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又換成松樹……能不能有個全面的、長遠的規劃,一次把它解決了呢?好像人們不知道,這麼來回折騰,工人的開支、汽油、瀝青、砂石……是需要重複消耗的。
能不能不這麼幹呢?這些問題說起來,似乎人人都知道,可為什麼還是這樣幹下去呢?” 這女人,外表是那麼一副死硬的樣子,其實呢,像未省事的兒童一樣的執著、認真。
鄭子雲不由得問道:“您記得《共産黨宣言》裡的第一句話嗎?” “一個幽靈,共産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黨人和德國的警察,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同盟。
” “好極了。
記得最後一句嗎?” “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簡直像中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教師的提問。
他在想什麼?純粹的“意識流”。
鄭子雲從沙發上站起來,倒背着雙手,腳步很輕地,但又是很快地在房間裡來回走動着。
隔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才說話:“您怎麼會找到了我?” “我有個同學,在您那個部工作。
他告訴我,在您這一層幹部裡,您是一個肯幹、敢幹、思想解放的領導幹部。
”這話說得真糟糕,好像成心在拍他的馬屁,葉知秋渾身不自在起來。
鄭子雲果然鎖緊了眉頭。
“您那位同學叫什麼名字?在哪個部門工作?” “他叫賀家彬,在……” “哦,我熟悉他。
他很久沒來看我了。
” “他這人有點古怪。
” “他有一種病态的自尊心,這也許是知識分子的通病。
不過人是很好的。
” 葉知秋笑笑:“未必吧?” “怎麼這樣說呢?” “他們那個管政工的局長,似乎并不這麼認為。
” “為什麼?” “也許他的思想有些偏激和異端吧。
” 一抹譏諷的微笑,浮上了鄭子雲的嘴角。
“念大學的時候,我們都是B大學最早的校刊編委,當時,為了給校刊命名,争得面紅耳赤。
他說我那些提議,隻能讓人想起女人用的化妝品商店,而新聞絕不應該是一種裝飾。
新聞報紙的靈魂,是真實。
他建議用‘X光室’,編委們一緻反對,說那個名字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以為我們辦的是一張有關醫學方面的報紙。
他大嚷大叫,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報紙就應該像醫生一樣,至少是個會照X光的醫生,即使治不了病,也應該能夠作出診斷,告訴這個社會,你有病了,你的病在哪兒;或是說,你别疑神疑鬼,你沒病,你的内髒是健康的,它在正常地工作。
挺幼稚,還有點偏激,是不是?想起來很可笑。
可是這裡面總有些讓人感動的東西。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保留住那些讓人感動的稚氣,保護着自己不受世俗生活的污染。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是那個勁頭。
這個連花崗岩也能锉碎的生活,似乎并沒有将他改變多少。
您說,究竟什麼力量是強大的呢?生活?歲月?精神?我倒真是幹了新聞這一行。
我才明白,他那套議論,完全行不通。
按理,應該說真話,怕什麼呢?不是說嗎,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也許我們還不夠徹底。
我們常說報紙的黨性,但黨性就是隻說好話嗎?我們吃這個虧吃得不少了。
我不是政治家,我大概也不是個合格的記者——我隻是從思想深處說。
事實上我還是按着整個機器的轉速運轉着。
您知道我們那一代人最基本的特征是什麼?是不識時務。
” 葉知秋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哦,這茶葉的味道很好。
” 鄭子雲停住腳步。
為什麼她也喜歡龍井?他看不出她和自己的老婆有什麼共通之處,幾乎沒有。
她總在想着什麼,問着什麼。
