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江湖浩劫
關燈
小
中
大
中的佼佼者,而且非要有真才實學不可。
江湖中對藏經樓莫不心向往之,不說樓中收藏的名器經典價值連城,而武功的秘本,尤其是習武者夢寐以求的珍寶。
護守藏經樓的職司,依得寺清規,每七年挑選新人接替。
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少林主持,或少林掌門,十之八九是藏經樓護法當選。
因為,當選了藏經樓護法師,已是千中選一的頂尖人物,經過七年寸步不離藏經樓,兩千多個日子,終朝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是身在寶山,與典籍寶藏為伴。
若是從“文”,對佛學禅理焉能不貫通,于是必是住持的材料;若是從“武”,七年的精進,當會出類拔萃,掌門寶座,還有第二人想嗎? 性戒和尚未來得及回答,臉上突然變色。
禅緣監寺,也是面如死灰。
一個面色黑裡透紅,長髯飄飄,玉帶朝靴的魁梧漢子,右手仗着枝比一般劍稍短,比匕首略長,似劍非劍,似笏非笏的奇異兵刃,左手中、食、無名三指虛點在住持“明靈大師”的玉枕穴上。
兩人腳步齊一,緩緩由精舍回欄廊上走來。
顯然的,住持明靈大師,是身不由己,被身後紅袍人制住的。
因為住持明靈的臉上一派死灰,雙目中驚惶之色可見。
原來,少林住持一職,素以禅理佛學有素養的人擔任。
現任明靈,與少林掌門明心大師,乃是同一輩份,同參的師兄弟。
明心大師武功修為領袖同侪,是為少林一派的掌門大師。
明靈大師,佛理淵博,禅事精奧,是為少林一寺的住持。
他一步步神色恐怖的步上講經法壇,如同木偶似的,展開手中持着一張白紙,呆滞的念道:“少林一門,從現在起,立刻宣布解散,不分僧俗,凡是少林徒衆,從今天起,不得再對外有任何行動,若有膽敢叛門不遵者,輕則逐出少林,重者依規自裁,少林三十二代孫,現住持明靈、掌門明心,書押!” 明靈大師讀完之後,呆呆的望着經壇下的三百餘位徒衆,老眼之中,淚水如同決堤之水,盈盈流滿了瘦削的面頰。
三百餘徒衆不由嘩然。
太突然了,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即使是一代住持,也無權宣布少林解體。
以少林的說法,天下沒有少林,便沒有武林,也就是說,天下武林莫不源于少林,經過僧俗不同各代弟子或改頭換面,或斬頭去尾,招式、手法、步調、或去蕪存精,或稍加變化。
然後标新立異,自成一家。
少林說出“沒有少林就沒有武林”,不免開罪了其他自命不凡或已成氣候的門派,樹下不少敵人仇家。
在六十年前,也就是少林二十五代之際,發生了十八路武林毀少林的血腥慘事。
于是,少林立下了戒規,不準徒衆再提“先有少林後有武林”之說。
然而,少林是不會無緣無故解散的。
而今,事前毫無迹象,而掌門大師明心并不在場,向來隻知誦經拜佛的住持明靈,在半夜三更的寒冬之夜,突然鳴鐘聚衆,宣稱解散少林,太過怪異。
明顯的,他身後紗帽蟒服的赤面人,一定是以生命相協迫,或是更毒狠的陰謀,逼着明靈。
明靈大師在萬不得已之下,才由他人擺布。
因此,三百餘人有的隻是異口同聲高誦:“阿彌陀佛”陪着明靈住持流淚。
有的,便大聲吼道:“我佛慈悲,住持師請收回成命!” 百餘習武僧徒叫道:“茲事體大,要等明心師伯回寺,才能決定!” 不料—— 那紅蟒赤面人一言不發,突然左臂向前疾伸,三個手指竟戳向明靈大師的玉枕大穴。
