還有呢!大舅。
‘今天下,五大洲,亞細亞,歐羅巴,南北美,與非洲……’” 大家一聽都樂了,沈綠村給他擦了一臉的汗,說:“我便考一考你,好嗎?” 嘉和趕緊爬下,站好,說:“請出題。
” 那一旁,湯壽潛見這小公子如此秀麗聰慧,便道:“來個對課,行不行?” 嘉和歪着頭想想,說:“試試看。
” 湯壽潛順嘴說:“火車。
” “輪船。
” 大家一愣,都笑了,說對得好。
沈綠村說:“忘憂君。
” “不夜侯。
” 沈綠村大驚,說:“這茶中的典故,怎麼你就知道了?” “奶奶教的。
她說,忘憂君,不夜侯,甘露兄,王孫草,都是茶。
” 沈綠村又道:“我考你一個難的,不是對課,看你能說出來嗎?” 嘉和還是歪着頭,想想,說:“試試看。
” “九溪林海亭有副對聯,上聯是——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那下聯呢?” “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 “你可知為什麼這麼寫?” 杭天醉得意一笑:“你這就難不倒他。
” 嘉和皺着眉頭,費勁地說:“趙州茶不是趙州的茶,是個和尚,叫趙州和尚。
人家問他事情,他隻說一句話——吃茶去。
” 大家看這樣個小東西,一本正經解釋偈語,不由得又笑了。
“那下一句呢?” “那是講皇帝的。
皇後娘娘回鄉下探親,皇帝給她寫信,說,野地裡花開了,你慢慢看着,别急着回來。
” 沈綠村摸着孩子頭,說:“天醉,我隻可惜一件事……” 杭天醉連忙打發嘉和走了,才說:“你可惜嘉和不是綠愛生的。
” 沈綠村歎口氣:“我看嘉平日後難以守成,三歲看到老啊。
” 那邊,嘉平已經爬在了趙寄客的背上,騎上了他的肩,趙寄客正和沈綠愛說着話呢。
“弟妹,你給我的東西,我都變賣了。
” “賣就賣吧。
” “玉镯子沒賣,得空還你。
” “這是何必。
”沈綠愛的臉上就沁出了汗來,粉臉桃腮,煞是動人。
趙寄客看着看着,别過臉去,突然支起耳朵,說:“火車快來了。
” 所有的杭州人,這時都一起從鐵路兩邊冒了出來,他們踩平了兩邊的絡麻地,自己卻齊刷刷地插得比絡麻還密。
許多人站在條凳上,遠遠地看着那黑龍怪物呼嘯而來。
就在這時,小茶和綠愛,這兩個女人,隔着鐵軌,目光驟然相碰。
憑着各自手裡抱着的孩子,她們認出了對方。
同時,她們都下意識的,把孩子往懷裡一摟。
什麼感情都來不及表達——仇恨、忌妒還是寬容;什麼感情都來不及表達,因為火車撲面而來了。
這龐然大物,以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的不可一世之氣概,排山倒海而來,無人不被它吸引,無人不被它震撼,無人不被它征服。
一片人聲鼎沸——是歡呼!是驚叫!抑或是呻吟! 車上的人們在向下面招手,他們順應火車,火車便帶他們一日千裡,誰若想阻擋它,死路一條。
嘉和與嘉平,被火車的巨大身影吓呆了,他們分頭紮進了母親的懷抱。
但好奇心又使他們擡起頭來。
天上烈日如故,鋪天蓋地的車輪聲和人們的呼喊聲融成一片。
這兩個孩子終于也伸出了雙手——他們是将與火車同行的一代人。
今日寄客也罵我,不該這樣行事,我說不是我想這樣活,是‘這樣活’找上了我的門。
算了,我反正是對不起你了,你也再不理睬我,我也隻好這樣過下去了。
” 他抱着那個首飾箱往門外走。
全然沒有想到,他妻子的心隻在剛才趙寄客那幾句話上:原來趙寄客也同情她,曉得她的處境。
沈綠愛少有地流下了淚水,對走到門口的丈夫說:“過幾日看火車去,把她也帶上吧。
” 杭天醉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是說,她……” “她也苦啊,嘉和都七歲了,娘還不讓她進杭家的門。
” “綠愛,綠愛,”杭天醉撲了回去,“綠愛,你真是個好人。
” 沈綠愛搖搖頭:“我不好。
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會做出叫你大吃一驚的事情呢。
”綠愛說了這句話,自己便先開始大吃一驚了。
1909年8月13日下午,驕陽如火,從清泰門外到艮山門車站,附近沿線空地擠滿了杭州城裡的市民。
他們背着條凳,帶着幹糧和涼茶,頭戴草帽,把收割前的絡麻地踩得一片狼藉。
體弱多病的女人們有的當場中暑,人們把她們擡到樹蔭底下。
她們清醒一些以後,堅決不肯回家,躺着也要見一見火車。
挑着涼茶在人群中來回奔走賣茶的小商販吳升,今天的生意很好。
他被曬得又紅又黑,衣衫褴褛,但身體健美,他比從前成熟多了,顯得從容不迫,寵辱不驚。
他的架子車上放着一個很大的籃子,籃子裡盛滿了一袋袋的小包裝茶。
等一會兒,他要從這裡挎着籃子上車。
