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家一起也喊,喊完就哄堂大笑,把語錄發到柬埔寨去,讓親王學習,大家都覺得這條口号發明得好。
得放注意地看了董渡江一眼,董渡江面色不正常,但連她也勉強笑了。
倒是站得更遠一些的謝愛光沒有笑,她的兩隻手揪在胸口,不知道是在為誰擔心。
這一邊的大學生們也覺得不能沉默,要拿口号來以牙還牙,有人也振臂高呼:“堅決遵循周總理的指示!” 得放聽得耳熟,擡頭一看,果然是大哥得荼。
他不是跑到湖州去接别人的新娘子嗎,怎麼一下子又卷入運動了?不管怎麼說,他是從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了,雖然參與得不對頭,他站到他對立面去了。
他不安地想,也許他早就看到他了吧,凡是腐朽的東西,他沒有不喜歡的,你看他那間書房,還叫爺爺手裡的名字“花木深房”,他那個花木深房裡塞滿了什麼封建主義的東西啊,還說是茶事資料呢。
這麼喝茶,本身就是四舊,和靈隐寺一樣的性質。
不管怎麼說,杭得荼已經不是他從前崇拜的那個大哥了。
得荼這一喊,四周山上的工人農民都接應着,飛來峰上那些石像也好像跟着一起張開了嘴。
可見得保護靈隐寺的人,還是要比砸靈隐寺的人多。
又有人高喊:“靈隐寺不能砸!” 這下呼應的人就更多了,小布朗也用盡力量吼了起來:“靈隐寺不能砸!” 這麼呼喊的時候,布朗心裡很痛快。
他很喜歡那個“不”字。
他已經看到了得荼,就用口号和他打招呼。
另一邊又有人喊:“靈隐寺一定要砸!” 得放也聲嘶力竭地跟着喊。
他們人少,但人少不但沒有使他們感到氣餒和心虛,相反,他們有一種少數派的幸運感,有一種少數派才有的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
和布朗相反,得放喜歡那個“要”字。
這些天來,他每天自言自語的就是要!一定要!一定要! 靈隐寺内外,此時口号此起彼伏,亂作一團。
寺中僧人已散去大半,紅衛兵已經在此圍了三天三夜,僧人和尚也無法坐禅,隻在各個門房院落把守。
董渡江的父親站了出來,隻得說:“請大家靜一靜!請大家靜一靜!讓我們回去與市委再作商量。
我們馬上就回來,告訴你們處理意見。
時間不會長,我們馬上就會回來。
紅衛兵小将們,你們千萬不要沖突!千萬不要沖突!” 他說這番話時,眼睛血紅,喉嚨嘶啞,他的口氣裡面,不但帶着懇求,而且還有着明顯的無奈。
他的女兒站在對立面,一副可憐相。
得放帶着快意看着他的同學的這位從前貌似威嚴的父親以及他們那一夥人,他們終于也落到了如此下場。
一陣狂呼之後,大家都覺得口幹舌燥,天也漸漸地近了中午,市政府人還沒有趕到,雙方都不敢松懈那劍拔弩張的架勢,可端着架勢又實在是有些吃不消了。
得放一揮手,就帶着幾個戰友去偵察地形,看看有沒有可以進入的其他邊門。
走來走去,卻都是高牆石窗,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翻身跳入的。
沒奈何,隻得重新回來,等董渡江的父親帶回那個早已焦頭爛額的市委的決定。
喊了這半天,有些人就跑到冷泉旁去喝水。
站在上面的人卻不敢走開,惟恐人一散,這些小将們就上來沖廟門。
也是我佛慈悲,此時竟還有一個人從寺廟後面出來,挑着一擔茶水,一聲不響地放在兩夥人中間。
