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授刀傳藝
關燈
小
中
大
蒼蒼茫茫的暮色,籠罩着甯安寨。
剛下過雨的地皮,被日光曬了一天,正在散發着一種令人胸悶的氣息。
村邊的大場院裡,有條黃牸牛,懶洋洋地站在樁橛旁,伸着長舌舔它的小犢子。
它舔一陣,還抻開脖子哞哞地叫幾聲。
場院邊上,還有隻老母雞,領着一群雜色的雞雛,正在咯咯地叫着尋覓吃的東西。
就在這樣一個時刻,梁永生走進村來。
梁永生自從逃出人販子的魔掌,就各處尋找雒大娘。
今天,他在甯安寨街上走着,見有一位背糞筐的老漢正向那村邊的場院走去。
老漢來到拴牛的樁橛旁,先把牛糞拾進筐,然後解開缰繩,牽着黃牸牛走回家來。
梁永生迎面湊上來謙恭地問道: “借光大爺,我打聽個人——” “誰?” “要飯的——” “要飯的多着呐!” “是個女的。
五十多歲。
嘴門上少一顆牙。
眼角上有個黑痣。
頭發有黑的有白的……” 梁永生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陣,那老漢緊鎖雙眉搖了搖頭,走進那個古槐下的院門去了。
這時候,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又出現在西邊的門口上。
她一手扶着門框,一手打着亮棚,眼往四下撒打,嘴裡還“咕咕”地叫着。
在場院邊上覓食的雞群,都晃蕩着身子迎着主人的召喚聲跑去了。
“咕——咕!咕——咕……” 另一個叫雞聲,又從東邊傳來。
咦!這聲音怎麼這麼耳熟哇?這是誰呢?梁永生一面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聽着,一面在頭腦中翻騰着記憶,捕捉着叫雞人的形象。
同時,他那兩隻腳,也不覺不由地朝這聲音傳來的方向邁開了。
他走着想着,想着走着,猛地,雒大娘的面容出現在他的眼前,永生心裡一陣高興,蹽起雙腿飛奔而去。
永生拐過一個牆角兒,遠遠望見水灣崖上的水簸箕旁邊,站着一位正然東張西望的老大娘。
他雖看不見老大娘的面目,可一搭眼就覺得大娘的身形很眼熟。
就在這時,那大娘一閃身拐過牆角不見了。
當梁永生急眉火眼地跑過來時,再也沒有找到老大娘的影子。
梁永生站在水簸箕上,呆呆地出起神來。
忽然,他見一隻老母雞進了一家角門兒,便想道:“哎,這隻雞興許就是雒大娘的哩!”于是,他來到這家門口,扶着門框探進半截身子,悄悄地朝裡撒打起來。
隻見這個戶雖還算不上很闊氣,但也可以說滿夠排場。
瓦插花子大北房,磚鹼腳足有半人高。
月台兩側,一邊一墩石榴樹,樹旁邊壇壇罐罐擺了一大溜。
那寬寬綽綽的院子裡,靜悄悄的。
永生正觀望着院中的情景,從屋裡走出一個人來。
這人臉上生了一層雀斑。
他用一副警惕的目光打量着衣着褴褛的梁永生,來到近前問道: “你要幹啥?” “找雒大娘。
” “沒姓雒的!” 那雀斑臉一把把他搡出門外,哐當一聲把門關上了,并随手插上了門闩。
永生憋着一肚子氣,又窩回來朝水簸箕走去。
這時,他又見一隻公雞向西走去,就緊走幾步跟在公雞後邊,他要再跟着這隻雞去尋找雒大娘。
梁永生緊随雞後走了一陣,前面出現了一座黃松大門。
這顯然是一家大财主。
一會兒,從大門裡鑽出兩個财主羔子,指着永生叫道:“小花子要抓雞!”接着,又拾起一塊瓦岔子投過來。
永生不願理他們,罵了一聲便走開了。
他回到水簸箕近前,又愣掯了一陣,也沒見雒大娘再出來。
這時天色已黑,隻好失望地離去。
從此後,每到黃昏時分,永生就跑到這裡來,一連持續了十來天,再也沒見雒大娘的影兒。
