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醉騎馬太小,坐轎子不免嬌慣,不如乘了黃包車出入。
” “還不都是九齋活着時生出來的怪風頭,你到街上看看,有幾個人在拉這種東洋車。
”藕初說。
“我拉,我拉。
”撮着立刻表态,“少爺你坐,我這就拉你錢塘門去逛一圈。
” 原來晚清時,杭州的主要代步工具依舊是轎、馬、船。
馬者,多在湖濱至靈隐大道上通行,為遊觀者用,出借的大多是北方漢子;船常為那些外地來杭客人用,若帶有行李,在河港交叉的城裡乘船,最為簡便。
忘憂樓府的後花園外就通了河港。
至于轎,不用說的,當時依舊是主要代步工具。
倒是這寬不過一米、長不過二米、高又不過半米的人力車,因是東洋人最早在街頭拉過,杭人稱為東洋車。
杭九齋看了新鮮,做了一輛招搖過市。
人家戳戳點點,他倒蠻得意忘形,還邀了秦樓娃女擠在一輛車上,掀着車簾,東張西望。
拉車的原是個轎夫,大紅花轎也擡過,藍呢官轎也擡過,遠天廣地的轎領班也當過。
從前的轎班弟兄,見他拉着這麼個東西在街上跑,都朝他龇牙咧嘴笑,他覺得丢人,死活不肯拉了。
杭九齋很不理解,對他的兒子杭天醉說:“從前四個人擡一個人,現在一個人拉兩個人,還輕松,還快,為啥人人笑我?莫非東洋人乘得,我們就乘不得?” 杭天醉完全同意乃父意見,他自己也是黃包車的熱烈擁護者,不期父親一死,這車塞在後院也沒人再用了,現在有了茶清伯撐腰,不愁日後沒得乘車兜風快活。
撮着便拉天醉外頭逛了一圈回來,林藕初再見撮着時着實吓了一跳,出去時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回來時一張面孔糊裡塌拉青是青紫是紫。
杭天醉激動得話都說不清楚,結結巴巴地讓人聽了半天才明白,撮着拉着車和擡轎的比誰快,那兩人的轎比不過他一人拉的車。
轎夫火了,當臉給他一拳。
“誰叫你去比那快慢的?”林藕初生氣地說。
撮着不響。
茶清指着杭天醉說:“不是他還有哪個?”撮着連忙接口:“我沒還手我沒還手。
”茶清看了他好一會兒,歎口氣,指着少爺對林藕初說:“留下吧,跟他。
” 比起淩厲的母親,父親活着時使杭天醉更為喜歡,他常跟着父親到湖上去。
明清以後,江南一帶的商賈,喜歡與達官貴人決一高低。
先還隻在私邸、茶樓、書院、寺廟、遊藝上比試,漸漸這些氣象,便從湖畔到了湖上,彩舟畫舫,逐鹿西子,穿梭往返,眼花缭亂。
你想,那杭天醉的爹杭九齋,怎麼舍得放棄這麼個追歡逐月的大好機會。
銀子嘩嘩地倒出去,便制了一艘書畫船,内陳香爐、茶具、竹榻、筆墨紙硯,與那杭城的士紳名流品茗吟詩,笙歌唱答,此樂何極。
最妙的是,船上又設有一床,可躺可坐。
夜浮于水,明月如洗,水天一碧,環視天地,悄然無聲,隻有青山濃翠欲滴。
此時舟則活,舟則幻,舟則意東而東,意西而西。
杭九齋歎道:“叩舷浩歌,心神飛越,曾不知天之高,地之下,不知老之将至,悠然樂而忘世矣。
”遂名他的船為“不負此舟”。
杭天醉喜歡不負此舟,喜歡父親逐句教他的歌謠: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修被好兮不訾诟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杭天醉不太聽得懂這些歌謠的意思。
父親說那是很久以前的越人船夫搖着船在波水間唱的歌。
杭天醉便摸一摸父親蒼白的手,認真地說:“我們就是船夫。
” 父親便有一種千古之音的感動,摸一摸兒子的腦袋,眼眶便濕潤了。
有時,他們會在湖上遇見趙岐黃先生和他的四公子趙塵趙寄客。
他們自己動手劃船,那劃子輕輕尖尖的,比不負此舟,可是要小得多了。
趙寄客一見杭天醉便大叫一聲:“浪裡白條來也!”然後一個猛子紮入水中,像一條黑鯉魚亂翻亂撲。
他的父親隻在船上藏着兩手,有心無心地看着他。
“來呀,來呀,有膽量的下來呀!” 舊年夏天,也是被趙寄客這樣叫着,杭天醉趁父親不備,脫得如赤膊雞,陽光下皮膚白裡透青,眼睛一閉咕噜咕噜沉到底,卻上不來了。
隻見一團黑發水下亂轉,寄客一把抓住頭發要往水上提,自己兩隻腳倒被拖了下去。
幸虧還有岐黃先生,一邊一個,拎出水面,統統趴在船幫上往外吐水。
杭天醉吓得面無人色,其實他水進得并不多。
趙寄客邊吐邊結結巴巴地說:“我弄錯了,我應該一拳頭……呸呸……把你打昏,呸呸……再把你撈上來。
” 杭天醉口水鼻涕眼淚一起往外流:“我、我、我難受……原來……死是這樣的……” 兩個大人看着這對死裡逃生的小兄弟在互吐衷腸,便互相作個揖,杭九齋說:“讓他們結為金蘭吧,日後天醉要靠寄客的。
