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高音喇叭,寬皮帶,再加上一個朗朗夏日——夠了,青春就這樣立刻進入颠覆期,幾乎成了一種生理反應。
十分鐘内,三好學生杭得放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迅猛的脫胎換骨。
在他的青春期,有着許多難言的痛苦,以往他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通過外力來解決,更不要說是像當下那樣的暴風驟雨般的外力了。
現在好了,一切摧枯拉朽,一切蕩滌全無,一切正常的和非常的苦惱如今都有了一個借口,一切的秩序都将徹底砸爛——我們迄今為止所經曆的心事都将有一個宣洩口——資産階級反動路線! 他把他那輛飛鴿牌自行車随手一扔,就跑上前去打聽:中國發生了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噢!噢!噢!原來是這樣,竟然有人敢反對毛主席,反對“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竟然出現了一個資産階級司令部,要讓中國人民受二茬罪,吃二遍苦,紅色江山從此變黑!這還了得,我們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向他宣傳革命真理的是女中的趙争争,杭得放去年在夏令營時見過她。
那時她梳着長辮,辮梢也有臭美的蝴蝶結,而今邁步從頭越了,兩把小闆刷,英姿飒爽。
杭得放一開始還問她,她們這麼出來,是誰組織的。
趙争争氣勢磅礴地反問他:革命需要批準嗎?造反需要恩許嗎?克倫威爾是有了批準才進行英國革命的嗎?巴黎人民是有了批準才攻打巴士底獄的嗎?阿芙洛爾巡洋艦是有了批準才有了十月革命那一聲炮響的嗎?革命者失去的是鎖鍊,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不用理論來證明什麼——你隻要走出校園,從你那些棺材闆文化中擡起頭來,舉目四望,你就知道,全中國都已經沸騰了。
從中央到地方,從工廠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人民已經最大限度地被發動起來了。
海燕在天空飛翔,它在迎接暴風雨,它在呐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杭得放看着她,簡直就如看着一個天外來客:這種說話的腔調、詞彙,走路的直挺腿與八字腳,紅袖章和紮着牛皮腰帶的腰,同樣是一身舊黃軍裝,穿在趙争争身上卻顯得氣宇軒昂。
這才是革命!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理想!什麼推選——讓一切推選之類的雞毛蒜皮見鬼去吧!他拿眼前的這一位比較起他自己學校中的那幾位來,真是有比較才有鑒别,兩下裡一對照,他們學校的什麼董渡江什麼孫華正,簡直就是小兒科,就是杭諺裡的“蟑螂竈壁雞,一對好夫妻”。
杭得放的腦海裡像是在過電,胸膛上仿佛在滾雷,真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他面孔煞白,雙目發呆,他仿佛在思考着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思考。
他隻是強烈感受到,一定要和眼下的革命者在一起,隻有和他們在一起,才有出路,才有前途,才有未來。
杭得放就這樣跟着趙争争進了大學門,誰知被他的堂哥潑了一盆冷水。
杭得荼決定從事他選定的專業研究時,少年杭得放就有些不理解,他自己是對那些所謂的食貨之類的東西一點也不感興趣的。
他的心向往未來,希望有感受新事物的狂喜。
但他尊重荼哥,把這疑惑藏在心裡。
他不能接受的現實是,時至今日,如火如荼的形勢,荼哥怎麼還要到湖州去考茶事之古,還要去接什麼新娘子,婆婆媽媽的怎麼就到了這個地步!他怎麼會對局勢發展保持這樣一種少有的冷靜,在他看來,這已經是近乎冷漠了。
甚至在聽到他親愛的弟弟沒有被推選為第一批上北京的紅衛兵之後,也沒有表現出特别的憂心忡忡。
他說,“文化大革命”究竟怎麼搞,搞成多大的規模,還有待于時間定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國共産黨的天下,事情并沒有發展到一夜之間人頭就要落地的地步,他總懷疑,有些人把局勢估計得那麼嚴重,是有其自身的不可告人之目的的。
