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不想讨論是真是假,也不去追究布朗是不是在假傳聖旨。
一個女子邊采花邊就唱開了當地的民歌:李家莊有個李有松,封建思想老古董,白天屋裡來做夢,勿準女兒找老公,胡子抹抹一場空。
大家聽了哄堂大笑,她們都知道這首民歌很有名,但不知道這首《李有松》還曾唱到1957年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去過。
好多年都沒唱了,沒想到來了個杭布朗,把大家的興頭都吊了起來。
有個大嫂嫂突然心血來潮,拉開喉嚨唱道:索拉索拉西拉西,爹娘養我十八歲,婚姻大事由自己,高跟皮鞋帶拉鍊,六角洋钿儲袋裡,夫妻兩個去登記,登記歸來笑眯眯。
一群女人花叢裡這麼唱着,笑得腰都直不起。
直到那鄉村女知識青年突然說:“不對,你這裡怎麼還有高跟皮鞋帶拉鍊啊,那可是四舊呢!” 大嫂嫂正在懷舊的興奮中,被後生小姑娘一駁就生了氣,叫道:“我們那時候就是講穿高跟鞋的,是毛主席共産黨人民政府叫我們穿高跟皮鞋的!” 那小姑娘也不示弱,說:“那他們城裡人為什麼現在要斬高跟皮鞋的跟?我們城裡的姨媽皮鞋跟統統斬掉了。
” “那是她們不曉得毛主席發過話,喂,杭同志,毛主席是不是說過高跟皮鞋好穿的?”大嫂急着要找最高指示來給自己撐腰。
布朗一想,不能什麼事情都往毛主席頭上推,萬一有一天被揭發出來了不好辦。
靈機一動,指着手裡的花兒叫:“怎麼我手裡的花和你們的不一樣啊?” 大家就圍攏來看,七嘴八舌:“這個是單瓣,那個是雙瓣,當然不一樣啰。
” 原來這單瓣的花兒,又叫尖頭茉莉,是本地的土産。
那雙重的花瓣是從廣東那裡引種來的優良花種,一個是傍晚六七點鐘開放,一個是晚上八九點鐘開放。
一個姑娘看着布朗手裡的花叫了起來:“哎你怎麼那麼亂采啊,你怎麼花萼也沒留下來呢?” 原來采花采茶一樣,都是有學問的。
像這種窨制花茶的茉莉花,采摘标準也是很講究的。
一是要含苞欲放,能在當天夜裡開放的;二是花體要肥大,要留花萼,花柄要短,不留莖梗;三是青蕾和開花,一個沒開,一個已經開過了,那是萬萬不能混采進去的;四是采摘時間,放在下午兩三點鐘之後,此時的花兒質量最好。
布朗看着姑娘們那靈巧的手兒在花間飛舞,食指和拇指尖夾住花柄,掌心斜向上,兩指甲着力,輕輕一掐,那花蕾兒便離柄而下了。
天氣熱,花柄就韌,姑娘們在采前兩小時已經用水噴淋過一次。
此刻,她們已經采完了今天的花兒,按慣例又複巡了一遍,把那剛剛成熟的花蕾再次采盡,免得明天開了花,就沒有用了。
采完了花,布朗帶着姑娘們,一串的自行車,浩浩蕩蕩去了城裡。
那車後座上,一律用兩根硬木扁擔,加固兩隻花簍的耳環,固定在載重架上。
每隻花簍上安放通氣筒一隻,花簍上還罩着一層紗布。
布朗帶着這一隊的人馬,不由感慨地說:“把花送到茶那裡去,就好像把女兒嫁出去一樣啊。
” 衆女子又笑,說:“你才曉得啊。
剛剛松開了心子的花,就是十七八歲的黃花閨女啊,嫁到茶那裡去了,吃虧啊!” 布朗不明白有什麼吃虧的,大家又笑,說:“你可是到這裡學制花茶的,你到廠裡去看看就明白了。
茶可不是個好男人,一天裡要用三個花女人呢,用過了,就扔掉了,可憐啊,你去看看就曉得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布朗帶着隊,還是一路花氣襲人,終于逼倒了那些打派仗封路口的造反派,總之,他們送花的路上還算平安,有幾次有人攔住他們,聽他們說花兒等不得,上去翻倒兩筐,見裡面沒有槍支彈藥手榴彈,也就放行了。
如此這般,半個月時間布朗都在花地裡,與姑娘們打打鬧鬧,唱唱小調,胡編些最高指示,竟然沒有人來揭發他。
有時,小布朗送完花,就留在廠裡幫忙學做花茶。
布朗是個肯出力氣的小夥子,他先學攤放花層,借此他還有機會每日見到那些他已經在心裡很放不下的采花姑娘。
花兒一到,攤晾,堆積,翻動和篩花,忙得個不亦樂乎。
然後再拿茶與花來搭配,拌放。
這是個累活快活,必須在三五十分鐘裡完成。
制成窨花後他就可以喘一口氣。
它們堆在用竹圍成的圓囤裡,布朗想,它們總算是被送進洞房了。
想起那些花兒正在迅速地萎縮下去,而它們的茶男人卻精氣神越來越足,媽的!他就喜愛地拍拍那圓囤,你們的日子可真是比人還好過。
第二天又是累活兒,一夜洞房,花兒已經老得不行了,隻得篩除。
然後還得讓茶再娶上兩次新嫁娘,又是烘啊,又是提啊,最後花兒總是被吸幹了精華,扔到一邊,那茶卻越來越香,越來越漂亮。
最後裝箱之前,還得像炒菜時撒味精似的,撒上那麼一些花幹。
