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鬧黃家鎮
關燈
小
中
大
上兩個陳幹糧、一塊鹹蘿茓,拾起锢漏挑子上路了。
雒大娘知道,門大爺那種“能吃糠能吃菜不能吃氣,吃讓人喝讓人理不讓人”的倔脾氣,如今已經招上了永生,所以在永生臨要出門上路的時候,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千囑咐萬叮咛:“永生啊,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
’雖說我不是你親娘,可是,那個‘窮’字就像一把鈎子,把你這個窮孩子挂在我窮老婆子的心坎上。
孩子啊,腳下這個世道兒,沒有咱窮人說話的地方,你出去趕會,可别惹禍招災、多事生非呀!”直到永生走出門口了,雒大娘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又追出來:“永生啊!要繞道走,躲氣生,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到臨頭想三想……”正走在旁邊的尤大哥逗哏說:“雒大嬸,看你像那《三上轎》,幹啥這麼不放心?”雒大娘笑着說:“自個兒孩子的脾氣我心裡有數兒,一時囑咐不到就許闖出禍來。
”她說罷,眺望着永生那漸漸遠去的背影高興得又自語道:“才幾年的孩子呀,中用了。
” 梁永生邁着輕盈的步子,腳下發出似有非有的沙沙聲,順着曲曲彎彎的阡陌小路,穿過枝葉菁菁的楊樹林,越過野花間雜的草甸子,登上了氣勢雄偉的運河大堤,一直奔向黃家鎮去了。
一路上,他觀賞着印着白雲藍天的河水,眺望着運河兩岸的春景,臉上漸漸露出自負的笑容,仿佛他要用這種神色向這遼闊壯麗的冀魯平原莊嚴宣布:我梁永生已經正式投入生活了! 永生來到會上,所有的地基都已占嚴。
他向一位縫鞋的說:“掌櫃的,遷就一下吧。
”又向左邊張籮底的說:“買賣不錯吧?我一夾楔子,打擾你了。
”縫鞋的和張籮底的向兩邊靠了靠,撙出一塊地方,讓永生擺開了攤子。
窮人相聚,話不截口。
永生一邊忙着活兒,一邊和左右的“鄰居”拉叨兒。
當永生一個碗正锔得半半路路的時候,突然街上又擠又嚷亂了營。
永生居高臨下俯首一望,隻見那邊順街來了個騎馬的。
還有幾個嘴眼歪斜的腚後跟,架着一個大閨女,連拖帶拉跟在馬後頭。
那閨女,邊掙邊哭,邊罵邊喊。
在閨女後頭,約摸兩三丈遠的地方,還有一位又哭又跑的老太太。
永生仔細一打量,她就是剛才來锔碗的那位要飯的老大娘。
如今,那大娘蓬頭散發,正在後邊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緊追急趕,并一面追趕一面哭着,罵着,喊着: “你這些孬種們!憑啥搶人呀?” 這時,人群都激憤地站住腳,議論紛紛。
梁永生聽到那姑娘的凄慘喊叫,如亂箭穿心,感同身受。
老大娘的求援呼救,又使他火冒三丈,熱血沸騰。
他焦躁地自語道:“可惜那口大刀沒帶來!”正在這間,他一轉睛望見了竹扁擔,心裡說:“好,就使它!”接着,他把袖子一挽,随手拿起竹扁擔,向那縫鞋的說: “老大爺,費點心,照管下我這套破爛兒。
” “你幹啥去?” “我去問問,是誰在搶人家的閨女!” “唉,你問明白了又怎麼樣?” “我要打這個抱不平!” 張籮底的聽了插嘴道: “小夥子,你長了幾個腦袋?” “一個就行!” “真是初生的犢子不怕虎呀!”縫鞋匠感歎地自語着,又掉過頭來問永生:“你可知道那搶人的是誰嗎?” “我不管他是誰!”永生說,“搶霸民女就不行!” “小夥子,消消氣兒吧。
咱個窮手藝巴子,可惹不起他呀!”縫鞋匠說,“那個騎馬的雜種,既是個财主,又是個霸道!前清時他中過‘武舉’,‘民國’了也不知又弄了個什麼‘委員’,反正人家還是撐勁!按說,他橫行霸道确實是壞,可你個窮孩子怎麼能惹得了他?” “鞋匠師傅說得是啊!”張籮底的也說,“算了吧——别去惹禍招災啦!” “惹禍招災”這個詞兒,使梁永生想起了臨來時雒大娘那些語重心長的囑咐,心裡為難起來。
就在這時,人販子搶他時的慘景,蓦地出現在他的眼前。
門大爺的一句口頭語兒,也在耳邊響起來:“糠可吃菜可吃氣不可吃,吃讓人喝讓人理不能讓人!”接着,又是雒大爺的聲音:“窮見窮心裡疼,窮不幫窮誰幫窮?”這些往事,在梁永生的頭腦中聚會起來,使他那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脾性轟地爆炸開了,他從爹的嘴裡接過來的那句口頭語兒便沖唇而出: “漫說他有錢有勢,就算他有三頭六臂,我也要跟他見個高低!” 永生不顧别人的勸阻,撥撥拉拉擠進人流,向那“委員”徑直奔去。
永生已是十七歲的人了,顯然早就會意識到幹預此事會招來大禍。
可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的看法是: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就别活着;見死不救,活着幹啥?隻要能救出窮姐妹,我梁永生死也值得!永生且想且走跟那“
