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岐黃先生說:“還不如說日後要給天醉添亂呢。
”轉身對兩個孩子說:“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你們今日可是對着大好湖山起了誓的。
” 兩人便在船頭拜了兄弟。
船上無酒,清茶兩盞,相互就碰了碰,黑孩子說:“兄弟,日後有水難,我要打昏你的,記牢。
” 白孩子說:“不不不要打,我再也不、不、不……下水了。
” 杭天醉不敢再接受趙寄客的邀請下水,但他和父親卻常邀趙氏父子去茶館聽戲。
從湖上登岸,船兒被系在湖邊柳樹下,杭九齋磨磨蹭蹭的,便要往他昔日的忘憂茶樓上走。
茶樓位于錢王祠旁,不大不小,樓下手談,樓上口談;樓下下棋評鳥,樓上聽戲說書。
朱紅雕花的門剝落了,杭天醉聽見父親說可惜可惜;走上磨光的紅漆地闆時油漬漬的,父親嘀咕說到底是殺豬人家;登樓梯時嗞咕嗞咕響,父親說敗落了敗落了;小茶童吳升邋裡邋遢地從樓下提了一把大茶壺上去,看見他們就粗着嗓門喊“讓開讓開泡着不是我……”,父親吼一聲“沒爹娘教訓就是沒爹娘教訓……”;前前後後總有人朝父親和岐黃先生躬身作揖,肉包子、油古董兒、炸年糕、千張、馄饨、瓜子、香榧、小核桃、花生米、臭豆腐……包圍着趙塵與杭逸。
趙塵就專吃肉包子、炸年糕,額方鼻直口大,一頭的油黑鬈發,像隻小黑獅子;杭逸是喜歡吃香榧和小核桃的,輕輕一咬,裂成兩半,取一斷口細細刮皮。
趙塵等不及了,一口一個灰乎乎吃得滿嘴黑末,天醉費工夫剝白了一粒,便給救命恩人:“給你。
” 吃這些玩意兒時他們坐在樓上靠湖一面的廊欄前。
父親說從前一色的紫砂壺,俞國良的也有,惠孟臣的也有;從前一色的清花蓋碗,茶船上描龍畫鳳,梅蘭竹菊;從前一色的琴棋字畫,唐伯虎的、文徵明的;從前啊從前……唉,唉,罷了……杭天醉便曉得,父親要開始和對面水晶閣裡的小蓮眉來眼去了。
水晶閣是淺綠的,小蓮是粉紅的。
小蓮的眉目從一牆之隔傳來,一股股的脂粉味。
小蓮與父親調笑時,夾着鳥啼聲、賣花聲、棋子落地聲、談笑聲、隐隐約約的哭聲與罵聲。
小蓮說:“九齋爺啊,膽子真大呀,小少爺都敢帶來呀。
”父親說:“小少爺他還敢給你沏一杯香噴噴的龍井茶呢。
”小蓮就說:“不敢當不敢當,我們青樓女子,哪裡配享這種福氣?小少爺不嫌棄我,嘗嘗我剛才剝的松子仁兒……”一塊香絹包着松仁,抛繡球似的扔在天醉的臉上。
衆人都笑了,天醉又羞又惱,心裡一團的誘惑,把手絹兒扔給寄客:“你吃吧。
” 寄客說:“我吃就我吃。
”打開來要吃。
天醉又急了,說:“一人一半,一人一半!” 寄客把手絹又扔給他,說:“我才不吃這種東西,又吃不飽。
” 趙岐黃歎了口氣說:“早年間這裡說書的人多,如今也都移到城裡頭去了。
” 吳升就提着茶壺叫:“段家生,段家生,紅衫兒,紅衫兒,你爹呢。
” 話音響着,段家生就上來了。
段家生四十出頭,手裡撥了一把弦子,再無他物,看上去一臉病容,骨瘦如柴,聽說從前是走紅過的,隻因抽鴉片,抽倒了牌子,才從昆劇戲班子裡攆出來,改唱杭灘,無非是混口飯吃,混口煙抽罷了。
