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對于三十多歲的女人,生日是沮喪的加法。
“星期天是我生日。
” 當老婆像隻黃鼬似的鑽進姚守義被窩,悄聲對他說這句話時,他翻過了身去,給予她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光脊梁。
這顯然不是歡迎的态度。
女人在這種尴尬的情況下大抵會表現出可敬的涵養。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反面兒有反面兒的意義。
她溫柔地偎貼着他那壯實的“反面兒”,自覺地審查着今天的言行,認為并沒什麼惹他不高興的地方。
“哎,我說熱不熱?” 姚守義用胳膊肘搗了她一下。
“你拿什麼糖!”她生氣了。
也猛地一翻身,畫軸卷畫似的,将被子卷了過去。
“你這是幹嗎呀?” 姚守義又往老婆被窩鑽。
北方比不得南方,夏天,夜裡還是怪涼的。
“你不是熱麼?”她将被子緊緊裹在自己身上,不讓他鑽。
他幹脆不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吸起煙來。
一會兒,挨了一腳。
一會兒,挨了一拳。
往旁邊躲躲。
再躲躲。
他心裡很煩。
他感到自己像一塊木楔子,被老廠長執拗地釘在廠長的空缺和巴不得一屁股坐穩它的邢副廠長的野心之間了。
他可不願被釘得那麼深,楔子會有好下場麼? 他心裡簡直煩透了。
胳膊上被狠狠擰了一下。
“搞小動作,什麼東西!……” 他不仰躺着了,用壯實的光脊梁當盾,又往旁邊躲了躲。
她就哭了,嘤嘤地哭。
他掐滅煙,第二次嘗試往被窩鑽。
她仍将被子緊緊裹在自己身上。
他很及時地打了兩個噴嚏。
她不哭了,被子蓋在了他身上。
“背靠背”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
“你幹嗎又踹我又打我又擰我啊?” “你拿糖!……” “我拿什麼糖了呀?” “我什麼時候把脊梁給過你?” “那你就至于哭呀?” “你欺負人!還罵我……我搞什麼小動作了?……” “我不是罵你啊!罵别人,真的。
罵别人……我可能當廠長……” “聽說了!可能當,還沒當上,就開始冷淡我呀?真當上還不得跟我離婚?……” “哪能呢!……” 他早摸透她的脾氣了。
對于她,他的話并不能徹底解除誤會,主要得靠行動,尤其這會兒。
溫存了一陣子,他歎了口氣。
“當不當在你自己,不在别人。
想當便當,不想當不當,五尺男人,歎什麼氣?攪得人家也心煩了……” “你不明白,不說這個。
你剛才說星期天怎麼?……” “星期天是我生日。
連人家生日都不記着!……” “又擰我!生日又怎麼?……” “什麼叫又怎麼啊,我想好好過一次生日。
” “好好過一次……我看,可以的……” “什麼叫可以的啊?你說不可以,我不過啦?還沒真當上廠長呢,跟老婆說話開始耍官腔了?女人有幾個三十三歲?……” “是啊,沒幾個。
好好過一次,好好過一次……” 她便溫柔地伏在他胸上。
他不記得自己曾過了哪一歲的生日。
結婚後這是她第一次提過生日,連孩子也沒過什麼生日,是該好好過一次。
三位一體,算三個人共同過一次吧! 他情不自禁愛撫她。
他喜歡她的身體,那是很光滑的女人的身體。
他愛撫着她的時候會漸漸消愁解憂,結了婚的男人就這點便利。
“問你,怕不怕我老?……” 聲音低低的,包含威脅的意味。
“别老哇,結婚才四年,你就往老上打主意,不是坑我麼!……” “那你還是怕我老啦?說,怕不怕?……” “怕。
” “我已經有點老啦是不是?” “哪兒的話,你水靈着呢!” “老婆老婆,總是要老的……” 她往他懷裡偎,吃吃地笑,笑得十分得意。
三十三歲的女人,即或漂亮,也是談不上“水靈”的。
她們是熟透了的果子。
生活是果庫,家庭是塑料袋,年齡是貯存期。
她們的一切美點,在三十三歲這一貯存期達到了完善——如果确有美點的話。
熟透了的果子是嬌貴的果子。
需要貯存的東西是難以保留的東西。
三十三歲是女人生命鍊環中的一段牛皮筋,生活和家庭既能抻長它,又能老化它。
看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家庭了。
這就是某些女人為什麼三十四歲了三十五歲了三十六歲了依然覺得自己逗留在三十三歲上依然使别人覺得她們仍像三十三歲,這就是某些女人為什麼一過了三十三歲就像秋末的園林沒了色彩沒了生機一片蕭瑟的緣故。
