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時連機票也給他買好了,他思忖再三,最終還是想盡一切辦法留了下來。
自留下來以後,在近五十年的時間裡,從來也沒有離開過中國的紡織企業。
他先後在幾個大紡織廠幹過總工,陝西紡織廠、山西紡織廠、吉林紡織廠、晉華紡織廠都有他留下的足迹,這些紡織廠的創建史冊上也一樣有他灑下的血汗。
在新中國的紡織行業中,他是名副其實的可以稱做元老的功臣。
自他來到中陽紡織廠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他離休。
他本是江蘇人,生在魚米之鄉,卻在黃土高原上吃了大半輩子的高粱玉米。
即便是現在,也仍然生活在中陽紡織集團公司的宿舍區裡,而他這輩子以及他的子孫後代也許就永遠生活在這裡了。
李高成晚上趕來時,聽說張華彬也參與了此事,對他的行為是很有意見和想法的。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老領導,一個從事紡織行業幾十年的老總工,一個深知這個企業艱難的行家,是絕對不應該跟工人們一塊兒起哄的。
何況當時起用現在的這幾個公司領導時,你的反對意見就是最多的。
如今同工人們攪在一起鬧騰,不是明擺着有報複的嫌疑嗎?即便是為着這一條,就是公司領導有什麼不對或是做錯了的地方,你也應避嫌而絕不該來的呀。
你是懂得這些的,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同一般的群衆畫等号的。
然而,當他現在看到老總工張華彬時,不知為什麼他的心一下子就軟了下來。
沒想到幾年不見,張華彬居然會老成了這個樣子。
頭發幾乎全白,臉色也暗了許多,那雙靈敏的大眼也有些渾濁了。
像張華彬這樣的知識分子,他本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李高成的想象中,張華彬的晚年生活應是充實而幸福的。
他在公司裡德高望重、威信極高。
工人們對他尊重、敬佩,公司裡也一樣會離不開他,凡事都會同他商量,請他想辦法、出主意。
他不會孤獨、寂寞,會生活在一個很好的環境和氛圍裡。
一個南方人,一個南方妻子,在生活中會懂得享受。
他自己也懂得養生之道,知道應該怎樣保養自己。
他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質量。
他會面色紅潤、步履矯健、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而眼前的張華彬,怎麼會成了這樣一副模樣?他心疼了起來,這本是中陽紡織廠的頂梁柱呀,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像張華彬這樣的一批知識分子的努力,也就不可能有中陽紡織廠今日的規模和往日的輝煌。
作為一個市長,一個他們的同事,一個曾受到他們許許多多的支持幫助的老領導,本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溫暖的。
一時間,他不禁又感到分外的慚愧和内疚。
張華彬雖然明顯地老了,但一說起話來,還是立刻讓人感到他語言和思維同别人的不一般。
人老了,他的腦子并沒有老。
他的話簡明扼要,又極具條理。
尤其是能窮原竟委、以理服人。
張華彬說,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究竟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還是客觀的原因帶來的,或者是兩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不管怎樣,都已經到了必須盡快拿出對策的關頭了。
如果再這樣自由放任、随意推诿、優柔寡斷、置之不理,以至于閉目塞聽,随其自生自滅,那不管他是什麼人,也不管他是什麼職務,都将是對國家和人民最大的犯罪!這也同樣是一種深層次的腐敗,而這種深層次的腐敗所帶來的後果和災難将會更可怕、更嚴酷、更持久、更巨大!假如還有人對這種話不以為然,那就請他到公司的廠子裡看看去。
現在有些廠已經停産十幾個月了,若再停産十幾個月,或者再多一點的時間,這些廠子就再也别想開工了。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蠱惑人心。
如果一個廠兩三年不開工,任何一個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這個廠其實也就等于沒有了,不存在了。
機器會鏽壞,零件會丢光,設備會腐蝕,與其相關的一切設施都會喪失功能。
