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鬧元宵
關燈
小
中
大
元宵節來到了。
聽說,過元宵節的風俗,地面很廣。
在别的地方,元宵節也不知是怎麼過法;在這龍潭街一帶,元宵節是個燈節。
天剛擦黑兒,家家戶戶就吃了晚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閨女,小媳婦,全跑到街上來了。
滿街筒子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過節心盛的娃子們,在人空子裡擠來串去,東奔西喊,蹦蹦跶跶,跳跳趱趱,盡情戲耍,拼命撒歡兒。
這是一條南北街道。
貧與富,在街心築起一堵無形的高牆,把街東街西,分成了兩個世界:街東,淨些土房茅屋,大都破破爛爛;街西,一片清堂瓦舍,全是深宅大院。
每年元宵夜晚,街道兩邊,都順街拴上麻繩,繩上挂滿燈籠。
往年,街西的燈景,年年勝過街東。
燈籠不光多,而且很講究。
日頭剛落窩兒,就有專人把那些奇形怪狀的燈籠挂好,點着,大顯其榮華富貴。
因此,在街東窮人中,傳開一首民謠: 元宵逛燈朝西看, 燈籠要把繩壓斷。
一燭燈火一汪血, 财主過節咱過關! 街西的燈景勝過街東,這并不難理解。
因為街東淨是窮人,家家缺吃少穿,人人千愁百慮,誰有閑錢去買燈籠?誰有閑心來逛燈景? 可是,今年的燈景,卻很反常——街西遠不如街東。
莫非說,街東窮人的光景,今年好于往年?不! 今年運河決口,土地減收;加之房捐地稅,兵搶匪劫,直逼得黎民百姓,上天無梯,入地無門。
大家富戶,乘荒年暴月,投機取利,大發橫财;窮家小戶,傾家蕩産,舍兒賣女,離鄉背井。
這年頭,賣汗水的找不着買主,要飯吃的誰肯打發? 有的人,含着一口谷糠咽了氣; 有的人,攥着一把葦根死在闖關東的路上。
近日來,這龍潭街頭,竟設上“人市”——三歲的娃娃隻換一鬥高粱! 怪哉!窮人的疾苦已到這般地步,他們為啥反倒大過燈節?按說,這事兒是有點費解。
可這龍潭街上的人們,卻沒人感到奇怪。
看他們那心照不宣的表情,好像誰也不說誰也明白。
特别是那些一根腸子閑半截的窮人,過燈節的心氣兒更高得出尖兒。
今年領頭鬧社火的,幾乎全是他們。
龍潭街的盡北頭,有座關帝廟。
這關帝廟,是見年鬧社火化裝、排練的場所。
今天傍晚,頭一個走進關帝廟的,是外号白眼狼的大财主賈永貴的長工梁寶成。
梁寶成,這條一戳四直溜的漢子,長得敦敦實實,五大三粗,坐下好像蹲門石獅,站着猶如半截鐵塔;兩隻大手宛如一對小蒲扇兒,據說一巴掌能扇倒毛驢;說起話來嗓似銅鐘,生上氣來喊聲如雷。
而今,他哼着大口梆子腔,晃着膀臂,跨着大步,咚咚咚,徑直地朝向關帝廟走着,踩得大地在他的腳下發抖,身後帶起一股小風。
廟堂的庭院裡,騎門夾道有兩棵參天古松。
松樹上,挂着一對圍燈,把暮色昏沉的廟庭照得通明。
一位穿着補丁山棉襖的老漢,正哈着腰掃天井。
這位老漢,是白眼狼的佃戶,名叫常明義。
十年前,也是一個元宵節的夜晚,白眼狼的“大哥爹”賈永富上門逼租,硬把明義的妻子逼上屋梁,并霸占了他的宅子。
打那,常明義就抱着他的老生兒子常秋生,住進這關帝廟的一間耳屋。
十年來,每到元宵夜晚,常明義就閉門不出,歪倒炕上落淚。
每到這時,白眼狼就領着“腚後跟”來到廟上,在院中敲鑼打鼓,鳴鞭放炮,又扭又唱,成心要把明義氣死!每到這時,梁寶成也來到明義的屋裡,和他談天說地,幫他消愁解悶兒。
今兒個,梁寶成跨進廟門後,見常明義打破了閉門不出的十年常規,點上圍燈又掃天井,他初而驚,繼而喜,就湊過去逗了個悶子: “嘻嘻,明義哥,今兒個這是太陽從哪出哩?” 明義一見寶成來了,立刻喜上眉梢,也就勁兒打哈哈說: “嘿嘿,你來得這麼早班,是叫哪陣風刮來的喃?” 說着,兩人的視線碰了個頭兒,都會意地笑了。
寶成爹在世時,欠下了白眼狼的閻王債。
這還不清的閻王債,不光把梁家的畝半墳地滾進去,還把寶成逼進賈家當了長工。
