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獨自處理。
牛皮阿毛從挖杭州老鄉的腳底闆轉而為老鄉臉上貼金。
他照樣喜歡給那些提着鳥籠前來閑聊吃茶的人親自沏茶,照樣以為别人都不曉得他說的那些舊聞:“你不要說,哎,這個王文韶,真正還是個奇人!賭博賭得家裡活脫精光,他大哭一場,幾張害人骨牌,統統扔到西湖裡。
十六歲開始用功讀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在戶部衙門裡,聽說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呢。
” 雲中雕那雲青,也抖了起來。
手裡依舊托舉着他那隻八哥籠子,一邊啧啧地往裡喂食,一邊得意洋洋地對衆人說:“前日我家兄從西安回來,告我趙舒翹被賜死的事兒,那才叫命硬呢。
” 一群老茶槍,聽說又有殺人事情可聽,便興奮得眼睛發光,道:“快說來我們聽聽!” 雲中雕卻賣起關子來,說:“聽我能講出什麼子醜寅卯來,叫那姓周的姓崔的說呀!” 便有人說:“雲大爺有所不知,這二人前日被官府抓起來,竟不知犯了什麼案呢。
” 雲中雕方冷笑說:“此二人平日裡說三道四,如此猖狂,竟也有犯案一事?” 牛皮阿毛便道:“這個怎的說好?你方才提的那個趙舒翹,上年西太後還命他往各國洋人處獻殷勤,怎麼今年就把他賜死了呢?” 雲中雕鼻頭裡哼了一聲,道:“正是這個趙舒翹竟不曉事,說了聲‘臣望淺’便罷了。
你想這世上,哪有奴才駁主子的事,何況又是臣子駁老佛爺,賜他死,還是對他的體恤呢。
隻可惜他竟領不了這番情,先是吞金子,幾陣嘔吐後便沒事了,又服鸩酒,依舊不死。
沒奈何,隻好自己喚了家人,用黃表紙浸蘸了燒酒,層層捂了‘七竅’,熬到黃昏,方氣絕而悶死。
” 衆人聽了,都道奇怪,還沒見過這樣弄不死的人。
正品着茶津津有味地議論,砰的一聲,隻聽有人拍桌子,衆人一看,依舊是趙、杭這兩個讀書人,闆着面孔,揚長而去。
衆人都不明白,什麼地方又開罪了他們。
說話間,又數日過去。
此時,知府林啟早在年前病逝。
隻聽說庚子年後,辦學之議又起,書院拟改稱“浙江省求是大學堂”。
那一段時間,趙寄客少和杭天醉一起,隻和一幹人整日裡忙忙碌碌,操心着他們去年成立的那個“浙會”。
杭天醉也知道他們這是在反清,要他參加,他說:“反清我也贊成,要我加入什麼會,我卻是不幹的。
我平生有二怕:一怕經濟文章,二怕殺人放火——” 趙寄客便喝住了他:“你這就是強詞奪理!何時見革命就是殺人放火了?” “你看那義和團,還不是殺人放火?” “殺洋人,又當别論。
” “我不管洋人國人,殺人就是罪孽。
偏是那第一個殺人的,把事情做到了絕處。
後來的人仿而效之,弄得天下大亂。
” 趙寄客擺擺手,便不再與他理論此事,回去與他那些同志說:“你們趁了早,不要對天醉抱什麼希望。
他這人,撈不起的面條,扶不起的阿鬥!” 同志中便有人問:“這麼一個沒用的人,你還和他交什麼兄弟?” 趙寄客便笑着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于革命他或可無用,于做人交友,天醉卻是最最可靠的。
他日當了忘憂茶莊莊主,少不得從他那裡搜刮銀子資助革命呢。
” 說得衆人都大笑起來。
趙寄客不來,杭天醉便悶在家中,哪裡也無趣。
那日晌午,趙寄客卻匆匆跑來說:“想告訴你個事情,說出來又怕你吓一跳!” “有什麼好吓的,譚嗣同在北京殺頭,我都沒吓一跳呢!還能怎樣?大不了再殺頭就是。
