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村野小店
關燈
小
中
大
黑龍村頭,有個小店。
這個鄉村小店,遠離村莊,臨街傍道,四鄰不靠。
它的周遭兒,是用黃土打成的人頭來高的垣牆。
牆根,已經堿得很厲害了。
從牆上溜下的堿土,被風刮起,到處飛揚。
兩扇翹翹棱棱的大門,是用雜木闆條子釘起來的。
大門口上,靠垣牆豎着一根劈裂了的大竹竿。
竹竿頭上,挂着一把破笊籬。
笊籬被風一刮,像打秋千似的擺來擺去,扯得竹竿嘎吱嘎吱亂響。
這種景物,告訴由此路過的行人:這是一家鄉村小店。
黃昏逼近了。
青煙、白雲點綴着初春的農村。
藏仇懷恨的梁永生,含冤帶氣地趕了一天路,來到這家陌生小店的門口上。
這時節,他已經精疲力竭,覺着有點吃不住勁兒了,便決定今晚就投宿這裡,歇上一夜,明兒再走,也順便掃問掃問翠花和志勇的下落。
梁永生跨步進了院門。
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院兒,平平展展,寬寬綽綽。
房雖不多,也不好,可設計的格局倒挺在行。
北面是客房,東面是車棚,西面是畜棚,南面是草棚。
大概是因為天還不大黑吧,畜棚裡空蕩蕩的,一頭牲口也沒有。
隻有幾隻毛腿雞,正咯咯地叫着,用腳扒刨糞土。
一群唧唧喳喳的麻雀,時而落在槽頭覓啄食物,時而又騰上屋檐叫起來。
在一排客房的盡東頭兒,有個兩庹來寬的獨間小屋。
一位六十來歲的老頭兒,正趴在桌邊上,戴着老花眼鏡,一手擎着毛筆,一手撥拉算盤子。
在他掭筆的當兒,站在院中的梁永生朝屋裡喊了一聲: “店家!” “來喽!” 那老頭高聲地答應着,屁股并沒動。
他不慌不忙地在本子上寫完一行字,把筆擔在墨盒兒上,摘下眼鏡子,然後這才急忙起身出迎。
他來到永生面前,望着旅客那殘留着失眠青印的面孔,抱歉地說: “事忙先落賬;叫你久等了——來,快屋裡坐。
” 梁永生跟着店家,來到一座客房的門前。
店家推開殘缺不齊的破風門子,又把手臂一伸,眼裡含着熱情的光澤: “請吧。
” 梁永生進屋一看,這是一座五間屋通連着的大客房。
靠着後山牆,有一條扯東到西的土炕。
這條用土坯壘起來的炕上,沒有葦席,隻鋪了一層厚厚的谷草。
靠窗的前山牆這邊,擺着一張角斜懈縫的單桌兒。
桌面上,放着兩把茶壺、幾個茶碗。
桌子底下,有兩個大瓦盆,這是供旅客洗臉用的。
揳在牆面上的釘子上,挂着一把用黍子苗兒縛成的大笤帚。
店家跟進屋後,跷起腳來摘下笤帚,一邊給梁永生掃着脊背、脖領上的塵土,一邊跟他說着眼目前的見面話兒: “貴姓啊?” “姓梁。
” “三十挂零了吧?” “半截零啦!” 店家已經明顯地看出:這位旅客雖已到了中年人的年齡,可他還仍然保持着青年人的風貌。
就說: “你長得少相——從南鄉來吧?” “哎。
” “到哪裡去呢?” “到北鄉去。
” “在這裡住幾天嗎?” “不。
明兒就走。
” “你是龍潭街一帶的吧?” “哎。
” “你是不是叫梁永生?” 這一句,把個梁永生問愣了:咦?蹊跷!他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于是,永生便打量起這位五短身材的店家來。
隻見,他高高的鼻梁,長長的壽眉,朝前端端着的下巴颏兒上,留着一撮兒黑白摻雜的山羊胡兒。
腰裡,紮着一個油污斑斑的白圍裙,把他那破破爛爛的褲子罩住了半截。
永生一邊觀察店家的衣着、相貌,一邊翻騰着記憶。
眨眼登時,一張又一張的男人面孔,在永生的腦海裡一個跟一個地閃出來,接着又很快地消逝了。
他看罷多時,想了好久,覺着并不認識這位店家。
于是,隻好問道: “你認識我?” “不認識。
” “那,你咋知道我的名字?” “你真是梁永生?” 永生的默認,引出了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
隻見,那又驚又喜、肅然起敬的店家,伸着大拇哥朝他贊歎不已: “好樣兒的!是漢子!” 接着,店家告訴永生:“你們血戰龍潭的消息,在這黑龍村一帶也傳開了。
如今,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人們像講《漢書》似的沸沸揚揚地議論着。
凡是窮人,都把這事兒當作喜訊,巴不得親眼看看你。
凡是富人,全把這事兒當作噩耗,恨不能幫着官府捉到你們……” 永生聽罷,冷冷一笑。
他掏出煙袋,挖呀挖地裝着煙,又問店家: “就憑這個,你能猜出我是誰來嗎?” “哈哈!來,你先洗臉——”店家從門後頭的小水甕裡,舀上一瓢水倒在瓦盆裡,“你前身土少,後身土多,按照今兒的風向,我能估出你是從哪邊來的……” “這話有理兒!” “我又見你身後的棉衣下頭露着刀尖兒,可這粗俗的穿章兒不像個在财主家混事兒的,憨厚的神情不像個走夜
