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賣子救夫

關燈
工、佃戶更刻薄!”翠花問:“他還有長工、佃戶?”大嬸說:“有。

    他原先是個大地主,後來又成了大奸商,現在是又有地又有鋪子!”翠花說:“喔!這個财主真不小哇!”大嬸說:“好大财主呢!人家在前清家的時候,就是官宦戶兒;成了‘民國’以後,也是官宦戶兒;來了國民黨,還是官宦戶兒!”翠花問:“他叫啥?” “阙樂因!”李大嬸一邊往鍋裡撒雜面條,一邊絮絮叨叨地說,“阙樂因這個色鬼,明牌的姨太太就有六個,下了十幾個崽子,大的是酒包,二的是賭棍,三的是财迷,四的是個氣蟲子,五的甩大鞋,六的抽大煙,七的是鬼難拿,八的是個臭嘴子——” “臭嘴子是啥意思?” “好罵人呗!”大嬸說,“那小子叫阙八貴,從十幾歲就偷了些金條跑到關東去了,聽說現在成了大糧戶。

    頭年裡,阙樂因又把他的七小子阙七榮那個‘鬼難拿’派了去……” 李大嬸說着端過一摞碗放在盆子裡。

    翠花湊過去,搶過炊帚說:“大嬸,我刷。

    ”大嬸不客氣,讓了手。

    翠花刷完碗,又去倒泔水。

    她推開風門一看,三個孩子拿着秫稭當刀槍,正在月下練武呢!翠花心中在想:“這些孩子算叫他爹招上了——啥時也忘不了練武報仇的事兒。

    ”李大嬸放上飯桌,撣了撣桌面上的浮土,扒着門框朝院子裡喊道:“小孫子們!吃飯喽。

    ”她回過頭來,又自言自語地嘟囔道:“這些省心的孩子,也不知道餓也不知道累。

    ”李大叔接言道:“咱窮家的孩子全都是這麼皮實。

    ” 俗話說:“饑不擇食。

    ”熱乎乎的雜面湯,志剛、志勇和志堅每人噇了兩三碗。

    永生一邊吃着飯,一邊繼續和大叔、大嬸扯閑篇兒。

    李大叔向永生夫婦述說了自己艱辛的半生,梁永生向二位老人傾訴了自己的苦難家史。

    李大叔聽罷梁永生的血淚控訴,深表同情地說: “咱們這些窮百姓啊,帝制時盼民國,‘民國’真的來了,而且換了好幾回派頭,你看怎麼樣?還是……唉!” 大叔用一聲意味深長的歎息,還配合上一陣否定的搖頭,概括了他對“民國”的不滿和失望。

     沉默了一會兒。

    就着亮兒簽襖縫兒的李大嬸說: “唉——!像咱們這号窮命人哪,叫我看,這一輩子八成兒沒有出頭的日子了!啥也甭盼了,盼來世吧!” 梁永生一挺脖子喝下最後的一口面湯,一抿嘴說: “我曆來不相信來世的造化!” 李大嬸說:“要說相信,來世怎樣誰也沒見着過;這就是自己哄弄自己,好賴的有個盼頭兒呗!要麼盼啥哩?” 梁永生說:“我一不盼天,二不盼地,更不盼來世的好時氣!我要靠我這一口大刀兩條腿,闖出一條活路來!” 李大嬸說:“各處亂闖,也好也不好——也許闖出福來,也許闖出禍來。

    闖出福來敢是好,闖出禍來不塌了天?” 梁永生說:“天是塌不下來的!叫我看,咱雖窮得任麼沒有,不還有一口氣?再大的禍來了,豁出一條命去,頂住它啦!怕它個啥?我常說:‘窮人不怕死,怕死别活着!’……” 李大叔撚着嘴角兒上的胡子點點頭: “‘窮人不怕死,怕死别活着!’這兩句話滿對。

    不過,這話不大圓旋。

    要再加上一句嘛,那就全科了。

    ” “大叔,再加句啥?” “再加上——死要死個值!” 梁永生聽了李大叔這句話,心裡忽地一閃。

    其後,他一口接一口地抽煙,一遍又一遍地仔細咂摸這句話的滋味兒: “窮人不怕死,怕死别活着,死要死個值……” 夜深了。

     燈裡的油也要耗幹了。

     李大嬸說:“依着扯拉這些陳芝麻爛糠的沒個完——你們跑蹅一天了,怪累的,快上炕去歇下吧。

    ” 楊翠花說:“大嬸子,俺們年輕輕的,乏點累點不礙的;你和大叔都這麼大年紀了,又為俺們忙活了一大後晌,準累得不輕……” “俺兩口子老骨頭老肉的了,經得住砸打……”大嬸突然望見梁永生的身子在一陣陣地打抖喽,一層汗珠子排在前額上,就問:“老梁,你是不是不熨帖?我給你沏碗姜湯。

    ……” 這時,梁永生覺着腦袋一陣陣地絲絲拉拉疼。

    身上也不舒服。

    可是,他怎麼能忍心再麻煩這位素不相識而又親如眷屬的窮老婆子呢?因此,他拉住李大嬸說:“沒事兒!” 李大叔也說:“我也瞅着你的氣色不正!” 永生還是說:“沒事兒!” 翠花也幫腔說:“他這兩天拉稀,再一累,就架不住勁兒了呗!歇上一宿就會好的,大叔大嬸放心吧。

    ” 夜裡,永生果然病了。

     梁永生這個壯漢子,向來不大生病,一病還真不輕。

    上吐下瀉,高燒不退,一連兩個晝夜昏迷不醒。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