那人雖不是僧家打扮,但也是皂衣皂褲,剃着光頭。
與衆不同的是,他那一身皂,與他皮膚與頭發的雪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要不是搞運動,誰都會好奇地多看他幾眼。
佛是公正的,一碗水端平的,一桶水拎到平台下的搗毀派當中——他們要消滅靈隐寺,靈隐寺的和尚還要給他們弄水喝。
茶使人冷靜,使人清醒、理智、溫和、善良、謙虛、友好,也許靈隐寺的僧人想用這種飲料來打動他們。
另一桶水便留在平台上了。
得荼見了那人,眼睛一亮,那人卻也一邊發着竹筒勺,一邊就走到了得荼身邊,說:“我早就看到你了。
” 得荼輕輕地問:“憂叔,你什麼時候到杭州的?” 忘憂并沒有出家,卻在天目山中做了一個在家的居士,他的職業也好,杭家竟出了一個守林人。
有時他回杭州,也不住在家中,隻在靈隐寺過夜。
杭家人對他的行為也都習慣了,可是以往他總要先到羊壩頭報個到,不像這一次,家中人不知,他已先到了靈隐寺。
忘憂說:“走,跟我回廟裡說去。
” 他回頭要去取扁擔,卻發現已經在小布朗肩上。
小布朗剛回杭州時,忘憂特地來過杭州,所以認得。
但得荼對他的出現還是覺得奇怪,在他們眼裡,布朗是個遊離于杭州的局外人。
布朗卻很自然地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得放?” 杭家三人邊走邊叙,忘憂說:“你們倆比賽喊口号,一個響過一個,我都看到了。
” 布朗笑了,說:“我喜歡靈隐寺,砸了它,我就喝不上靈隐寺的好茶了。
” 忘憂說:“我也算是和靈隐寺有緣的。
十多年前有一次遊靈隐寺,也是逢着一劫,讓我碰上了。
還好那次我正在殿外,就聽殿内一聲轟隆,那根大梁突然斷了,将原來的三尊佛像也砸塌了。
靈隐寺這一關就是三年,後來還是東陽人來重修的。
那時就有人不願意做這件事情,說是不願意搞封建迷信。
” “這事情我知道,那次也是周總理發的話,這次也是。
我看靈隐寺砸不了,得放白辛苦。
” 得放在台階下,看着杭家三人都在台階上,輕聲說着,轉過廟的牆角而去。
一種失落和氣憤同時向他襲來,那天夜裡嘉和爺爺一盆水向他潑來之後的感覺又冒出來了,他一時就沒了情緒,坐到石階下發愣去了。
忘憂說,現在局勢已經那樣了,急也急不得,乘着等市政府通知的空當,不妨學學趙州和尚,吃茶去吧。
忘憂的這個提議,使得荼緊張的心情松弛了下來。
他想,也隻有忘憂這樣的山中人才會有此等閑心呢。
忘憂要請二位品他從天目山中帶來的白茶。
這茶,往年忘憂也帶來過的,數杯而已,但布朗聽都沒有聽說過。
忘憂取出的那套茶具卻叫得荼看得眼熱。
但見這套青瓷茶盞呈冰裂紋,鐵口赤足,忘憂用淨水洗沖之時,自己那茂密而又潔白的眼睫毛就緩慢地顫動起來,真有心安茅屋靜,性定菜根香之感。
得荼看着忘憂,覺得人家都說他活得可惜,他卻覺得他活得自在,便說:“這套茶具倒是好,像是宋代哥窯的制法。
” “到底在行,一眼就識貨。
”忘憂泡上茶來,一邊說,“正是越兒他們試制成功的樣品。
你不是也得過一隻杯子?你們再嘗嘗我這茶,今年的白茶另有一番味道,得荼你也沒有喝到過的。
” 這兩位就低頭看杯中茶,果然奇特,但見這山中野白茶浮在湯中,條條挺立,看上去像是山洞裡的石鐘乳一般,上下交錯,載沉載浮。
這湯色也和龍井不一樣,橙黃清澈,喝一口,淡遠深韻。
得荼說,好,果然和往日你送我們喝的感覺不太一樣。