”杭天醉躺在榻上,腳上蓋一狗皮褥子,懶洋洋地說。
“正是殺頭,前日城守都司周至德、歲貢崔大謀一案你聽說了嗎?” 杭天醉聽此言,這才真正吃一驚,連忙起身到窗外探一探頭,見母親不在,才回轉身,小聲說:“這周、崔等十幾個人,和你我父親可都是世交,我媽聽了此事又要活撞活颠逼我退學了事。
怎麼,不是說冤獄嗎?莫非也要殺頭?” 趙寄客盯了杭天醉那張變了的臉色,說:“不是也要殺頭,是已經殺頭!” 杭天醉聲音也走了調,問:“什麼時候,在哪裡?” “今日午時三刻,旗營城下。
” “那不就是你剛才來我這裡之前嗎?”杭天醉驚聲問。
“我親眼目睹。
” 杭天醉跌坐在榻前,半晌才說:“這些人,原本都是規矩官紳,康梁變法之後,西安方有戕官殺教之變,與遠隔千裡的杭州,又有何幹?真是天大的冤枉!天大的冤枉!”這麼說着,便起身,匆匆換了一身素衣白袍,又換了一雙布鑲黑鞋說,“寄客兄,陪我去城下祭奠一番吧。
” 兩人剛要走,杭天醉又回來到櫥下茶葉甕裡,小心用桃花紙包了一撮紅茶,一撮綠茶,輕輕蕩勻了,包好,揣在懷裡,說:“天醉布衣素士,無他物祭告,隻有帶上你了。
” 兩人遂匆匆走出羊壩頭,往湖濱旗下營走去。
樓閣斜陽一抹煙,蕭辚車馬路平平,泥爐土锉荒涼甚,剩有殘磚紀舊年。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軍入關進杭,立馬吳山。
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從此換了顔色。
杭人忠于前朝者甚多,赴橫河橋死者,日數百人,河流為之壅塞。
為此,清廷擇杭州城西隅,圈地千畝,築
牛皮阿毛從挖杭州老鄉的腳底闆轉而為老鄉臉上貼金。
他照樣喜歡給那些提着鳥籠前來閑聊吃茶的人親自沏茶,照樣以為别人都不曉得他說的那些舊聞:“你不要說,哎,這個王文韶,真正還是個奇人!賭博賭得家裡活脫精光,他大哭一場,幾張害人骨牌,統統扔到西湖裡。
十六歲開始用功讀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在戶部衙門裡,聽說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呢。
” 雲中雕那雲青,也抖了起來。
手裡依舊托舉着他那隻八哥籠子,一邊啧啧地往裡喂食,一邊得意洋洋地對衆人說:“前日我家兄從西安回來,告我趙舒翹被賜死的事兒,那才叫命硬呢。
” 一群老茶槍,聽說又有殺人事情可聽,便興奮得眼睛發光,道:“快說來我們聽聽!” 雲中雕卻賣起關子來,說:“聽我能講出什麼子醜寅卯來,叫那姓周的姓崔的說呀!” 便有人說:“雲大爺有所不知,這二人前日被官府抓起來,竟不知犯了什麼案呢。
” 雲中雕方冷笑說:“此二人平日裡說三道四,如此猖狂,竟也有犯案一事?” 牛皮阿毛便道:“這個怎的說好?你方才提的那個趙舒翹,上年西太後還命他往各國洋人處獻殷勤,怎麼今年就把他賜死了呢?” 雲中雕鼻頭裡哼了一聲,道:“正是這個趙舒翹竟不曉事,說了聲‘臣望淺’便罷了。
你想這世上,哪有奴才駁主子的事,何況又是臣子駁老佛爺,賜他死,還是對他的體恤呢。
隻可惜他竟領不了這番情,先是吞金子,幾陣嘔吐後便沒事了,又服鸩酒,依舊不死。
沒奈何,隻好自己喚了家人,用黃表紙浸蘸了燒酒,層層捂了‘七竅’,熬到黃昏,方氣絕而悶死。
” 衆人聽了,都道奇怪,還沒見過這樣弄不死的人。
