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呆呆的神情,吓得自己先就打了一個寒戰,問:“爺爺,你怎麼啦?”
嘉和首先就想到,會不會嘉平出什麼意外了?脫口而出的卻是另一句話:“迎霜,你去幫爺爺接個電話好不好?”
迎霜放下正在吃的泡飯,就朝巷口跑去。
嘉和一下子清醒過來,連忙也跟着跑了出去,三步兩步就超過了迎霜。
電話卻出人意料之外,那一頭也是一個哭哭泣泣的女人的聲音,但不是葉子,卻是個長途電話,是得荼的養母茶女打來的電話,說方越的兒子杭窯,作為反革命被抓起來了。
一聽這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嘉和眼前幾乎一團焰火爆炸,他立刻想會不會弄錯了,連忙壓低了聲音問:“你弄清楚,你說誰反革命?窯窯,他幾歲?” 那邊的聲音顯然已經急得哭都哭不出來了,隻說:“窯窯八歲了,不算小了,我們這裡還有六歲的反革命呢!你快想想辦法怎麼弄吧。
我自己現在也是泥菩薩過河,不牽連你們已經算天保佑了,你快想想辦法吧。
” 嘉和連忙又安慰她。
原來杭窯從龍泉山裡出來的時候,帶着一個燒制好的胸像,一直就放在壁龛裡,也沒有人去問過那是誰。
誰知前天一個鄰居來串門偏偏就看到了,也是多嘴問了一句那是誰啊,正在打彈子玩的窯窯神秘地笑了,說:“那是誰你還看不出來啊。
” “那到底是誰啊?”那人好奇,又問。
“偉大領袖毛主席啊,你怎麼連毛主席也不認識了?” 那人還真是吓了一跳,定睛一看,笑得肚子真叫痛。
原來這尊像,不點破,誰也不知道那是誰,一旦點破了,越看越像毛主席。
這個漫畫般的毛主席胸像把那鄰居笑得直在地上打滾,一邊喘着氣問:“這是……哎呀誰讓……你那麼……我的媽呀……讓你做出……來的啊?” 窯窯理直氣壯地說:“我自己呀,大人燒窯的時候,我自己捏了一個毛主席,我自己把他燒出來的啊。
” 小小的村子并不大,一會兒就來了不少參觀毛主席胸像的人,一個個捧着肚子笑回去,再作宣傳。
終于,公社的民兵們來了,造反派也來了,看了胸像,鐵證如山,背起窯窯就跑,立刻就扔進拘留所。
像他那樣的小難友,還真不少呢。
縣裡也不知道該把這些個小反革命怎麼處理,往省裡一請示,過幾天就送到杭州來等待發落。
杭嘉和一下子頭腦清醒過來,說:“你别急,我今天就趕到,你等着,叫窯窯别慌,爺爺今天就到。
别的事情我到了再說。
” 放下電話機,見身邊正好無人,他拱起雙手,對來彩作了一揖,說:“來嫂子,家裡出天大的事情了,你無論如何要幫我一忙,幫我立刻找到方越,隻說一句話,萬一有人問他兒子的事情,讓他說,他兒子做的事情,他一點也不知道,拜托拜托,拜托拜托。
”他一連說了四個拜托,把來彩的眼淚都拜托出來了。
二話不說,托人代管了電話亭,就直奔南山而去。
這頭嘉和回到家中,又對迎霜說:“奶奶不在,你就是家裡的女主人,你就是一家之主。
現在到你爺爺那裡去告訴他們,我要到窯窯那裡去一趟,去去就來,叫他們别着急,有什麼事情可以找布朗叔叔。
我現在要先去得荼哥哥那裡一趟,他還有要緊事情做呢。
大爺爺講的話,一句也不要對外人說,聽到了沒有?” 迎霜連連點頭,但還沒回過神來,就見大爺爺已經奔出門去,他走得那個快啊,無聲地,就像風從水上飄過去一樣,轉眼間就不見了。
嘉和、得荼祖孫兩個到茶院公社的最後一站路,是劃着烏篷船趕去的。
日子仿佛偏偏要和時局對着幹,革命形勢發展得越快,生活就越過得一成不變,同樣的茅草房,同樣的小石橋,同樣的牛耕田,同樣的小木船,不同的隻是越發破舊罷了。
船兒慢悠悠,嘉和得荼祖孫兩個心急如焚,眼看着小船駛過通向烈士墓的小路——當地政府在茶園内專門修了一個烈士墓,隔着茶園新抽的茶芽枝條,還能夠看到拱起的青冢,祖孫兩個相互對了一眼,嘉和說:“等事情辦好了再回來掃墓吧。