要是十億部頭腦都像這樣開動起來,會産生多大的能量呢?喜歡龍井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他為什麼要去考慮這個問題呢?在他心底深處,總是糾纏着一種淡淡的憂慮,他害怕所有的人會變得和他老婆一樣。
“喜歡嗎?” “不錯。
”葉知秋一向分辨不清茶葉的品種。
喝茶是一樁講究的事,她和莫征連開水都不能保證供應。
鄭子雲重又開始踱步。
應該從哪兒說起,又應該怎樣才能讓一個和工業、和經濟毫無關系的人明白,工業發展、改革所面臨着的重重困難,又怎樣在困難中前進呢?她有熱情,願意了解、研究,然而這是多麼複雜的一套程序啊。
也許應該先讓她看些經濟研究之類的材料?有關目前工業生産、企業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國外的經驗?對,讓秘書或調查研究室的同志找些材料給她看看,但她叫什麼名字,住在什麼地方? “對不起,請問您的名字?” 他早已忘記了那張介紹信上的名字,盡管他很認真地看過介紹信上的印章和日期。
“葉知秋。
” “這名字很美。
”他站住沉思起來,想着這女人有個很适合她的,能表現她精神、性格的名字。
“對了,可惜給了我這樣一個人。
” 她為什麼這樣敏感?也許還有一點神經質。
鄭子雲覺得這句随意的話好像傷害了她。
他很想向這個值得尊敬的女人挽回這一點,于是玩笑地加了一句:“哦,不,比方苦瓜很苦,可有人就愛吃它的苦味兒……”這句話更是不倫不類,鄭子雲覺得這次是真正地失言了。
除了自己的老婆,他從未在辦公室以外和女人打過交道,他根本不懂得女人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同女人周旋。
況且,這女人和他妻子不同,不能用那種“好男不和女鬥”的遷就态度,她是完全獨立于男人之外的。
也不能用虛僞的奉承,雖然好些女人都喜歡那一套假話。
她的頭腦相當清楚。
葉知秋卻豁達地笑了:“這比喻挺準确,我還從沒有想到過這麼合适的一個字眼兒:苦瓜,好。
” 她是真沒有生氣,還是有意地做作?不,這樣的女人是不會做作的。
這萍水相逢的女人,給人一種信賴感,她是那種第一次見面就可以無話不談的人。
第六感覺究竟是唯心的,還是科學的? 時間過得真有那麼快嗎? 他們談社會,談經濟,談體制改革,談三中全會以後正在展開的遠景,也談哲學,談政治……她,一副職業婦女的派頭,像男人一樣把手叉在腰上講話。
談到激動的時候,也不管是不是第一次在一個副部長家裡做客,背着手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鄭子雲從這頭走到那頭,葉知秋從那頭走到這頭,或是他們就幹脆站在地當間兒講話。
真怪,他老婆是和他差不多黨齡的老黨員了。
可是,為什麼他們早已不在一起談政治,談社會,談經濟,談哲學了呢?也許這應該怪他自己。
他大部分的生活,除了睡覺(而且他們也早已不在一個房間裡睡了),都是在部裡、在各種會議上、在小汽車上度過的,就連星期天也很少休息。
即使回到家裡,那些公事,也像他熱戀着的情人,不肯從他的腦海裡退去。
更何況每每回到家裡,便已累得精疲力竭,沒有精力說東道西。
有時,即使想要聊聊,夏竹筠也似聽非聽地沒有反應,鄭子雲很快地就沒有了興味。
他常想,有什麼能撼醒她那任什麼也不思索,已經變得麻木的頭腦呢? 難道她的精神,已經随着肉體變得老朽?讓一個人的情感保持經久不變的吸引力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物質上、形式上的美?但再美的肉體也會老化、起皺。
他不明白為什麼好些女人,偏偏把全副精力,放在監視自己的丈夫和防範别的女人這種完全不可挽回的後果上,而不注重于保持自己的進取精神,永遠把一個嶄新的、可愛的、美好的、因而也是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展現在丈夫的眼前? 愛情,絕不是少男少女才享有的專利權。
即使在多年的老夫老妻之間,也應該注意保持着初婚時那種詩意和美麗。
對待它,應該像對待花朵一樣,經常澆水、施肥、松土、去蟲……絕不能像對待買回家的掃帚一樣,往廚房的門後一扔,就萬無一失了。
不了解這一點的女人,真是個傻女人。
夏竹筠衣着入時,注意修飾,從不哈哈大笑,生怕臉上不斷堆出的笑紋會加深皮膚的皺褶。
真的,近六十歲的人了,看上去也就是四十七八的樣子。
