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龍潭賣藝
關燈
小
中
大
這天,龍潭街頭,來了一夥賣藝的。
村裡的人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窮的,富的,全跑到賈家大院門前的廣場上來看熱鬧兒了。
這夥賣藝的,一共來了四個人。
一老一少站在廣場中央,另外兩位,一個打鼓,一個篩鑼。
周遭兒看熱鬧兒的人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三層外頭還三層。
裡圈的坐着,外圈兒的站着,外圈兒的外圈兒站在凳子上。
除此而外,就連廣場四周的房頂上、牆頭上、草垛上、土堆上、車上、樹上,到處都是人了。
那位年長的賣藝人,三十五六歲。
他上身兒穿着對襟小褂兒,胳臂肘子上已經磨成麻花兒了;下身兒穿着肥裆燈籠褲,膝蓋上補了塊大補丁;頭上罩着一條洗得刷白的羊肚子手巾,結花打在額頭上;腳上穿着家做的布襪子,配着一雙踢死牛的老鏟鞋;腰帶子紮得齁緊齁緊,褲腿腳兒上綁着柳葉帶子。
他兩手卡腰,翹首四望,給人一種英武可敬的感覺。
那位少年,十六七歲,也是頭齊腰緊一身小打扮兒。
他腆胸塌腰丁字步兒站在長者的對面,給人留下了飒爽可愛的印象。
那位長者見觀衆來得差不離了,就朝那邊一揮手,鑼鼓停了下來。
随後,他們一老一少,一問一答,一套又一套地說開了生意經。
引得看熱鬧兒的觀衆們,短不了地發出一陣陣的轟笑聲。
在這陣陣哄笑的間隙裡,還夾雜着若有若無的喁喁私語: “咦?那位年長的賣藝人,我咋像見過他似的?” “是啊!我也看着挺眼熟!” “他們是哪的人?” “誰知道哇。
” “聽口音遠不了。
” “對啦。
” 按照冀魯平原上的風俗,賣藝人撂下場兒以後,在開始表演之前,是要先散簽子的。
這簽子,起戲票的作用,凡是接到簽子的人,都要幫個錢兒或者幫個幹糧。
散簽子這手活兒,一般都是由當莊人來承擔。
今天,這手活兒,被楊大虎搶上了。
他來到領班兒人的面前,稱了聲“老師傅”,道了個“辛苦”,然後就接過一把簽子散起來:“黃大海,給你一根——王長江,接住——唐峻嶺,破費破費吧——汪岐山,捧捧場吧……”黃二愣也好事兒起來了。
他從家裡提來一壺茶水,擠進人圈兒,向賣藝人深表歉意地說:“師傅們!來到我們龍潭街這小地界兒,連好葉子也沒有,包涵着點吧。
”然後,他又撥撥拉拉連推帶搡地幫着賣藝人打場子。
賣藝人開始練武表演了。
觀衆們的議論聲煞住了。
這時節,一雙雙瞪直了的眼珠子,都在随着練武人的動作骨碌碌轉動着。
整個兒場子上,除了兵刃的撞擊聲而外,再也沒有别的聲音了。
這夥賣藝的,武藝真棒。
他們耍起刀來,刀片兒就變成了一條找不着頭兒的白線,在耍刀人的四周飄飄繞繞。
他們練起七節鞭,七節鞭又成了無數支長矛,向四面八方橫穿直射。
周遭兒那些觀衆的視線,就像鐵碰上磁石一樣,一下子粘到那練武人的身上了。
他們不眨眼地望着,時而目瞪口呆,時而提心吊膽,時而喝彩,時而鼓掌。
愛開玩笑的黃大海老漢,将快把眼珠子瞪出來的鎖柱戳了一把:“哎,小夥子,小心!可别把眼珠子丢了哇!”鎖柱不吱聲,還是看。
直到練完一個節目時,他這才呼出一口大氣: “棒!能耐!” 其他的觀衆,也都趁這個空兒議論開了: “一個賽一個,個個都是好家夥!” “人家這是為了壓住場兒,叫住座兒,先來兩手兒拿手的……” “光憑這兩手兒拿手的就不糠!賈家大院的彭教師爺也自稱武藝高強,跟人家一比呀,啐,差粗啦!” “你聽他雲山霧罩地吹唬啥!他那一套,是混飯吃的花槍;人家這套全是硬功夫!” “少說閑話吧,别找不自在!” “怕他個屁!無非是……” “噓——!留點神,你看——” “我早看到那狗日的了——” 人們指的是白眼狼。
在觀衆悄悄議論的同時,賣藝人也在竊竊私語。
篩鑼的向打鼓的附耳低言道:“唔!坐圈椅的就是白眼狼。
”那位長者和少年脈脈而視,繼而又在人們不注意中,将視線移向圈椅。
坐在圈椅上的白眼狼,身邊圍着一大堆嘴眼歪斜的狗腿子。
這時的白眼狼,雖說才五十多歲,已經痰喘得很厲害。
他坐在那裡,喉頭上一直在呼噜噜呼噜噜地響着永遠咳不淨的黏痰。
不過,還有一點沒有變,仍然和二十幾年前一樣——他那灰暗無光的千褶百皺的臉皮上,依然挂着狠毒可憎、奸詐莫測的神色。