那位老大娘是不是雒大娘呢?是的——永生并沒認錯。
雒大娘是怎麼來到甯安寨的?原來是,她在被窮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甯安寨找了個晚伴兒,名叫門書海。
門書海是個窮鐵匠。
因為沒有鐵匠工具,如今就靠着一條扁擔、兩個箱子、幾件锔盆锔碗用的手藝家什,東張西奔緊跳跶,掙幾個錢兒混日子。
一年到頭,總是早晨掙來晚上吃,住了辘轳就幹畦。
自從人們把他和雒大娘成全到一塊兒,又添上一張嘴的嚼用,他這指地無有的日子更緊巴了。
也真時氣不濟,近來門書海又病在炕上,雒大娘隻好東一瓢子西一碗地借着吃。
為給他治病,還拉下了一些饑荒。
門書海是個要強愛好兒的耿直人,他覺着幫助他的那些窮鄉親都過着個拮據日子,成天價拆扒人家心裡過不去,直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病情也更沉重了。
門書海一病,日子又難過,雒大娘的心,更蜷縮成一個蛋子。
自從人販子搶走了梁永生,雒大娘就像被摘去心肝一樣,一天到晚,神志恍惚。
幾個月來,永生的影子經常在她的眼前晃動,永生的聲音也時刻響在她的耳邊。
她望見有個孩子在風中走着,就想:“那是不是永生?”她看到有的孩子在娘懷裡撒嬌,又想:“俺永生準在想大娘哩!”偶爾街上傳來孩子的哭聲,她總要到靠街的小窗口去望一陣,一邊望還一邊想:“是不是永生來找大娘了?”當她失望地離開那跷着腳才能望到外邊的窗口時,又不由得自言自語說:“唉,永生怎麼會找到這裡來呢!那個苦命的孩子,如今還不知落到了啥地步哩!” 這天傍黑。
雒大娘從魏基珂家借來一碗高粱面子,進了屋還沒放下,就聽街上傳來喬家那财主羔子們的尖叫聲:“小花子!小花子!……”這“小花子”是誰呢?雒大娘心裡這麼想着,腳不由主地來到了靠街的小窗前。
她手扳窗
剛下過雨的地皮,被日光曬了一天,正在散發着一種令人胸悶的氣息。
村邊的大場院裡,有條黃牸牛,懶洋洋地站在樁橛旁,伸着長舌舔它的小犢子。
它舔一陣,還抻開脖子哞哞地叫幾聲。
場院邊上,還有隻老母雞,領着一群雜色的雞雛,正在咯咯地叫着尋覓吃的東西。
就在這樣一個時刻,梁永生走進村來。
梁永生自從逃出人販子的魔掌,就各處尋找雒大娘。
今天,他在甯安寨街上走着,見有一位背糞筐的老漢正向那村邊的場院走去。
老漢來到拴牛的樁橛旁,先把牛糞拾進筐,然後解開缰繩,牽着黃牸牛走回家來。
梁永生迎面湊上來謙恭地問道: “借光大爺,我打聽個人——” “誰?” “要飯的——” “要飯的多着呐!” “是個女的。
五十多歲。
嘴門上少一顆牙。
眼角上有個黑痣。
頭發有黑的有白的……” 梁永生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陣,那老漢緊鎖雙眉搖了搖頭,走進那個古槐下的院門去了。
這時候,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又出現在西邊的門口上。
她一手扶着門框,一手打着亮棚,眼往四下撒打,嘴裡還“咕咕”地叫着。
在場院邊上覓食的雞群,都晃蕩着身子迎着主人的召喚聲跑去了。
“咕——咕!咕——咕……” 另一個叫雞聲,又從東邊傳來。
咦!這聲音怎麼這麼耳熟哇?這是誰呢?梁永生一面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聽着,一面在頭腦中翻騰着記憶,捕捉着叫雞人的形象。
同時,他那兩隻腳,也不覺不由地朝這聲音傳來的方向邁開了。
他走着想着,想着走着,猛地,雒大娘的面容出現在他的眼前,永生心裡一陣高興,蹽起雙腿飛奔而去。
