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請問,廁所在哪裡?”
服務員用手指了一指,拎着高帽子回竈間去了。
嘉和咧了咧嘴,說:“再往下說——” “說什麼?” “說你的非洲啊!” “噢噢,非洲,非洲的茶園旁邊,還開滿了合歡花。
茶不是喜歡陽崖陰林嗎?這些合歡花一束束地開着粉紅的花,就是陰林。
茶樹上面成群地飛舞着長尾巴的金色鳥兒。
我們的茶,在它們眼裡,就是最美好的東方夥伴。
噢,我差點忘了說,還有面包樹,猴子最喜歡吃那東西。
仙人掌長得比人還高,它開的花,那才叫好看呢,非洲啊……” 杭漢突然停箸不言了,看着他們,他看見他們的眼睛都已經是紅紅的了,自己的眼眶就一熱,喃喃自語:“非洲……非洲……” “被你那麼一說,我真想去一趟非洲啊……”嘉和說,和兩個晚輩碰了碰杯,一飲而盡。
兩個晚輩卻停箸望着他——他們的目光中流露出崇敬的神色。
這是大難臨頭時的成年男子對德高望重之輩的依賴。
杭漢一口氣幹下了這杯酒,就着眼淚,說:“伯父,吃了飯,我想到父親家裡走一趟。
” 杭嘉平被封在院子裡,既進不了他的屋門,又出不了他的院門——紅衛兵可真能革命,拿大字報把他家的院子大門和屋門都糊了起來。
好在七鬥八鬥一陣,皮肉吃點苦頭,還未傷筋動骨,也許是看在得放的面上,還沒拉他去遊街,隻是亂七八糟擄了一些東西,一聲号令,就撤了。
八月份之前,嘉平是擁護這場革命的。
要抓黨内走資派,他想,這又何樂而不為。
反正他也不是黨員。
有些黨員幹部,早就該這麼沖擊一下,頭腦清醒清醒了。
五七年是知識分子給他們提意見,還沒怎麼觸及靈魂呢,就被一棒子打下去了,他算是僥幸過關,當時吳覺農先生也在政協,關鍵時刻保了他。
不過他也沒有少檢查,想起那時候他杭嘉平竟然也有在大庭廣衆之下痛哭流涕之時,事後他汗毛都會豎起來。
他想這還是他嗎?還是那個搞工團主義、去蘇聯留學、參加過北伐的杭家二公子嗎?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唱反調了。
不用他唱,因為毛主席已經發現了問題,毛主席還是偉大啊,他不會因為五七年“大鳴大放”之後就對黨内的嚴重問題視而不見。
這次他不再依靠知識分子了,他依靠青年學生,依靠工農兵群衆。
群衆和知識分子風格是不同的,群衆什麼也不怕,他們不但要觸及人的靈魂,還要觸及人的皮肉。
從前那些嚴重的官僚主義分子,這下确實有他們的好看了。
群衆的怒火不是無緣無故就那麼點起來的,他樂觀地想。
要抓走資派,難免他們這些無黨派人士也會吃點誤傷,圍攻起來一起批鬥的事情也不是沒有,但杭嘉平私下裡願意承受這種磨難。
他想,要黨改正錯誤,看來也隻有這樣猛烈地沖擊一下了。
誰知過了八月,中央《關于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發表,工作組聯絡組一撤銷,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把軍帽那麼一揮,一切就迅猛地走向了極端。
杭嘉平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是一個思想趨于極端的人,年紀雖大,思想依然容易偏激。
即使是他這麼一個人,對這場運動的理解也已經走向了不理解。
運動越來越激烈,範圍越來越大,黨内黨外、各行各業、知識分子、工農群衆,誰挨上運動的邊就誰倒黴。
最後弄到傳統也不要了,學校也停課了,工廠也不上工了,街上出現造反派,所有的社會秩序、公德、規範、習俗,全都翻了個底朝天。
到了這個地步,杭嘉平不得不想想,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着什麼,而他自己,也正在面臨着什麼了! 杭嘉平最痛心的是他的得放。
他沒想到首先帶着紅衛兵來抄家的,會是他的最得意的孫子。