杭得放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盯着他的荼哥,他甚至認為他的思維是不是出了問題,他怎麼還會得出這樣大錯特錯的估計,一個嶄新的世紀就要開始了,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得荼真的不知道得放的這種激情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是舊世界?為什麼要砸個落花流水?誰是奴隸?得荼在攻讀史學中的确已經養成了吃豬頭肉坐冷闆凳的習慣,凡事不務虛,他對那些大而無當的口号,本能地就有了一種抵觸和警惕。
“這一次你肯定錯了!”得放盯住了得荼的眼睛,說,“你肯定錯了!你看着吧,你會為你的錯誤路線的立場付出代價的。
” “我不要你的結論,我要你的論據論證。
” “你錯了!錯就錯在你給我設置了一個理論的圈套,可是我不會去鑽!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克倫威爾是有了論證才進行英國革命的嗎?巴黎人民是因為有了論證才攻打巴士底獄的嗎?阿芙洛爾巡洋艦是因為有了論證才有了十月革命那一聲炮響的嗎?不用理論來證明什麼——你隻要走出校園,從你那些棺材闆文化中擡起頭來,舉目四望,你就知道,全中國都已經開始沸騰了。
從中央到地方,從工廠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人民已經最大限度地被發動起來了。
海燕在天空飛翔,它在迎接暴風雨,它在呐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在呐喊,杭得放也在呐喊。
他在得荼的鬥室中來來回回地走,形如困獸,怒氣沖沖;鹦鹉學舌,豪情萬丈。
他接受這些言論與思想,不過是在剛才,但仿佛這些言論和思想的種子從來就生在他腦子裡,隻是一場春雨把它們催發了出來罷了。
他的口才、他的學識、他的勇氣和魅力,像原子核突然核裂變,放出了人們根本無法估算的能量。
比他大七八歲的哥哥大學助教杭得荼,雖然被他依舊大而無當但畢竟如暴風驟雨般的演講鎮住了。
他緊張地看着得放,心想,會不會是我真的錯了呢?人民群衆正在創造的曆史,難道是可以用以往的一切經驗來囊括的嗎?如此近距離地洞察曆史内在的發展規律、把握曆史進程的走向,對年輕的杭得荼而言,顯然是一件力不勝任的事情。
他向得放遞過去一杯茶,他想趁他喝茶之際,見縫插針地思索一下。
茶是白夜上次信封裡剩下的那一點顧渚紫筍,非常好喝,但恰恰屬于得放所言的棺材闆文化。
杭得放顯然進入狀态,一邊就着那棺材闆文化,一飲而盡,一邊繼續滔滔不絕—— “人民群衆為什麼會被廣泛地發動起來?為什麼振臂一呼而百應?為什麼這呼聲來自最高統帥?什麼叫史無前例?是誰真正歪曲了真理的聲音?是誰要在神州大地上建立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獨立王國?誰是躺在身邊的赫魯曉夫?” 杭得放那麼東一句西一句地對着他的堂哥呐喊着,仿佛得荼就是他革命的死敵,又仿佛那個死敵就在他自己的心裡,他要通過這種窮追不舍的方式把它從靈魂深處逼出來。
這樣一陣沒有明确目标的窮追猛打,終于把他自己給追累了,伸出手去,對得荼說:“再給我倒點茶。
” 現在他坐在床頭,神情沮喪,昨天被選下來的失敗感重新湧上心頭,他也就總算和從前的他挨上了一點點邊。
得荼發現他不再那麼歇斯底裡了,被他攪亂的思緒也才開始恢複一點正常。
他當然還是同情他的堂弟的,堂弟的生活原則是永遠第一,不要第二。
這其中不是很有着少年人的虛榮、資産階級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嗎?他的那麼些排比句,那麼些反诘,那麼些“必須”“絕對”“肯定”之中,不正包裹着一個非常軟弱的、卑微的東西,非常個人的東西嗎?如果真要批判,他自己不正是靶子嗎?不過此刻當哥哥的并不想點破他罷了。
他愛他的弟弟,甚至愛他的“永遠第一不要第二”,他相信他是會很快成熟起來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革命也不在乎别人挑選。
”他隻好那麼泛泛地寬慰他。
“爺爺在政協也受沖擊了。
”他告訴得荼,得荼并不奇怪。
這場運動會涉及很多人,他們杭家人是在所難免的。
“就把它作為對我們的一場考驗吧。
”得荼回答。
得放很感動,擡起頭來,說:“我會調整好自己的。
我會讓他們接納我的。
畢竟我還不是黑五類嘛。
” 現在,得放接受了這個同情和安慰,他的心情好起來了,信心足起來了。
他站了起來,說:“你還要去湖州接人家的新娘子嗎?等你回來,這個世界會變化得讓你認不出來!”
