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然後,夏天到了。

    那是一個人物和事件紛至沓來的夏天,一個陌生女子的修長的腿一腳踢開杭得荼屋門的夏天。

     非常苗條的姑娘,身材可用“極好”來形容。

    頭戴軍帽,雙肩消瘦,黃軍裝上紮皮帶,胸部刻意挺起,連帶眉眼五官都豎拔起來。

    黃毛丫頭,文靜而暴烈,如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某些乖戾的武林女高手。

    個把月來的暴風驟雨,人們對此一族已刮目相看。

    不用提示,這些人很快就知道了腿的諸多用處——除了跳舞,踢球,跑步,行走,腿還可以這樣發揮功能啊——像一根雨後的春筍,“嗖”的一聲,彈開了杭得荼書香小屋的木門。

     她身後保镖似的站着一個身材适中的少年,濃眉大眼,眉間一痣,略呈紅色,鼻梁高挺,他也穿着一身舊軍裝,指着得荼,卻對姑娘說:“就是他。

    ” 這樣的見面依然使得荼别扭,多年來,在爺爺熏陶下,他已經成為一個在生活習性上非常注意細節的人,他勉強克制着自己,說:“得放,你們找錯人了吧。

    ” “沒錯,她要找的人就住在這裡。

    ”杭得放強調說。

     這些天,杭得荼已經這樣接待過好幾批人了,他們都是來找吳坤的,說是革命戰友。

    吳坤也真是出人意料之外,他本是上街買喜糖去的,還借了得荼的自行車,誰知就着了魔似的,跟着一群人進入了省委大院。

    那群人亂哄哄,吳坤看他們公說公婆說婆的,忍不住出來協調了幾句,這就被他們抓住不放了,非要他加入核心小組不可。

    吳坤拎着一包喜糖說:“不行不行,我還得回去結婚呢。

    ”一個家夥就叫:“先革命吧,革命完了我們給你舉行盛大的婚禮!”吳坤又叫:“我的自行車還是借來的!”那群人哪裡還容他說更多的,一把把他推進了人群。

    他隻好把鑰匙扔給一個他認都不認識的人,然後說:“騎上我的自行車,把我的喜糖帶回去,告訴新娘子,一會兒我就回來。

    ”這乃是他對這場即将舉行的婚禮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兩天以後白夜也沒有等到她的新郎,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得荼去找了吳坤好幾次,沒有一次找到的。

    第三天白夜就準備走了,和得荼告别時倒蠻正常,好像婚沒結成,她卻更輕松了。

    杭得荼問她,要不要他帶着她再去找一次新郎,白夜搖搖頭笑說:“提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太不了解此人了。

