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什麼能瞞過他,也絕不可能有什麼能逃脫他的思維和眼睛。
做鬼沒做鬼,隻要你看看他的眼神就清楚了。
這一點自己完全可以作保證,至少在那兩三年時間裡,中紡不可能有什麼大的問題和出什麼大的差錯。
而這些人也絕不會在那時就開始蛻化變質了,就算你想蛻化變質也得有條件才行。
整個一個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班子,還有一個剛剛離開這裡的分管市長整天把着關,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漏洞在他眼前滑過去? 再以後,李高成在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
但即使是在中央黨校學習時,他也從未對中紡的工作情況徹底放手。
那時,中紡的情況已不容樂觀,形勢已顯得非常嚴峻。
不過,大緻的狀況他還是了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也還是清楚的。
那一年,中陽紡織集團公司的幾位主要領導,隻要一來北京,都肯定要來看看他,給他彙報彙報公司的情況。
盡管有喜有憂,但他們信心十足,覺得問題解決得了,困難克服得了,用不了多久,中紡就會渡過難關,走出困境。
其實,滿打滿算也就這麼一年,又能出什麼大問題? 從中央黨校回來不久,他便被推舉為市長候選人并在市人大會上被選舉為市長。
在這以後的一兩年時間裡,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大換班,許多領導的具體安排一直沒有到位,所以市裡的工業一直還是由他直接分管的,中紡的問題他并沒有放松過。
他曾為中紡的許多問題親自做過批示,尤其是在如何使像中紡這樣的大型企業能更好地運轉起來的問題上,他還專門和市經委、市計委、市财委、市銀行、市工業局的領導人一塊兒進行過座談和協商。
盡管他非常非常地忙,但他對中紡的情況基本上還是了若指掌的,那時候的中紡也并沒有出過什麼讓人疑慮的大問題。
這就已經是1992年了,至少在這以前中紡的領導班子還是應該值得肯定和信賴的。
那麼,要出問題會不會就出在以後的這幾年? 說實話,自從有了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後,他對中紡的事情确實關心得比較少了。
這倒不是他對中紡的事情不想管不想問,而實在是無從過問、無從插手。
自從有了分管副市長後,他再那麼直接去過問和插手中紡的事情,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
雖然你是市長,可以主管全面工作,但具體的事情,你就不那麼好再去管了。
從企業單位到行政部門,短短的幾年時間,也已經讓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這兩個領域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根本就是兩碼事。
在企業單位裡,你盡可以大喊大叫、大吵大鬧,幹部們聚集在一起,為了工作上的事,有時能争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不管職位高低,也不管年齡差别,隻要是為了廠裡的事情,再争再吵,也絕不會放到心裡去,争過了,吵完了,什麼也就全都過去了。
沒有人會在意什麼,更沒有人會去記恨什麼。
但在行政部門可就完全是另一碼事了,别看表面上和和氣氣、平平靜靜,底下可是孫龐鬥智、龍虎相争。
幹慣了謀事的工作,如今到了謀人的地方,有時候可真能把你累死、憋死、活活氣死。
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人說中紡是他的根據地,中紡是他的老窩兒。
中紡的幹部個個屁股摸不得,除了市長李高成誰也管不得。
中紡領導的尾巴能翹那麼高,就因為有李高成在撐着腰。
有了李高成這個後台,中紡的事情你們就誰也别想管。
隻要李高成在,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就永遠會是一個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地方,就永遠會是鐵闆一塊。
特别是在中紡領導班子的調整問題上,更是讓他感到頭疼。
按說,像總經理郭中姚、黨委書記陳永明這些人,在中紡這個領導崗位上幹了這麼多年,也早該動一動、換一換了。
不管怎麼說,在這樣一個終日操勞、日夜不甯、時時都得把神經繃得緊緊的地方工作,即便是一
做鬼沒做鬼,隻要你看看他的眼神就清楚了。
這一點自己完全可以作保證,至少在那兩三年時間裡,中紡不可能有什麼大的問題和出什麼大的差錯。
而這些人也絕不會在那時就開始蛻化變質了,就算你想蛻化變質也得有條件才行。
整個一個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班子,還有一個剛剛離開這裡的分管市長整天把着關,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漏洞在他眼前滑過去? 再以後,李高成在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
但即使是在中央黨校學習時,他也從未對中紡的工作情況徹底放手。
那時,中紡的情況已不容樂觀,形勢已顯得非常嚴峻。
不過,大緻的狀況他還是了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也還是清楚的。
那一年,中陽紡織集團公司的幾位主要領導,隻要一來北京,都肯定要來看看他,給他彙報彙報公司的情況。
盡管有喜有憂,但他們信心十足,覺得問題解決得了,困難克服得了,用不了多久,中紡就會渡過難關,走出困境。
其實,滿打滿算也就這麼一年,又能出什麼大問題? 從中央黨校回來不久,他便被推舉為市長候選人并在市人大會上被選舉為市長。
在這以後的一兩年時間裡,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大換班,許多領導的具體安排一直沒有到位,所以市裡的工業一直還是由他直接分管的,中紡的問題他并沒有放松過。
他曾為中紡的許多問題親自做過批示,尤其是在如何使像中紡這樣的大型企業能更好地運轉起來的問題上,他還專門和市經委、市計委、市财委、市銀行、市工業局的領導人一塊兒進行過座談和協商。
盡管他非常非常地忙,但他對中紡的情況基本上還是了若指掌的,那時候的中紡也并沒有出過什麼讓人疑慮的大問題。
這就已經是1992年了,至少在這以前中紡的領導班子還是應該值得肯定和信賴的。
那麼,要出問題會不會就出在以後的這幾年? 說實話,自從有了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後,他對中紡的事情确實關心得比較少了。
這倒不是他對中紡的事情不想管不想問,而實在是無從過問、無從插手。
自從有了分管副市長後,他再那麼直接去過問和插手中紡的事情,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
雖然你是市長,可以主管全面工作,但具體的事情,你就不那麼好再去管了。
從企業單位到行政部門,短短的幾年時間,也已經讓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這兩個領域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根本就是兩碼事。
在企業單位裡,你盡可以大喊大叫、大吵大鬧,幹部們聚集在一起,為了工作上的事,有時能争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不管職位高低,也不管年齡差别,隻要是為了廠裡的事情,再争再吵,也絕不會放到心裡去,争過了,吵完了,什麼也就全都過去了。
沒有人會在意什麼,更沒有人會去記恨什麼。
但在行政部門可就完全是另一碼事了,别看表面上和和氣氣、平平靜靜,底下可是孫龐鬥智、龍虎相争。
幹慣了謀事的工作,如今到了謀人的地方,有時候可真能把你累死、憋死、活活氣死。
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人說中紡是他的根據地,中紡是他的老窩兒。
中紡的幹部個個屁股摸不得,除了市長李高成誰也管不得。
中紡領導的尾巴能翹那麼高,就因為有李高成在撐着腰。
有了李高成這個後台,中紡的事情你們就誰也别想管。
隻要李高成在,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就永遠會是一個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地方,就永遠會是鐵闆一塊。
特别是在中紡領導班子的調整問題上,更是讓他感到頭疼。
按說,像總經理郭中姚、黨委書記陳永明這些人,在中紡這個領導崗位上幹了這麼多年,也早該動一動、換一換了。
不管怎麼說,在這樣一個終日操勞、日夜不甯、時時都得把神經繃得緊緊的地方工作,即便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