正品着茶津津有味地議論,砰的一聲,隻聽有人拍桌子,衆人一看,依舊是趙、杭這兩個讀書人,闆着面孔,揚長而去。
衆人都不明白,什麼地方又開罪了他們。
說話間,又數日過去。
此時,知府林啟早在年前病逝。
隻聽說庚子年後,辦學之議又起,書院拟改稱“浙江省求是大學堂”。
那一段時間,趙寄客少和杭天醉一起,隻和一幹人整日裡忙忙碌碌,操心着他們去年成立的那個“浙會”。
杭天醉也知道他們這是在反清,要他參加,他說:“反清我也贊成,要我加入什麼會,我卻是不幹的。
我平生有二怕:一怕經濟文章,二怕殺人放火——” 趙寄客便喝住了他:“你這就是強詞奪理!何時見革命就是殺人放火了?” “你看那義和團,還不是殺人放火?” “殺洋人,又當别論。
” “我不管洋人國人,殺人就是罪孽。
偏是那第一個殺人的,把事情做到了絕處。
後來的人仿而效之,弄得天下大亂。
” 趙寄客擺擺手,便不再與他理論此事,回去與他那些同志說:“你們趁了早,不要對天醉抱什麼希望。
他這人,撈不起的面條,扶不起的阿鬥!” 同志中便有人問:“這麼一個沒用的人,你還和他交什麼兄弟?” 趙寄客便笑着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于革命他或可無用,于做人交友,天醉卻是最最可靠的。
他日當了忘憂茶莊莊主,少不得從他那裡搜刮銀子資助革命呢。
” 說得衆人都大笑起來。
趙寄客不來,杭天醉便悶在家中,哪裡也無趣。
那日晌午,趙寄客卻匆匆跑來說:“想告訴你個事情,說出來又怕你吓一跳!” “有什麼好吓的,譚嗣同在北京殺頭,我都沒吓一跳呢!還能怎樣?大不了再殺頭就是。
”杭天醉躺在榻上,腳上蓋一狗皮褥子,懶洋洋地說。
“正是殺頭,前日城守都司周至德、歲貢崔大謀一案你聽說了嗎?” 杭天醉聽此言,這才真正吃一驚,連忙起身到窗外探一探頭,見母親不在,才回轉身,小聲說:“這周、崔等十幾個人,和你我父親可都是世交,我媽聽了此事又要活撞活颠逼我退學了事。
怎麼,不是說冤獄嗎?莫非也要殺頭?” 趙寄客盯了杭天醉那張變了的臉色,說:“不是也要殺頭,是已經殺頭!” 杭天醉聲音也走了調,問:“什麼時候,在哪裡?” “今日午時三刻,旗營城下。
” “那不就是你剛才來我這裡之前嗎?”杭天醉驚聲問。
“我親眼目睹。
” 杭天醉跌坐在榻前,半晌才說:“這些人,原本都是規矩官紳,康梁變法之後,西安方有戕官殺教之變,與遠隔千裡的杭州,又有何幹?真是天大的冤枉!天大的冤枉!”這麼說着,便起身,匆匆換了一身素衣白袍,又換了一雙布鑲黑鞋說,“寄客兄,陪我去城下祭奠一番吧。
” 兩人剛要走,杭天醉又回來到櫥下茶葉甕裡,小心用桃花紙包了一撮紅茶,一撮綠茶,輕輕蕩勻了,包好,揣在懷裡,說:“天醉布衣素士,無他物祭告,隻有帶上你了。
” 兩人遂匆匆走出羊壩頭,往湖濱旗下營走去。
樓閣斜陽一抹煙,蕭辚車馬路平平,泥爐土锉荒涼甚,剩有殘磚紀舊年。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軍入關進杭,立馬吳山。
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從此換了顔色。
杭人忠于前朝者甚多,赴橫河橋死者,日數百人,河流為之壅塞。
為此,清廷擇杭州城西隅,圈地千畝,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