女人們,當心三十三歲這個年齡。
丈夫們,當心愛護三十三歲的妻子! 曲秀娟十三歲二十三歲的時候也沒像朵什麼花。
姚守義卻是一個難得的好丈夫。
這類好丈夫如同好裁縫,家庭是他們從生活這匹布上裁下來的。
他們具備裁剪的技巧,他們掂掇生活,努力不被生活所掂掇。
與别的男人相比較而言,他們最優秀之處是他們善于做一個好丈夫。
他們的短處是他們終生超越不了這個“最”。
如果他們娶了一個對生活的欲望太多太強的女人是他們的大不幸;随遇而安的女人嫁給他們算是嫁着了。
前一類女人的痛苦可能比後一類女人的痛苦更深刻,但很活該。
後一類女人的幸福可能比前一類女人的幸福平庸,但普通女人的幸福才是普遍意義上的幸福。
貴族的幸福,包括貴族的痛苦,男的女的都算上,乃是寫在另一本字典上的。
它的封面是鍍金的,像貴族的一切東西一樣。
外觀看似高貴華麗其實内容空洞蒼白。
曲秀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
她對生活的欲望活潑而不浪漫,現實而不遲鈍;求而不奢,好而不強,一個“感覺派”女人的好感覺。
女人的幸福從來都是産生在她這樣的女人的好感覺中的。
她跟随修鞋匠師傅在外地整整流浪了兩年。
從北到南,從南到北。
兩過長江,足迹遍布南北十幾個市鎮。
回到A市的卻是她自己,老修鞋匠死在天津了。
老修鞋匠不死在天津,他們的下一個駐留地是北京。
老修鞋匠死前拉着她的手說:“秀娟呵,師傅對不起你。
講好的,咱們到北安。
連師傅我也沒成想,北安不容咱們。
我一氣之下,就帶着你流落到這一步。
你心裡可千萬别怨我呵!……” 她心裡對師傅本是有些隐怨的。
離家太遠了,也離家太久了,她想兒子偷偷哭過好幾次。
聽了師傅的話,她心裡反而覺得是自己對不住師傅了。
師傅畢竟一片好心,為的是帶她闖蕩闖蕩鞋匠的生涯,為的是他和她都多掙些錢。
而她常跟師傅耍小性子。
她耍小性子的時候,師傅總是一聲不吭。
憑良心講,這老修鞋匠對她像對相依為命的女兒一樣。
她眼中撲簌簌滾落兩滴淚,也用自己的另一隻手攥住老修鞋匠的那隻手,動深情地說:“師傅,我不怨你。
我沒怨過你……” 老修鞋匠那隻手,像生鏽的鐵笊籬。
正是這樣的手,将謀生之道傳授給她。
“怎麼能沒怨過我呢?你常背着我哭,當我不知道?你是媽。
你撇下孩子跟随了我兩年多,不容易。
耍耍小性子我不介意。
我帶你到處闖蕩,是有點個人打算的。
我孤身一人,又老了,一輩子沒離開咱們那個市……想到處逛逛,也不白活一輩子。
想多掙幾個防老錢……沒你,我有這份兒打算,也不敢就這麼闖蕩……你以為我就不怕在外地受人欺了?……我一個孤老頭子……更怕……這兩年,處處是你照顧着我……” 她忍不住哭了,說:“師傅,你的病會好的。
你病一好,咱們就一塊兒回去……” 老修鞋匠病得陷入眼眶的一雙老眼也盈滿了淚。
眼睛陷得太深,他仰躺着,淚水漸漸地多,卻始終溢不出眼眶。
那雙老眼如同掉進渾酒盅的兩顆巴豆。
“我回不去了……我知道。
都說人臨死的時候自己是知道的,我從來不信。
現在……信了,晚了……回不去了……唉……我是真想到北京呢……這輩子沒到過北京,沒親眼見過天安門,沒到皇上住的那個什麼宮去過……這是命啊……聽人講毛主席那個館讓人參觀了,才塊八角一張門票……塊八角,不貴啊!……天津離北京這麼近……想去就去不成……不是命是什麼呢?……” 老修鞋匠塌腮方下巴的那張臉上,籠罩着極其令人感動的悲哀。
他緊緊抿住了他的闊嘴。
第二天,他隻說了一句話:“我死了,你好歹要把我的骨灰帶回去……” 第三天,他一句話都沒說。
第四天,他又開口說話:“别再為我費錢打針抓藥了……白費錢……咱們錢掙得……不容易……” 她說:“師傅,花多少錢,也要把你的病治好!咱倆掙的錢都花光了,我一個人再掙!我隻盼你病好了,咱倆去北京……我……我也沒去過……” 她難過地在心裡譴責自己,明知師傅有肝病,平時卻沒勸阻師傅喝酒。
有時為了讓師傅高興,自己還買酒給師傅喝,還陪師傅喝過。
老修鞋匠那張瘦得脫了形的臉,竟奇異地浮現出一種笑容。
也許根本不是笑容,僅僅是受了感動的表情。
“閨女,甭指望我好喽。
我好不了啦……我也把你這個徒弟拖累得夠嗆啦……我明天就死。
我死後你别再闖蕩啦,該回去看看孩子啦……你扶我坐起……” 她就扶師傅坐起。
“你幫我扯開我這襯衣裡子……别扯那兒,扯這塊補丁……” 她就替師傅從襯衣上扯下了一塊大補丁——一個白布包兒掉了出來。
