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是這裡了。

    ” 剛說完這話,便有幾個小喽啰張牙舞爪,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地要去摘那楹聯,周圍便有行人迅速圍聚,等着看個究竟。

     雲大爺把手那麼一擺,說:“先進去瞧瞧,看哪裡不順眼,再收拾他們。

    ” 一撥子人,吆三喝四的,就那麼進了廳堂,以為就如同到了吳山頂上趕廟會。

    誰知跨進了門,便一個個噎了嗓音,手腳小心,不敢忘乎所以起來。

     原來忘憂茶莊的店堂又高又大又深,左邊是櫃台,足有半人多高,上好的樟木料,用清漆罩了。

    櫃台後面櫥窗,各色貯茶瓶罐,有錫瓶、青龍瓷罐、景德鎮的粉彩瓷罐,還有種種式樣的洋鐵茶罐,專門從上海定制而來的,一個個擦拭得纖塵不染。

    櫃台後面夥計,個個又幹淨得像那瓷罐子似的,穿着青布長衫,輕手輕腳,連笑容都是輕的了。

     店堂右面一大塊空地,便辟為客堂了。

    周圍牆上,用紅木鑲的鏡框裡貼着名人字畫。

    有金冬心的梅,鄭闆橋的竹,其中還有幾幅,畫的是紫砂壺與野菊花,署名九齋,正是過世的店主人自己的傑作。

    靠牆沿一溜,擺着紅木雕花太師椅和茶幾,那太師椅的靠背上,浮刻着各式的茶壺形樣。

    兩個牆角處又有花架,上面兩大盆常綠灌木,仔細看了才恍然大悟,竟是茶蓬。

    長得新綠一片時,也是一番光景。

    雖然此刻已經入冬,但一團新綠,依舊分外精神。

     最叫人們贊歎不絕的是客堂中央那一方花梨木鑲嵌的白色大理石茶台,足有三張八仙桌那麼大,穩穩安放在花磚地上,真氣派! 喽啰們也不用人招呼,一個個就先在太師椅上坐下歇息了,隻拿眼睛瞟着雲大爺,看雲大爺挑不挑頭。

     那雲大爺倒還沉得住氣,坐下了,也不說話。

    那邊,便過來一人,五十出頭,一撮山羊胡子,精瘦個頭,雙眼清和,笑微微地問:“雲大爺有什麼吩咐?” 雲中雕也實在刁橫,說:“沒什麼吩咐,坐一會兒就不行了嗎?” 那人依舊笑着:“既然坐了,何不喝了茶去?” 說完,揮揮手,早有人遞上茶來。

     那茶,若是燙點,雲中雕也好發難,若是涼點,雲中雕也好鬧事,偏偏這茶不熱不涼的,叫人下不了手。

     雲中雕隻好說:“夥計,有什麼好茶,大爺也稱二兩回去。

    ” 那個人不卑不亢,手往大茶台上一展,一條竹簡平平地鋪在了台上。

    每一根竹簽上都是上等品牌,上是茶名,下是價格。

     雲中雕說:“大爺買東西從來不看隻聽,你拿這晃我眼睛,什麼意思?” 那人依舊不改笑臉,說:“雲大爺,你且聽我說來。

    ” “先說西湖龍井茶。

    此茶淡而遠,香而清,色綠、香郁、味醇、形美。

    有獅峰、龍井、雲栖、虎跑四個品類。

    其中獅峰龍井為最,其色綠中顯黃,呈糙米色,形似碗釘,清香持久,乾隆皇帝封十八株龍井為禦茶,就在獅峰山下胡公廟前。

    此茶似乎無味,實則至味,太和之氣,彌于齒頰,其貴如此,不可多得。

     “二說武夷岩茶。

    此茶從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而來,半發酵,綠葉紅鑲邊,制成烏龍茶,氣味奇異,别有風韻。

    唐宋年間,便享盛名。

    當今東洋西洋諸番,競相運銷,記得活、甘、清、香四個字,武夷岩茶之精神,均在此間。

     “三說廬山雲霧。

    廬山種茶,始于漢朝,白雲深處,有僧侶雲集,競采野茶,栽種茶樹。

    此茶芽肥毫顯,條索秀麗,湯色清澈,香鮮味甘,經久耐泡,醫家有‘振枯還童’之說。

    全山茶園不過五十畝,數量極少,忘憂茶莊每年購得少許,隻作精品,飽人眼福罷了。

     “四說碧螺春茶。

    此茶産江蘇太湖洞庭山。

    傳說山中有一碧螺峰,石壁上生出幾株野茶,生得茂盛,茶農上山摘得,竹筐已滿,便放在懷中,不料異香噴發,衆人皆呼‘吓煞人香’。

    康熙皇帝品了說味道極好,其名不雅,更名碧螺春。

    各位請看,此茶條索緊結,卷曲成螺,沖水再擲,照舊下沉,又與果園套種,嗅之有茶香果味,實為絕品。

     “五說君山銀針。

    此茶乃芙蓉國出,遠在湖南洞庭湖君山島。

    乾隆皇帝規定,每年進貢十八斤,官吏監督,和尚采制,諸位有看過《紅樓夢》的嗎?妙玉用梅花上的積雪來烹煮的老君眉茶,正是此茶。

    要說此茶妙處,全在烘制上,分初烘、初包、複烘、複包,須三天時間。

    沖泡之時最叫精彩,豎立如群筍出土,沉落像雪花下墜,諸位不妨一試。

     “六說六安瓜片。

    此茶産皖西大别山六安,形如瓜子,故名六安瓜片。

    采摘時間,卻在谷雨立夏之間,所制名茶,古代多為中藥,人稱‘六安精品’,入藥最有效。

    傳說唐代有個宰相,把此茶湯與肉封閉在一起,第二日打開,肉已化水。

    以此說明它能助消化,胃不安者,可試食之。

     “七說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上市,不過十數年光景。

    二十五年前,有個叫餘幹臣的黟縣人,從福建罷官回到原籍,設立起紅茶莊,仿制功夫紅茶,此茶全發酵,以高香聞名,茶師稱之為砂糖香或蘋果香,又被譽為‘祁門香’。

    夷人飲時,加入牛奶、糖塊,以為時髦。

    冬日腹寒,看客不妨以紅茶暖之。

     “八說信陽毛尖。

    信陽乃中原地帶,大清國産茶最北的一個地區。

    外形細直圓光,多有毫毛,沖泡四五次,還有股熟栗子香。

    一年中隻有九十天采摘期。

    此茶炒時,先用竹茅紮成茶把子,來回鍋中翻炒,不像龍井茶,全部手工。

    外形要緊、細、直、圓、光,最是磨人工夫。

     “九說太平猴魁,那是烘青茶的極品了。

    産在安徽太平猴坑,是這一兩年剛被人家發現、藏之名山人不識的好茶。

    年前南京銷售尖茶的葉長春茶葉店去産地訂貨,路過猴坑,發現好茶,先取少量加工了,錫罐盛裝,運往南京高價銷售。

    因葉、杭兩家有世交,特地送了一些來。

    信裡還說了,此茶‘兩刀夾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