剛才他賒得幾個錢,過了一會煙瘾,見有人點戲,便抖擻精神。
上了那戲台子,一聲昆腔叫闆:“吓,果然好一派江景也!”下面,有人便從小蓮隔牆扔松仁的桃色調笑中回轉過來,大叫一聲“好”,便擊起了掌。
段家生聽人叫好,定睛一看,是忘憂茶莊老闆杭九齋。
知他是個懂戲的,便心頭一熱,為知音的鼓勵而長了三分精神,頓時氣運丹田,聲如裂帛,賣力唱将起來: 大江東去浪千層,乘西風,駕這小舟一葉。
才離了九重龍鳳阙,早來到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觑着這單刀會,一似那賽村社。
…… 唱到此,段家生周身血氣上來,噴出一腔道白: “你看這壁廂天連着水,那壁廂水連着山。
俺想二十年前,隔江鬥智,曹兵八十三萬人馬,屯于赤壁之間,其時但見兵馬之聲,不見山水之形,到今日裡啊……” 段家生看今日聽客會大捧場,抖擻着精神,放開嗓子,亮亮地唱道:“……依舊的水湧山疊。
好一個年少的周郎,恁在哪處也,不覺得灰飛煙滅。
可憐黃蓋暗傷嗟,破曹的樯舻恰恰又早一時絕。
隻這鏖兵江水猶然熱,好教俺心慘切!……” “好大的水啊……” 趙寄客站了起來,作了那關羽的手下周倉,目光刷刷地亮了起來。
寄客最喜歡聽“水浒”、“三國”,不像天醉,什麼都喜歡。
聽得趙塵這一聲“好大的水呀”時,杭逸也激動了,也跟着喊了一聲:“好大的水啊……” 一茶樓的人屏聲靜氣,聽到此同聲喝
”轉身對兩個孩子說:“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你們今日可是對着大好湖山起了誓的。
” 兩人便在船頭拜了兄弟。
船上無酒,清茶兩盞,相互就碰了碰,黑孩子說:“兄弟,日後有水難,我要打昏你的,記牢。
” 白孩子說:“不不不要打,我再也不、不、不……下水了。
” 杭天醉不敢再接受趙寄客的邀請下水,但他和父親卻常邀趙氏父子去茶館聽戲。
從湖上登岸,船兒被系在湖邊柳樹下,杭九齋磨磨蹭蹭的,便要往他昔日的忘憂茶樓上走。
茶樓位于錢王祠旁,不大不小,樓下手談,樓上口談;樓下下棋評鳥,樓上聽戲說書。
朱紅雕花的門剝落了,杭天醉聽見父親說可惜可惜;走上磨光的紅漆地闆時油漬漬的,父親嘀咕說到底是殺豬人家;登樓梯時嗞咕嗞咕響,父親說敗落了敗落了;小茶童吳升邋裡邋遢地從樓下提了一把大茶壺上去,看見他們就粗着嗓門喊“讓開讓開泡着不是我……”,父親吼一聲“沒爹娘教訓就是沒爹娘教訓……”;前前後後總有人朝父親和岐黃先生躬身作揖,肉包子、油古董兒、炸年糕、千張、馄饨、瓜子、香榧、小核桃、花生米、臭豆腐……包圍着趙塵與杭逸。
趙塵就專吃肉包子、炸年糕,額方鼻直口大,一頭的油黑鬈發,像隻小黑獅子;杭逸是喜歡吃香榧和小核桃的,輕輕一咬,裂成兩半,取一斷口細細刮皮。
趙塵等不及了,一口一個灰乎乎吃得滿嘴黑末,天醉費工夫剝白了一粒,便給救命恩人:“給你。
” 吃這些玩意兒時他們坐在樓上靠湖一面的廊欄前。