白布已經變黃了,汗染的。
師傅抖抖的手将包兒展開——包的是一個存折。
“我這一輩子,積攢下點兒錢。
無兒無女的,沒更親的人留給……這麼大個國家,捐獻了能派點啥用場?……現如今貪污國家的人也多,糟蹋國家錢的人也多……我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我才不捐……捐了無非圖個虛名……我不圖那死後的虛名……我留給你……隻要你逢我的忌日,想着……給我燒紙……” 她抱住師傅哭。
第二天師傅真死了…… 那存折上存着六千多元…… 師傅還給她留下一千多元現金…… 雖然天津離北京很近,雖然師徒倆掙的錢還剩下不少,雖然有了六千多元的一個存折,雖然她也沒去過北京,她卻根本不想去了,不想親眼看看天安門,不想瞻仰毛主席紀念堂,不想在廣場照張相,不想逛王府井買東西……從此她覺得北京是可去可不去的地方…… 七千多元,這麼大一筆數目的錢,師傅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的錢,師傅臨死前留給她的錢,使她心裡極不安甯。
認為是不該屬于自己的,有一種霸占似的犯罪感。
她想,還是應該替師傅捐獻給國家才對。
但反複思考,又認為師傅的話不無幾分道理。
替師傅捐了,太違背師傅生前的意願。
捐了,國家會指定一個人,每逢師傅的忌日,給師傅燒紙麼?她聽人講,有些大企業,一年就浪費幾百萬。
她聽人講,有些當大官的,家裡換一次地闆就得上萬元…… 捐了,莫如救濟哪一戶日子窮的老百姓。
自己就窮,連個安身的窩還沒有…… 回來時,一下火車她直奔姚家。
屋裡隻有守義媽和兒子在,兒子見了她那親熱勁沒法形容。
她太需要有自己的家了!見過兒子,她下了決心——為自己和兒子買處房子。
她接兒子那天晚上,姚守義剛下班。
見了她那不好意思勁兒也沒法形容。
兩年多,他好像還記着她扇過他一耳光。
“你掙了不少錢吧?”他搭讪着問。
“反正是沒讨着飯回來。
”她驕傲地回答,瞅瞅他工作服上“木材廠”三個字,說,“我還以為你當上中學教師了呢?” 守義媽一旁插話道:“你就不想想,他那樣的能考上?” 姚守義往廚房推他媽:“媽,你刷碗去,刷碗去……”将他媽推到廚房,紅着臉對她說,“我媽總愛當着旁人貶斥我!我這樣的怎麼啦?當年複習得手拿把掐的!不是沒考上,是沒考成。
當年返城知青大鬧考場,誰也沒考成。
要不,我考不了前三名,姚字倒寫在腦門兒上……我現在也不錯,比當中學老師工資高,月月開八十多……不信你問我媽……” 曲秀娟沒問。
她覺得信與不信都跟自己無關。
守義媽在廚房為兒子作證:“那是,月月八十多!” 她笑了笑,說:“你們家今後可就沒愁事兒了。
” 守義媽卻在廚房歎了口長氣:“沒愁事兒了?我都快為他愁死了!至今連個對象還沒對上茬兒呢!這麼大個子,整天在眼前晃晃的,有時候真恨不得一腳踹出門去!” 姚守義說:“我自己不愁,你愁什麼?瞎愁!” 她瞧着他,調侃地說:“月月八十多,也養得起一個大衆化的老婆子!” 他将臉轉向一旁,莊重地說:“不是養得起養不起的問題。
買鞋,還得挑雙跟腳的呢!老婆一旦沒挑準,後半輩子全泡湯了!” 她繼續調侃:“那你就得主動找哇!找着了,也讓大嬸早點省心啊!” 他看了她一眼,又将臉轉向一旁:“怎麼主動?一男一女,同時站到一個座位前,男的要讓女的,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一男一女,過道裡走了個碰頭,男的貼着牆,說聲‘請’,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一男一女等車,車門兒一開,男的往旁邊閃閃,說‘您先上’,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這叫男人的文明風度吧?找對象我姚守義也要堅持這個原則。
光棍一條,對一切女人公開。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鈎。
我把主動讓給女的,這也是我的主動嘛!我對哪個女人說我愛她,她對我一瞪眼——‘也不拿鏡子照照自己!’這類話兒,我不幹。
但哪個女人如果對我說她愛我,我卻保證不會對她瞪眼睛。
我不愛她,我也不會挫傷她的自尊心。
所以想來想去,她們來‘對’我,‘對’不上雙方都不失面子。
維護了‘安定團結’。
