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令人饞涎欲滴的紅菜湯的香味,從廚房裡飄送過來。
案闆上,還響着切菜刀輕快的節奏。
也許因為身體已經恢複了健康,葉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陽的暖意。
發了幾天燒,身子軟軟的,嘴裡老有一股苦味,什麼也吃不下去。
廚房裡送過來的香味,誘發着葉知秋的食欲。
她跟許多善良的人一樣,一點兒順心的小事,都會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樂趣。
比方說,一個好天氣;一封盼望已久的來信;看了一部好電影;電車上有個吊兒郎當的小青年給老太太讓了座……現在呢,隻是因為這晴朗的天;病後的好胃口;莫征周到而又不露形迹的關切。
多虧莫征。
如果沒有他,誰能這樣細心地照料她呢?抓藥、煎藥、變着法兒地調換着夥食的花樣……但這番感慨莫征是不要聽的,他會拿眼睛翻她,還會不屑地從鼻子裡往外噴冷氣兒,好像她是賣梨膏糖的。
她高興。
不由得想說兩句無傷大雅的廢話——你叫它耍貧嘴也行,或是唱幾嗓子。
她試着咕咕噜噜地哼了幾句,不行,嗓子是嘶啞的,還帶着齉齉的鼻音,兩個鼻管裡仍舊塞滿了沒有打掃幹淨的濁物。
她索然地發了一會兒呆,便收起了心。
真的,一個人,即使在自己家裡,也不能太過放肆。
這種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成為一種習慣,然後不知不覺地帶到辦公室,或者是帶到公共場合裡去,就會引起莫名其妙的指責或非議。
何況她在别人眼裡,已經是個行為荒誕、不合時宜的人物。
她愣怔了一會兒,突然想起了久已忘記的法文,不禁高聲地問了一句:“今天中午吃什麼?” 莫征在廚房用法文嚷道:“紅菜湯、臘腸和面包。
” 這孩子真不賴,竟然沒有忘記。
這當然因為他自小生活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
有教養的家庭?——他現在什麼也沒有了,真正地成了一個孤兒,就像她一樣。
可教養又是什麼呢?在那幾年,它是一種容不得的奢侈品,是資産階級這個詞彙的同義語。
人類真是一群瘋狂的傻瓜,為什麼要創造文明呢?要是還停留在洪荒時代,或是還用四肢在地上爬行,一切大概會簡單得多。
莫征的父母,曾是一所名牌大學的法文教授。
五十年代中期,葉知秋做過他們的學生。
那時,莫征隻有三歲多,很像英國電影《霧都孤兒》裡那個可愛的小男孩奧利佛爾。
穿着一套淺藍色的法蘭絨衣服,黑黑的眼珠,像兩顆滾動着的黑寶石。
每次開飯以前,他總是把兩隻洗得幹幹淨淨的小手,平放在桌子上讓媽媽檢查,然後有禮貌地用法文問道:“我可以吃飯了嗎?”每每葉知秋到莫教授家裡做客,總是戲谑地管莫征叫奧利佛爾。
當時,葉知秋絕沒想到,他以後的命運,竟是孤兒奧利佛爾的翻版。
為這,葉知秋總覺得有點兒對不起莫征。
沒想到她這善意的玩笑竟成了一個巫婆的咒語,不然,何以會應驗得如此準确呢? “文化大革命”中父母雙雙死于非命之後,莫征成了靠偷竊過日子的小賊,像一隻流落在街頭的野狗。
葉知秋第一次把他從派出所領回之後,他甚至狠狠地咬了她一口,在她家裡來了一次卷逃。
這也許是每一條野狗的經驗,躲着那些伸過來的手,再不就咬它一口。
别相信它會撫摸你,它要麼給你一頓毒打,要麼就勒死你。
葉知秋再一次把他從派出所領了回來。
她也弄不清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也許因為她自小也是一個孤兒,飽嘗過世态的炎涼和寄人籬下的痛苦?它們像一條天生的紐帶,把她和莫征聯在一起。
也許因為這一生她将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母愛,像一切女人一樣,頑強地需要一個表現這種天性的機會。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醜陋真是一種不幸。
說不出葉知秋臉上的哪個部件究竟有什麼明顯的缺陷,可是這些部件湊在一起,毫不誇張地說,幾乎使她成了一千個女人裡也難以遇到的一個頂醜的女人。
那些很代表她性格的頭發,又粗、又多、又硬,頭發的式樣也非常古怪。
她又不肯讓理發師剪個稍稍時髦一點的發型,稍稍地削薄一點。
于是,又短又厚的頭發,像放射線一樣向四處支棱着,遠遠看去,活像頭上戴了一頂士兵的鋼盔。
渾身上下看不到一點兒女性的曲線和魅力。
肩膀方方正正,就像伐木人用斧子砍倒的一棵老樹的樹樁。
沒有一個神經正常的男人,會娶這樣一個女人做妻子。
菜飯端進來了。
莫征,像飯店裡老練的服務員,右手端着騰着熱氣的紅菜湯,左手拿着兩個分盛着臘腸和面包的盤子。