一杯花茶,浮現那麼一二朵潔白的茉莉,想想
一個女子邊采花邊就唱開了當地的民歌:李家莊有個李有松,封建思想老古董,白天屋裡來做夢,勿準女兒找老公,胡子抹抹一場空。
大家聽了哄堂大笑,她們都知道這首民歌很有名,但不知道這首《李有松》還曾唱到1957年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去過。
好多年都沒唱了,沒想到來了個杭布朗,把大家的興頭都吊了起來。
有個大嫂嫂突然心血來潮,拉開喉嚨唱道:索拉索拉西拉西,爹娘養我十八歲,婚姻大事由自己,高跟皮鞋帶拉鍊,六角洋钿儲袋裡,夫妻兩個去登記,登記歸來笑眯眯。
一群女人花叢裡這麼唱着,笑得腰都直不起。
直到那鄉村女知識青年突然說:“不對,你這裡怎麼還有高跟皮鞋帶拉鍊啊,那可是四舊呢!” 大嫂嫂正在懷舊的興奮中,被後生小姑娘一駁就生了氣,叫道:“我們那時候就是講穿高跟鞋的,是毛主席共産黨人民政府叫我們穿高跟皮鞋的!” 那小姑娘也不示弱,說:“那他們城裡人為什麼現在要斬高跟皮鞋的跟?我們城裡的姨媽皮鞋跟統統斬掉了。
” “那是她們不曉得毛主席發過話,喂,杭同志,毛主席是不是說過高跟皮鞋好穿的?”大嫂急着要找最高指示來給自己撐腰。
布朗一想,不能什麼事情都往毛主席頭上推,萬一有一天被揭發出來了不好辦。
靈機一動,指着手裡的花兒叫:“怎麼我手裡的花和你們的不一樣啊?” 大家就圍攏來看,七嘴八舌:“這個是單瓣,那個是雙瓣,當然不一樣啰。
” 原來這單瓣的花兒,又叫尖頭茉莉,是本地的土産。
那雙重的花瓣是從廣東那裡引種來的優良花種,一個是傍晚六七點鐘開放,一個是晚上八九點鐘開放。
一個姑娘看着布朗手裡的花叫了起來:“哎你怎麼那麼亂采啊,你怎麼花萼也沒留下來呢?” 原來采花采茶一樣,都是有學問的。
像這種窨制花茶的茉莉花,采摘标準也是很講究的。
一是要含苞欲放,能在當天夜裡開放的;二是花體要肥大,要留花萼,花柄要短,不留莖梗;三是青蕾和開花,一個沒開,一個已經開過了,那是萬萬不能混采進去的;四是采摘時間,放在下午兩三點鐘之後,此時的花兒質量最好。
布朗看着姑娘們那靈巧的手兒在花間飛舞,食指和拇指尖夾住花柄,掌心斜向上,兩指甲着力,輕輕一掐,那花蕾兒便離柄而下了。
天氣熱,花柄就韌,姑娘們在采前兩小時已經用水噴淋過一次。
此刻,她們已經采完了今天的花兒,按慣例又複巡了一遍,把那剛剛成熟的花蕾再次采盡,免得明天開了花,就沒有用了。
采完了花,布朗帶着姑娘們,一串的自行車,浩浩蕩蕩去了城裡。
那車後座上,一律用兩根硬木扁擔,加固兩隻花簍的耳環,固定在載重架上。
每隻花簍上安放通氣筒一隻,花簍上還罩着一層紗布。
布朗帶着這一隊的人馬,不由感慨地說:“把花送到茶那裡去,就好像把女兒嫁出去一樣啊。
” 衆女子又笑,說:“你才曉得啊。
剛剛松開了心子的花,就是十七八歲的黃花閨女啊,嫁到茶那裡去了,吃虧啊!” 布朗不明白有什麼吃虧的,大家又笑,說:“你可是到這裡學制花茶的,你到廠裡去看看就明白了。
茶可不是個好男人,一天裡要用三個花女人呢,用過了,就扔掉了,可憐啊,你去看看就曉得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布朗帶着隊,還是一路花氣襲人,終于逼倒了那些打派仗封路口的造反派,總之,他們送花的路上還算平安,有幾次有人攔住他們,聽他們說花兒等不得,上去翻倒兩筐,見裡面沒有槍支彈藥手榴彈,也就放行了。
如此這般,半個月時間布朗都在花地裡,與姑娘們打打鬧鬧,唱唱小調,胡編些最高指示,竟然沒有人來揭發他。
有時,小布朗送完花,就留在廠裡幫忙學做花茶。
布朗是個肯出力氣的小夥子,他先學攤放花層,借此他還有機會每日見到那些他已經在心裡很放不下的采花姑娘。
花兒一到,攤晾,堆積,翻動和篩花,忙得個不亦樂乎。
然後再拿茶與花來搭配,拌放。
這是個累活快活,必須在三五十分鐘裡完成。
制成窨花後他就可以喘一口氣。
它們堆在用竹圍成的圓囤裡,布朗想,它們總算是被送進洞房了。
想起那些花兒正在迅速地萎縮下去,而它們的茶男人卻精氣神越來越足,媽的!他就喜愛地拍拍那圓囤,你們的日子可真是比人還好過。
第二天又是累活兒,一夜洞房,花兒已經老得不行了,隻得篩除。
然後還得讓茶再娶上兩次新嫁娘,又是烘啊,又是提啊,最後花兒總是被吸幹了精華,扔到一邊,那茶卻越來越香,越來越漂亮。
最後裝箱之前,還得像炒菜時撒味精似的,撒上那麼一些花幹。
一杯花茶,浮現那麼一二朵潔白的茉莉,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