下棋還講紅先黑後呢!明明是一種主動的态度,可别人卻都以為我壓根兒就沒有想結婚這根神經……” 她忍俊不禁,格格笑道:“看來你得往自己身上貼一張說明書哇!” 守義媽一步搶進屋,指點着兒子對她說:“你聽聽,你聽聽,我這兒子倒是傻啊還是癡啊?”又沖姚守義嚷,“你以為女人都該上趕着湊到你跟前,近近乎乎地問你願不願娶她們呀?你以為你是那戲裡的唐伯虎?唐伯虎還把秋香追得沒着沒落呢!你給我滾!今晚别回家,愛哪兒去哪去!……” 他低着頭倔倔地離開了家。
他走後,守義媽留住她又聊了一個多鐘頭。
她離開他家,走到胡同口,發現他站在電線杆子底下。
“你真不回家啦?”她想笑。
他說:“我在這兒等着送送你。
” 她說:“不用啊,也沒多遠的路。
” 他說:“那也得送,不送我不放心。
” 聽他說得虔誠,她隻好由他送。
他抱起孩子走在她身旁,沉默無言。
他的沉默使她别别扭扭的,沒話找話。
“今晚月亮好。
” “唔。
” “可能快十點了。
” “唔。
” “再過五天新年了。
” “唔。
” “一過新年就一九八三年了。
” “唔。
” “你們家沒小孩兒,不用買鞭炮吧?” “唔。
” “你敢放‘二踢腳’麼?” “唔。
” “斜文街汽車軋死一個人。
” “唔。
” “軋死了一個男人。
” “唔。
” “自行車後座托着他老婆。
老婆沒軋着。
” 他突然憤憤吼道:“男人都該死!女人命都大!” 她吓了一跳,不知他何以生氣,沒敢再往下說什麼。
走到她花三千五百元買的那幢小房門前,姚守義放下孩子,站在黑影中,瞪着她。
仿佛突然間會把她怎麼地似的。
她沒怕他,但提防着。
暗想他可别來兩年前那一手,當着兒子的面夠她害臊的。
被親一下倒不在乎,自己又不是紙糊的,親不壞。
也不會像兩年前那樣,回敬他一耳光。
但親我一下對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他光那麼一動不動地站着,瞪着她。
兩年前那一耳光把你扇膽小了?她又想笑。
膽小了就走吧,你卻不走。
沒兒子在跟前,我親你一下也是不打緊的。
闖蕩這兩年,我什麼事兒沒經曆過啊!傻小子,趕快結婚吧!總像貓撲耗子似的想要突然撲哪個女人一下,到底有什麼樂趣啊?不是吓人家一跳,就是自找挨扇! 他仍那麼一動不動地站着,仍那麼虎視眈眈地瞪着她,他那雙眼睛被月光晃得賊亮。
她幾乎就要忍不住笑将起來了。
姚守義啊姚守義,我兒子都九歲了!别像欲火中燒的色魔漢瞪着黃花大姑娘那麼直眉豎眼地瞪着我了!該找對象的年齡了你不托親告友去找,瞪着我也是白瞪。
她默默開了鎖,注視着他說:“太晚了,我不請你屋裡坐了。
你明天還得上班,早睡早起身體好。
” 聽了她的話,他猛轉身大步走了。
她的話本有幾分玩笑的意思,見他那麼樣地走了,她暗暗責備自己:玩笑開得不算過,卻有點不是時候。
三十多歲還沒結婚的男人哪一個對女人沒有點非分之想呢? 她不覺得他可笑了,憐憫他了,同時心裡有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
他走出十幾步,不走了。
背向她站了一會兒,像剛才那麼突然地猛一轉身,又大步騰騰地直朝她走回來。
其意不善! 她仍沒怕,倒是有幾分慌措,趕緊将兒子推進屋裡。
他走到她跟前站住,近得沒法兒再近,要想摟抱她伸伸胳膊就行了。
她心說,要摟你就摟吧!要親你就親個夠吧!反正你也是北大荒返城知青,讓你占點便宜也是“自己人”之間的小勾當,别得寸近尺就行。
他真伸出了胳膊。
看來沒有一下子摟抱住她的意思,因為他隻伸出了一隻胳膊。
他的一根手指戳着她的心窩,瞪着她,半天也不開口,眼睛賊亮賊亮。
這算怎麼回事嘛!要來什麼你就來真格的,來了你就走。
别走了不甘心,湊到跟前又沒膽量。
這兩年裡受壞男人調戲欺負不是五遭六遭的事啦!何況你不壞,我不會像對付他們那麼對付你,不就是親親摟摟這一套嘛!讓人不耐煩勁的!屋裡沒開燈,時間長了我兒子害怕。
“你有良心沒有?”終于,他口中硬邦邦地擠出了一句話,手指仍戳着她心窩。
她萬沒料到他會異常嚴肅地談到一個異常嚴肅的問題。
本不夠嚴肅的内心活動頓時嚴肅地收斂了。
“你以為我沒有良心嗎?”答話便也相應地嚴肅。
嚴肅的因子在二人之間互相撞擊,他們的話仿佛噼噼啪啪地閃爍着電花。
“我是以為你沒良心。
” “良心又不長在臉上。
” “你他媽的就是沒良心。
” “你敢再罵一句他媽的,我還扇你耳光。
” 我兩年的闖蕩生活中,到處受人欺。