哇! 血光如箭,腥氣撲鼻。
明靈大師口吐的血箭,射過經壇香案,足有丈餘之遙。
赤面人哼一聲,收回左臂。
“卟通!” 明靈大師的屍體,直挺挺撲向香案,把桌供香爐都砸倒了。
這不過是一眨眼之間的事。
少林數百僧衆,幾乎沒有叫出聲來,當然無法預防了。
習文的吓得幾乎昏了過去。
百餘習武的手無寸鐵,等到回過意來,發一聲喊,如雨一般的暗器,全向那赤面人射去。
赤面人全不在意,将手中的怪兵刃順手一揮,乓乓乒乒,暗器全振落在地。
十餘個血性方剛的僧俗,更加怒不可遏,竟然赤手空拳搶上前去。
赤面人又是一聲冷笑,揮動如劍似笏的兵刃,幾個起落。
慘呼連聲,刺耳驚魂,除了斷手殘腿的之外,經壇上又多了幾具屍體。
那赤面入仍然一言不發,單掌向已死的明靈大師屍體上迢遙招了一招。
咻—— 原先在明靈大師手上的那張白紙,象是磁石吸針,琥珀引介,已到了赤面人手中,他就用白紙,就近在地上沾了鮮血作為漿糊,将白紙貼在如來佛肚臍眼處,陡的發出聲高亢入雲刺耳驚魂的長嘯。
肩頭動時,紅光一溜,霎時去個無影無蹤。
就在少林寺出事的第二天。
河頭集,東嶽大帝廟内,昆侖門分舵舵主冷如金,二舵主冷如水,兄弟兩雙雙死在卧室之内。
屍體上貼着一張白紙。
白紙上寫着: 血令:限即日起,昆侖門立刻自行宣布解散,凡昆侖徒衆,不得再對外以昆侖門人行動,若有膽敢違抗者,冷氏兄弟同一罪行,同樣懲罰! 幾乎與昆侖門分舵冷氏兄弟死亡的同一天。
開封府,相國寺。
太陽才露臉。
圍集了一大堆起早趕市的閑雜人等,把相國寺的大門都圍堵住了。
雜人越來越多- !一棒鳴鑼開道。
四個公門中衙役,手執紅黑兩截的水火棍,不分青紅皂白的向人堆裡大力推去。
禅符号正堂,似乎十分驚慌,連紗帽都沒帶周正,撩着官衣,钴過人巷,進了相國寺大門。
地保上前單腿打千,低聲察道:“太爺,這是江湖人的恩怨,最好是……” 縣太爺微微點點頭,但卻正經八百的坐在臨時安置的公案之前,一拍驚堂,官腔十足的喝道:“照驗屍單報上來!” 地保朗聲道:“無名男屍一具,年約七十五、六,身高瘦削,衣衫破爛,除咽喉要害被鈍器貫穿的手指大小而外,并無外傷,通身并無财物!” 縣久爺點頭道:“有無蛛絲馬迹證物?” 地保朗聲回話道:“喉嚨制命血流如注之處,有一白紙告白!” 縣太爺喝道:“刑名吏當衆朗誦以釋群疑!” 刑房趨前半步,從地保手中接過染有血迹的白紙,朗聲高誦道:“血令!青城派、魚長樂示衆,青城弟子即日起不得以青城二字自居,違旨者與魚長樂同罪,統一教教主押!” 縣太爺聽完,大力一拍驚堂木,哼了聲道:“哼!盜匪火拼,諒也無人認領屍體,當然沒有苦主,着地方掩埋,回衙!” 官塘大道。
日正當中。
一乘官轎,在八個紅衣鮮帽壯漢呼擁之下,快如追風的向武當山進發。
眼前到了武當山麓。
官轎倏的停下,就停在路邊一片片花樹之前。
奇怪的是。
八個紅衣鮮帽壯漢悶聲不響,一字退排在官轎的後面垂手肅立。
轎内,沒見人出來,也沒有一點動靜。
官道的遠處,塵土飛揚。
數十匹駿馬蹄聲如同灑豆,風馳電掣,向武當山奔來。
馬上坐的原來是三元觀的一群道士,他們是從金陵遣返武當。
為首的三人,是武當鐵字輩的鐵冠、鐵拂,掌門人白羽道長。
略略落後一個馬頭,二十餘個弟子,列在後丈餘側騎擁護。
眼看到了離花樹七八丈之處。
官轎的垂簾無風自起,一片紅雲似的,穿出-個紗帽紅蟒的赤面人來。
赤面人電射出轎,左手單掌一推,人已落在官塘大道的正中。
随着他的一推,發出一股狂風。
鐵冠等的座下馬,本來是快速奔馳,被這狂風道後,前蹄人立。
“聿……” 一群馬驚急,發出陣陣長嘶。