父親說從前一色的紫砂壺,俞國良的也有,惠孟臣的也有;從前一色的清花蓋碗,茶船上描龍畫鳳,梅蘭竹菊;從前一色的琴棋字畫,唐伯虎的、文徵明的;從前啊從前……唉,唉,罷了……杭天醉便曉得,父親要開始和對面水晶閣裡的小蓮眉來眼去了。
水晶閣是淺綠的,小蓮是粉紅的。
小蓮的眉目從一牆之隔傳來,一股股的脂粉味。
小蓮與父親調笑時,夾着鳥啼聲、賣花聲、棋子落地聲、談笑聲、隐隐約約的哭聲與罵聲。
小蓮說:“九齋爺啊,膽子真大呀,小少爺都敢帶來呀。
”父親說:“小少爺他還敢給你沏一杯香噴噴的龍井茶呢。
”小蓮就說:“不敢當不敢當,我們青樓女子,哪裡配享這種福氣?小少爺不嫌棄我,嘗嘗我剛才剝的松子仁兒……”一塊香絹包着松仁,抛繡球似的扔在天醉的臉上。
衆人都笑了,天醉又羞又惱,心裡一團的誘惑,把手絹兒扔給寄客:“你吃吧。
” 寄客說:“我吃就我吃。
”打開來要吃。
天醉又急了,說:“一人一半,一人一半!” 寄客把手絹又扔給他,說:“我才不吃這種東西,又吃不飽。
” 趙岐黃歎了口氣說:“早年間這裡說書的人多,如今也都移到城裡頭去了。
” 吳升就提着茶壺叫:“段家生,段家生,紅衫兒,紅衫兒,你爹呢。
” 話音響着,段家生就上來了。
段家生四十出頭,手裡撥了一把弦子,再無他物,看上去一臉病容,骨瘦如柴,聽說從前是走紅過的,隻因抽鴉片,抽倒了牌子,才從昆劇戲班子裡攆出來,改唱杭灘,無非是混口飯吃,混口煙抽罷了。
剛才他賒得幾個錢,過了一會煙瘾,見有人點戲,便抖擻精神。
上了那戲台子,一聲昆腔叫闆:“吓,果然好一派江景也!”下面,有人便從小蓮隔牆扔松仁的桃色調笑中回轉過來,大叫一聲“好”,便擊起了掌。
段家生聽人叫好,定睛一看,是忘憂茶莊老闆杭九齋。
知他是個懂戲的,便心頭一熱,為知音的鼓勵而長了三分精神,頓時氣運丹田,聲如裂帛,賣力唱将起來: 大江東去浪千層,乘西風,駕這小舟一葉。
才離了九重龍鳳阙,早來到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觑着這單刀會,一似那賽村社。
…… 唱到此,段家生周身血氣上來,噴出一腔道白: “你看這壁廂天連着水,那壁廂水連着山。
俺想二十年前,隔江鬥智,曹兵八十三萬人馬,屯于赤壁之間,其時但見兵馬之聲,不見山水之形,到今日裡啊……” 段家生看今日聽客會大捧場,抖擻着精神,放開嗓子,亮亮地唱道:“……依舊的水湧山疊。
好一個年少的周郎,恁在哪處也,不覺得灰飛煙滅。
可憐黃蓋暗傷嗟,破曹的樯舻恰恰又早一時絕。
隻這鏖兵江水猶然熱,好教俺心慘切!……” “好大的水啊……” 趙寄客站了起來,作了那關羽的手下周倉,目光刷刷地亮了起來。
寄客最喜歡聽“水浒”、“三國”,不像天醉,什麼都喜歡。
聽得趙塵這一聲“好大的水呀”時,杭逸也激動了,也跟着喊了一聲:“好大的水啊……” 一茶樓的人屏聲靜氣,聽到此同聲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