有時敢怒而不敢言,有時連怒都不敢。
如今回來了,對你還得懼怕三分麼?她憤懑地想。
“星期天是我生日。
” 當老婆像隻黃鼬似的鑽進姚守義被窩,悄聲對他說這句話時,他翻過了身去,給予她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光脊梁。
這顯然不是歡迎的态度。
女人在這種尴尬的情況下大抵會表現出可敬的涵養。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反面兒有反面兒的意義。
她溫柔地偎貼着他那壯實的“反面兒”,自覺地審查着今天的言行,認為并沒什麼惹他不高興的地方。
“哎,我說熱不熱?” 姚守義用胳膊肘搗了她一下。
“你拿什麼糖!”她生氣了。
也猛地一翻身,畫軸卷畫似的,将被子卷了過去。
“你這是幹嗎呀?” 姚守義又往老婆被窩鑽。
北方比不得南方,夏天,夜裡還是怪涼的。
“你不是熱麼?”她将被子緊緊裹在自己身上,不讓他鑽。
他幹脆不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吸起煙來。
一會兒,挨了一腳。
一會兒,挨了一拳。
往旁邊躲躲。
再躲躲。
他心裡很煩。
他感到自己像一塊木楔子,被老廠長執拗地釘在廠長的空缺和巴不得一屁股坐穩它的邢副廠長的野心之間了。
他可不願被釘得那麼深,楔子會有好下場麼? 他心裡簡直煩透了。
胳膊上被狠狠擰了一下。
“搞小動作,什麼東西!……” 他不仰躺着了,用壯實的光脊梁當盾,又往旁邊躲了躲。
她就哭了,嘤嘤地哭。
他掐滅煙,第二次嘗試往被窩鑽。
她仍将被子緊緊裹在自己身上。
他很及時地打了兩個噴嚏。
她不哭了,被子蓋在了他身上。
“背靠背”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
“你幹嗎又踹我又打我又擰我啊?” “你拿糖!……” “我拿什麼糖了呀?” “我什麼時候把脊梁給過你?” “那你就至于哭呀?” “你欺負人!還罵我……我搞什麼小動作了?……” “我不是罵你啊!罵别人,真的。
罵别人……我可能當廠長……” “聽說了!可能當,還沒當上,就開始冷淡我呀?真當上還不得跟我離婚?……” “哪能呢!……” 他早摸透她的脾氣了。
對于她,他的話并不能徹底解除誤會,主要得靠行動,尤其這會兒。
溫存了一陣子,他歎了口氣。
“當不當在你自己,不在别人。
想當便當,不想當不當,五尺男人,歎什麼氣?攪得人家也心煩了……” “你不明白,不說這個。
你剛才說星期天怎麼?……” “星期天是我生日。
連人家生日都不記着!……” “又擰我!生日又怎麼?……” “什麼叫又怎麼啊,我想好好過一次生日。
” “好好過一次……我看,可以的……” “什麼叫可以的啊?你說不可以,我不過啦?還沒真當上廠長呢,跟老婆說話開始耍官腔了?女人有幾個三十三歲?……” “是啊,沒幾個。
好好過一次,好好過一次……” 她便溫柔地伏在他胸上。
他不記得自己曾過了哪一歲的生日。
結婚後這是她第一次提過生日,連孩子也沒過什麼生日,是該好好過一次。
三位一體,算三個人共同過一次吧! 他情不自禁愛撫她。
他喜歡她的身體,那是很光滑的女人的身體。
他愛撫着她的時候會漸漸消愁解憂,結了婚的男人就這點便利。
“問你,怕不怕我老?……” 聲音低低的,包含威脅的意味。
“别老哇,結婚才四年,你就往老上打主意,不是坑我麼!……” “那你還是怕我老啦?說,怕不怕?……” “怕。
” “我已經有點老啦是不是?” “哪兒的話,你水靈着呢!” “老婆老婆,總是要老的……” 她往他懷裡偎,吃吃地笑,笑得十分得意。
三十三歲的女人,即或漂亮,也是談不上“水靈”的。
她們是熟透了的果子。
生活是果庫,家庭是塑料袋,年齡是貯存期。
她們的一切美點,在三十三歲這一貯存期達到了完善——如果确有美點的話。
熟透了的果子是嬌貴的果子。
需要貯存的東西是難以保留的東西。
三十三歲是女人生命鍊環中的一段牛皮筋,生活和家庭既能抻長它,又能老化它。
看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家庭了。
這就是某些女人為什麼三十四歲了三十五歲了三十六歲了依然覺得自己逗留在三十三歲上依然使别人覺得她們仍像三十三歲,這就是某些女人為什麼一過了三十三歲就像秋末的園林沒了色彩沒了生機一片蕭瑟的緣故。
女人們,當心三十三歲這個年齡。
