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吳茶清,徽州人。
徽州府統轄六縣,和杭州交通方便,出來做生意的人就多,其中尤以歙縣人為最。
歙縣分東、南、西、北四鄉。
地少人多,南鄉最苦,男人便跑得遠遠的,去上海、南京、杭州一帶掙錢養家口,故南鄉多剩有女人兒童,鮮有男子。
這個傳統,也有一二百年了。
徽州人做生意有句行話,叫做“周漆吳茶潘醬園”。
一是說徽州做生意的人大多姓周姓吳姓潘,二是說他們大多做的是漆、茶、醬生意。
杭州人做茶莊茶号老闆的,倒也不乏其人,但在老闆手下做夥計的卻幾乎都是徽州人,尤其是歙縣人。
徽幫茶人,就這樣在杭州自成了一族。
這些異鄉茶人,做夥計的日子長了,有了些積蓄,做老闆的也就有了。
其中還有做成大老闆的,比如開設在羊壩頭忘憂茶莊附近的方正大茶葉店主方冠三,就是徽州人,乾泰昌茶行做學徒出身,後來自己開店,成了杭州茶界佼佼者。
從徽州窮鄉僻壤出來的小學徒,到腰纏萬貫的大老闆,這部發家史,說起來,也不知有多少故事呢。
吳茶清,卻是和他的同鄉人完全異樣的。
在忘憂茶莊,作了數十年掌櫃,兼着忘憂樓府的管家,從不歸家,這就叫人奇了。
原來杭州一般茶莊,對徽州夥計有這麼個規矩,叫“三年兩頭歸,一歸三個月”。
去時還可帶足三個月的工錢。
像清河坊的翁隆盛茶莊,夥計有時還會帶來同鄉及親戚朋友,老闆免費提供食宿,有時甚至長達幾年。
老闆女大王說:徽州人從家鄉出來,鍋沒帶,所以飯是要管的,但求職就不管了。
然而吳茶清卻孑然一身,非但沒有鄉黨聚會,甚至沒有妻兒老小團聚。
一年到頭盤在店府中,前前後後,仔細照料,幾乎無懈可擊。
杭九齋也曾張羅着想給他娶個老婆,續個香火,被他沉默寡言的臉來回晃了一下,便不敢再提。
晚上熄燈前,便對他的媳婦林藕初說:“你看這個吳茶清,究竟是怎麼了,莫非得了病,近不得女人?” 林藕初一邊對着鏡子卸她頭上那些首飾,一邊說:“你以為是你,整日價胡鬧,沒病也折騰出病來?沒見人家茶清,煙酒不沾,更别提鴉片!店堂裡清清爽爽,夥計吃飯過菜,不準吃鲞,不準吃蔥蒜,顧客進來,香香的一股撲鼻茶氣。
我們祖上也曉得‘茶性易染’這一說的,哪裡有他防得這般緊……” “吔吔吔,我舀了一瓢,你倒搬出一大缸水來,那麼多的話!我是說他不讨老婆是不是有毛病,看你扯到哪裡去了?什麼不吃蔥蒜不吃鲞……” 林藕初摘了首飾,一頭黑發就瀑布般瀉了下來,走到床沿邊坐下,就着燭光,粉面桃紅,對她那躺在床上臉孔鐵青的丈夫說:“我見他每日早上練着八卦拳,夜裡院中還操劍習武,不像是有毛病的人。
” “那是。
”杭九齋有些悻然,似乎覺得老婆把外人誇得太過分了,便接口說,“人家什麼人,長毛手裡造過反的,李秀成手下做過将的……” 林藕初一跺腳闆,輕聲喝道:“呸!閉嘴!你再敢提‘長毛’這兩個字!” 杭九齋也知道自己是多嘴了,這話可是洩漏不得的。
再說茶莊全靠老闆娘和茶清撐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但低了頭,又難受,便歪斜着嘴眼說:“到底是救過人家一命的,從此便護着了;怎麼也不護着我一點兒?我倒是不明白了,究竟誰是你男人啊?” 一番酸話把林藕初說得柳眉倒挂,星眼怒睜:“杭九齋你說話講不講良心?茶莊是你死活要我接手,打躬作揖要茶清撐面子的!你甩手掌櫃一個,十天半個月見不着個人影,難得回來,哈欠連天,哪裡有心思與我……”她想說“親熱”兩個字,到底說不出口咽進肚裡。
“我嫁過來七八年了,也沒開懷。
是誰的毛病?不信你把大煙戒了試試,免得我裡外不是人,擔着個斷香火的罪名。
嗚嗚……”說着,便哭了起來。
杭九齋一見他這厲害老婆哭鬧起來,知道自己話又說過頭了。
自己老婆的心思,他是曉得的,嘴上不說,心裡怨他沒用。
他卻以為,倒不是自己真的沒用,隻是都用到青樓裡去了,倒把忘憂樓府隻當作了個錢莊和客棧。
既然如此,還吃人家什麼幹醋呢,罷罷罷,不淘這賊氣