” 窯窯到底還是一個孩子,隻當杭州爺爺接他回杭州,能夠看到爸爸了,心裡一下子就歡喜得把小反革命這件事情也給忘記掉了。
在茶園裡對着烈士墓鞠了一躬,就開始東張西望地捉蝴蝶,撩蜻蜓,又去采了那嫩茶葉塞進嘴裡,一個勁地叫着,茶葉好摘了,茶葉好摘了。
嘉和現在的全部心思,都在他手裡捧着的這個牛皮紙袋上,剛才那個治保幹部專門交給他的。
當時他已經背着窯窯走出那個臨時的拘留所了,治保幹部突然捧着這麼個牛皮紙口袋沖了上來,他示意讓窯窯先下來,然後把牛皮紙袋交給嘉和,一邊說捧好捧好。
嘉和不知道什麼東西,剛要問突然明白了,把口袋捧在手裡就朝那人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嘉和看孫子開心地跑遠了,猛然把那紮緊的紙袋往青石碑上一砸,裡面的東西立刻就碎了,滑到了碑腳下。
得荼先是吃一驚,繼而恍然大悟,趕快上前一步,想把紙袋裡的陶片倒出來碾碎,被爺爺一把搶過,說要到河邊洗手。
得荼不由分說地取過紙袋就往墓後面的那條通小河的石階走去。
石階邊正好沒人,得荼借着洗手,就把那紙袋裡的碎陶片全都撒向了河中心,刹那間一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得荼并沒有馬上走回墓地,他在小河邊站了一會兒,這裡很安靜,他也想使自己焦慮的心情有所緩解。
有許多心事埋在心裡不能說,有些事情還非常大。
兩個月來杭城出現了一些内容非常出格的傳單,表面上看是針對血統論的,而有心人卻看出了其中的矛頭,那文筆不由得就讓杭得荼想起他的弟弟得放。
前些天回家,偶然從花木深房前的假山旁看到得放,還有他的親密戰友謝愛光,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姑娘。
她看到他時明顯地臉紅了,不是害羞而是某種程度上的緊張與不安。
他們手上都有油墨,他看着他們期期艾艾地從他身邊走了過去,當時他就想,一定要找個機會好好和他們談一次。
此刻,站在這甯靜的小河旁,這種心情更加急迫了。
嘉和一下子清醒過來,連忙也跟着跑了出去,三步兩步就超過了迎霜。
電話卻出人意料之外,那一頭也是一個哭哭泣泣的女人的聲音,但不是葉子,卻是個長途電話,是得荼的養母茶女打來的電話,說方越的兒子杭窯,作為反革命被抓起來了。
一聽這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嘉和眼前幾乎一團焰火爆炸,他立刻想會不會弄錯了,連忙壓低了聲音問:“你弄清楚,你說誰反革命?窯窯,他幾歲?” 那邊的聲音顯然已經急得哭都哭不出來了,隻說:“窯窯八歲了,不算小了,我們這裡還有六歲的反革命呢!你快想想辦法怎麼弄吧。
我自己現在也是泥菩薩過河,不牽連你們已經算天保佑了,你快想想辦法吧。
” 嘉和連忙又安慰她。
原來杭窯從龍泉山裡出來的時候,帶着一個燒制好的胸像,一直就放在壁龛裡,也沒有人去問過那是誰。
誰知前天一個鄰居來串門偏偏就看到了,也是多嘴問了一句那是誰啊,正在打彈子玩的窯窯神秘地笑了,說:“那是誰你還看不出來啊。
” “那到底是誰啊?”那人好奇,又問。
“偉大領袖毛主席啊,你怎麼連毛主席也不認識了?” 那人還真是吓了一跳,定睛一看,笑得肚子真叫痛。
原來這尊像,不點破,誰也不知道那是誰,一旦點破了,越看越像毛主席。
這個漫畫般的毛主席胸像把那鄰居笑得直在地上打滾,一邊喘着氣問:“這是……哎呀誰讓……你那麼……我的媽呀……讓你做出……來的啊?” 窯窯理直氣壯地說:“我自己呀,大人燒窯的時候,我自己捏了一個毛主席,我自己把他燒出來的啊。
” 小小的村子并不大,一會兒就來了不少參觀毛主席胸像的人,一個個捧着肚子笑回去,再作宣傳。
終于,公社的民兵們來了,造反派也來了,看了胸像,鐵證如山,背起窯窯就跑,立刻就扔進拘留所。
像他那樣的小難友,還真不少呢。
