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昧。
你們都巴望着分這筆錢呢,對不?幹哪行吃哪行嘛!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這很正常,這叫時代潮流,這潮流好。
所以我不跟你們繞彎子,咱們開誠布公!你們得六百,我隻得二十,三十分之一,這太不合适了吧?将人心比己心,你們若是我,你們又該怎麼想呢?” 青年坦率之至地、慢條斯理地說出的這一番話,使那兩個男女一時啞口無言,定睛瞅着他直發愣。
貓頭鷹在鴿籠子裡怪叫一聲,要扇扇翅膀。
無奈籠子太小,扇不開,發狠地用嘴擰鐵絲。
青年便拿煙頭燙貓頭鷹的嘴。
更加惹得它環眼欲裂,充滿仇恨,激怒異常。
女管理員賠笑道:“是少了點,二十元是少了點。
您不說,我們自己也覺得怪拿不出手的。
可這是我們領導一句話定的數,不是我倆做的主。
您看這樣行不,我倆先掏自己的錢,再湊給您三十,一共給您五十。
更多,我們可就也不敢墊了!”說罷,從兜裡摸出錢包,将錢盡數取出放在桌上,還對青年亮了亮空錢包,使他相信錢包裡确實一無所有了。
她迅速點點那些錢,對男管理員說:“缺十三元八毛二。
老李,你快看你那夠不夠哇!” 男管理員不情願地從兜裡摸出了錢包,一臉愠色,忍而不發。
“慢!” 青年挽袖子。
他們以為青年要動武,都吃驚地後退了一步。
“你們别怕。
”青年又微笑,說,“我不過想讓你們瞧瞧,我為你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 一隻袖子挽起來了,小臂包紮着層層紗布。
“五十元就想打發我?你們把我當小孩兒哄麼?我這胳膊是被貓頭鷹撓的!皮肉之苦,你們說該論個什麼價吧!還搭上我一隻心愛的鴿子作誘餌。
光我那隻鴿子在鴿市起碼賣五十元!” 青年不微笑了。
大概他認為在策略上已經微笑得足夠了。
他将煙屁股扔進鐵籠,貓頭鷹一喙叼起,燙得像人似的怪叫一聲。
兩個男女又對視一眼。
他們終于明白:來者不善,不那麼好打發。
那女的賠了個笑臉,以近乎訴苦的語調說:“同志啊,您就多多體諒吧!啊?您剛才也說了,幹哪行吃哪行。
幹哪行的如今都有點肥水。
可幹我們這行,您說叫我們吃什麼呐?拍電影的需要我們一隻貓頭鷹,這對我們是百年不遇的事兒!六百元,上上下下四十來人,您算算我們每個人能分多少呢?給您五十,固然不多。
可與我們相比,您是挺多的啦!托這隻貓頭鷹的福,我們每人能買兩隻雞三斤魚的,樂呵樂呵。
您成全了我們,我們感謝您。
您就别跟我們斤斤計較了。
啊?另外我們再往您單位寫封感謝信,怎麼樣呢?啊?”她對他“您您”的滿懷敬意,如同坐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偉大的動物學家。
“感謝信?……”青年乜斜了她一眼,嘴角一撇,不屑地說,“我不稀罕!” 那男的忍不住生氣地正告:“你也别太過分了!我們動物園不止這一隻貓頭鷹!”弦外之音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另外一隻貓頭鷹頂替。
青年又現出了那種虔誠的微笑。
語氣卻冷冷的:“别忘了,你剛才親口講的,這隻貓頭鷹是從小在動物園裡養大的,不疏遠人,所以拍電影的才物色中了它。
所以你們才登報尋找它。
就算你們養着一百隻貓頭鷹,用另外一隻頂替,那幫拍電影的幹麼?肯照價給你們六百元?”話一說完,臉上的微笑收斂幹淨。
青年深通微笑秘訣,該笑則笑,不笑時那張小白臉兒的模樣如同是坐催立等讨債的。
“你……”那男的脖子上的青筋凸了起來——千不該萬不該,他媽的不該向這個小王八蛋洩露了底牌!還敬了這小王八蛋一支煙! 那女的這時倒顯得挺沉着,眯起雙眼盯着青年那張“長白糕”似的臉瞅了一陣,低聲問:“您挑明了吧,您到底想要多少?” 青年向她伸出兩根指頭,剪動幾下。
“二……百?……” “二一添作五,三百。
我反過來感謝你們,甚至可以給你們寫封感謝信留下。
” “敲竹杠!你這是敲竹杠!” 那男的怒吼。
“敲竹杠?要不是我機智勇敢地捉住這隻貓頭鷹,三百元你們哪兒讨去?你們占我個大便宜,反誣蔑我敲竹杠……” 青年振振有詞。
不動聲色,也不發火。
他性情怪好的。