兩
案闆上,還響着切菜刀輕快的節奏。
也許因為身體已經恢複了健康,葉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陽的暖意。
發了幾天燒,身子軟軟的,嘴裡老有一股苦味,什麼也吃不下去。
廚房裡送過來的香味,誘發着葉知秋的食欲。
她跟許多善良的人一樣,一點兒順心的小事,都會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樂趣。
比方說,一個好天氣;一封盼望已久的來信;看了一部好電影;電車上有個吊兒郎當的小青年給老太太讓了座……現在呢,隻是因為這晴朗的天;病後的好胃口;莫征周到而又不露形迹的關切。
多虧莫征。
如果沒有他,誰能這樣細心地照料她呢?抓藥、煎藥、變着法兒地調換着夥食的花樣……但這番感慨莫征是不要聽的,他會拿眼睛翻她,還會不屑地從鼻子裡往外噴冷氣兒,好像她是賣梨膏糖的。
她高興。
不由得想說兩句無傷大雅的廢話——你叫它耍貧嘴也行,或是唱幾嗓子。
她試着咕咕噜噜地哼了幾句,不行,嗓子是嘶啞的,還帶着齉齉的鼻音,兩個鼻管裡仍舊塞滿了沒有打掃幹淨的濁物。
她索然地發了一會兒呆,便收起了心。
真的,一個人,即使在自己家裡,也不能太過放肆。
這種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成為一種習慣,然後不知不覺地帶到辦公室,或者是帶到公共場合裡去,就會引起莫名其妙的指責或非議。
何況她在别人眼裡,已經是個行為荒誕、不合時宜的人物。
她愣怔了一會兒,突然想起了久已忘記的法文,不禁高聲地問了一句:“今天中午吃什麼?” 莫征在廚房用法文嚷道:“紅菜湯、臘腸和面包。
” 這孩子真不賴,竟然沒有忘記。
這當然因為他自小生活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
有教養的家庭?——他現在什麼也沒有了,真正地成了一個孤兒,就像她一樣。
可教養又是什麼呢?在那幾年,它是一種容不得的奢侈品,是資産階級這個詞彙的同義語。
人類真是一群瘋狂的傻瓜,為什麼要創造文明呢?要是還停留在洪荒時代,或是還用四肢在地上爬行,一切大概會簡單得多。
莫征的父母,曾是一所名牌大學的法文教授。
五十年代中期,葉知秋做過他們的學生。
那時,莫征隻有三歲多,很像英國電影《霧都孤兒》裡那個可愛的小男孩奧利佛爾。
穿着一套淺藍色的法蘭絨衣服,黑黑的眼珠,像兩顆滾動着的黑寶石。
每次開飯以前,他總是把兩隻洗得幹幹淨淨的小手,平放在桌子上讓媽媽檢查,然後有禮貌地用法文問道:“我可以吃飯了嗎?”每每葉知秋到莫教授家裡做客,總是戲谑地管莫征叫奧利佛爾。
當時,葉知秋絕沒想到,他以後的命運,竟是孤兒奧利佛爾的翻版。
為這,葉知秋總覺得有點兒對不起莫征。
沒想到她這善意的玩笑竟成了一個巫婆的咒語,不然,何以會應驗得如此準确呢? “文化大革命”中父母雙雙死于非命之後,莫征成了靠偷竊過日子的小賊,像一隻流落在街頭的野狗。
葉知秋第一次把他從派出所領回之後,他甚至狠狠地咬了她一口,在她家裡來了一次卷逃。
這也許是每一條野狗的經驗,躲着那些伸過來的手,再不就咬它一口。
别相信它會撫摸你,它要麼給你一頓毒打,要麼就勒死你。
葉知秋再一次把他從派出所領了回來。
她也弄不清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也許因為她自小也是一個孤兒,飽嘗過世态的炎涼和寄人籬下的痛苦?它們像一條天生的紐帶,把她和莫征聯在一起。
也許因為這一生她将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母愛,像一切女人一樣,頑強地需要一個表現這種天性的機會。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醜陋真是一種不幸。
說不出葉知秋臉上的哪個部件究竟有什麼明顯的缺陷,可是這些部件湊在一起,毫不誇張地說,幾乎使她成了一千個女人裡也難以遇到的一個頂醜的女人。
那些很代表她性格的頭發,又粗、又多、又硬,頭發的式樣也非常古怪。
她又不肯讓理發師剪個稍稍時髦一點的發型,稍稍地削薄一點。
于是,又短又厚的頭發,像放射線一樣向四處支棱着,遠遠看去,活像頭上戴了一頂士兵的鋼盔。
渾身上下看不到一點兒女性的曲線和魅力。
肩膀方方正正,就像伐木人用斧子砍倒的一棵老樹的樹樁。
沒有一個神經正常的男人,會娶這樣一個女人做妻子。
菜飯端進來了。
莫征,像飯店裡老練的服務員,右手端着騰着熱氣的紅菜湯,左手拿着兩個分盛着臘腸和面包的盤子。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