” “還不都是九齋活着時生出來的怪風頭,你到街上看看,有幾個人在拉這種東洋車。
”藕初說。
“我拉,我拉。
”撮着立刻表态,“少爺你坐,我這就拉你錢塘門去逛一圈。
” 原來晚清時,杭州的主要代步工具依舊是轎、馬、船。
馬者,多在湖濱至靈隐大道上通行,為遊觀者用,出借的大多是北方漢子;船常為那些外地來杭客人用,若帶有行李,在河港交叉的城裡乘船,最為簡便。
忘憂樓府的後花園外就通了河港。
至于轎,不用說的,當時依舊是主要代步工具。
倒是這寬不過一米、長不過二米、高又不過半米的人力車,因是東洋人最早在街頭拉過,杭人稱為東洋車。
杭九齋看了新鮮,做了一輛招搖過市。
人家戳戳點點,他倒蠻得意忘形,還邀了秦樓娃女擠在一輛車上,掀着車簾,東張西望。
拉車的原是個轎夫,大紅花轎也擡過,藍呢官轎也擡過,遠天廣地的轎領班也當過。
從前的轎班弟兄,見他拉着這麼個東西在街上跑,都朝他龇牙咧嘴笑,他覺得丢人,死活不肯拉了。
杭九齋很不理解,對他的兒子杭天醉說:“從前四個人擡一個人,現在一個人拉兩個人,還輕松,還快,為啥人人笑我?莫非東洋人乘得,我們就乘不得?” 杭天醉完全同意乃父意見,他自己也是黃包車的熱烈擁護者,不期父親一死,這車塞在後院也沒人再用了,現在有了茶清伯撐腰,不愁日後沒得乘車兜風快活。
撮着便拉天醉外頭逛了一圈回來,林藕初再見撮着時着實吓了一跳,出去時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回來時一張面孔糊裡塌拉青是青紫是紫。
杭天醉激動得話都說不清楚,結結巴巴地讓人聽了半天才明白,撮着拉着車和擡轎的比誰快,那兩人的轎比不過他一人拉的車。
轎夫火了,當臉給他一拳。
“誰叫你去比那快慢的?”林藕初生氣地說。
撮着不響。
茶清指着杭天醉說:“不是他還有哪個?”撮着連忙接口:“我沒還手我沒還手。
”茶清看了他好一會兒,歎口氣,指着少爺對林藕初說:“留下吧,跟他。
” 比起淩厲的母親,父親活着時使杭天醉更為喜歡,他常跟着父親到湖上去。
明清以後,江南一帶的商賈,喜歡與達官貴人決一高低。
先還隻在私邸、茶樓、書院、寺廟、遊藝上比試,漸漸這些氣象,便從湖畔到了湖上,彩舟畫舫,逐鹿西子,穿梭往返,眼花缭亂。
你想,那杭天醉的爹杭九齋,怎麼舍得放棄這麼個追歡逐月的大好機會。
銀子嘩嘩地倒出去,便制了一艘書畫船,内陳香爐、茶具、竹榻、筆墨紙硯,與那杭城的士紳名流品茗吟詩,笙歌唱答,此樂何極。
最妙的是,船上又設有一床,可躺可坐。
夜浮于水,明月如洗,水天一碧,環視天地,悄然無聲,隻有青山濃翠欲滴。
此時舟則活,舟則幻,舟則意東而東,意西而西。
杭九齋歎道:“叩舷浩歌,心神飛越,曾不知天之高,地之下,不知老之将至,悠然樂而忘世矣。
”遂名他的船為“不負此舟”。
杭天醉喜歡不負此舟,喜歡父親逐句教他的歌謠: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修被好兮不訾诟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杭天醉不太聽得懂這些歌謠的意思。
父親說那是很久以前的越人船夫搖着船在波水間唱的歌。
杭天醉便摸一摸父親蒼白的手,認真地說:“我們就是船夫。
” 父親便有一種千古之音的感動,摸一摸兒子的腦袋,眼眶便濕潤了。
有時,他們會在湖上遇見趙岐黃先生和他的四公子趙塵趙寄客。
他們自己動手劃船,那劃子輕輕尖尖的,比不負此舟,可是要小得多了。
趙寄客一見杭天醉便大叫一聲:“浪裡白條來也!”然後一個猛子紮入水中,像一條黑鯉魚亂翻亂撲。
他的父親隻在船上藏着兩手,有心無心地看着他。
“來呀,來呀,有膽量的下來呀!” 舊年夏天,也是被趙寄客這樣叫着,杭天醉趁父親不備,脫得如赤膊雞,陽光下皮膚白裡透青,眼睛一閉咕噜咕噜沉到底,卻上不來了。
隻見一團黑發水下亂轉,寄客一把抓住頭發要往水上提,自己兩隻腳倒被拖了下去。
幸虧還有岐黃先生,一邊一個,拎出水面,統統趴在船幫上往外吐水。
杭天醉吓得面無人色,其實他水進得并不多。
趙寄客邊吐邊結結巴巴地說:“我弄錯了,我應該一拳頭……呸呸……把你打昏,呸呸……再把你撈上來。
” 杭天醉口水鼻涕眼淚一起往外流:“我、我、我難受……原來……死是這樣的……” 兩個大人看着這對死裡逃生的小兄弟在互吐衷腸,便互相作個揖,杭九齋說:“讓他們結為金蘭吧,日後天醉要靠寄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