幸而,馬止的武當道士全都身手
江湖中對藏經樓莫不心向往之,不說樓中收藏的名器經典價值連城,而武功的秘本,尤其是習武者夢寐以求的珍寶。
護守藏經樓的職司,依得寺清規,每七年挑選新人接替。
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少林主持,或少林掌門,十之八九是藏經樓護法當選。
因為,當選了藏經樓護法師,已是千中選一的頂尖人物,經過七年寸步不離藏經樓,兩千多個日子,終朝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是身在寶山,與典籍寶藏為伴。
若是從“文”,對佛學禅理焉能不貫通,于是必是住持的材料;若是從“武”,七年的精進,當會出類拔萃,掌門寶座,還有第二人想嗎? 性戒和尚未來得及回答,臉上突然變色。
禅緣監寺,也是面如死灰。
一個面色黑裡透紅,長髯飄飄,玉帶朝靴的魁梧漢子,右手仗着枝比一般劍稍短,比匕首略長,似劍非劍,似笏非笏的奇異兵刃,左手中、食、無名三指虛點在住持“明靈大師”的玉枕穴上。
兩人腳步齊一,緩緩由精舍回欄廊上走來。
顯然的,住持明靈大師,是身不由己,被身後紅袍人制住的。
因為住持明靈的臉上一派死灰,雙目中驚惶之色可見。
原來,少林住持一職,素以禅理佛學有素養的人擔任。
現任明靈,與少林掌門明心大師,乃是同一輩份,同參的師兄弟。
明心大師武功修為領袖同侪,是為少林一派的掌門大師。
明靈大師,佛理淵博,禅事精奧,是為少林一寺的住持。
他一步步神色恐怖的步上講經法壇,如同木偶似的,展開手中持着一張白紙,呆滞的念道:“少林一門,從現在起,立刻宣布解散,不分僧俗,凡是少林徒衆,從今天起,不得再對外有任何行動,若有膽敢叛門不遵者,輕則逐出少林,重者依規自裁,少林三十二代孫,現住持明靈、掌門明心,書押!” 明靈大師讀完之後,呆呆的望着經壇下的三百餘位徒衆,老眼之中,淚水如同決堤之水,盈盈流滿了瘦削的面頰。
三百餘徒衆不由嘩然。
太突然了,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即使是一代住持,也無權宣布少林解體。
以少林的說法,天下沒有少林,便沒有武林,也就是說,天下武林莫不源于少林,經過僧俗不同各代弟子或改頭換面,或斬頭去尾,招式、手法、步調、或去蕪存精,或稍加變化。
然後标新立異,自成一家。
少林說出“沒有少林就沒有武林”,不免開罪了其他自命不凡或已成氣候的門派,樹下不少敵人仇家。
在六十年前,也就是少林二十五代之際,發生了十八路武林毀少林的血腥慘事。
于是,少林立下了戒規,不準徒衆再提“先有少林後有武林”之說。
然而,少林是不會無緣無故解散的。
而今,事前毫無迹象,而掌門大師明心并不在場,向來隻知誦經拜佛的住持明靈,在半夜三更的寒冬之夜,突然鳴鐘聚衆,宣稱解散少林,太過怪異。
明顯的,他身後紗帽蟒服的赤面人,一定是以生命相協迫,或是更毒狠的陰謀,逼着明靈。
明靈大師在萬不得已之下,才由他人擺布。
因此,三百餘人有的隻是異口同聲高誦:“阿彌陀佛”陪着明靈住持流淚。
有的,便大聲吼道:“我佛慈悲,住持師請收回成命!” 百餘習武僧徒叫道:“茲事體大,要等明心師伯回寺,才能決定!” 不料—— 那紅蟒赤面人一言不發,突然左臂向前疾伸,三個手指竟戳向明靈大師的玉枕大穴。
哇! 血光如箭,腥氣撲鼻。
明靈大師口吐的血箭,射過經壇香案,足有丈餘之遙。
赤面人哼一聲,收回左臂。