布朗是頭一回喝,隻說:“太淡太淡,太講究了。
” 忘憂點點頭說:“
得放注意地看了董渡江一眼,董渡江面色不正常,但連她也勉強笑了。
倒是站得更遠一些的謝愛光沒有笑,她的兩隻手揪在胸口,不知道是在為誰擔心。
這一邊的大學生們也覺得不能沉默,要拿口号來以牙還牙,有人也振臂高呼:“堅決遵循周總理的指示!” 得放聽得耳熟,擡頭一看,果然是大哥得荼。
他不是跑到湖州去接别人的新娘子嗎,怎麼一下子又卷入運動了?不管怎麼說,他是從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了,雖然參與得不對頭,他站到他對立面去了。
他不安地想,也許他早就看到他了吧,凡是腐朽的東西,他沒有不喜歡的,你看他那間書房,還叫爺爺手裡的名字“花木深房”,他那個花木深房裡塞滿了什麼封建主義的東西啊,還說是茶事資料呢。
這麼喝茶,本身就是四舊,和靈隐寺一樣的性質。
不管怎麼說,杭得荼已經不是他從前崇拜的那個大哥了。
得荼這一喊,四周山上的工人農民都接應着,飛來峰上那些石像也好像跟着一起張開了嘴。
可見得保護靈隐寺的人,還是要比砸靈隐寺的人多。
又有人高喊:“靈隐寺不能砸!” 這下呼應的人就更多了,小布朗也用盡力量吼了起來:“靈隐寺不能砸!” 這麼呼喊的時候,布朗心裡很痛快。
他很喜歡那個“不”字。
他已經看到了得荼,就用口号和他打招呼。
另一邊又有人喊:“靈隐寺一定要砸!” 得放也聲嘶力竭地跟着喊。
他們人少,但人少不但沒有使他們感到氣餒和心虛,相反,他們有一種少數派的幸運感,有一種少數派才有的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
和布朗相反,得放喜歡那個“要”字。
這些天來,他每天自言自語的就是要!一定要!一定要! 靈隐寺内外,此時口号此起彼伏,亂作一團。
寺中僧人已散去大半,紅衛兵已經在此圍了三天三夜,僧人和尚也無法坐禅,隻在各個門房院落把守。
董渡江的父親站了出來,隻得說:“請大家靜一靜!請大家靜一靜!讓我們回去與市委再作商量。
我們馬上就回來,告訴你們處理意見。
時間不會長,我們馬上就會回來。
紅衛兵小将們,你們千萬不要沖突!千萬不要沖突!” 他說這番話時,眼睛血紅,喉嚨嘶啞,他的口氣裡面,不但帶着懇求,而且還有着明顯的無奈。
他的女兒站在對立面,一副可憐相。
得放帶着快意看着他的同學的這位從前貌似威嚴的父親以及他們那一夥人,他們終于也落到了如此下場。
一陣狂呼之後,大家都覺得口幹舌燥,天也漸漸地近了中午,市政府人還沒有趕到,雙方都不敢松懈那劍拔弩張的架勢,可端着架勢又實在是有些吃不消了。
得放一揮手,就帶着幾個戰友去偵察地形,看看有沒有可以進入的其他邊門。
走來走去,卻都是高牆石窗,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翻身跳入的。
沒奈何,隻得重新回來,等董渡江的父親帶回那個早已焦頭爛額的市委的決定。
喊了這半天,有些人就跑到冷泉旁去喝水。
站在上面的人卻不敢走開,惟恐人一散,這些小将們就上來沖廟門。
也是我佛慈悲,此時竟還有一個人從寺廟後面出來,挑着一擔茶水,一聲不響地放在兩夥人中間。
那人雖不是僧家打扮,但也是皂衣皂褲,剃着光頭。
與衆不同的是,他那一身皂,與他皮膚與頭發的雪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要不是搞運動,誰都會好奇地多看他幾眼。