當他和一群黃毛小子黃毛丫頭站在他面前,要他交出反動證據時,他吃驚地攤着手說:“我哪有什麼反動證據!我革命都革命不過來呢,你們說話可是要有證據的啊!” 孫子冷笑一聲,說:“你當我們革命小将是瞎子?這半個月來,你每天早上在廁所裡塞什麼東西?” 杭嘉平驚得背上的汗刷地流下來。
這段時間,他确實是在銷毀一些信件。
辦法也獨特,先拿臉盆把信件泡軟了,第二天一早倒到抽水馬桶裡沖掉。
他愛寫信,自然回信也多,但五七年之後,他寫的多是應酬之作,還參加了詩詞學會,也無非是風花雪月加三面紅旗罷了,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充滿了遺老的頭巾氣。
即便如此,這些東西他還是不敢留下,統統消滅在下水道裡。
有幾回馬桶被塞住了,他就讓孫子來幫他通。
他雖然沒跟孫子說廁所為什麼會堵,但也沒有想過要隐瞞。
沒想到孫子就那麼出賣了他。
孫子竟然能從廁所裡揀出一批信,那是黃娜從英國寄來的。
孫子大聲地叫道:“老實交代,你是怎樣裡通外國的?” “那是你奶奶給我的信!” “誰叛黨叛國,誰就是我不共戴天的敵人!”得放突然叫了起來。
杭嘉平活到六十五歲,此刻真是如夢大醒,盯着孫子得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杭嘉平住的院子,在解放街的馬坡巷小米園後面。
這小米園,傳說是明代大書法家米芾的兒子小米的故居,後來又成了清代大詩人龔自珍家的院子。
平日裡,此處也是一個鬧中取靜之處,杭家又是個獨門獨院,被畫家黃娜悉心收拾,很是像樣。
如今造反不過月餘,院裡院外,攤得一世八界。
各家牆頭和門上貼着一張張的标語和大字報,大字報上的墨水還是濕的,流下來一條條的,像是被雨淋過了一樣,人名上打着紅叉叉,那紅顔色也是濕的,流下來,像血,殃及南廊下的一隻八哥,也被“打翻在地”,“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了”。
現在整個街巷突然一下子冒出來那麼多打着紅叉叉的人名,那情景,不能說是不恐怖的了。
白天來抄家的時候,大門口來來回回地
嘉和咧了咧嘴,說:“再往下說——” “說什麼?” “說你的非洲啊!” “噢噢,非洲,非洲的茶園旁邊,還開滿了合歡花。
茶不是喜歡陽崖陰林嗎?這些合歡花一束束地開着粉紅的花,就是陰林。
茶樹上面成群地飛舞着長尾巴的金色鳥兒。
我們的茶,在它們眼裡,就是最美好的東方夥伴。
噢,我差點忘了說,還有面包樹,猴子最喜歡吃那東西。
仙人掌長得比人還高,它開的花,那才叫好看呢,非洲啊……” 杭漢突然停箸不言了,看着他們,他看見他們的眼睛都已經是紅紅的了,自己的眼眶就一熱,喃喃自語:“非洲……非洲……” “被你那麼一說,我真想去一趟非洲啊……”嘉和說,和兩個晚輩碰了碰杯,一飲而盡。
兩個晚輩卻停箸望着他——他們的目光中流露出崇敬的神色。
這是大難臨頭時的成年男子對德高望重之輩的依賴。
杭漢一口氣幹下了這杯酒,就着眼淚,說:“伯父,吃了飯,我想到父親家裡走一趟。
” 杭嘉平被封在院子裡,既進不了他的屋門,又出不了他的院門——紅衛兵可真能革命,拿大字報把他家的院子大門和屋門都糊了起來。
好在七鬥八鬥一陣,皮肉吃點苦頭,還未傷筋動骨,也許是看在得放的面上,還沒拉他去遊街,隻是亂七八糟擄了一些東西,一聲号令,就撤了。
八月份之前,嘉平是擁護這場革命的。
要抓黨内走資派,他想,這又何樂而不為。
反正他也不是黨員。
有些黨員幹部,早就該這麼沖擊一下,頭腦清醒清醒了。
五七年是知識分子給他們提意見,還沒怎麼觸及靈魂呢,就被一棒子打下去了,他算是僥幸過關,當時吳覺農先生也在政協,關鍵時刻保了他。
不過他也沒有少檢查,想起那時候他杭嘉平竟然也有在大庭廣衆之下痛哭流涕之時,事後他汗毛都會豎起來。
他想這還是他嗎?還是那個搞工團主義、去蘇聯留學、參加過北伐的杭家二公子嗎?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唱反調了。
不用他唱,因為毛主席已經發現了問題,毛主席還是偉大啊,他不會因為五七年“大鳴大放”之後就對黨内的嚴重問題視而不見。
