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右派”分子杭方越,在革命群衆眼裡是死老虎,扔在浙南龍泉山中燒窯,眼不見為淨。
沒想到他自己送上門來,那怪誰?這是個命既大而又苦的人,從小颠沛流離,日本佬槍炮下幾次死裡逃生,絕處總有貴人相助。
自幼受了杭家人熏陶,就成了一個不太有政治頭腦的憨子。
既然憨了,就憨到底吧,卻又到底還有血緣裡的那份聰明,一大半用在業務上了,一小半張開眼睛東張西望,就用到了不該用的地方上。
在美院學的工藝美術這一行,剛剛工作,五七年大鳴大放,他提了條意見,說解放後人民生活不注意審美趣味,燒的一些瓷器過于粗糙,還不如明清時期的一些民窯瓷器精緻,結果一總結,變成新中國的共産黨還不如三百年前的皇帝會當領導,這還了得?又加生父為漢奸,生母在美國,他不當右派誰當右派?發配浙南山中——你不是那麼關心燒窯嗎,我就讓你燒它一個夠! 好在方越跟着忘憂在山裡也呆了那麼些年,也還吃得起苦。
再加從小就跟着無果師父燒過窯,大學裡學的又是工藝美術,龍泉又是中國古代名窯哥窯弟窯的發祥地,杭方越在那裡倒也是歪打正着。
這一去,就好像回不來了。
哥窯弟窯的燒制法,已經失傳了幾百年,方越和同事們花了好大力氣,終于在前幾年相繼破秘。
山中一住十年,雖然戶口還在杭州,但老婆孩子卻都是當地農民。
山裡人倒也不曾對他白眼相加,他也算是過了一段平靜日子。
可憐終究是個倒黴人兒,屋漏偏逢連日雨,老婆帶着兒子上山勞作,竟被毒蛇所咬,來不及搶救,死了。
方越痛苦了一番,想想忘憂哥一生未娶,在天目山做了守林人,不是也過了半輩子,這才活過心來,隻是兒子杭窯太小,他一個人帶不過來。
正發愁呢,得荼來信,說他的養母茶女可以帶杭窯,于是便跟了去。
而他和他的同事們,也就在山裡紮下根,繼續恢複對龍泉窯燒制的課題研究。
這次來杭,就是彙報這方面的進展。
沒想到一進機關大院就被拿下,臨時套了頂高帽子就上了街。
遊鬥正酣,突然紅衛兵們就散了,說是靈隐寺那邊有行動,需要人力支援,他們把牛鬼蛇神扔在路燈初亮的十字街頭就不管了。
杭方越在山裡時間太長,本機關有許多造反派竟然都不認識他,趕着牛鬼蛇神往回走,就把他給落下了。
方越運動過得多,也有些老油條了,再說剛進城裡,還不明此次紅色恐怖究竟有多恐怖,傻乎乎地提着個帽子正四下裡觀看呢,一眼就看到了養父嘉和與二哥杭漢。
杭漢一把抓過他手裡的帽子,快步往前走着,邊走邊說:“走得理直氣壯一點,就當我們是造反派,專門去遊人家街的。
”虧他回到杭州才半天,就已經開始學會鬥争了。
嘉和卻問:“越兒,你怎麼改名叫周樹傑了?” 方越被這二位挾着走,邊走邊埋怨着:“我跟他們講了我不叫周樹傑,我叫杭方越。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聽我的,非把周樹傑的帽子給我戴上了。
周樹傑是我們廳的領導,那年我的右派還是他定的,怎麼我就成了他。
我再回頭看,他就排在我身後,戴着我的高帽子呢。
我想換回來,紅衛兵也不讓。
他們都不理我,當沒聽見。
” 方越好像說着别人的事情,東張西望,突然站住,指着街對面一家店說:“這不是奎元館嗎?我一天沒吃飯了。
” 杭嘉和想,虧他這種性情,随遇而安,想得開,這十年才活得下來,換一個人試試?又想,也不知方越這孩子多久沒吃過杭州城裡的面了,這麼想着,接過了那頂帽子,說:“走,吃蝦爆鳝面去。
” 他把高帽子随手放到門口,三人就進了面館。
這奎元館的面,也是幾十年的好名聲了。
革命,革命,總算還未把蝦爆鳝面革掉。
嘉和要了三碗,又對夥計說:“三碗都過橋。
”夥計走開時,嘉和對方越、杭漢二人笑笑說:“今日越兒是辛苦了,漢兒又剛剛從國外回來,我請你們客,過橋。