臉上的皮膚仍然白皙光潔,沒有一塊花斑。
隻有湊得很近,又十分注意觀察的時候,才能發現她眼角上
能不能不這麼幹呢?這些問題說起來,似乎人人都知道,可為什麼還是這樣幹下去呢?” 這女人,外表是那麼一副死硬的樣子,其實呢,像未省事的兒童一樣的執著、認真。
鄭子雲不由得問道:“您記得《共産黨宣言》裡的第一句話嗎?” “一個幽靈,共産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黨人和德國的警察,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同盟。
” “好極了。
記得最後一句嗎?” “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簡直像中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教師的提問。
他在想什麼?純粹的“意識流”。
鄭子雲從沙發上站起來,倒背着雙手,腳步很輕地,但又是很快地在房間裡來回走動着。
隔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才說話:“您怎麼會找到了我?” “我有個同學,在您那個部工作。
他告訴我,在您這一層幹部裡,您是一個肯幹、敢幹、思想解放的領導幹部。
”這話說得真糟糕,好像成心在拍他的馬屁,葉知秋渾身不自在起來。
鄭子雲果然鎖緊了眉頭。
“您那位同學叫什麼名字?在哪個部門工作?” “他叫賀家彬,在……” “哦,我熟悉他。
他很久沒來看我了。
” “他這人有點古怪。
” “他有一種病态的自尊心,這也許是知識分子的通病。
不過人是很好的。
” 葉知秋笑笑:“未必吧?” “怎麼這樣說呢?” “他們那個管政工的局長,似乎并不這麼認為。
” “為什麼?” “也許他的思想有些偏激和異端吧。
” 一抹譏諷的微笑,浮上了鄭子雲的嘴角。
“念大學的時候,我們都是B大學最早的校刊編委,當時,為了給校刊命名,争得面紅耳赤。
他說我那些提議,隻能讓人想起女人用的化妝品商店,而新聞絕不應該是一種裝飾。
新聞報紙的靈魂,是真實。
他建議用‘X光室’,編委們一緻反對,說那個名字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以為我們辦的是一張有關醫學方面的報紙。
他大嚷大叫,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報紙就應該像醫生一樣,至少是個會照X光的醫生,即使治不了病,也應該能夠作出診斷,告訴這個社會,你有病了,你的病在哪兒;或是說,你别疑神疑鬼,你沒病,你的内髒是健康的,它在正常地工作。
挺幼稚,還有點偏激,是不是?想起來很可笑。
可是這裡面總有些讓人感動的東西。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保留住那些讓人感動的稚氣,保護着自己不受世俗生活的污染。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是那個勁頭。
這個連花崗岩也能锉碎的生活,似乎并沒有将他改變多少。
您說,究竟什麼力量是強大的呢?生活?歲月?精神?我倒真是幹了新聞這一行。
我才明白,他那套議論,完全行不通。
按理,應該說真話,怕什麼呢?不是說嗎,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也許我們還不夠徹底。
我們常說報紙的黨性,但黨性就是隻說好話嗎?我們吃這個虧吃得不少了。
我不是政治家,我大概也不是個合格的記者——我隻是從思想深處說。
事實上我還是按着整個機器的轉速運轉着。
您知道我們那一代人最基本的特征是什麼?是不識時務。
” 葉知秋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哦,這茶葉的味道很好。
” 鄭子雲停住腳步。
為什麼她也喜歡龍井?他看不出她和自己的老婆有什麼共通之處,幾乎沒有。
她總在想着什麼,問着什麼。
要是十億部頭腦都像這樣開動起來,會産生多大的能量呢?喜歡龍井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他為什麼要去考慮這個問題呢?在他心底深處,總是糾纏着一種淡淡的憂慮,他害怕所有的人會變得和他老婆一樣。
