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他媽的,就是這種烏龜殼太多,把路堵的。
一個人坐輛車,占着幾個人的道。
” “他媽的,道天天堵,獎金月月拿不到,算誰的?喂!你們當頭兒的遲到扣不扣獎金?” “扣個屁,這些人湊這熱鬧上班都多餘,反正不幹活,在辦公室坐着,不如在家坐着。
” “别瞎說。
”一個女青年推了一把身邊罵街的小夥子,“就你嘴能,小心人家記住你。
” “記住呗,我說的是大實話,道堵了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當官的要幹事,早解決了,我說他們就會坐着,還冤了他們。
” “哈哈哈……” 群衆的叫罵和哄聲直沖站在車邊的康克儉的腦門,他不能發火。
向群衆發火是沒有道理的,他也不能解釋,群衆不接觸他們的工作,是不了解他們的苦衷的。
一年前,他還是個沒吃過藥片的硬漢,當了區長,一年裡累病了兩次,兩次都是病未好就“開小差”擅離了醫院。
他愛人發牢騷:“咱不當這破區長了,掙得還不如我這日用化工廠的工人多,操這麼多心,費那麼大力,損壽一二十年,犯得着嗎?當官圖個什麼?”他什麼也不圖,就圖為全區的人民辦點事。
他覺得一個人活一生,倘能做成幾件實實在在對人們有益的事也不枉一生了。
這一年,東市區在全市各項工作上都是走在前面的,東湖區居民樓群落成,他們由一個荒僻的區成為全市綠化标杆區。
新建了七所幼兒園,成立了十個家庭服務隊,辦了中小學學生食堂,解決了蔬菜、肉蛋供應斷路問題……他的足迹遍及全區每個機關、學校、街道、工廠,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心血澆灌這塊土地。
然而,他無力解決道路問題,照樣得在這兒聽罵。
柳若晨這一路的幾位區局長們是在八點四十五分趕到北郊區區委的。
他們懊喪地推開會議室的門時,才發現會議尚未進行。
另一支比他們早來不到十分鐘的隊伍正圍着閻鴻喚在訴苦。
康克儉走過去,一聽就笑了,原來他們也挨了罵,而且罵得更狠。
他環視了一下會議室,數數還有兩位副市長沒到,這麼說,起碼還有一支隊伍堵在路上。
柳若晨走到閻鴻喚身邊:“看來,今天的會議得推遲了。
” “為什麼要推遲?我們的會議已經進行了。
”閻鴻喚望望大家,“一路上,群衆給我們緻了開幕詞呢。
” 大家一下子明白了市長選擇北郊區開會的真實用意。
會議在九點一刻開始。
閻鴻喚笑吟吟地坐到主持者的講桌前。
“今天的會主要是布置環線工程的任務,我算了算,一條線直接間接涉及到市區所有的區和局,所以請大家都來領任務。
本來會議要有個開場白,可我閻鴻喚的嘴太笨,講不清楚花那麼多錢,動用那麼多工,牽涉你們區、局長們那麼大精力,去修這條路,意義何在,價值多大。
說不服諸位,我們為什麼必須先于一切地解決道路問題。
于是我請道路幫幫忙,替我來了個開場白。
讓我們這些住在市裡,往來于市中心的同志們掌握些第一手的情況。
我想,大家都對‘堵塞’有着深切的體會。
我們市民就是這樣天天擠着、挨着,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你們還應該到公共汽車站去看看,看看那些懷孕的女工,抱着孩子的母親,是怎樣在天天拼搏,參加這擠車大戰的。
群衆當然要罵,我們挨挨罵就知道群衆想什麼了,就知道群衆需要什麼了,就清楚我們該去做什麼了。
“在今天之前,我曾在一些區、局聽取意見,也可以說是去化緣。
有的區說,交通問題主要是工業系統受益,應該他們掏錢;工業系統的各大局長們說,道路問題是市政問題,市政部門應該想法解決。
總而言之,互相推诿踢皮球,都想把交通問題說得與己無關,都想把公共的事業說成是哪一家的事。
今天我們的區、局長們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嗎?在我們的道路上,受苦的有工人、幹部、醫生、教師、學生、服務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哪個區長、局長敢說沒有你們的人?聽到群衆的罵聲,那些推诿責任的區長、局長們就不覺得慚愧? “當然,城市交通的現狀,責任不在你們身上,我們各區、局的領導大都是近幾年才任職的,但城市交通的明天屬于我們在座的所有人。
去年,我們打擊了經濟犯罪,但我們是不是需要進一步想想經濟浪費問題,請大家看看,所發材料的數字,一目了然。
” 大家開始低頭看發的材料,材料上清楚地印着全市機動車、自行車的數量,每日交通道路的流量;按單位時間計算出的,因道路不暢、堵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數字驚人,每一個比較差都令人不可置信。