如果再要開動起來,幾乎就等于要再建一個這樣的工廠!如果把這樣的一個公司就這麼無聲無息、任何人也不擔責任地消失了、糟蹋了,這不是最大的腐敗是什麼?在任何一個國家裡,在任何一段曆史上,都不會容忍這樣觸目驚心的行為!這都是人民的血汗呀,李市長!你也是中紡的老領導,我想這一點你會更明白!還有,這兩三萬的職工,也能這麼不負責任地把他們全都推到社會上去嗎?我們能忍心、能不在乎嗎?看看現在的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整個的成了一個貧民窟啊!犯罪在這裡滋生,騷亂在這裡形成,組織在這裡消失,道德在這裡淪喪,還有比這更可怕的麼?我們不是希望社會穩定麼,在這樣的一個貧民窟裡,又怎麼能穩定得了?真讓人看着揪心哪!美國人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提出了要消滅貧民窟的問題,他們在那時就指出,假如再對這樣的貧民窟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那麼,貧民窟将把我們消滅的日子就不會太遠了。
而我們不僅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甚至還不斷地在我們手裡誕生着新的貧民窟!什麼“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什麼“各顯其能,自謀出路”,說這種話的人,如果不是政治流氓,那也是惡棍幫兇!當工人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而今天他們已一文不名、真正無力自救時,讓我們摸摸自己的良心,能這樣對待他們嗎?你讓他們怎樣去“物競天擇”,你又讓他們怎樣去“自謀出路”?這樣做公正嗎?公平嗎? 整個會議室和大院裡都靜悄悄的,張華彬的發言似乎強烈地震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
李高成再次深深地被觸動了。
說實話,他真的沒有張華彬想得這樣深遠、想得這樣深刻。
有些問題他有時也隐隐約約地意識到過,但從來也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來看待這些。
所以,當今天張華彬把這些問題毫不留情,也毫不客氣地全部指出來時,那種震撼的程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他甚至感到了自己的失職,正如剛才一些工人斥責他時說的那些話:“我們要是不準備去,你這個當市長的會來嗎?”說真的,自從當市長以來,自己整天都幹了些什麼?除了開會還是開會,除了文件還是文件。
迎來送往、官樣文章,成天泡在上邊,想下都下不來。
就算下去了,也總是被一大群領導幹部們包圍着。
聽聽彙報、看看介紹,讓人領着到幾個指定好的地方走馬觀花般地轉一轉、遛一遛,然後吃吃喝喝,吹吹拍拍,一切就算完事大吉。
真正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又在哪裡?真的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對國家的一些問題思考得多,關注得多。
文山會海淹沒了思維,酒池肉林埋葬了自我,位置越高,擡轎子的人就越多。
真個是吃飯有人陪,路上有人追,睡覺有人等,辦公有人催,哪還有時間運思和謀慮! 有時候,你一個市長,還真不如一個一般的公民。
面對着這麼多臉上充滿了渴望和期望的表情的職工們,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就在前些日子裡,他還剛剛批示過一個文件,文件要求下崗職工自強自立,不斷完善自我,更新知識,增強競争意識,積極參與培訓,以适應新形勢的需要,從而使自己能盡快重新上崗。
當時他還覺得這個文件不錯,所以,特意批示給了有關單位,要求下發給各個廠礦組織讨論學習。
然而,今天到了這個地方,面對着這些職工幹部時,他突然感到自己的批示和想法是多麼的膚淺和不負責任!就像眼前的中紡,就像在中紡幹了一輩子的這些工人,他們也一樣是計劃經濟下的産物,一輩子為黨為國家,一輩子靠黨靠國家,他們就是這麼想的,也真是這麼幹的。
一輩子就是接線頭,一輩子就是扛棉包。
多年來,對他們我們要求的也是兢兢業業,忠于職守,幹一行愛一行,甘做一顆螺絲釘。
而如今,面對着這麼多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說是一無所長的工人,你能就這麼毫不負責地把他們推到市場上去嗎?你能這麼心安理得地要求他們自強自立、自尊自愛嗎? 想到這兒,李高成突然記起了不知什麼人說過的一句話:……你不能找一個多年鐵鍊鎖腳的人,将他釋放,把他帶到起跑線上,然後說,“你可以自由地與