伴随着火車與杭州人的相識,吳升也重逢了久違的小茶。
當時,他還舀了一勺水給買家,擡頭一看,竟是小茶,她美麗成熟多了,見了他,吃驚地扔下勺子便走——惟有膽子沒變。
吳升還見到了和他一樣拎着大籃子的撮着——他也是來賣茶的。
好東西都讓杭家占了,吳升頓時氣憤填膺。
但他立即消了氣。
他相信,上了火車,撮着不是他的對手。
杭天醉熱烈地與他的入盟介紹人趙寄客和沈綠村握手,後兩者正陪着總理湯壽潛視察,乘機便把他們的新同志引見給了湯壽潛。
杭天醉優雅而又得體地與這位杭州鐵路的創始者行禮。
當湯壽潛說“後生可畏啊,将來各位都是中國的棟梁”時,他沒想到後生真的可畏,兩年之後,他們竟裹挾着他一躍而上了中國政治大舞台。
沈綠愛遠遠地便看見了她的大哥,和大哥身邊的趙寄客。
大哥手提文明棍,戴金絲眼鏡,趙寄客一身白色杭紡衣衫,杭天醉一襲長衫,一把折扇,三人如玉樹臨風,簇擁着湯壽潛,引得周圍人們陣陣議論。
兩個孩子,看見趙寄客,大喜過望,喊着叫着撲了過去,一人一隻大腿抱住不放。
沈綠村便說:“你看,不認大舅,先認趙先生。
真正豈有此理!” 杭天醉連忙命嘉和、嘉平叫大舅,嘉平敷衍了句“大舅”,便又一頭紮到寄客身上,說:“趙伯伯,你怎麼老也不到我家來,我惦記得很呢。
” 倒是嘉和大一點,恭恭敬敬給大舅鞠一躬,說:“大舅好。
” 沈綠村見嘉和小小年紀知禮通情,便高興,一把抱起,說:“讀書了嗎?” “在家裡讀着呢。
” “讀什麼?” “人之初,性本善。
” “就這些?” “還有呢!大舅。
‘今天下,五大洲,亞細亞,歐羅巴,南北美,與非洲……’” 大家一聽都樂了,沈綠村給他擦了一臉的汗,說:“我便考一考你,好嗎?” 嘉和趕緊爬下,站好,說:“請出題。
” 那一旁,湯壽潛見這小公子如此秀麗聰慧,便道:“來個對課,行不行?” 嘉和歪着頭想想,說:“試試看。
” 湯壽潛順嘴說:“火車。
” “輪船。
” 大家一愣,都笑了,說對得好。
沈綠村說:“忘憂君。
” “不夜侯。
” 沈綠村大驚,說:“這茶中的典故,怎麼你就知道了?” “奶奶教的。
她說,忘憂君,不夜侯,甘露兄,王孫草,都是茶。
” 沈綠村又道:“我考你一個難的,不是對課,看你能說出來嗎?” 嘉和還是歪着頭,想想,說:“試試看。
” “九溪林海亭有副對聯,上聯是——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那下聯呢?” “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 “你可知為什麼這麼寫?” 杭天醉得意一笑:“你這就難不倒他。
” 嘉和皺着眉頭,費勁地說:“趙州茶不是趙州的茶,是個和尚,叫趙州和尚。
人家問他事情,他隻說一句話——吃茶去。
” 大家看這樣個小東西,一本正經解釋偈語,不由得又笑了。
“那下一句呢?” “那是講皇帝的。
皇後娘娘回鄉下探親,皇帝給她寫信,說,野地裡花開了,你慢慢看着,别急着回來。
” 沈綠村摸着孩子頭,說:“天醉,我隻可惜一件事……” 杭天醉連忙打發嘉和走了,才說:“你可惜嘉和不是綠愛生的。
” 沈綠村歎口氣:“我看嘉平日後難以守成,三歲看到老啊。
” 那邊,嘉平已經爬在了趙寄客的背上,騎上了他的肩,趙寄客正和沈綠愛說着話呢。
“弟妹,你給我的東西,我都變賣了。
” “賣就賣吧。
” “玉镯子沒賣,得空還你。
” “這是何必。
”沈綠愛的臉上就沁出了汗來,粉臉桃腮,煞是動人。
趙寄客看着看着,别過臉去,突然支起耳朵,說:“火車快來了。
” 所有的杭州人,這時都一起從鐵路兩邊冒了出來,他們踩平了兩邊的絡麻地,自己卻齊刷刷地插得比絡麻還密。
許多人站在條凳上,遠遠地看着那黑龍怪物呼嘯而來。
就在這時,小茶和綠愛,這兩個女人,隔着鐵軌,目光驟然相碰。
憑着各自手裡抱着的孩子,她們認出了對方。
同時,她們都下意識的,把孩子往懷裡一摟。
什麼感情都來不及表達——仇恨、忌妒還是寬容;什麼感情都來不及表達,因為火車撲面而來了。
這龐然大物,以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的不可一世之氣概,排山倒海而來,無人不被它吸引,無人不被它震撼,無人不被它征服。
一片人聲鼎沸——是歡呼!是驚叫!抑或是呻吟! 車上的人們在向下面招手,他們順應火車,火車便帶他們一日千裡,誰若想阻擋它,死路一條。
嘉和與嘉平,被火車的巨大身影吓呆了,他們分頭紮進了母親的懷抱。
但好奇心又使他們擡起頭來。
天上烈日如故,鋪天蓋地的車輪聲和人們的呼喊聲融成一片。
這兩個孩子終于也伸出了雙手——他們是将與火車同行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