“卟通!” 明靈大師的屍體,直挺挺撲向香案,把桌供香爐都砸倒了。
這不過是一眨眼之間的事。
少林數百僧衆,幾乎沒有叫出聲來,當然無法預防了。
習文的吓得幾乎昏了過去。
百餘習武的手無寸鐵,等到回過意來,發一聲喊,如雨一般的暗器,全向那赤面人射去。
赤面人全不在意,将手中的怪兵刃順手一揮,乓乓乒乒,暗器全振落在地。
十餘個血性方剛的僧俗,更加怒不可遏,竟然赤手空拳搶上前去。
赤面人又是一聲冷笑,揮動如劍似笏的兵刃,幾個起落。
慘呼連聲,刺耳驚魂,除了斷手殘腿的之外,經壇上又多了幾具屍體。
那赤面入仍然一言不發,單掌向已死的明靈大師屍體上迢遙招了一招。
咻—— 原先在明靈大師手上的那張白紙,象是磁石吸針,琥珀引介,已到了赤面人手中,他就用白紙,就近在地上沾了鮮血作為漿糊,将白紙貼在如來佛肚臍眼處,陡的發出聲高亢入雲刺耳驚魂的長嘯。
肩頭動時,紅光一溜,霎時去個無影無蹤。
就在少林寺出事的第二天。
河頭集,東嶽大帝廟内,昆侖門分舵舵主冷如金,二舵主冷如水,兄弟兩雙雙死在卧室之内。
屍體上貼着一張白紙。
白紙上寫着: 血令:限即日起,昆侖門立刻自行宣布解散,凡昆侖徒衆,不得再對外以昆侖門人行動,若有膽敢違抗者,冷氏兄弟同一罪行,同樣懲罰! 幾乎與昆侖門分舵冷氏兄弟死亡的同一天。
開封府,相國寺。
太陽才露臉。
圍集了一大堆起早趕市的閑雜人等,把相國寺的大門都圍堵住了。
雜人越來越多- !一棒鳴鑼開道。
四個公門中衙役,手執紅黑兩截的水火棍,不分青紅皂白的向人堆裡大力推去。
禅符号正堂,似乎十分驚慌,連紗帽都沒帶周正,撩着官衣,钴過人巷,進了相國寺大門。
地保上前單腿打千,低聲察道:“太爺,這是江湖人的恩怨,最好是……” 縣太爺微微點點頭,但卻正經八百的坐在臨時安置的公案之前,一拍驚堂,官腔十足的喝道:“照驗屍單報上來!” 地保朗聲道:“無名男屍一具,年約七十五、六,身高瘦削,衣衫破爛,除咽喉要害被鈍器貫穿的手指大小而外,并無外傷,通身并無财物!” 縣久爺點頭道:“有無蛛絲馬迹證物?” 地保朗聲回話道:“喉嚨制命血流如注之處,有一白紙告白!” 縣太爺喝道:“刑名吏當衆朗誦以釋群疑!” 刑房趨前半步,從地保手中接過染有血迹的白紙,朗聲高誦道:“血令!青城派、魚長樂示衆,青城弟子即日起不得以青城二字自居,違旨者與魚長樂同罪,統一教教主押!” 縣太爺聽完,大力一拍驚堂木,哼了聲道:“哼!盜匪火拼,諒也無人認領屍體,當然沒有苦主,着地方掩埋,回衙!” 官塘大道。
日正當中。
一乘官轎,在八個紅衣鮮帽壯漢呼擁之下,快如追風的向武當山進發。
眼前到了武當山麓。
官轎倏的停下,就停在路邊一片片花樹之前。
奇怪的是。
八個紅衣鮮帽壯漢悶聲不響,一字退排在官轎的後面垂手肅立。
轎内,沒見人出來,也沒有一點動靜。
官道的遠處,塵土飛揚。
數十匹駿馬蹄聲如同灑豆,風馳電掣,向武當山奔來。
馬上坐的原來是三元觀的一群道士,他們是從金陵遣返武當。
為首的三人,是武當鐵字輩的鐵冠、鐵拂,掌門人白羽道長。
略略落後一個馬頭,二十餘個弟子,列在後丈餘側騎擁護。
眼看到了離花樹七八丈之處。
官轎的垂簾無風自起,一片紅雲似的,穿出-個紗帽紅蟒的赤面人來。
赤面人電射出轎,左手單掌一推,人已落在官塘大道的正中。
随着他的一推,發出一股狂風。
鐵冠等的座下馬,本來是快速奔馳,被這狂風道後,前蹄人立。
“聿……” 一群馬驚急,發出陣陣長嘶。
幸而,馬止的武當道士全都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