雒大娘知道,門大爺那種“能吃糠能吃菜不能吃氣,吃讓人喝讓人理不讓人”的倔脾氣,如今已經招上了永生,所以在永生臨要出門上路的時候,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千囑咐萬叮咛:“永生啊,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
’雖說我不是你親娘,可是,那個‘窮’字就像一把鈎子,把你這個窮孩子挂在我窮老婆子的心坎上。
孩子啊,腳下這個世道兒,沒有咱窮人說話的地方,你出去趕會,可别惹禍招災、多事生非呀!”直到永生走出門口了,雒大娘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又追出來:“永生啊!要繞道走,躲氣生,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到臨頭想三想……”正走在旁邊的尤大哥逗哏說:“雒大嬸,看你像那《三上轎》,幹啥這麼不放心?”雒大娘笑着說:“自個兒孩子的脾氣我心裡有數兒,一時囑咐不到就許闖出禍來。
”她說罷,眺望着永生那漸漸遠去的背影高興得又自語道:“才幾年的孩子呀,中用了。
” 梁永生邁着輕盈的步子,腳下發出似有非有的沙沙聲,順着曲曲彎彎的阡陌小路,穿過枝葉菁菁的楊樹林,越過野花間雜的草甸子,登上了氣勢雄偉的運河大堤,一直奔向黃家鎮去了。
一路上,他觀賞着印着白雲藍天的河水,眺望着運河兩岸的春景,臉上漸漸露出自負的笑容,仿佛他要用這種神色向這遼闊壯麗的冀魯平原莊嚴宣布:我梁永生已經正式投入生活了! 永生來到會上,所有的地基都已占嚴。
他向一位縫鞋的說:“掌櫃的,遷就一下吧。
”又向左邊張籮底的說:“買賣不錯吧?我一夾楔子,打擾你了。
”縫鞋的和張籮底的向兩邊靠了靠,撙出一塊地方,讓永生擺開了攤子。
窮人相聚,話不截口。
永生一邊忙着活兒,一邊和左右的“鄰居”拉叨兒。
當永生一個碗正锔得半半路路的時候,突然街上又擠又嚷亂了營。
永生居高臨下俯首一望,隻見那邊順街來了個騎馬的。
還有幾個嘴眼歪斜的腚後跟,架着一個大閨女,連拖帶拉跟在馬後頭。
那閨女,邊掙邊哭,邊罵邊喊。
在閨女後頭,約摸兩三丈遠的地方,還有一位又哭又跑的老太太。
永生仔細一打量,她就是剛才來锔碗的那位要飯的老大娘。
如今,那大娘蓬頭散發,正在後邊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緊追急趕,并一面追趕一面哭着,罵着,喊着: “你這些孬種們!憑啥搶人呀?” 這時,人群都激憤地站住腳,議論紛紛。
梁永生聽到那姑娘的凄慘喊叫,如亂箭穿心,感同身受。
老大娘的求援呼救,又使他火冒三丈,熱血沸騰。
他焦躁地自語道:“可惜那口大刀沒帶來!”正在這間,他一轉睛望見了竹扁擔,心裡說:“好,就使它!”接着,他把袖子一挽,随手拿起竹扁擔,向那縫鞋的說: “老大爺,費點心,照管下我這套破爛兒。
” “你幹啥去?” “我去問問,是誰在搶人家的閨女!” “唉,你問明白了又怎麼樣?” “我要打這個抱不平!” 張籮底的聽了插嘴道: “小夥子,你長了幾個腦袋?” “一個就行!” “真是初生的犢子不怕虎呀!”縫鞋匠感歎地自語着,又掉過頭來問永生:“你可知道那搶人的是誰嗎?” “我不管他是誰!”永生說,“搶霸民女就不行!” “小夥子,消消氣兒吧。
咱個窮手藝巴子,可惹不起他呀!”縫鞋匠說,“那個騎馬的雜種,既是個财主,又是個霸道!前清時他中過‘武舉’,‘民國’了也不知又弄了個什麼‘委員’,反正人家還是撐勁!按說,他橫行霸道确實是壞,可你個窮孩子怎麼能惹得了他?” “鞋匠師傅說得是啊!”張籮底的也說,“算了吧——别去惹禍招災啦!” “惹禍招災”這個詞兒,使梁永生想起了臨來時雒大娘那些語重心長的囑咐,心裡為難起來。
就在這時,人販子搶他時的慘景,蓦地出現在他的眼前。
門大爺的一句口頭語兒,也在耳邊響起來:“糠可吃菜可吃氣不可吃,吃讓人喝讓人理不能讓人!”接着,又是雒大爺的聲音:“窮見窮心裡疼,窮不幫窮誰幫窮?”這些往事,在梁永生的頭腦中聚會起來,使他那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脾性轟地爆炸開了,他從爹的嘴裡接過來的那句口頭語兒便沖唇而出: “漫說他有錢有勢,就算他有三頭六臂,我也要跟他見個高低!” 永生不顧别人的勸阻,撥撥拉拉擠進人流,向那“委員”徑直奔去。
永生已是十七歲的人了,顯然早就會意識到幹預此事會招來大禍。
可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的看法是: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就别活着;見死不救,活着幹啥?隻要能救出窮姐妹,我梁永生死也值得!永生且想且走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