自留下來以後,在近五十年的時間裡,從來也沒有離開過中國的紡織企業。
他先後在幾個大紡織廠幹過總工,陝西紡織廠、山西紡織廠、吉林紡織廠、晉華紡織廠都有他留下的足迹,這些紡織廠的創建史冊上也一樣有他灑下的血汗。
在新中國的紡織行業中,他是名副其實的可以稱做元老的功臣。
自他來到中陽紡織廠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他離休。
他本是江蘇人,生在魚米之鄉,卻在黃土高原上吃了大半輩子的高粱玉米。
即便是現在,也仍然生活在中陽紡織集團公司的宿舍區裡,而他這輩子以及他的子孫後代也許就永遠生活在這裡了。
李高成晚上趕來時,聽說張華彬也參與了此事,對他的行為是很有意見和想法的。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老領導,一個從事紡織行業幾十年的老總工,一個深知這個企業艱難的行家,是絕對不應該跟工人們一塊兒起哄的。
何況當時起用現在的這幾個公司領導時,你的反對意見就是最多的。
如今同工人們攪在一起鬧騰,不是明擺着有報複的嫌疑嗎?即便是為着這一條,就是公司領導有什麼不對或是做錯了的地方,你也應避嫌而絕不該來的呀。
你是懂得這些的,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同一般的群衆畫等号的。
然而,當他現在看到老總工張華彬時,不知為什麼他的心一下子就軟了下來。
沒想到幾年不見,張華彬居然會老成了這個樣子。
頭發幾乎全白,臉色也暗了許多,那雙靈敏的大眼也有些渾濁了。
像張華彬這樣的知識分子,他本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李高成的想象中,張華彬的晚年生活應是充實而幸福的。
他在公司裡德高望重、威信極高。
工人們對他尊重、敬佩,公司裡也一樣會離不開他,凡事都會同他商量,請他想辦法、出主意。
他不會孤獨、寂寞,會生活在一個很好的環境和氛圍裡。
一個南方人,一個南方妻子,在生活中會懂得享受。
他自己也懂得養生之道,知道應該怎樣保養自己。
他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質量。
他會面色紅潤、步履矯健、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而眼前的張華彬,怎麼會成了這樣一副模樣?他心疼了起來,這本是中陽紡織廠的頂梁柱呀,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像張華彬這樣的一批知識分子的努力,也就不可能有中陽紡織廠今日的規模和往日的輝煌。
作為一個市長,一個他們的同事,一個曾受到他們許許多多的支持幫助的老領導,本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溫暖的。
一時間,他不禁又感到分外的慚愧和内疚。
張華彬雖然明顯地老了,但一說起話來,還是立刻讓人感到他語言和思維同别人的不一般。
人老了,他的腦子并沒有老。
他的話簡明扼要,又極具條理。
尤其是能窮原竟委、以理服人。
張華彬說,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究竟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還是客觀的原因帶來的,或者是兩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不管怎樣,都已經到了必須盡快拿出對策的關頭了。
如果再這樣自由放任、随意推诿、優柔寡斷、置之不理,以至于閉目塞聽,随其自生自滅,那不管他是什麼人,也不管他是什麼職務,都将是對國家和人民最大的犯罪!這也同樣是一種深層次的腐敗,而這種深層次的腐敗所帶來的後果和災難将會更可怕、更嚴酷、更持久、更巨大!假如還有人對這種話不以為然,那就請他到公司的廠子裡看看去。
現在有些廠已經停産十幾個月了,若再停産十幾個月,或者再多一點的時間,這些廠子就再也别想開工了。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蠱惑人心。
如果一個廠兩三年不開工,任何一個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這個廠其實也就等于沒有了,不存在了。
機器會鏽壞,零件會丢光,設備會腐蝕,與其相關的一切設施都會喪失功能。