十分鐘内,三好學生杭得放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迅猛的脫胎換骨。
在他的青春期,有着許多難言的痛苦,以往他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通過外力來解決,更不要說是像當下那樣的暴風驟雨般的外力了。
現在好了,一切摧枯拉朽,一切蕩滌全無,一切正常的和非常的苦惱如今都有了一個借口,一切的秩序都将徹底砸爛——我們迄今為止所經曆的心事都将有一個宣洩口——資産階級反動路線! 他把他那輛飛鴿牌自行車随手一扔,就跑上前去打聽:中國發生了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噢!噢!噢!原來是這樣,竟然有人敢反對毛主席,反對“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竟然出現了一個資産階級司令部,要讓中國人民受二茬罪,吃二遍苦,紅色江山從此變黑!這還了得,我們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向他宣傳革命真理的是女中的趙争争,杭得放去年在夏令營時見過她。
那時她梳着長辮,辮梢也有臭美的蝴蝶結,而今邁步從頭越了,兩把小闆刷,英姿飒爽。
杭得放一開始還問她,她們這麼出來,是誰組織的。
趙争争氣勢磅礴地反問他:革命需要批準嗎?造反需要恩許嗎?克倫威爾是有了批準才進行英國革命的嗎?巴黎人民是有了批準才攻打巴士底獄的嗎?阿芙洛爾巡洋艦是有了批準才有了十月革命那一聲炮響的嗎?革命者失去的是鎖鍊,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不用理論來證明什麼——你隻要走出校園,從你那些棺材闆文化中擡起頭來,舉目四望,你就知道,全中國都已經沸騰了。
從中央到地方,從工廠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人民已經最大限度地被發動起來了。
海燕在天空飛翔,它在迎接暴風雨,它在呐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杭得放看着她,簡直就如看着一個天外來客:這種說話的腔調、詞彙,走路的直挺腿與八字腳,紅袖章和紮着牛皮腰帶的腰,同樣是一身舊黃軍裝,穿在趙争争身上卻顯得氣宇軒昂。
這才是革命!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理想!什麼推選——讓一切推選之類的雞毛蒜皮見鬼去吧!他拿眼前的這一位比較起他自己學校中的那幾位來,真是有比較才有鑒别,兩下裡一對照,他們學校的什麼董渡江什麼孫華正,簡直就是小兒科,就是杭諺裡的“蟑螂竈壁雞,一對好夫妻”。
杭得放的腦海裡像是在過電,胸膛上仿佛在滾雷,真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他面孔煞白,雙目發呆,他仿佛在思考着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思考。
他隻是強烈感受到,一定要和眼下的革命者在一起,隻有和他們在一起,才有出路,才有前途,才有未來。
杭得放就這樣跟着趙争争進了大學門,誰知被他的堂哥潑了一盆冷水。
杭得荼決定從事他選定的專業研究時,少年杭得放就有些不理解,他自己是對那些所謂的食貨之類的東西一點也不感興趣的。
他的心向往未來,希望有感受新事物的狂喜。
但他尊重荼哥,把這疑惑藏在心裡。
他不能接受的現實是,時至今日,如火如荼的形勢,荼哥怎麼還要到湖州去考茶事之古,還要去接什麼新娘子,婆婆媽媽的怎麼就到了這個地步!他怎麼會對局勢發展保持這樣一種少有的冷靜,在他看來,這已經是近乎冷漠了。
甚至在聽到他親愛的弟弟沒有被推選為第一批上北京的紅衛兵之後,也沒有表現出特别的憂心忡忡。
他說,“文化大革命”究竟怎麼搞,搞成多大的規模,還有待于時間定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國共産黨的天下,事情并沒有發展到一夜之間人頭就要落地的地步,他總懷疑,有些人把局勢估計得那麼嚴重,是有其自身的不可告人之目的的。