白眼狼望着這些陌生的賣藝人出類拔萃的表演,呆
村裡的人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窮的,富的,全跑到賈家大院門前的廣場上來看熱鬧兒了。
這夥賣藝的,一共來了四個人。
一老一少站在廣場中央,另外兩位,一個打鼓,一個篩鑼。
周遭兒看熱鬧兒的人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三層外頭還三層。
裡圈的坐着,外圈兒的站着,外圈兒的外圈兒站在凳子上。
除此而外,就連廣場四周的房頂上、牆頭上、草垛上、土堆上、車上、樹上,到處都是人了。
那位年長的賣藝人,三十五六歲。
他上身兒穿着對襟小褂兒,胳臂肘子上已經磨成麻花兒了;下身兒穿着肥裆燈籠褲,膝蓋上補了塊大補丁;頭上罩着一條洗得刷白的羊肚子手巾,結花打在額頭上;腳上穿着家做的布襪子,配着一雙踢死牛的老鏟鞋;腰帶子紮得齁緊齁緊,褲腿腳兒上綁着柳葉帶子。
他兩手卡腰,翹首四望,給人一種英武可敬的感覺。
那位少年,十六七歲,也是頭齊腰緊一身小打扮兒。
他腆胸塌腰丁字步兒站在長者的對面,給人留下了飒爽可愛的印象。
那位長者見觀衆來得差不離了,就朝那邊一揮手,鑼鼓停了下來。
随後,他們一老一少,一問一答,一套又一套地說開了生意經。
引得看熱鬧兒的觀衆們,短不了地發出一陣陣的轟笑聲。
在這陣陣哄笑的間隙裡,還夾雜着若有若無的喁喁私語: “咦?那位年長的賣藝人,我咋像見過他似的?” “是啊!我也看着挺眼熟!” “他們是哪的人?” “誰知道哇。
” “聽口音遠不了。
” “對啦。
” 按照冀魯平原上的風俗,賣藝人撂下場兒以後,在開始表演之前,是要先散簽子的。
這簽子,起戲票的作用,凡是接到簽子的人,都要幫個錢兒或者幫個幹糧。
散簽子這手活兒,一般都是由當莊人來承擔。
今天,這手活兒,被楊大虎搶上了。
他來到領班兒人的面前,稱了聲“老師傅”,道了個“辛苦”,然後就接過一把簽子散起來:“黃大海,給你一根——王長江,接住——唐峻嶺,破費破費吧——汪岐山,捧捧場吧……”黃二愣也好事兒起來了。
他從家裡提來一壺茶水,擠進人圈兒,向賣藝人深表歉意地說:“師傅們!來到我們龍潭街這小地界兒,連好葉子也沒有,包涵着點吧。
”然後,他又撥撥拉拉連推帶搡地幫着賣藝人打場子。
賣藝人開始練武表演了。
觀衆們的議論聲煞住了。
這時節,一雙雙瞪直了的眼珠子,都在随着練武人的動作骨碌碌轉動着。
整個兒場子上,除了兵刃的撞擊聲而外,再也沒有别的聲音了。
這夥賣藝的,武藝真棒。
他們耍起刀來,刀片兒就變成了一條找不着頭兒的白線,在耍刀人的四周飄飄繞繞。
他們練起七節鞭,七節鞭又成了無數支長矛,向四面八方橫穿直射。
周遭兒那些觀衆的視線,就像鐵碰上磁石一樣,一下子粘到那練武人的身上了。
他們不眨眼地望着,時而目瞪口呆,時而提心吊膽,時而喝彩,時而鼓掌。
愛開玩笑的黃大海老漢,将快把眼珠子瞪出來的鎖柱戳了一把:“哎,小夥子,小心!可别把眼珠子丢了哇!”鎖柱不吱聲,還是看。
直到練完一個節目時,他這才呼出一口大氣: “棒!能耐!” 其他的觀衆,也都趁這個空兒議論開了: “一個賽一個,個個都是好家夥!” “人家這是為了壓住場兒,叫住座兒,先來兩手兒拿手的……” “光憑這兩手兒拿手的就不糠!賈家大院的彭教師爺也自稱武藝高強,跟人家一比呀,啐,差粗啦!” “你聽他雲山霧罩地吹唬啥!他那一套,是混飯吃的花槍;人家這套全是硬功夫!” “少說閑話吧,别找不自在!” “怕他個屁!無非是……” “噓——!留點神,你看——” “我早看到那狗日的了——” 人們指的是白眼狼。
在觀衆悄悄議論的同時,賣藝人也在竊竊私語。
篩鑼的向打鼓的附耳低言道:“唔!坐圈椅的就是白眼狼。
”那位長者和少年脈脈而視,繼而又在人們不注意中,将視線移向圈椅。
坐在圈椅上的白眼狼,身邊圍着一大堆嘴眼歪斜的狗腿子。
這時的白眼狼,雖說才五十多歲,已經痰喘得很厲害。
他坐在那裡,喉頭上一直在呼噜噜呼噜噜地響着永遠咳不淨的黏痰。
不過,還有一點沒有變,仍然和二十幾年前一樣——他那灰暗無光的千褶百皺的臉皮上,依然挂着狠毒可憎、奸詐莫測的神色。
白眼狼望着這些陌生的賣藝人出類拔萃的表演,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