“你小子坐這兒别走!我給派出所打電話!派出所會好好表揚你小子的!……” 那男的說着抓起電話,氣急敗壞地撥号碼。
那女的在一旁直勁兒打圓場:“老李你别這樣,别這樣。
這位青年同志興許是開玩笑呢!再耐心談談,耐心談談……”嘴上雖如此說,卻并不真心阻攔。
青年見勢頭不妙,趁那一男一女未提防,倏地站起身,拎了鴿籠往外便走。
邊走邊說:“什麼玩藝兒,不識好歹!老子放生了!你們有能耐自己再捉回來吧!拜拜啦!”話扔在屋裡,人已在屋外。
一男一女追出時,青年跑遠了,鐵絲籠子在他手下蕩秋千。
他們呆望着,無可奈何。
青年跑到公園外,回頭瞧瞧,見無人窮追不舍,放慢了腳步,憤憤咒罵:“狗男女,他媽的不通情理!” 他放下籠子,從手臂上扯下僞裝的紗布,塞入垃圾箱…… 隔日,這青年出現在自由市場。
雙手捧着一段經過細心雕琢的鹿角似的樹杈,樹杈固定在經過車磨加工的赤銅底座。
一隻貓頭鷹雄赳赳威凜凜地栖息在樹杈上。
不過已不是活的,而是制作得相當不錯的标本了。
八十年代的某些青年大抵都沒有放生的慈悲,也大抵都不想積點什麼德。
他們普遍不再迷信什麼,甚至可以說普遍不再相信什麼。
如禅門弟子似的,精誠所至,感化神明,茅塞大開,忽而頓悟,一切皆空,唯有錢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像跑狗場上的狗,戴着各種主義各種思想的脖套,又兜回到老祖宗的一條古訓,叫做“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從這個陳腐得吹口氣便飛灰滿天的訓條為“嶄新”起點,開始追求,或曰“創世紀”。
貓頭鷹底座懸挂着紙牌兒,上寫“豐富家庭藝術情趣,引導生活新潮流——廉價出售,五十元整”。
與标本的做工相比,歪歪扭扭的毛筆字實在拙劣。
同樣的錢數,甯願賠上做工賠上時間到自由市場來賣死的,不肯當成是名正言順的酬謝費外加一封感謝信體體面面地接受,這種心理怎麼解釋?挺難解釋,也挺好解釋。
時髦的注腳是“逆反”。
一九八六年,許多青年們,尤其城市青年們,尤其二十多歲的城市小青年們,普遍傳染上了“逆反病”。
西方的病理學
你們都巴望着分這筆錢呢,對不?幹哪行吃哪行嘛!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這很正常,這叫時代潮流,這潮流好。
所以我不跟你們繞彎子,咱們開誠布公!你們得六百,我隻得二十,三十分之一,這太不合适了吧?将人心比己心,你們若是我,你們又該怎麼想呢?” 青年坦率之至地、慢條斯理地說出的這一番話,使那兩個男女一時啞口無言,定睛瞅着他直發愣。
貓頭鷹在鴿籠子裡怪叫一聲,要扇扇翅膀。
無奈籠子太小,扇不開,發狠地用嘴擰鐵絲。
青年便拿煙頭燙貓頭鷹的嘴。
更加惹得它環眼欲裂,充滿仇恨,激怒異常。
女管理員賠笑道:“是少了點,二十元是少了點。
您不說,我們自己也覺得怪拿不出手的。
可這是我們領導一句話定的數,不是我倆做的主。
您看這樣行不,我倆先掏自己的錢,再湊給您三十,一共給您五十。
更多,我們可就也不敢墊了!”說罷,從兜裡摸出錢包,将錢盡數取出放在桌上,還對青年亮了亮空錢包,使他相信錢包裡确實一無所有了。
她迅速點點那些錢,對男管理員說:“缺十三元八毛二。
老李,你快看你那夠不夠哇!” 男管理員不情願地從兜裡摸出了錢包,一臉愠色,忍而不發。
“慢!” 青年挽袖子。
他們以為青年要動武,都吃驚地後退了一步。
“你們别怕。
”青年又微笑,說,“我不過想讓你們瞧瞧,我為你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 一隻袖子挽起來了,小臂包紮着層層紗布。
“五十元就想打發我?你們把我當小孩兒哄麼?我這胳膊是被貓頭鷹撓的!皮肉之苦,你們說該論個什麼價吧!還搭上我一隻心愛的鴿子作誘餌。
光我那隻鴿子在鴿市起碼賣五十元!” 青年不微笑了。
大概他認為在策略上已經微笑得足夠了。
他将煙屁股扔進鐵籠,貓頭鷹一喙叼起,燙得像人似的怪叫一聲。
兩個男女又對視一眼。
他們終于明白:來者不善,不那麼好打發。
那女的賠了個笑臉,以近乎訴苦的語調說:“同志啊,您就多多體諒吧!啊?您剛才也說了,幹哪行吃哪行。
幹哪行的如今都有點肥水。