丈夫們,當心愛護三十三歲的妻子! 曲秀娟十三歲二十三歲的時候也沒像朵什麼花。
姚守義卻是一個難得的好丈夫。
這類好丈夫如同好裁縫,家庭是他們從生活這匹布上裁下來的。
他們具備裁剪的技巧,他們掂掇生活,努力不被生活所掂掇。
與别的男人相比較而言,他們最優秀之處是他們善于做一個好丈夫。
他們的短處是他們終生超越不了這個“最”。
如果他們娶了一個對生活的欲望太多太強的女人是他們的大不幸;随遇而安的女人嫁給他們算是嫁着了。
前一類女人的痛苦可能比後一類女人的痛苦更深刻,但很活該。
後一類女人的幸福可能比前一類女人的幸福平庸,但普通女人的幸福才是普遍意義上的幸福。
貴族的幸福,包括貴族的痛苦,男的女的都算上,乃是寫在另一本字典上的。
它的封面是鍍金的,像貴族的一切東西一樣。
外觀看似高貴華麗其實内容空洞蒼白。
曲秀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
她對生活的欲望活潑而不浪漫,現實而不遲鈍;求而不奢,好而不強,一個“感覺派”女人的好感覺。
女人的幸福從來都是産生在她這樣的女人的好感覺中的。
她跟随修鞋匠師傅在外地整整流浪了兩年。
從北到南,從南到北。
兩過長江,足迹遍布南北十幾個市鎮。
回到A市的卻是她自己,老修鞋匠死在天津了。
老修鞋匠不死在天津,他們的下一個駐留地是北京。
老修鞋匠死前拉着她的手說:“秀娟呵,師傅對不起你。
講好的,咱們到北安。
連師傅我也沒成想,北安不容咱們。
我一氣之下,就帶着你流落到這一步。
你心裡可千萬别怨我呵!……” 她心裡對師傅本是有些隐怨的。
離家太遠了,也離家太久了,她想兒子偷偷哭過好幾次。
聽了師傅的話,她心裡反而覺得是自己對不住師傅了。
師傅畢竟一片好心,為的是帶她闖蕩闖蕩鞋匠的生涯,為的是他和她都多掙些錢。
而她常跟師傅耍小性子。
她耍小性子的時候,師傅總是一聲不吭。
憑良心講,這老修鞋匠對她像對相依為命的女兒一樣。
她眼中撲簌簌滾落兩滴淚,也用自己的另一隻手攥住老修鞋匠的那隻手,動深情地說:“師傅,我不怨你。
我沒怨過你……” 老修鞋匠那隻手,像生鏽的鐵笊籬。
正是這樣的手,将謀生之道傳授給她。
“怎麼能沒怨過我呢?你常背着我哭,當我不知道?你是媽。
你撇下孩子跟随了我兩年多,不容易。
耍耍小性子我不介意。
我帶你到處闖蕩,是有點個人打算的。
我孤身一人,又老了,一輩子沒離開咱們那個市……想到處逛逛,也不白活一輩子。
想多掙幾個防老錢……沒你,我有這份兒打算,也不敢就這麼闖蕩……你以為我就不怕在外地受人欺了?……我一個孤老頭子……更怕……這兩年,處處是你照顧着我……” 她忍不住哭了,說:“師傅,你的病會好的。
你病一好,咱們就一塊兒回去……” 老修鞋匠病得陷入眼眶的一雙老眼也盈滿了淚。
眼睛陷得太深,他仰躺着,淚水漸漸地多,卻始終溢不出眼眶。
那雙老眼如同掉進渾酒盅的兩顆巴豆。
“我回不去了……我知道。
都說人臨死的時候自己是知道的,我從來不信。
現在……信了,晚了……回不去了……唉……我是真想到北京呢……這輩子沒到過北京,沒親眼見過天安門,沒到皇上住的那個什麼宮去過……這是命啊……聽人講毛主席那個館讓人參觀了,才塊八角一張門票……塊八角,不貴啊!……天津離北京這麼近……想去就去不成……不是命是什麼呢?……” 老修鞋匠塌腮方下巴的那張臉上,籠罩着極其令人感動的悲哀。
他緊緊抿住了他的闊嘴。
第二天,他隻說了一句話:“我死了,你好歹要把我的骨灰帶回去……” 第三天,他一句話都沒說。
第四天,他又開口說話:“别再為我費錢打針抓藥了……白費錢……咱們錢掙得……不容易……” 她說:“師傅,花多少錢,也要把你的病治好!咱倆掙的錢都花光了,我一個人再掙!我隻盼你病好了,咱倆去北京……我……我也沒去過……” 她難過地在心裡譴責自己,明知師傅有肝病,平時卻沒勸阻師傅喝酒。
有時為了讓師傅高興,自己還買酒給師傅喝,還陪師傅喝過。
老修鞋匠那張瘦得脫了形的臉,竟奇異地浮現出一種笑容。
也許根本不是笑容,僅僅是受了感動的表情。
“閨女,甭指望我好喽。
我好不了啦……我也把你這個徒弟拖累得夠嗆啦……我明天就死。
我死後你别再闖蕩啦,該回去看看孩子啦……你扶我坐起……” 她就扶師傅坐起。
“你幫我扯開我這襯衣裡子……别扯那兒,扯這塊補丁……” 她就替師傅從襯衣上扯下了一塊大補丁——一個白布包兒掉了出來。
白布已經變黃了,汗染的。
師傅抖抖的手将包兒展開——包的是一個存折。
