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知道自己離退休不遠了,一切也就都跟他商量着來,很少有意見不一緻的時候。
而現在的楊誠,又隻四十六七歲,年齡幾乎比他小了将近十歲,何況在楊誠調來之前,這個市委書記的位置,好多人都看好他李高成,對這一點,楊誠自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這一段以來,兩個人始終配合得很好。
作為市長的李高成尤其感覺得很明顯,楊誠在許多問題上,都非常尊重他的意見,在一些比較大的人事決策上,楊誠都确實做得非常民主,既公開也公正,并沒看到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舉動。
再者,李高成覺得他本人在許許多多的重大問題上,向來都是以工作為重、以大局為重、以事業為重。
自己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别人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也就沒什麼難以解決、難以調和的矛盾和沖突了。
總而言之,他對這個市委書記楊誠的感覺确實不錯,至少現在感覺不錯。
楊誠是個很直率很果斷的人,商量什麼事很少跟你客客套套、閃爍其詞,向來都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兩個人一坐下來,楊誠第一句話便說道: “聽說昨晚工人們鬧得很兇,是不是你都看到了?” “沒錯,快趕上‘文化大革命’了。
要再晚去一會兒,說不定真要鬧出事了。
你沒見那陣勢,想想還真有點後怕。
”李高成自然也實話實說。
“聽吳新剛說,差不多有一兩萬人?” “隻多不少,反正公司能出來的人大概都出來了。
冰天雪地的整整一夜,老的小的,好像都不怕冷、都不瞌睡,勁頭憋得都很足。
看得出來,幹群關系實在太緊張了,根本就坐不到一個桌上去。
”李高成仿佛又回到了昨天晚上的氣氛和情緒裡,心裡一時又感到格外的沉重。
“老李,是不是真的很嚴重?”楊誠的眼睛離他是這樣的近。
“是的,确實很嚴重。
”他再次實實在在地回答。
“事态發展到現在,是不是僅靠公司領導的管理能力已經無法解決公司的問題了?”楊誠又追問了一句。
“從目前看,怕是沒有這個能力。
”這也确實是李高成的真實感覺。
“依你看,公司領導幹部的聲譽和威信還能不能恢複得了?”楊誠問的話确實都是一針見血、最本質的問題。
“大概很難。
”李高成覺得他隻能這麼說。
“老李呀,我看咱倆的感覺都差不多,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想着這件事。
矛盾激化到這樣的地步,絕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這說明在中紡公司這樣的一個國有大企業裡,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已經存在和積累了很久很久了。
所以我就想,要想真正解決中紡的問題,首先就應該鬧清楚,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究竟是什麼,究竟是怎樣存在和發展起來的?我想隻要把這個問題的症結找到了,中紡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有重要的意義。
” 聽着楊誠的這些話,李高成反倒好半天無以應對。
他沒想到楊誠竟會想得這麼多,想得這麼深。
平時想着很好回答的問題,當真正讓你回答時,才覺得并非那麼容易。
說真的,究竟什麼是中紡的最主要的問題呢?這場激化了的、非常嚴峻的矛盾沖突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李高成已經注意到了楊誠話中的措辭: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他真是這麼看的,這說明作為市委書記的楊誠,對中紡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看法,或者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看法。
而如果說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那麼也就是說,這種矛盾的實質其實已經成了敵我性質。
而惟有敵我性質的矛盾,才會是不可調和的。
楊誠真會是這樣看的麼?如果真是這樣看的,在如何處理中紡的問題上,楊誠也很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較為成熟的看法和認識。
想了想,李高成有點試探地對楊誠說道: “說實話,這兩天都讓這些表面上的事情給纏住了,整整兩天兩夜了,睡了也就那麼五六個小時。
今天一上午又來了兩撥中紡的人,就光聽他們談問題、談意見了。
反映了那麼多事情,又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理由。
對中紡的問題究竟該怎麼看,還真的沒往深處想。
楊書記,你今天也聽了他們的一些說法,我不知道你對此都有些什麼初步的印象和看法?” “具體的我并不了解,早上聽了聽那幾個人的反映,剛才又看了看他們送來的材料,尤其是聽你剛才說有一兩萬工人都參與了鬧事,而且幹群關系對立到那麼嚴峻的程度,看來問題要比咱們想象的嚴重得多。
依我看,這場矛盾的實質,發展到現在,最主要的症結就是,幹部已經徹底地把群衆看作了他們的對立面,而群衆也已經把幹部當作了最讓人憤恨、最不可饒恕的敵對面。