杭得放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盯着他的荼哥,他甚至認為他的思維是不是出了問題,他怎麼還會得出這樣大錯特錯的估計,一個嶄新的世紀就要開始了,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得荼真的不知道得放的這種激情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是舊世界?為什麼要砸個落花流水?誰是奴隸?得荼在攻讀史學中的确已經養成了吃豬頭肉坐冷闆凳的習慣,凡事不務虛,他對那些大而無當的口号,本能地就有了一種抵觸和警惕。
“這一次你肯定錯了!”得放盯住了得荼的眼睛,說,“你肯定錯了!你看着吧,你會為你的錯誤路線的立場付出代價的。
” “我不要你的結論,我要你的論據論證。
” “你錯了!錯就錯在你給我設置了一個理論的圈套,可是我不會去鑽!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克倫威爾是有了論證才進行英國革命的嗎?巴黎人民是因為有了論證才攻打巴士底獄的嗎?阿芙洛爾巡洋艦是因為有了論證才有了十月革命那一聲炮響的嗎?不用理論來證明什麼——你隻要走出校園,從你那些棺材闆文化中擡起頭來,舉目四望,你就知道,全中國都已經開始沸騰了。
從中央到地方,從工廠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人民已經最大限度地被發動起來了。
海燕在天空飛翔,它在迎接暴風雨,它在呐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在呐喊,杭得放也在呐喊。
他在得荼的鬥室中來來回回地走,形如困獸,怒氣沖沖;鹦鹉學舌,豪情萬丈。
他接受這些言論與思想,不過是在剛才,但仿佛這些言論和思想的種子從來就生在他腦子裡,隻是一場春雨把它們催發了出來罷了。
他的口才、他的學識、他的勇氣和魅力,像原子核突然核裂變,放出了人們根本無法估算的能量。
比他大七八歲的哥哥大學助教杭得荼,雖然被他依舊大而無當但畢竟如暴風驟雨般的演講鎮住了。
他緊張地看着得放,心想,會不會是我真的錯了呢?人民群衆正在創造的曆史,難道是可以用以往的一切經驗來囊括的嗎?如此近距離地洞察曆史内在的發展規律、把握曆史進程的走向,對年輕的杭得荼而言,顯然是一件力不勝任的事情。
他向得放遞過去一杯茶,他想趁他喝茶之際,見縫插針地思索一下。
茶是白夜上次信封裡剩下的那一點顧渚紫筍,非常好喝,但恰恰屬于得放所言的棺材闆文化。
杭得放顯然進入狀态,一邊就着那棺材闆文化,一飲而盡,一邊繼續滔滔不絕—— “人民群衆為什麼會被廣泛地發動起來?為什麼振臂一呼而百應?為什麼這呼聲來自最高統帥?什麼叫史無前例?是誰真正歪曲了真理的聲音?是誰要在神州大地上建立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獨立王國?誰是躺在身邊的赫魯曉夫?” 杭得放那麼東一句西一句地對着他的堂哥呐喊着,仿佛得荼就是他革命的死敵,又仿佛那個死敵就在他自己的心裡,他要通過這種窮追不舍的方式把它從靈魂深處逼出來。
這樣一陣沒有明确目标的窮追猛打,終于把他自己給追累了,伸出手去,對得荼說:“再給我倒點茶。
” 現在他坐在床頭,神情沮喪,昨天被選下來的失敗感重新湧上心頭,他也就總算和從前的他挨上了一點點邊。
得荼發現他不再那麼歇斯底裡了,被他攪亂的思緒也才開始恢複一點正常。
他當然還是同情他的堂弟的,堂弟的生活原則是永遠第一,不要第二。
這其中不是很有着少年人的虛榮、資産階級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嗎?他的那麼些排比句,那麼些反诘,那麼些“必須”“絕對”“肯定”之中,不正包裹着一個非常軟弱的、卑微的東西,非常個人的東西嗎?如果真要批判,他自己不正是靶子嗎?不過此刻當哥哥的并不想點破他罷了。
他愛他的弟弟,甚至愛他的“永遠第一不要第二”,他相信他是會很快成熟起來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革命也不在乎别人挑選。
”他隻好那麼泛泛地寬慰他。
“爺爺在政協也受沖擊了。
”他告訴得荼,得荼并不奇怪。
這場運動會涉及很多人,他們杭家人是在所難免的。
“就把它作為對我們的一場考驗吧。
”得荼回答。
得放很感動,擡起頭來,說:“我會調整好自己的。
我會讓他們接納我的。
畢竟我還不是黑五類嘛。
” 現在,得放接受了這個同情和安慰,他的心情好起來了,信心足起來了。
他站了起來,說:“你還要去湖州接人家的新娘子嗎?等你回來,這個世界會變化得讓你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