這個鄉村小店,遠離村莊,臨街傍道,四鄰不靠。
它的周遭兒,是用黃土打成的人頭來高的垣牆。
牆根,已經堿得很厲害了。
從牆上溜下的堿土,被風刮起,到處飛揚。
兩扇翹翹棱棱的大門,是用雜木闆條子釘起來的。
大門口上,靠垣牆豎着一根劈裂了的大竹竿。
竹竿頭上,挂着一把破笊籬。
笊籬被風一刮,像打秋千似的擺來擺去,扯得竹竿嘎吱嘎吱亂響。
這種景物,告訴由此路過的行人:這是一家鄉村小店。
黃昏逼近了。
青煙、白雲點綴着初春的農村。
藏仇懷恨的梁永生,含冤帶氣地趕了一天路,來到這家陌生小店的門口上。
這時節,他已經精疲力竭,覺着有點吃不住勁兒了,便決定今晚就投宿這裡,歇上一夜,明兒再走,也順便掃問掃問翠花和志勇的下落。
梁永生跨步進了院門。
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院兒,平平展展,寬寬綽綽。
房雖不多,也不好,可設計的格局倒挺在行。
北面是客房,東面是車棚,西面是畜棚,南面是草棚。
大概是因為天還不大黑吧,畜棚裡空蕩蕩的,一頭牲口也沒有。
隻有幾隻毛腿雞,正咯咯地叫着,用腳扒刨糞土。
一群唧唧喳喳的麻雀,時而落在槽頭覓啄食物,時而又騰上屋檐叫起來。
在一排客房的盡東頭兒,有個兩庹來寬的獨間小屋。
一位六十來歲的老頭兒,正趴在桌邊上,戴着老花眼鏡,一手擎着毛筆,一手撥拉算盤子。
在他掭筆的當兒,站在院中的梁永生朝屋裡喊了一聲: “店家!” “來喽!” 那老頭高聲地答應着,屁股并沒動。
他不慌不忙地在本子上寫完一行字,把筆擔在墨盒兒上,摘下眼鏡子,然後這才急忙起身出迎。
他來到永生面前,望着旅客那殘留着失眠青印的面孔,抱歉地說: “事忙先落賬;叫你久等了——來,快屋裡坐。
” 梁永生跟着店家,來到一座客房的門前。
店家推開殘缺不齊的破風門子,又把手臂一伸,眼裡含着熱情的光澤: “請吧。
” 梁永生進屋一看,這是一座五間屋通連着的大客房。
靠着後山牆,有一條扯東到西的土炕。
這條用土坯壘起來的炕上,沒有葦席,隻鋪了一層厚厚的谷草。
靠窗的前山牆這邊,擺着一張角斜懈縫的單桌兒。
桌面上,放着兩把茶壺、幾個茶碗。
桌子底下,有兩個大瓦盆,這是供旅客洗臉用的。
揳在牆面上的釘子上,挂着一把用黍子苗兒縛成的大笤帚。
店家跟進屋後,跷起腳來摘下笤帚,一邊給梁永生掃着脊背、脖領上的塵土,一邊跟他說着眼目前的見面話兒: “貴姓啊?” “姓梁。
” “三十挂零了吧?” “半截零啦!” 店家已經明顯地看出:這位旅客雖已到了中年人的年齡,可他還仍然保持着青年人的風貌。
就說: “你長得少相——從南鄉來吧?” “哎。
” “到哪裡去呢?” “到北鄉去。
” “在這裡住幾天嗎?” “不。
明兒就走。
” “你是龍潭街一帶的吧?” “哎。
” “你是不是叫梁永生?” 這一句,把個梁永生問愣了:咦?蹊跷!他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于是,永生便打量起這位五短身材的店家來。
隻見,他高高的鼻梁,長長的壽眉,朝前端端着的下巴颏兒上,留着一撮兒黑白摻雜的山羊胡兒。
腰裡,紮着一個油污斑斑的白圍裙,把他那破破爛爛的褲子罩住了半截。
永生一邊觀察店家的衣着、相貌,一邊翻騰着記憶。
眨眼登時,一張又一張的男人面孔,在永生的腦海裡一個跟一個地閃出來,接着又很快地消逝了。
他看罷多時,想了好久,覺着并不認識這位店家。
于是,隻好問道: “你認識我?” “不認識。
” “那,你咋知道我的名字?” “你真是梁永生?” 永生的默認,引出了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
隻見,那又驚又喜、肅然起敬的店家,伸着大拇哥朝他贊歎不已: “好樣兒的!是漢子!” 接着,店家告訴永生:“你們血戰龍潭的消息,在這黑龍村一帶也傳開了。
如今,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人們像講《漢書》似的沸沸揚揚地議論着。
凡是窮人,都把這事兒當作喜訊,巴不得親眼看看你。
凡是富人,全把這事兒當作噩耗,恨不能幫着官府捉到你們……” 永生聽罷,冷冷一笑。
他掏出煙袋,挖呀挖地裝着煙,又問店家: “就憑這個,你能猜出我是誰來嗎?” “哈哈!來,你先洗臉——”店家從門後頭的小水甕裡,舀上一瓢水倒在瓦盆裡,“你前身土少,後身土多,按照今兒的風向,我能估出你是從哪邊來的……” “這話有理兒!” “我又見你身後的棉衣下頭露着刀尖兒,可這粗俗的穿章兒不像個在财主家混事兒的,憨厚的神情不像個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