“喜歡嗎?” “不錯。
”葉知秋一向分辨不清茶葉的品種。
喝茶是一樁講究的事,她和莫征連開水都不能保證供應。
鄭子雲重又開始踱步。
應該從哪兒說起,又應該怎樣才能讓一個和工業、和經濟毫無關系的人明白,工業發展、改革所面臨着的重重困難,又怎樣在困難中前進呢?她有熱情,願意了解、研究,然而這是多麼複雜的一套程序啊。
也許應該先讓她看些經濟研究之類的材料?有關目前工業生産、企業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國外的經驗?對,讓秘書或調查研究室的同志找些材料給她看看,但她叫什麼名字,住在什麼地方? “對不起,請問您的名字?” 他早已忘記了那張介紹信上的名字,盡管他很認真地看過介紹信上的印章和日期。
“葉知秋。
” “這名字很美。
”他站住沉思起來,想着這女人有個很适合她的,能表現她精神、性格的名字。
“對了,可惜給了我這樣一個人。
” 她為什麼這樣敏感?也許還有一點神經質。
鄭子雲覺得這句随意的話好像傷害了她。
他很想向這個值得尊敬的女人挽回這一點,于是玩笑地加了一句:“哦,不,比方苦瓜很苦,可有人就愛吃它的苦味兒……”這句話更是不倫不類,鄭子雲覺得這次是真正地失言了。
除了自己的老婆,他從未在辦公室以外和女人打過交道,他根本不懂得女人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同女人周旋。
況且,這女人和他妻子不同,不能用那種“好男不和女鬥”的遷就态度,她是完全獨立于男人之外的。
也不能用虛僞的奉承,雖然好些女人都喜歡那一套假話。
她的頭腦相當清楚。
葉知秋卻豁達地笑了:“這比喻挺準确,我還從沒有想到過這麼合适的一個字眼兒:苦瓜,好。
” 她是真沒有生氣,還是有意地做作?不,這樣的女人是不會做作的。
這萍水相逢的女人,給人一種信賴感,她是那種第一次見面就可以無話不談的人。
第六感覺究竟是唯心的,還是科學的? 時間過得真有那麼快嗎? 他們談社會,談經濟,談體制改革,談三中全會以後正在展開的遠景,也談哲學,談政治……她,一副職業婦女的派頭,像男人一樣把手叉在腰上講話。
談到激動的時候,也不管是不是第一次在一個副部長家裡做客,背着手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鄭子雲從這頭走到那頭,葉知秋從那頭走到這頭,或是他們就幹脆站在地當間兒講話。
真怪,他老婆是和他差不多黨齡的老黨員了。
可是,為什麼他們早已不在一起談政治,談社會,談經濟,談哲學了呢?也許這應該怪他自己。
他大部分的生活,除了睡覺(而且他們也早已不在一個房間裡睡了),都是在部裡、在各種會議上、在小汽車上度過的,就連星期天也很少休息。
即使回到家裡,那些公事,也像他熱戀着的情人,不肯從他的腦海裡退去。
更何況每每回到家裡,便已累得精疲力竭,沒有精力說東道西。
有時,即使想要聊聊,夏竹筠也似聽非聽地沒有反應,鄭子雲很快地就沒有了興味。
他常想,有什麼能撼醒她那任什麼也不思索,已經變得麻木的頭腦呢? 難道她的精神,已經随着肉體變得老朽?讓一個人的情感保持經久不變的吸引力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物質上、形式上的美?但再美的肉體也會老化、起皺。
他不明白為什麼好些女人,偏偏把全副精力,放在監視自己的丈夫和防範别的女人這種完全不可挽回的後果上,而不注重于保持自己的進取精神,永遠把一個嶄新的、可愛的、美好的、因而也是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展現在丈夫的眼前? 愛情,絕不是少男少女才享有的專利權。
即使在多年的老夫老妻之間,也應該注意保持着初婚時那種詩意和美麗。
對待它,應該像對待花朵一樣,經常澆水、施肥、松土、去蟲……絕不能像對待買回家的掃帚一樣,往廚房的門後一扔,就萬無一失了。
不了解這一點的女人,真是個傻女人。
夏竹筠衣着入時,注意修飾,從不哈哈大笑,生怕臉上不斷堆出的笑紋會加深皮膚的皺褶。
真的,近六十歲的人了,看上去也就是四十七八的樣子。
臉上的皮膚仍然白皙光潔,沒有一塊花斑。
隻有湊得很近,又十分注意觀察的時候,才能發現她眼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