這次他不再依靠知識分子了,他依靠青年學生,依靠工農兵群衆。
群衆和知識分子風格是不同的,群衆什麼也不怕,他們不但要觸及人的靈魂,還要觸及人的皮肉。
從前那些嚴重的官僚主義分子,這下确實有他們的好看了。
群衆的怒火不是無緣無故就那麼點起來的,他樂觀地想。
要抓走資派,難免他們這些無黨派人士也會吃點誤傷,圍攻起來一起批鬥的事情也不是沒有,但杭嘉平私下裡願意承受這種磨難。
他想,要黨改正錯誤,看來也隻有這樣猛烈地沖擊一下了。
誰知過了八月,中央《關于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發表,工作組聯絡組一撤銷,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把軍帽那麼一揮,一切就迅猛地走向了極端。
杭嘉平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是一個思想趨于極端的人,年紀雖大,思想依然容易偏激。
即使是他這麼一個人,對這場運動的理解也已經走向了不理解。
運動越來越激烈,範圍越來越大,黨内黨外、各行各業、知識分子、工農群衆,誰挨上運動的邊就誰倒黴。
最後弄到傳統也不要了,學校也停課了,工廠也不上工了,街上出現造反派,所有的社會秩序、公德、規範、習俗,全都翻了個底朝天。
到了這個地步,杭嘉平不得不想想,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着什麼,而他自己,也正在面臨着什麼了! 杭嘉平最痛心的是他的得放。
他沒想到首先帶着紅衛兵來抄家的,會是他的最得意的孫子。
當他和一群黃毛小子黃毛丫頭站在他面前,要他交出反動證據時,他吃驚地攤着手說:“我哪有什麼反動證據!我革命都革命不過來呢,你們說話可是要有證據的啊!” 孫子冷笑一聲,說:“你當我們革命小将是瞎子?這半個月來,你每天早上在廁所裡塞什麼東西?” 杭嘉平驚得背上的汗刷地流下來。
這段時間,他确實是在銷毀一些信件。
辦法也獨特,先拿臉盆把信件泡軟了,第二天一早倒到抽水馬桶裡沖掉。
他愛寫信,自然回信也多,但五七年之後,他寫的多是應酬之作,還參加了詩詞學會,也無非是風花雪月加三面紅旗罷了,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充滿了遺老的頭巾氣。
即便如此,這些東西他還是不敢留下,統統消滅在下水道裡。
有幾回馬桶被塞住了,他就讓孫子來幫他通。
他雖然沒跟孫子說廁所為什麼會堵,但也沒有想過要隐瞞。
沒想到孫子就那麼出賣了他。
孫子竟然能從廁所裡揀出一批信,那是黃娜從英國寄來的。
孫子大聲地叫道:“老實交代,你是怎樣裡通外國的?” “那是你奶奶給我的信!” “誰叛黨叛國,誰就是我不共戴天的敵人!”得放突然叫了起來。
杭嘉平活到六十五歲,此刻真是如夢大醒,盯着孫子得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杭嘉平住的院子,在解放街的馬坡巷小米園後面。
這小米園,傳說是明代大書法家米芾的兒子小米的故居,後來又成了清代大詩人龔自珍家的院子。
平日裡,此處也是一個鬧中取靜之處,杭家又是個獨門獨院,被畫家黃娜悉心收拾,很是像樣。
如今造反不過月餘,院裡院外,攤得一世八界。
各家牆頭和門上貼着一張張的标語和大字報,大字報上的墨水還是濕的,流下來一條條的,像是被雨淋過了一樣,人名上打着紅叉叉,那紅顔色也是濕的,流下來,像血,殃及南廊下的一隻八哥,也被“打翻在地”,“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了”。
現在整個街巷突然一下子冒出來那麼多打着紅叉叉的人名,那情景,不能說是不恐怖的了。
白天來抄家的時候,大門口來來回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