“我這一輩子,積攢下點兒錢。
無兒無女的,沒更親的人留給……這麼大個國家,捐獻了能派點啥用場?……現如今貪污國家的人也多,糟蹋國家錢的人也多……我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我才不捐……捐了無非圖個虛名……我不圖那死後的虛名……我留給你……隻要你逢我的忌日,想着……給我燒紙……” 她抱住師傅哭。
第二天師傅真死了…… 那存折上存着六千多元…… 師傅還給她留下一千多元現金…… 雖然天津離北京很近,雖然師徒倆掙的錢還剩下不少,雖然有了六千多元的一個存折,雖然她也沒去過北京,她卻根本不想去了,不想親眼看看天安門,不想瞻仰毛主席紀念堂,不想在廣場照張相,不想逛王府井買東西……從此她覺得北京是可去可不去的地方…… 七千多元,這麼大一筆數目的錢,師傅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的錢,師傅臨死前留給她的錢,使她心裡極不安甯。
認為是不該屬于自己的,有一種霸占似的犯罪感。
她想,還是應該替師傅捐獻給國家才對。
但反複思考,又認為師傅的話不無幾分道理。
替師傅捐了,太違背師傅生前的意願。
捐了,國家會指定一個人,每逢師傅的忌日,給師傅燒紙麼?她聽人講,有些大企業,一年就浪費幾百萬。
她聽人講,有些當大官的,家裡換一次地闆就得上萬元…… 捐了,莫如救濟哪一戶日子窮的老百姓。
自己就窮,連個安身的窩還沒有…… 回來時,一下火車她直奔姚家。
屋裡隻有守義媽和兒子在,兒子見了她那親熱勁沒法形容。
她太需要有自己的家了!見過兒子,她下了決心——為自己和兒子買處房子。
她接兒子那天晚上,姚守義剛下班。
見了她那不好意思勁兒也沒法形容。
兩年多,他好像還記着她扇過他一耳光。
“你掙了不少錢吧?”他搭讪着問。
“反正是沒讨着飯回來。
”她驕傲地回答,瞅瞅他工作服上“木材廠”三個字,說,“我還以為你當上中學教師了呢?” 守義媽一旁插話道:“你就不想想,他那樣的能考上?” 姚守義往廚房推他媽:“媽,你刷碗去,刷碗去……”将他媽推到廚房,紅着臉對她說,“我媽總愛當着旁人貶斥我!我這樣的怎麼啦?當年複習得手拿把掐的!不是沒考上,是沒考成。
當年返城知青大鬧考場,誰也沒考成。
要不,我考不了前三名,姚字倒寫在腦門兒上……我現在也不錯,比當中學老師工資高,月月開八十多……不信你問我媽……” 曲秀娟沒問。
她覺得信與不信都跟自己無關。
守義媽在廚房為兒子作證:“那是,月月八十多!” 她笑了笑,說:“你們家今後可就沒愁事兒了。
” 守義媽卻在廚房歎了口長氣:“沒愁事兒了?我都快為他愁死了!至今連個對象還沒對上茬兒呢!這麼大個子,整天在眼前晃晃的,有時候真恨不得一腳踹出門去!” 姚守義說:“我自己不愁,你愁什麼?瞎愁!” 她瞧着他,調侃地說:“月月八十多,也養得起一個大衆化的老婆子!” 他将臉轉向一旁,莊重地說:“不是養得起養不起的問題。
買鞋,還得挑雙跟腳的呢!老婆一旦沒挑準,後半輩子全泡湯了!” 她繼續調侃:“那你就得主動找哇!找着了,也讓大嬸早點省心啊!” 他看了她一眼,又将臉轉向一旁:“怎麼主動?一男一女,同時站到一個座位前,男的要讓女的,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一男一女,過道裡走了個碰頭,男的貼着牆,說聲‘請’,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一男一女等車,車門兒一開,男的往旁邊閃閃,說‘您先上’,這叫什麼?這叫主動吧?這叫男人的文明風度吧?找對象我姚守義也要堅持這個原則。
光棍一條,對一切女人公開。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鈎。
我把主動讓給女的,這也是我的主動嘛!我對哪個女人說我愛她,她對我一瞪眼——‘也不拿鏡子照照自己!’這類話兒,我不幹。
但哪個女人如果對我說她愛我,我卻保證不會對她瞪眼睛。
我不愛她,我也不會挫傷她的自尊心。
所以想來想去,她們來‘對’我,‘對’不上雙方都不失面子。
維護了‘安定團結’。
