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高成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今天的常委會竟能開成這樣。
沒有人議論,沒有人表态,甚至沒有人吭聲! 市委書記楊誠的一個簡短的講話,然後是李高成的一個将近兩個小時的情況報告。
他既如實地談了工人們的情緒和看法,也如實地談了中紡領導們的情緒和看法。
餘下來的時間就是讓大家讨論和各自發表意見和看法。
結果是會場上一片沉默,長時間的沉默。
書記楊誠督促了好幾遍,李高成也一再地讓大家都放開好好談一談,但就是沒一個人說話。
連臉上的表情也看不出來! 然而當說到一個題外話時,會場卻突然地活躍了起來。
那種熱烈的氣氛,就好像好多天的禁閉一下子被解除了一樣。
有關中紡的問題,就好像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誰也不敢踏進一步,誰也不想踏進一步。
是因為自己嗎?李高成默默地瞅着眼前這一張張熟悉而又讓人感到分外陌生的臉,他突然想到了昨天晚上的那些電話,他們都說他們什麼都清楚,什麼都明白,也都說他們知道該在會上怎麼做。
那麼都做了什麼?就這麼一個個一言不發、一聲不吭,甚至連看也不看他一眼? 他們最最擔心的都是些什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個個變成了這麼一副樣子? 李高成隐隐約約地覺得,他們昨天晚上給他打來的那些電話,也照樣可以一絲不差地打給市委書記楊誠。
這就是說,同樣的話,他們很可能既說給了市委書記楊誠,也說給了市長李高成。
于是,在會上就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局面,裝聾作啞,誰也不想發表意見。
之所以如此,理由當然隻有一個,那就是怕在這件事情上得罪市裡兩個主要領導中的一個。
為什麼會如此?理由當然也隻有一個,那就是在中紡的問題上,人們都清楚,或者人們都猜測到了他同市委書記楊誠有分歧、有矛盾,而且直到現在也仍然存在、仍然沒有消除。
顯而易見的是,既然市長、市委書記在這件事情上有矛盾,其餘的人也就犯不着在這樣的事情上同市長或者是同市委書記過不去了。
不就是一個國有企業的事情麼?問題再大,影響再廣,事态再嚴重,似乎同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不有你們市長、書記麼?幹我們什麼事?看來在某些人眼裡,隻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涉及到自己的仕途,涉及到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人事關系,即使是國家的事情,老百姓的事情,都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但是,你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有資格這樣去評判他們嗎? 是不是應該先好好地反省反省自己,審視審視自己,然後再回過頭來分析和判斷别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中紡的問題上你就沒個正兒八經的态度,又如何指望别人不偏不向、毫無顧忌地拿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來? 是不是自己應該先表個态?真心實意、開誠相見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毫無保留地全盤端出來,然後再讓大家拿出意見來,看看究竟應該怎麼辦? 看着市委書記楊誠那張嚴肅沉重而又不動聲色的臉,李高成的心裡突然湧進了一股說不出的感覺:楊誠這個人如果是個好人的話,那他很可能是一個大好人,而如果他要壞起來的話,那又極可能是一個壞得你根本沒法招架的大壞人。
楊誠自常委會開始以後,除了簡單的幾句開場白,基本上一直在保持沉默,幾乎就沒再說什麼。
他的臉上也一樣看不出任何表情,甚至連會場上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這讓李高成感到非常的納悶和意外,因為以他平時對楊誠的了解,楊誠在這樣的會上,極少會這麼一言不發、沉默不語的。
像上一次的市委常委會,在他影響下,會場的氣氛是那樣的熱烈,發言是那樣的踴躍。
那是研究關于市裡主要街道的擴建工程的,也是關系到拆遷、用地等許多嚴峻敏感的重大問題,但人們的觀點、看法和意見,卻是相當的透明和尖銳,根本沒有什麼顧慮和忌諱。
而今天人們怎麼會一下子就全變了?看來跟楊誠的态度有着很大的關系。
楊誠要是在這個問題上想給你暗中使個什麼絆子的話,或者說他要是想在這上面給你使個什麼壞心眼的話,那就很可能讓你的所有想法和目的都一無所成。
就像現在會場上的情況一樣,他想讓你多尴尬,就能讓你多尴尬。
最終的結果也就隻可能是一種,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隻能按他所想的來。
但是,楊誠若是在這件事上沒有什麼壞的想法的話,那麼從另一方面來看,楊誠的沉默很可能就是一種完全要成全李高成的舉動,楊誠确實是在協助他支持他,換個說法,楊誠确實是想聽聽其他常委真實的想法和真實的意見,其實也就是想從側面積極幫助李高成拿出一個更為成熟的思路和決策來。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首先在暗中向李高成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态度,而當到了會上後,則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表示任何看法,從而作出姿态向人們表明,他在中紡的問題上,一切還是以市長的意向為主,如何解決中紡的問題,自然也還是視市長的意見而定。