徽州府統轄六縣,和杭州交通方便,出來做生意的人就多,其中尤以歙縣人為最。
歙縣分東、南、西、北四鄉。
地少人多,南鄉最苦,男人便跑得遠遠的,去上海、南京、杭州一帶掙錢養家口,故南鄉多剩有女人兒童,鮮有男子。
這個傳統,也有一二百年了。
徽州人做生意有句行話,叫做“周漆吳茶潘醬園”。
一是說徽州做生意的人大多姓周姓吳姓潘,二是說他們大多做的是漆、茶、醬生意。
杭州人做茶莊茶号老闆的,倒也不乏其人,但在老闆手下做夥計的卻幾乎都是徽州人,尤其是歙縣人。
徽幫茶人,就這樣在杭州自成了一族。
這些異鄉茶人,做夥計的日子長了,有了些積蓄,做老闆的也就有了。
其中還有做成大老闆的,比如開設在羊壩頭忘憂茶莊附近的方正大茶葉店主方冠三,就是徽州人,乾泰昌茶行做學徒出身,後來自己開店,成了杭州茶界佼佼者。
從徽州窮鄉僻壤出來的小學徒,到腰纏萬貫的大老闆,這部發家史,說起來,也不知有多少故事呢。
吳茶清,卻是和他的同鄉人完全異樣的。
在忘憂茶莊,作了數十年掌櫃,兼着忘憂樓府的管家,從不歸家,這就叫人奇了。
原來杭州一般茶莊,對徽州夥計有這麼個規矩,叫“三年兩頭歸,一歸三個月”。
去時還可帶足三個月的工錢。
像清河坊的翁隆盛茶莊,夥計有時還會帶來同鄉及親戚朋友,老闆免費提供食宿,有時甚至長達幾年。
老闆女大王說:徽州人從家鄉出來,鍋沒帶,所以飯是要管的,但求職就不管了。
然而吳茶清卻孑然一身,非但沒有鄉黨聚會,甚至沒有妻兒老小團聚。
一年到頭盤在店府中,前前後後,仔細照料,幾乎無懈可擊。
杭九齋也曾張羅着想給他娶個老婆,續個香火,被他沉默寡言的臉來回晃了一下,便不敢再提。
晚上熄燈前,便對他的媳婦林藕初說:“你看這個吳茶清,究竟是怎麼了,莫非得了病,近不得女人?” 林藕初一邊對着鏡子卸她頭上那些首飾,一邊說:“你以為是你,整日價胡鬧,沒病也折騰出病來?沒見人家茶清,煙酒不沾,更别提鴉片!店堂裡清清爽爽,夥計吃飯過菜,不準吃鲞,不準吃蔥蒜,顧客進來,香香的一股撲鼻茶氣。
我們祖上也曉得‘茶性易染’這一說的,哪裡有他防得這般緊……” “吔吔吔,我舀了一瓢,你倒搬出一大缸水來,那麼多的話!我是說他不讨老婆是不是有毛病,看你扯到哪裡去了?什麼不吃蔥蒜不吃鲞……” 林藕初摘了首飾,一頭黑發就瀑布般瀉了下來,走到床沿邊坐下,就着燭光,粉面桃紅,對她那躺在床上臉孔鐵青的丈夫說:“我見他每日早上練着八卦拳,夜裡院中還操劍習武,不像是有毛病的人。
” “那是。
”杭九齋有些悻然,似乎覺得老婆把外人誇得太過分了,便接口說,“人家什麼人,長毛手裡造過反的,李秀成手下做過将的……” 林藕初一跺腳闆,輕聲喝道:“呸!閉嘴!你再敢提‘長毛’這兩個字!” 杭九齋也知道自己是多嘴了,這話可是洩漏不得的。
再說茶莊全靠老闆娘和茶清撐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但低了頭,又難受,便歪斜着嘴眼說:“到底是救過人家一命的,從此便護着了;怎麼也不護着我一點兒?我倒是不明白了,究竟誰是你男人啊?” 一番酸話把林藕初說得柳眉倒挂,星眼怒睜:“杭九齋你說話講不講良心?茶莊是你死活要我接手,打躬作揖要茶清撐面子的!你甩手掌櫃一個,十天半個月見不着個人影,難得回來,哈欠連天,哪裡有心思與我……”她想說“親熱”兩個字,到底說不出口咽進肚裡。
“我嫁過來七八年了,也沒開懷。
是誰的毛病?不信你把大煙戒了試試,免得我裡外不是人,擔着個斷香火的罪名。
嗚嗚……”說着,便哭了起來。
杭九齋一見他這厲害老婆哭鬧起來,知道自己話又說過頭了。
自己老婆的心思,他是曉得的,嘴上不說,心裡怨他沒用。
他卻以為,倒不是自己真的沒用,隻是都用到青樓裡去了,倒把忘憂樓府隻當作了個錢莊和客棧。
既然如此,還吃人家什麼幹醋呢,罷罷罷,不淘這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