佛是公正的,一碗水端平的,一桶水拎到平台下的搗毀派當中——他們要消滅靈隐寺,靈隐寺的和尚還要給他們弄水喝。
茶使人冷靜,使人清醒、理智、溫和、善良、謙虛、友好,也許靈隐寺的僧人想用這種飲料來打動他們。
另一桶水便留在平台上了。
得荼見了那人,眼睛一亮,那人卻也一邊發着竹筒勺,一邊就走到了得荼身邊,說:“我早就看到你了。
” 得荼輕輕地問:“憂叔,你什麼時候到杭州的?” 忘憂并沒有出家,卻在天目山中做了一個在家的居士,他的職業也好,杭家竟出了一個守林人。
有時他回杭州,也不住在家中,隻在靈隐寺過夜。
杭家人對他的行為也都習慣了,可是以往他總要先到羊壩頭報個到,不像這一次,家中人不知,他已先到了靈隐寺。
忘憂說:“走,跟我回廟裡說去。
” 他回頭要去取扁擔,卻發現已經在小布朗肩上。
小布朗剛回杭州時,忘憂特地來過杭州,所以認得。
但得荼對他的出現還是覺得奇怪,在他們眼裡,布朗是個遊離于杭州的局外人。
布朗卻很自然地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得放?” 杭家三人邊走邊叙,忘憂說:“你們倆比賽喊口号,一個響過一個,我都看到了。
” 布朗笑了,說:“我喜歡靈隐寺,砸了它,我就喝不上靈隐寺的好茶了。
” 忘憂說:“我也算是和靈隐寺有緣的。
十多年前有一次遊靈隐寺,也是逢着一劫,讓我碰上了。
還好那次我正在殿外,就聽殿内一聲轟隆,那根大梁突然斷了,将原來的三尊佛像也砸塌了。
靈隐寺這一關就是三年,後來還是東陽人來重修的。
那時就有人不願意做這件事情,說是不願意搞封建迷信。
” “這事情我知道,那次也是周總理發的話,這次也是。
我看靈隐寺砸不了,得放白辛苦。
” 得放在台階下,看着杭家三人都在台階上,輕聲說着,轉過廟的牆角而去。
一種失落和氣憤同時向他襲來,那天夜裡嘉和爺爺一盆水向他潑來之後的感覺又冒出來了,他一時就沒了情緒,坐到石階下發愣去了。
忘憂說,現在局勢已經那樣了,急也急不得,乘着等市政府通知的空當,不妨學學趙州和尚,吃茶去吧。
忘憂的這個提議,使得荼緊張的心情松弛了下來。
他想,也隻有忘憂這樣的山中人才會有此等閑心呢。
忘憂要請二位品他從天目山中帶來的白茶。
這茶,往年忘憂也帶來過的,數杯而已,但布朗聽都沒有聽說過。
忘憂取出的那套茶具卻叫得荼看得眼熱。
但見這套青瓷茶盞呈冰裂紋,鐵口赤足,忘憂用淨水洗沖之時,自己那茂密而又潔白的眼睫毛就緩慢地顫動起來,真有心安茅屋靜,性定菜根香之感。
得荼看着忘憂,覺得人家都說他活得可惜,他卻覺得他活得自在,便說:“這套茶具倒是好,像是宋代哥窯的制法。
” “到底在行,一眼就識貨。
”忘憂泡上茶來,一邊說,“正是越兒他們試制成功的樣品。
你不是也得過一隻杯子?你們再嘗嘗我這茶,今年的白茶另有一番味道,得荼你也沒有喝到過的。
” 這兩位就低頭看杯中茶,果然奇特,但見這山中野白茶浮在湯中,條條挺立,看上去像是山洞裡的石鐘乳一般,上下交錯,載沉載浮。
這湯色也和龍井不一樣,橙黃清澈,喝一口,淡遠深韻。
得荼說,好,果然和往日你送我們喝的感覺不太一樣。
布朗是頭一回喝,隻說:“太淡太淡,太講究了。
” 忘憂點點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