”楊誠似乎全然陷入了一種
而現在的楊誠,又隻四十六七歲,年齡幾乎比他小了将近十歲,何況在楊誠調來之前,這個市委書記的位置,好多人都看好他李高成,對這一點,楊誠自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這一段以來,兩個人始終配合得很好。
作為市長的李高成尤其感覺得很明顯,楊誠在許多問題上,都非常尊重他的意見,在一些比較大的人事決策上,楊誠都确實做得非常民主,既公開也公正,并沒看到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舉動。
再者,李高成覺得他本人在許許多多的重大問題上,向來都是以工作為重、以大局為重、以事業為重。
自己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别人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也就沒什麼難以解決、難以調和的矛盾和沖突了。
總而言之,他對這個市委書記楊誠的感覺确實不錯,至少現在感覺不錯。
楊誠是個很直率很果斷的人,商量什麼事很少跟你客客套套、閃爍其詞,向來都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兩個人一坐下來,楊誠第一句話便說道: “聽說昨晚工人們鬧得很兇,是不是你都看到了?” “沒錯,快趕上‘文化大革命’了。
要再晚去一會兒,說不定真要鬧出事了。
你沒見那陣勢,想想還真有點後怕。
”李高成自然也實話實說。
“聽吳新剛說,差不多有一兩萬人?” “隻多不少,反正公司能出來的人大概都出來了。
冰天雪地的整整一夜,老的小的,好像都不怕冷、都不瞌睡,勁頭憋得都很足。
看得出來,幹群關系實在太緊張了,根本就坐不到一個桌上去。
”李高成仿佛又回到了昨天晚上的氣氛和情緒裡,心裡一時又感到格外的沉重。
“老李,是不是真的很嚴重?”楊誠的眼睛離他是這樣的近。
“是的,确實很嚴重。
”他再次實實在在地回答。
“事态發展到現在,是不是僅靠公司領導的管理能力已經無法解決公司的問題了?”楊誠又追問了一句。
“從目前看,怕是沒有這個能力。
”這也确實是李高成的真實感覺。
“依你看,公司領導幹部的聲譽和威信還能不能恢複得了?”楊誠問的話确實都是一針見血、最本質的問題。
“大概很難。
”李高成覺得他隻能這麼說。
“老李呀,我看咱倆的感覺都差不多,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想着這件事。
矛盾激化到這樣的地步,絕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這說明在中紡公司這樣的一個國有大企業裡,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已經存在和積累了很久很久了。
所以我就想,要想真正解決中紡的問題,首先就應該鬧清楚,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究竟是什麼,究竟是怎樣存在和發展起來的?我想隻要把這個問題的症結找到了,中紡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有重要的意義。
” 聽着楊誠的這些話,李高成反倒好半天無以應對。
他沒想到楊誠竟會想得這麼多,想得這麼深。
平時想着很好回答的問題,當真正讓你回答時,才覺得并非那麼容易。
說真的,究竟什麼是中紡的最主要的問題呢?這場激化了的、非常嚴峻的矛盾沖突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李高成已經注意到了楊誠話中的措辭: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他真是這麼看的,這說明作為市委書記的楊誠,對中紡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看法,或者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看法。
而如果說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那麼也就是說,這種矛盾的實質其實已經成了敵我性質。
而惟有敵我性質的矛盾,才會是不可調和的。
楊誠真會是這樣看的麼?如果真是這樣看的,在如何處理中紡的問題上,楊誠也很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較為成熟的看法和認識。
想了想,李高成有點試探地對楊誠說道: “說實話,這兩天都讓這些表面上的事情給纏住了,整整兩天兩夜了,睡了也就那麼五六個小時。
今天一上午又來了兩撥中紡的人,就光聽他們談問題、談意見了。
反映了那麼多事情,又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理由。
對中紡的問題究竟該怎麼看,還真的沒往深處想。
楊書記,你今天也聽了他們的一些說法,我不知道你對此都有些什麼初步的印象和看法?” “具體的我并不了解,早上聽了聽那幾個人的反映,剛才又看了看他們送來的材料,尤其是聽你剛才說有一兩萬工人都參與了鬧事,而且幹群關系對立到那麼嚴峻的程度,看來問題要比咱們想象的嚴重得多。
依我看,這場矛盾的實質,發展到現在,最主要的症結就是,幹部已經徹底地把群衆看作了他們的對立面,而群衆也已經把幹部當作了最讓人憤恨、最不可饒恕的敵對面。
”楊誠似乎全然陷入了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