下棋還講紅先黑後呢!明明是一種主動的态度,可别人卻都以為我壓根兒就沒有想結婚這根神經……” 她忍俊不禁,格格笑道:“看來你得往自己身上貼一張說明書哇!” 守義媽一步搶進屋,指點着兒子對她說:“你聽聽,你聽聽,我這兒子倒是傻啊還是癡啊?”又沖姚守義嚷,“你以為女人都該上趕着湊到你跟前,近近乎乎地問你願不願娶她們呀?你以為你是那戲裡的唐伯虎?唐伯虎還把秋香追得沒着沒落呢!你給我滾!今晚别回家,愛哪兒去哪去!……” 他低着頭倔倔地離開了家。
他走後,守義媽留住她又聊了一個多鐘頭。
她離開他家,走到胡同口,發現他站在電線杆子底下。
“你真不回家啦?”她想笑。
他說:“我在這兒等着送送你。
” 她說:“不用啊,也沒多遠的路。
” 他說:“那也得送,不送我不放心。
” 聽他說得虔誠,她隻好由他送。
他抱起孩子走在她身旁,沉默無言。
他的沉默使她别别扭扭的,沒話找話。
“今晚月亮好。
” “唔。
” “可能快十點了。
” “唔。
” “再過五天新年了。
” “唔。
” “一過新年就一九八三年了。
” “唔。
” “你們家沒小孩兒,不用買鞭炮吧?” “唔。
” “你敢放‘二踢腳’麼?” “唔。
” “斜文街汽車軋死一個人。
” “唔。
” “軋死了一個男人。
” “唔。
” “自行車後座托着他老婆。
老婆沒軋着。
” 他突然憤憤吼道:“男人都該死!女人命都大!” 她吓了一跳,不知他何以生氣,沒敢再往下說什麼。
走到她花三千五百元買的那幢小房門前,姚守義放下孩子,站在黑影中,瞪着她。
仿佛突然間會把她怎麼地似的。
她沒怕他,但提防着。
暗想他可别來兩年前那一手,當着兒子的面夠她害臊的。
被親一下倒不在乎,自己又不是紙糊的,親不壞。
也不會像兩年前那樣,回敬他一耳光。
但親我一下對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他光那麼一動不動地站着,瞪着她。
兩年前那一耳光把你扇膽小了?她又想笑。
膽小了就走吧,你卻不走。
沒兒子在跟前,我親你一下也是不打緊的。
闖蕩這兩年,我什麼事兒沒經曆過啊!傻小子,趕快結婚吧!總像貓撲耗子似的想要突然撲哪個女人一下,到底有什麼樂趣啊?不是吓人家一跳,就是自找挨扇! 他仍那麼一動不動地站着,仍那麼虎視眈眈地瞪着她,他那雙眼睛被月光晃得賊亮。
她幾乎就要忍不住笑将起來了。
姚守義啊姚守義,我兒子都九歲了!别像欲火中燒的色魔漢瞪着黃花大姑娘那麼直眉豎眼地瞪着我了!該找對象的年齡了你不托親告友去找,瞪着我也是白瞪。
她默默開了鎖,注視着他說:“太晚了,我不請你屋裡坐了。
你明天還得上班,早睡早起身體好。
” 聽了她的話,他猛轉身大步走了。
她的話本有幾分玩笑的意思,見他那麼樣地走了,她暗暗責備自己:玩笑開得不算過,卻有點不是時候。
三十多歲還沒結婚的男人哪一個對女人沒有點非分之想呢? 她不覺得他可笑了,憐憫他了,同時心裡有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
他走出十幾步,不走了。
背向她站了一會兒,像剛才那麼突然地猛一轉身,又大步騰騰地直朝她走回來。
其意不善! 她仍沒怕,倒是有幾分慌措,趕緊将兒子推進屋裡。
他走到她跟前站住,近得沒法兒再近,要想摟抱她伸伸胳膊就行了。
她心說,要摟你就摟吧!要親你就親個夠吧!反正你也是北大荒返城知青,讓你占點便宜也是“自己人”之間的小勾當,别得寸近尺就行。
他真伸出了胳膊。
看來沒有一下子摟抱住她的意思,因為他隻伸出了一隻胳膊。
他的一根手指戳着她的心窩,瞪着她,半天也不開口,眼睛賊亮賊亮。
這算怎麼回事嘛!要來什麼你就來真格的,來了你就走。
别走了不甘心,湊到跟前又沒膽量。
這兩年裡受壞男人調戲欺負不是五遭六遭的事啦!何況你不壞,我不會像對付他們那麼對付你,不就是親親摟摟這一套嘛!讓人不耐煩勁的!屋裡沒開燈,時間長了我兒子害怕。
“你有良心沒有?”終于,他口中硬邦邦地擠出了一句話,手指仍戳着她心窩。
她萬沒料到他會異常嚴肅地談到一個異常嚴肅的問題。
本不夠嚴肅的内心活動頓時嚴肅地收斂了。
“你以為我沒有良心嗎?”答話便也相應地嚴肅。
嚴肅的因子在二人之間互相撞擊,他們的話仿佛噼噼啪啪地閃爍着電花。
“我是以為你沒良心。
” “良心又不長在臉上。
” “你他媽的就是沒良心。
” “你敢再罵一句他媽的,我還扇你耳光。
” 我兩年的闖蕩生活中,到處受人欺。
有時敢怒而不敢言,有時連怒都不敢。
如今回來了,對你還得懼怕三分麼?她憤懑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