    ”她把他叫做“此人”,用詞中已見輕慢。

    得荼連忙說:“你别生他的氣,要知道他有多愛你,他是為你才到南方來的。

    ” 白夜用一種奇怪的神情看着他,說:“不完全是吧。

    ”見得荼那老實的樣子,想了想才說,“你不知道,他在北方處境并不好。

    他原來是翦伯贊曆史學派的後起之秀,這一派受批後他就跟着倒黴了。

    他要不是分到這裡來,這場運動,也會夠他受的。

    ” 得荼簡直可以說是大吃一驚。

    在他的心目中,說吳坤是反曆史學派的青年健将還差不多。

    他那副受到強烈刺激的神情,一定也讓白夜吃驚了,她笑笑說:“新娘子揭新郎的老底,你不會給他貼大字報吧。

    ” 得荼這才醒過來,見她一定要走,想送送她,她又搖頭:“千萬别送,我會愛上你的,我可是個大情種。

    ” “别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他突然說,看上去他真是有點生氣了。

    白夜仿佛無動于衷地笑笑,不再說話。

    得荼推着自行車,還是把白夜送到了汽車站。

    直到快上車的時候,一路無話的白夜才問:“生氣了?” 得荼臉紅了,他能夠感覺出來,因為耳朵燙得厲害。

    他說:“我沒生氣,你不用對我也那樣,那樣是很痛苦的。

    ” 她一下子睜大了眼睛,她的面容發生了奇特的變化,另一種嚴肅的神情從玩世不恭的表象中滲透出來了。

     她的樣子讓得荼不安起來,他拉着她的行李包,說還是回去吧,他一定負責把吳坤給找回來。

    姑娘卻使勁地搖搖頭,抽泣了一會兒,再次擡起頭來時,目光裡都是焦慮。

    她說她想早一點趕回去看看父親,這場革命到底怎麼回事,誰也摸不清,還是先回單位再說。

     “可你為什麼嫁給他呢?”杭得荼終于問。

     她攤開了手,近乎慘然一笑,說:“因為牽駱駝的人隻有他。

    ” 她再也沒有用曾經讓他出冷汗的那種目光看他,她是低着頭和他分手的,甚至沒有和他握一握手。

     白夜走後差不多一個星期,吳坤才從外面回來。

    他幾乎變成另一個人了,到校務處去領了紙墨毛筆來,把他和得荼原來視為書齋的宿舍弄得硝煙彌漫。

    得荼進門,見桌上床間,到處墨迹斑斑,就指着吳坤搖頭,說:“你啊,操之過急了。

    ”吳坤一邊對不起對不起地收拾東西,一邊說,正等着他杭得荼回來,道一聲告别呢。

    得荼說:“好嘛,學校分房子讓你結婚,你倒想用房子當起造反總部來了!”吳坤聽出得荼的弦外之音,卻也不反駁,隻是笑指他的額頭,說:“婦人之見,婦人之見。

    ”他倒也不勸得荼加入他的行動,反而問他,最近又有什麼收獲。

    得荼這才興奮起來,說發現一把大盤腸壺,從前吳山頂上茶館中用的。

    吳坤聽到這裡,歎了一口氣,說:“你倒還有心做學問,我想寫的《秦桧論》,現在也隻有擱一擱了。

    ” 吳坤研究宋史,到抗金那一段,學問反着做,不從嶽飛處下手,卻從秦桧這個人物來解剖,得荼原來是很佩服的。

    他說這就從一種鄉願式的非學術态度中解放出來,以曆史主義的嚴肅态度進入史實了。

    吳坤所以要把秦桧從道德層面的聲讨中剝離出來,擺到南宋初年的大時代背景下深究其行動的社會動因,得荼也是極為贊賞的。

    個人品行與大時代間的關系,他們過去也時有争論。

    他們私下裡讨論的東西,和吳坤發表在雜志上的不少論文,往往大相徑庭。

    漸漸地,得荼就以為吳坤起碼在學問上是心口不一的了。

    所以他現在即便長歎一聲,得荼也不怎麼當真。

    他隻是勸他别忙着革命,連結婚都忘記了。

    吳坤正要走,聽了此言,開玩笑似的說:“你看你,白夜已經回湖州了,你比我們還急呢。

    ”得荼聽了,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果然,吳坤搬走之後,就聽得到他的驚天動地的響聲,靜坐啊,點名啊,通報啊,緻電啊,果然,婚也顧不上“結”了,人也見不着蹤影了。

    “文化革命”工作組進駐院校之後,運動有人領導,吳坤他們一行人就顯得猶如另類,仿佛無政府主義者一般的了。

    個把月過去,朝令夕改,工作組突然又被撤回去了,說是執行了一條資産階級反動路線,吳坤這一派大獲全勝,潇潇灑灑殺了回來,在學校裡沖殺了一陣,又搬出去和别的造反派聯合造反。

    其間他倒是回來過一次。

    這一次得荼再勸他冷靜一些,他就不像第一次那麼客氣了。

    他說:“我本來還想勸你和我一起幹呢,沒想你到底還是采取保守主義立場。

    ” “你沒說我保皇派,算是客氣了吧。

    ”得荼笑笑說,他還是不願意因為觀點問題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

    吳坤也笑了,說:“因為單純輕信而受蒙蔽,曆史上不乏其人。

    ” “這話難道不是應該由我來說給你聽的嗎?”得荼說。

    兩個青年人,仿佛半開玩笑,其實是越來越當真的了。

     吳坤愣了一下,突然神色一變,笑了起來,從口袋中取出一封信說:“好了好了,暫時休戰,給你。

    ” 得荼打開一看,卻是當年徽商開茶莊時的茶票,這可是寶貝,坊間已見不着這些東西了。

    得荼大為高興,一邊小心地對着天光看品相,一邊笑着說:“你還沒忘記為那個未來的博物館收集實物啊,這可都是四舊。

    ” “家裡人一從安徽寄來,我就立刻轉給你。

    放在我手裡,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把它破掉了。

    ” 得荼盯着那張茶票,愛不釋手地看,他像是已經被這張茶票吸引似的忘記了他們剛才的争論,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

    他們兩個智商相埒,且都是生性敏感之人,在這方面,得荼一點也不比吳坤遜色。

    隻是得荼常常内化為理解,而吳坤則往往外化為多疑,又往往不能控制他的多疑,你從他的臉上總能看到那猜疑的蛛絲馬迹。

    正因為如此,得荼不相信吳坤和得放他們一樣不假思索就一頭紮進運動。

    恰恰相反,吳坤在許多方面甚至比他更為深思熟慮,難道他真的以為在1966年的夏天之前,中國已經有了一個足以颠覆黨中央毛主席的資産階級司令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