” 過橋面,或是杭州人的一種特殊的面條吃法,就是把面條上的料加足了另置在小盤中,用來下酒。
嘉和要了過橋面,就是要請他們二位喝酒了。
果然嘉和又點了一瓶加飯,說:“下次專門吃過,今日意思意思。
” 杭漢雖和大伯幾年不見,但他是最懂這老人心事的,喉嚨就噎着,說不出話來,三人就先幹了一杯。
熱氣騰騰的面上來了,他幾次舉箸也難以下咽。
他是不勝酒的,此時卻陪着伯父一杯一杯喝。
方越餓了一天,自顧填肚子,呼噜呼噜吞着面條,卻問:“二哥,非洲比這裡熱吧,茶葉可生得好?” 杭漢一下子就想起了非洲,才離開了兩三天,卻恍如隔世。
他不是一個很善于言詞的人,但這時卻強打精神,自己寬自己的心,說出的話倒像是首詩:“非洲怎麼不熱,一年到頭都可采茶,每個月都可見茶花發,白花花的一片。
我們在苗圃裡插下茶穗,一年就有一米可長。
到了雨季,茶葉就越發可看。
茶園周圍,那是一片片的火焰樹,高高大大的,比街上遊行的紅旗還紅。
火焰樹旁邊,芒果樹挂滿了淺黃色的果實。
香蕉的葉子,比門窗還大,一串串的香蕉,就挂在中間,就像一串串的眉月。
還有一大球一大球的菠蘿,像士兵一樣,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立在茶園旁邊——” 正說到這裡,突聽一聲吼:“周樹傑!周樹傑!誰是周樹傑!” 隻見一個服務員拎着那高帽子走進店堂,猛的一聲吼,那三人頓時半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眼看着杭漢的臉就刷的一下白了,方越突然就站了起來,卻看見嘉和坐着,朝他笑了一笑。
突然,方越就感到了一陣輕松,就像那年從深山裡出來時第一次到杭家見到他一樣。
義父那沒有了小手指的左手朝他揮了揮,他就重新坐了下來。
那服務員卻走了過來,警惕地問道:“誰是周樹傑!” 嘉和卻問
沒想到他自己送上門來,那怪誰?這是個命既大而又苦的人,從小颠沛流離,日本佬槍炮下幾次死裡逃生,絕處總有貴人相助。
自幼受了杭家人熏陶,就成了一個不太有政治頭腦的憨子。
既然憨了,就憨到底吧,卻又到底還有血緣裡的那份聰明,一大半用在業務上了,一小半張開眼睛東張西望,就用到了不該用的地方上。
在美院學的工藝美術這一行,剛剛工作,五七年大鳴大放,他提了條意見,說解放後人民生活不注意審美趣味,燒的一些瓷器過于粗糙,還不如明清時期的一些民窯瓷器精緻,結果一總結,變成新中國的共産黨還不如三百年前的皇帝會當領導,這還了得?又加生父為漢奸,生母在美國,他不當右派誰當右派?發配浙南山中——你不是那麼關心燒窯嗎,我就讓你燒它一個夠! 好在方越跟着忘憂在山裡也呆了那麼些年,也還吃得起苦。
再加從小就跟着無果師父燒過窯,大學裡學的又是工藝美術,龍泉又是中國古代名窯哥窯弟窯的發祥地,杭方越在那裡倒也是歪打正着。
這一去,就好像回不來了。
哥窯弟窯的燒制法,已經失傳了幾百年,方越和同事們花了好大力氣,終于在前幾年相繼破秘。
山中一住十年,雖然戶口還在杭州,但老婆孩子卻都是當地農民。
山裡人倒也不曾對他白眼相加,他也算是過了一段平靜日子。
可憐終究是個倒黴人兒,屋漏偏逢連日雨,老婆帶着兒子上山勞作,竟被毒蛇所咬,來不及搶救,死了。
方越痛苦了一番,想想忘憂哥一生未娶,在天目山做了守林人,不是也過了半輩子,這才活過心來,隻是兒子杭窯太小,他一個人帶不過來。
正發愁呢,得荼來信,說他的養母茶女可以帶杭窯,于是便跟了去。
而他和他的同事們,也就在山裡紮下根,繼續恢複對龍泉窯燒制的課題研究。
這次來杭,就是彙報這方面的進展。
沒想到一進機關大院就被拿下,臨時套了頂高帽子就上了街。