可幹我們這行,您說叫我們吃什麼呐?拍電影的需要我們一隻貓頭鷹,這對我們是百年不遇的事兒!六百元,上上下下四十來人,您算算我們每個人能分多少呢?給您五十,固然不多。
可與我們相比,您是挺多的啦!托這隻貓頭鷹的福,我們每人能買兩隻雞三斤魚的,樂呵樂呵。
您成全了我們,我們感謝您。
您就别跟我們斤斤計較了。
啊?另外我們再往您單位寫封感謝信,怎麼樣呢?啊?”她對他“您您”的滿懷敬意,如同坐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偉大的動物學家。
“感謝信?……”青年乜斜了她一眼,嘴角一撇,不屑地說,“我不稀罕!” 那男的忍不住生氣地正告:“你也别太過分了!我們動物園不止這一隻貓頭鷹!”弦外之音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另外一隻貓頭鷹頂替。
青年又現出了那種虔誠的微笑。
語氣卻冷冷的:“别忘了,你剛才親口講的,這隻貓頭鷹是從小在動物園裡養大的,不疏遠人,所以拍電影的才物色中了它。
所以你們才登報尋找它。
就算你們養着一百隻貓頭鷹,用另外一隻頂替,那幫拍電影的幹麼?肯照價給你們六百元?”話一說完,臉上的微笑收斂幹淨。
青年深通微笑秘訣,該笑則笑,不笑時那張小白臉兒的模樣如同是坐催立等讨債的。
“你……”那男的脖子上的青筋凸了起來——千不該萬不該,他媽的不該向這個小王八蛋洩露了底牌!還敬了這小王八蛋一支煙! 那女的這時倒顯得挺沉着,眯起雙眼盯着青年那張“長白糕”似的臉瞅了一陣,低聲問:“您挑明了吧,您到底想要多少?” 青年向她伸出兩根指頭,剪動幾下。
“二……百?……” “二一添作五,三百。
我反過來感謝你們,甚至可以給你們寫封感謝信留下。
” “敲竹杠!你這是敲竹杠!” 那男的怒吼。
“敲竹杠?要不是我機智勇敢地捉住這隻貓頭鷹,三百元你們哪兒讨去?你們占我個大便宜,反誣蔑我敲竹杠……” 青年振振有詞。
不動聲色,也不發火。
他性情怪好的。
“你小子坐這兒别走!我給派出所打電話!派出所會好好表揚你小子的!……” 那男的說着抓起電話,氣急敗壞地撥号碼。
那女的在一旁直勁兒打圓場:“老李你别這樣,别這樣。
這位青年同志興許是開玩笑呢!再耐心談談,耐心談談……”嘴上雖如此說,卻并不真心阻攔。
青年見勢頭不妙,趁那一男一女未提防,倏地站起身,拎了鴿籠往外便走。
邊走邊說:“什麼玩藝兒,不識好歹!老子放生了!你們有能耐自己再捉回來吧!拜拜啦!”話扔在屋裡,人已在屋外。
一男一女追出時,青年跑遠了,鐵絲籠子在他手下蕩秋千。
他們呆望着,無可奈何。
青年跑到公園外,回頭瞧瞧,見無人窮追不舍,放慢了腳步,憤憤咒罵:“狗男女,他媽的不通情理!” 他放下籠子,從手臂上扯下僞裝的紗布,塞入垃圾箱…… 隔日,這青年出現在自由市場。
雙手捧着一段經過細心雕琢的鹿角似的樹杈,樹杈固定在經過車磨加工的赤銅底座。
一隻貓頭鷹雄赳赳威凜凜地栖息在樹杈上。
不過已不是活的,而是制作得相當不錯的标本了。
八十年代的某些青年大抵都沒有放生的慈悲,也大抵都不想積點什麼德。
他們普遍不再迷信什麼,甚至可以說普遍不再相信什麼。
如禅門弟子似的,精誠所至,感化神明,茅塞大開,忽而頓悟,一切皆空,唯有錢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像跑狗場上的狗,戴着各種主義各種思想的脖套,又兜回到老祖宗的一條古訓,叫做“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從這個陳腐得吹口氣便飛灰滿天的訓條為“嶄新”起點,開始追求,或曰“創世紀”。
貓頭鷹底座懸挂着紙牌兒,上寫“豐富家庭藝術情趣,引導生活新潮流——廉價出售,五十元整”。
與标本的做工相比,歪歪扭扭的毛筆字實在拙劣。
同樣的錢數,甯願賠上做工賠上時間到自由市場來賣死的,不肯當成是名正言順的酬謝費外加一封感謝信體體面面地接受,這種心理怎麼解釋?挺難解釋,也挺好解釋。
時髦的注腳是“逆反”。
一九八六年,許多青年們,尤其城市青年們,尤其二十多歲的城市小青年們,普遍傳染上了“逆反病”。
西方的病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