如果楊誠确實是這麼想的,也确實是在這麼做,那麼現在會場
沒有人議論,沒有人表态,甚至沒有人吭聲! 市委書記楊誠的一個簡短的講話,然後是李高成的一個将近兩個小時的情況報告。
他既如實地談了工人們的情緒和看法,也如實地談了中紡領導們的情緒和看法。
餘下來的時間就是讓大家讨論和各自發表意見和看法。
結果是會場上一片沉默,長時間的沉默。
書記楊誠督促了好幾遍,李高成也一再地讓大家都放開好好談一談,但就是沒一個人說話。
連臉上的表情也看不出來! 然而當說到一個題外話時,會場卻突然地活躍了起來。
那種熱烈的氣氛,就好像好多天的禁閉一下子被解除了一樣。
有關中紡的問題,就好像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誰也不敢踏進一步,誰也不想踏進一步。
是因為自己嗎?李高成默默地瞅着眼前這一張張熟悉而又讓人感到分外陌生的臉,他突然想到了昨天晚上的那些電話,他們都說他們什麼都清楚,什麼都明白,也都說他們知道該在會上怎麼做。
那麼都做了什麼?就這麼一個個一言不發、一聲不吭,甚至連看也不看他一眼? 他們最最擔心的都是些什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個個變成了這麼一副樣子? 李高成隐隐約約地覺得,他們昨天晚上給他打來的那些電話,也照樣可以一絲不差地打給市委書記楊誠。
這就是說,同樣的話,他們很可能既說給了市委書記楊誠,也說給了市長李高成。
于是,在會上就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局面,裝聾作啞,誰也不想發表意見。
之所以如此,理由當然隻有一個,那就是怕在這件事情上得罪市裡兩個主要領導中的一個。
為什麼會如此?理由當然也隻有一個,那就是在中紡的問題上,人們都清楚,或者人們都猜測到了他同市委書記楊誠有分歧、有矛盾,而且直到現在也仍然存在、仍然沒有消除。
顯而易見的是,既然市長、市委書記在這件事情上有矛盾,其餘的人也就犯不着在這樣的事情上同市長或者是同市委書記過不去了。
不就是一個國有企業的事情麼?問題再大,影響再廣,事态再嚴重,似乎同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不有你們市長、書記麼?幹我們什麼事?看來在某些人眼裡,隻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涉及到自己的仕途,涉及到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人事關系,即使是國家的事情,老百姓的事情,都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但是,你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有資格這樣去評判他們嗎? 是不是應該先好好地反省反省自己,審視審視自己,然後再回過頭來分析和判斷别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中紡的問題上你就沒個正兒八經的态度,又如何指望别人不偏不向、毫無顧忌地拿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來? 是不是自己應該先表個态?真心實意、開誠相見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毫無保留地全盤端出來,然後再讓大家拿出意見來,看看究竟應該怎麼辦? 看着市委書記楊誠那張嚴肅沉重而又不動聲色的臉,李高成的心裡突然湧進了一股說不出的感覺:楊誠這個人如果是個好人的話,那他很可能是一個大好人,而如果他要壞起來的話,那又極可能是一個壞得你根本沒法招架的大壞人。
楊誠自常委會開始以後,除了簡單的幾句開場白,基本上一直在保持沉默,幾乎就沒再說什麼。
他的臉上也一樣看不出任何表情,甚至連會場上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這讓李高成感到非常的納悶和意外,因為以他平時對楊誠的了解,楊誠在這樣的會上,極少會這麼一言不發、沉默不語的。
像上一次的市委常委會,在他影響下,會場的氣氛是那樣的熱烈,發言是那樣的踴躍。
那是研究關于市裡主要街道的擴建工程的,也是關系到拆遷、用地等許多嚴峻敏感的重大問題,但人們的觀點、看法和意見,卻是相當的透明和尖銳,根本沒有什麼顧慮和忌諱。
而今天人們怎麼會一下子就全變了?看來跟楊誠的态度有着很大的關系。
楊誠要是在這個問題上想給你暗中使個什麼絆子的話,或者說他要是想在這上面給你使個什麼壞心眼的話,那就很可能讓你的所有想法和目的都一無所成。
就像現在會場上的情況一樣,他想讓你多尴尬,就能讓你多尴尬。
最終的結果也就隻可能是一種,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隻能按他所想的來。
但是,楊誠若是在這件事上沒有什麼壞的想法的話,那麼從另一方面來看,楊誠的沉默很可能就是一種完全要成全李高成的舉動,楊誠确實是在協助他支持他,換個說法,楊誠确實是想聽聽其他常委真實的想法和真實的意見,其實也就是想從側面積極幫助李高成拿出一個更為成熟的思路和決策來。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首先在暗中向李高成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态度,而當到了會上後,則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表示任何看法,從而作出姿态向人們表明,他在中紡的問題上,一切還是以市長的意向為主,如何解決中紡的問題,自然也還是視市長的意見而定。
如果楊誠确實是這麼想的,也确實是在這麼做,那麼現在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