遊鬥正酣,突然紅衛兵們就散了,說是靈隐寺那邊有行動,需要人力支援,他們把牛鬼蛇神扔在路燈初亮的十字街頭就不管了。
杭方越在山裡時間太長,本機關有許多造反派竟然都不認識他,趕着牛鬼蛇神往回走,就把他給落下了。
方越運動過得多,也有些老油條了,再說剛進城裡,還不明此次紅色恐怖究竟有多恐怖,傻乎乎地提着個帽子正四下裡觀看呢,一眼就看到了養父嘉和與二哥杭漢。
杭漢一把抓過他手裡的帽子,快步往前走着,邊走邊說:“走得理直氣壯一點,就當我們是造反派,專門去遊人家街的。
”虧他回到杭州才半天,就已經開始學會鬥争了。
嘉和卻問:“越兒,你怎麼改名叫周樹傑了?” 方越被這二位挾着走,邊走邊埋怨着:“我跟他們講了我不叫周樹傑,我叫杭方越。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聽我的,非把周樹傑的帽子給我戴上了。
周樹傑是我們廳的領導,那年我的右派還是他定的,怎麼我就成了他。
我再回頭看,他就排在我身後,戴着我的高帽子呢。
我想換回來,紅衛兵也不讓。
他們都不理我,當沒聽見。
” 方越好像說着别人的事情,東張西望,突然站住,指着街對面一家店說:“這不是奎元館嗎?我一天沒吃飯了。
” 杭嘉和想,虧他這種性情,随遇而安,想得開,這十年才活得下來,換一個人試試?又想,也不知方越這孩子多久沒吃過杭州城裡的面了,這麼想着,接過了那頂帽子,說:“走,吃蝦爆鳝面去。
” 他把高帽子随手放到門口,三人就進了面館。
這奎元館的面,也是幾十年的好名聲了。
革命,革命,總算還未把蝦爆鳝面革掉。
嘉和要了三碗,又對夥計說:“三碗都過橋。
”夥計走開時,嘉和對方越、杭漢二人笑笑說:“今日越兒是辛苦了,漢兒又剛剛從國外回來,我請你們客,過橋。
” 過橋面,或是杭州人的一種特殊的面條吃法,就是把面條上的料加足了另置在小盤中,用來下酒。
嘉和要了過橋面,就是要請他們二位喝酒了。
果然嘉和又點了一瓶加飯,說:“下次專門吃過,今日意思意思。
” 杭漢雖和大伯幾年不見,但他是最懂這老人心事的,喉嚨就噎着,說不出話來,三人就先幹了一杯。
熱氣騰騰的面上來了,他幾次舉箸也難以下咽。
他是不勝酒的,此時卻陪着伯父一杯一杯喝。
方越餓了一天,自顧填肚子,呼噜呼噜吞着面條,卻問:“二哥,非洲比這裡熱吧,茶葉可生得好?” 杭漢一下子就想起了非洲,才離開了兩三天,卻恍如隔世。
他不是一個很善于言詞的人,但這時卻強打精神,自己寬自己的心,說出的話倒像是首詩:“非洲怎麼不熱,一年到頭都可采茶,每個月都可見茶花發,白花花的一片。
我們在苗圃裡插下茶穗,一年就有一米可長。
到了雨季,茶葉就越發可看。
茶園周圍,那是一片片的火焰樹,高高大大的,比街上遊行的紅旗還紅。
火焰樹旁邊,芒果樹挂滿了淺黃色的果實。
香蕉的葉子,比門窗還大,一串串的香蕉,就挂在中間,就像一串串的眉月。
還有一大球一大球的菠蘿,像士兵一樣,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立在茶園旁邊——” 正說到這裡,突聽一聲吼:“周樹傑!周樹傑!誰是周樹傑!” 隻見一個服務員拎着那高帽子走進店堂,猛的一聲吼,那三人頓時半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眼看着杭漢的臉就刷的一下白了,方越突然就站了起來,卻看見嘉和坐着,朝他笑了一笑。
突然,方越就感到了一陣輕松,就像那年從深山裡出來時第一次到杭家見到他一樣。
義父那沒有了小手指的左手朝他揮了揮,他就重新坐了下來。
那服務員卻走了過來,警惕地問道:“誰是周樹傑!” 嘉和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