縣裡也不知道該把這些個小反革命怎麼處理,往省裡一請示,過幾天就送到杭州來等待發落。
杭嘉和一下子頭腦清醒過來,說:“你别急,我今天就趕到,你等着,叫窯窯别慌,爺爺今天就到。
别的事情我到了再說。
” 放下電話機,見身邊正好無人,他拱起雙手,對來彩作了一揖,說:“來嫂子,家裡出天大的事情了,你無論如何要幫我一忙,幫我立刻找到方越,隻說一句話,萬一有人問他兒子的事情,讓他說,他兒子做的事情,他一點也不知道,拜托拜托,拜托拜托。
”他一連說了四個拜托,把來彩的眼淚都拜托出來了。
二話不說,托人代管了電話亭,就直奔南山而去。
這頭嘉和回到家中,又對迎霜說:“奶奶不在,你就是家裡的女主人,你就是一家之主。
現在到你爺爺那裡去告訴他們,我要到窯窯那裡去一趟,去去就來,叫他們别着急,有什麼事情可以找布朗叔叔。
我現在要先去得荼哥哥那裡一趟,他還有要緊事情做呢。
大爺爺講的話,一句也不要對外人說,聽到了沒有?” 迎霜連連點頭,但還沒回過神來,就見大爺爺已經奔出門去,他走得那個快啊,無聲地,就像風從水上飄過去一樣,轉眼間就不見了。
嘉和、得荼祖孫兩個到茶院公社的最後一站路,是劃着烏篷船趕去的。
日子仿佛偏偏要和時局對着幹,革命形勢發展得越快,生活就越過得一成不變,同樣的茅草房,同樣的小石橋,同樣的牛耕田,同樣的小木船,不同的隻是越發破舊罷了。
船兒慢悠悠,嘉和得荼祖孫兩個心急如焚,眼看着小船駛過通向烈士墓的小路——當地政府在茶園内專門修了一個烈士墓,隔着茶園新抽的茶芽枝條,還能夠看到拱起的青冢,祖孫兩個相互對了一眼,嘉和說:“等事情辦好了再回來掃墓吧。
” 窯窯到底還是一個孩子,隻當杭州爺爺接他回杭州,能夠看到爸爸了,心裡一下子就歡喜得把小反革命這件事情也給忘記掉了。
在茶園裡對着烈士墓鞠了一躬,就開始東張西望地捉蝴蝶,撩蜻蜓,又去采了那嫩茶葉塞進嘴裡,一個勁地叫着,茶葉好摘了,茶葉好摘了。
嘉和現在的全部心思,都在他手裡捧着的這個牛皮紙袋上,剛才那個治保幹部專門交給他的。
當時他已經背着窯窯走出那個臨時的拘留所了,治保幹部突然捧着這麼個牛皮紙口袋沖了上來,他示意讓窯窯先下來,然後把牛皮紙袋交給嘉和,一邊說捧好捧好。
嘉和不知道什麼東西,剛要問突然明白了,把口袋捧在手裡就朝那人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嘉和看孫子開心地跑遠了,猛然把那紮緊的紙袋往青石碑上一砸,裡面的東西立刻就碎了,滑到了碑腳下。
得荼先是吃一驚,繼而恍然大悟,趕快上前一步,想把紙袋裡的陶片倒出來碾碎,被爺爺一把搶過,說要到河邊洗手。
得荼不由分說地取過紙袋就往墓後面的那條通小河的石階走去。
石階邊正好沒人,得荼借着洗手,就把那紙袋裡的碎陶片全都撒向了河中心,刹那間一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得荼并沒有馬上走回墓地,他在小河邊站了一會兒,這裡很安靜,他也想使自己焦慮的心情有所緩解。
有許多心事埋在心裡不能說,有些事情還非常大。
兩個月來杭城出現了一些内容非常出格的傳單,表面上看是針對血統論的,而有心人卻看出了其中的矛頭,那文筆不由得就讓杭得荼想起他的弟弟得放。
前些天回家,偶然從花木深房前的假山旁看到得放,還有他的親密戰友謝愛光,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姑娘。
她看到他時明顯地臉紅了,不是害羞而是某種程度上的緊張與不安。
他們手上都有油墨,他看着他們期期艾艾地從他身邊走了過去,當時他就想,一定要找個機會好好和他們談一次。
此刻,站在這甯靜的小河旁,這種心情更加急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