永生拐過一個牆角兒,遠遠望見水灣崖上的水簸箕旁邊,站着一位正然東張西望的老大娘。
他雖看不見老大娘的面目,可一搭眼就覺得大娘的身形很眼熟。
就在這時,那大娘一閃身拐過牆角不見了。
當梁永生急眉火眼地跑過來時,再也沒有找到老大娘的影子。
梁永生站在水簸箕上,呆呆地出起神來。
忽然,他見一隻老母雞進了一家角門兒,便想道:“哎,這隻雞興許就是雒大娘的哩!”于是,他來到這家門口,扶着門框探進半截身子,悄悄地朝裡撒打起來。
隻見這個戶雖還算不上很闊氣,但也可以說滿夠排場。
瓦插花子大北房,磚鹼腳足有半人高。
月台兩側,一邊一墩石榴樹,樹旁邊壇壇罐罐擺了一大溜。
那寬寬綽綽的院子裡,靜悄悄的。
永生正觀望着院中的情景,從屋裡走出一個人來。
這人臉上生了一層雀斑。
他用一副警惕的目光打量着衣着褴褛的梁永生,來到近前問道: “你要幹啥?” “找雒大娘。
” “沒姓雒的!” 那雀斑臉一把把他搡出門外,哐當一聲把門關上了,并随手插上了門闩。
永生憋着一肚子氣,又窩回來朝水簸箕走去。
這時,他又見一隻公雞向西走去,就緊走幾步跟在公雞後邊,他要再跟着這隻雞去尋找雒大娘。
梁永生緊随雞後走了一陣,前面出現了一座黃松大門。
這顯然是一家大财主。
一會兒,從大門裡鑽出兩個财主羔子,指着永生叫道:“小花子要抓雞!”接着,又拾起一塊瓦岔子投過來。
永生不願理他們,罵了一聲便走開了。
他回到水簸箕近前,又愣掯了一陣,也沒見雒大娘再出來。
這時天色已黑,隻好失望地離去。
從此後,每到黃昏時分,永生就跑到這裡來,一連持續了十來天,再也沒見雒大娘的影兒。
那位老大娘是不是雒大娘呢?是的——永生并沒認錯。
雒大娘是怎麼來到甯安寨的?原來是,她在被窮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甯安寨找了個晚伴兒,名叫門書海。
門書海是個窮鐵匠。
因為沒有鐵匠工具,如今就靠着一條扁擔、兩個箱子、幾件锔盆锔碗用的手藝家什,東張西奔緊跳跶,掙幾個錢兒混日子。
一年到頭,總是早晨掙來晚上吃,住了辘轳就幹畦。
自從人們把他和雒大娘成全到一塊兒,又添上一張嘴的嚼用,他這指地無有的日子更緊巴了。
也真時氣不濟,近來門書海又病在炕上,雒大娘隻好東一瓢子西一碗地借着吃。
為給他治病,還拉下了一些饑荒。
門書海是個要強愛好兒的耿直人,他覺着幫助他的那些窮鄉親都過着個拮據日子,成天價拆扒人家心裡過不去,直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病情也更沉重了。
門書海一病,日子又難過,雒大娘的心,更蜷縮成一個蛋子。
自從人販子搶走了梁永生,雒大娘就像被摘去心肝一樣,一天到晚,神志恍惚。
幾個月來,永生的影子經常在她的眼前晃動,永生的聲音也時刻響在她的耳邊。
她望見有個孩子在風中走着,就想:“那是不是永生?”她看到有的孩子在娘懷裡撒嬌,又想:“俺永生準在想大娘哩!”偶爾街上傳來孩子的哭聲,她總要到靠街的小窗口去望一陣,一邊望還一邊想:“是不是永生來找大娘了?”當她失望地離開那跷着腳才能望到外邊的窗口時,又不由得自言自語說:“唉,永生怎麼會找到這裡來呢!那個苦命的孩子,如今還不知落到了啥地步哩!” 這天傍黑。
雒大娘從魏基珂家借來一碗高粱面子,進了屋還沒放下,就聽街上傳來喬家那财主羔子們的尖叫聲:“小花子!小花子!……”這“小花子”是誰呢?雒大娘心裡這麼想着,腳不由主地來到了靠街的小窗前。
她手扳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