梁寶成這條隻有間半草房的窮漢子,是個“
聽說,過元宵節的風俗,地面很廣。
在别的地方,元宵節也不知是怎麼過法;在這龍潭街一帶,元宵節是個燈節。
天剛擦黑兒,家家戶戶就吃了晚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閨女,小媳婦,全跑到街上來了。
滿街筒子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過節心盛的娃子們,在人空子裡擠來串去,東奔西喊,蹦蹦跶跶,跳跳趱趱,盡情戲耍,拼命撒歡兒。
這是一條南北街道。
貧與富,在街心築起一堵無形的高牆,把街東街西,分成了兩個世界:街東,淨些土房茅屋,大都破破爛爛;街西,一片清堂瓦舍,全是深宅大院。
每年元宵夜晚,街道兩邊,都順街拴上麻繩,繩上挂滿燈籠。
往年,街西的燈景,年年勝過街東。
燈籠不光多,而且很講究。
日頭剛落窩兒,就有專人把那些奇形怪狀的燈籠挂好,點着,大顯其榮華富貴。
因此,在街東窮人中,傳開一首民謠: 元宵逛燈朝西看, 燈籠要把繩壓斷。
一燭燈火一汪血, 财主過節咱過關! 街西的燈景勝過街東,這并不難理解。
因為街東淨是窮人,家家缺吃少穿,人人千愁百慮,誰有閑錢去買燈籠?誰有閑心來逛燈景? 可是,今年的燈景,卻很反常——街西遠不如街東。
莫非說,街東窮人的光景,今年好于往年?不! 今年運河決口,土地減收;加之房捐地稅,兵搶匪劫,直逼得黎民百姓,上天無梯,入地無門。
大家富戶,乘荒年暴月,投機取利,大發橫财;窮家小戶,傾家蕩産,舍兒賣女,離鄉背井。
這年頭,賣汗水的找不着買主,要飯吃的誰肯打發? 有的人,含着一口谷糠咽了氣; 有的人,攥着一把葦根死在闖關東的路上。
近日來,這龍潭街頭,竟設上“人市”——三歲的娃娃隻換一鬥高粱! 怪哉!窮人的疾苦已到這般地步,他們為啥反倒大過燈節?按說,這事兒是有點費解。
可這龍潭街上的人們,卻沒人感到奇怪。
看他們那心照不宣的表情,好像誰也不說誰也明白。
特别是那些一根腸子閑半截的窮人,過燈節的心氣兒更高得出尖兒。
今年領頭鬧社火的,幾乎全是他們。
龍潭街的盡北頭,有座關帝廟。
這關帝廟,是見年鬧社火化裝、排練的場所。
今天傍晚,頭一個走進關帝廟的,是外号白眼狼的大财主賈永貴的長工梁寶成。
梁寶成,這條一戳四直溜的漢子,長得敦敦實實,五大三粗,坐下好像蹲門石獅,站着猶如半截鐵塔;兩隻大手宛如一對小蒲扇兒,據說一巴掌能扇倒毛驢;說起話來嗓似銅鐘,生上氣來喊聲如雷。
而今,他哼着大口梆子腔,晃着膀臂,跨着大步,咚咚咚,徑直地朝向關帝廟走着,踩得大地在他的腳下發抖,身後帶起一股小風。
廟堂的庭院裡,騎門夾道有兩棵參天古松。
松樹上,挂着一對圍燈,把暮色昏沉的廟庭照得通明。
一位穿着補丁山棉襖的老漢,正哈着腰掃天井。
這位老漢,是白眼狼的佃戶,名叫常明義。
十年前,也是一個元宵節的夜晚,白眼狼的“大哥爹”賈永富上門逼租,硬把明義的妻子逼上屋梁,并霸占了他的宅子。
打那,常明義就抱着他的老生兒子常秋生,住進這關帝廟的一間耳屋。
十年來,每到元宵夜晚,常明義就閉門不出,歪倒炕上落淚。
每到這時,白眼狼就領着“腚後跟”來到廟上,在院中敲鑼打鼓,鳴鞭放炮,又扭又唱,成心要把明義氣死!每到這時,梁寶成也來到明義的屋裡,和他談天說地,幫他消愁解悶兒。
今兒個,梁寶成跨進廟門後,見常明義打破了閉門不出的十年常規,點上圍燈又掃天井,他初而驚,繼而喜,就湊過去逗了個悶子: “嘻嘻,明義哥,今兒個這是太陽從哪出哩?” 明義一見寶成來了,立刻喜上眉梢,也就勁兒打哈哈說: “嘿嘿,你來得這麼早班,是叫哪陣風刮來的喃?” 說着,兩人的視線碰了個頭兒,都會意地笑了。
寶成爹在世時,欠下了白眼狼的閻王債。
這還不清的閻王債,不光把梁家的畝半墳地滾進去,還把寶成逼進賈家當了長工。
梁寶成這條隻有間半草房的窮漢子,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