如果再要開動起來,幾乎就等于要再建一個這樣的工廠!如果把這樣的一個公司就這麼無聲無息、任何人也不擔責任地消失了、糟蹋了,這不是最大的腐敗是什麼?在任何一個國家裡,在任何一段曆史上,都不會容忍這樣觸目驚心的行為!這都是人民的血汗呀,李市長!你也是中紡的老領導,我想這一點你會更明白!還有,這兩三萬的職工,也能這麼不負責任地把他們全都推到社會上去嗎?我們能忍心、能不在乎嗎?看看現在的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整個的成了一個貧民窟啊!犯罪在這裡滋生,騷亂在這裡形成,組織在這裡消失,道德在這裡淪喪,還有比這更可怕的麼?我們不是希望社會穩定麼,在這樣的一個貧民窟裡,又怎麼能穩定得了?真讓人看着揪心哪!美國人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提出了要消滅貧民窟的問題,他們在那時就指出,假如再對這樣的貧民窟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那麼,貧民窟将把我們消滅的日子就不會太遠了。
而我們不僅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甚至還不斷地在我們手裡誕生着新的貧民窟!什麼“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什麼“各顯其能,自謀出路”,說這種話的人,如果不是政治流氓,那也是惡棍幫兇!當工人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而今天他們已一文不名、真正無力自救時,讓我們摸摸自己的良心,能這樣對待他們嗎?你讓他們怎樣去“物競天擇”,你又讓他們怎樣去“自謀出路”?這樣做公正嗎?公平嗎? 整個會議室和大院裡都靜悄悄的,張華彬的發言似乎強烈地震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
李高成再次深深地被觸動了。
說實話,他真的沒有張華彬想得這樣深遠、想得這樣深刻。
有些問題他有時也隐隐約約地意識到過,但從來也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來看待這些。
所以,當今天張華彬把這些問題毫不留情,也毫不客氣地全部指出來時,那種震撼的程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他甚至感到了自己的失職,正如剛才一些工人斥責他時說的那些話:“我們要是不準備去,你這個當市長的會來嗎?”說真的,自從當市長以來,自己整天都幹了些什麼?除了開會還是開會,除了文件還是文件。
迎來送往、官樣文章,成天泡在上邊,想下都下不來。
就算下去了,也總是被一大群領導幹部們包圍着。
聽聽彙報、看看介紹,讓人領着到幾個指定好的地方走馬觀花般地轉一轉、遛一遛,然後吃吃喝喝,吹吹拍拍,一切就算完事大吉。
真正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又在哪裡?真的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對國家的一些問題思考得多,關注得多。
文山會海淹沒了思維,酒池肉林埋葬了自我,位置越高,擡轎子的人就越多。
真個是吃飯有人陪,路上有人追,睡覺有人等,辦公有人催,哪還有時間運思和謀慮! 有時候,你一個市長,還真不如一個一般的公民。
面對着這麼多臉上充滿了渴望和期望的表情的職工們,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就在前些日子裡,他還剛剛批示過一個文件,文件要求下崗職工自強自立,不斷完善自我,更新知識,增強競争意識,積極參與培訓,以适應新形勢的需要,從而使自己能盡快重新上崗。
當時他還覺得這個文件不錯,所以,特意批示給了有關單位,要求下發給各個廠礦組織讨論學習。
然而,今天到了這個地方,面對着這些職工幹部時,他突然感到自己的批示和想法是多麼的膚淺和不負責任!就像眼前的中紡,就像在中紡幹了一輩子的這些工人,他們也一樣是計劃經濟下的産物,一輩子為黨為國家,一輩子靠黨靠國家,他們就是這麼想的,也真是這麼幹的。
一輩子就是接線頭,一輩子就是扛棉包。
多年來,對他們我們要求的也是兢兢業業,忠于職守,幹一行愛一行,甘做一顆螺絲釘。
而如今,面對着這麼多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說是一無所長的工人,你能就這麼毫不負責地把他們推到市場上去嗎?你能這麼心安理得地要求他們自強自立、自尊自愛嗎? 想到這兒,李高成突然記起了不知什麼人說過的一句話:……你不能找一個多年鐵鍊鎖腳的人,将他釋放,把他帶到起跑線上,然後說,“你可以自由地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