閻鴻喚接着說: “我們的局長們天天抓生産、抓效益,我們的市财政一筆筆、一分一分地摳錢,但每年我們起碼有一個億毫不吝惜地扔在馬路上,多麼大手大腳的城市,多麼昂貴的馬路。
這種浪費該不該治理一下?這種因交通造成的浪費,哪一個局不存在?” 沒有一個區長、局長表示異議。
他們由衷地表示贊同市長的話。
“好,下面就請工程指揮部,把任務具體地布置下去,既然是大家的事,就大家辦,人民的城市,人民建。
這項工程分段進行,限期完成,沿線拆遷,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屬哪個局,歸哪個區的房子,哪個區局負責遷。
一個原則,有力的出力,沒力的出錢,文化事業單位無錢無力,就搞後勤,搞慰問,搞服務,總而言之,來個全市總動員,全民齊上陣。
一鼓作氣,七月一日正式開工,明年‘五一’,讓我們的城市出現一條暢通無阻的光環。
” 大家議論紛紛。
柳若晨注視着會場,注視着會議的每一個過程。
他深深佩服閻鴻喚。
他知道市長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因為他手握金山,有一支他自己鍛造出來的,蘊藏着巨大潛力的幹部隊伍。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領導者都能發現和挖掘使用這潛在的力量,這需要膽略,需要高人一等的運籌帷幄的能力和氣魄。
閻鴻喚湊近他,小聲問:“老柳,下邊該公布指揮人員名單了,拆遷指揮問題……你看,需不需要換一下?” 柳若晨想想:“不,還是我吧,我是主管副市長。
” 柳若晨不由自主地按徐力裡說的話做了,先助市長搞環線建設,之後再想專業的事。
“好!”閻鴻喚一拍柳若晨的肩膀。
而後轉過頭去,拿過話筒: “……我們進行以環線為主體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是我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它将改變我市原有的布局,一個煥然一新的美麗城市将伴随着這條環形線出現。
不可小瞧這條環線,它不僅改造了城市的外觀,方便了人民生活。
采用綜合治理的手段,徹底解決我市交通問題,就為今後把我市建設成一座高度現代化的城市打下了基礎。
環形線一旦交付使用,全線通車,我們就會通過它産生巨額的靜效益,看到它的經濟價值。
所以今天各局長、區長慷慨解囊,掏點錢,或損失一些企業、單位利益,不要心疼,這是大企業家的風度,是幹大買賣、賺大錢的明智之舉。
我們修築的,是一條城市繁榮緻富之路……”
一個人坐輛車,占着幾個人的道。
” “他媽的,道天天堵,獎金月月拿不到,算誰的?喂!你們當頭兒的遲到扣不扣獎金?” “扣個屁,這些人湊這熱鬧上班都多餘,反正不幹活,在辦公室坐着,不如在家坐着。
” “别瞎說。
”一個女青年推了一把身邊罵街的小夥子,“就你嘴能,小心人家記住你。
” “記住呗,我說的是大實話,道堵了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當官的要幹事,早解決了,我說他們就會坐着,還冤了他們。
” “哈哈哈……” 群衆的叫罵和哄聲直沖站在車邊的康克儉的腦門,他不能發火。
向群衆發火是沒有道理的,他也不能解釋,群衆不接觸他們的工作,是不了解他們的苦衷的。
一年前,他還是個沒吃過藥片的硬漢,當了區長,一年裡累病了兩次,兩次都是病未好就“開小差”擅離了醫院。
他愛人發牢騷:“咱不當這破區長了,掙得還不如我這日用化工廠的工人多,操這麼多心,費那麼大力,損壽一二十年,犯得着嗎?當官圖個什麼?”他什麼也不圖,就圖為全區的人民辦點事。
他覺得一個人活一生,倘能做成幾件實實在在對人們有益的事也不枉一生了。
這一年,東市區在全市各項工作上都是走在前面的,東湖區居民樓群落成,他們由一個荒僻的區成為全市綠化标杆區。
新建了七所幼兒園,成立了十個家庭服務隊,辦了中小學學生食堂,解決了蔬菜、肉蛋供應斷路問題……他的足迹遍及全區每個機關、學校、街道、工廠,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心血澆灌這塊土地。
然而,他無力解決道路問題,照樣得在這兒聽罵。
柳若晨這一路的幾位區局長們是在八點四十五分趕到北郊區區委的。
他們懊喪地推開會議室的門時,才發現會議尚未進行。
另一支比他們早來不到十分鐘的隊伍正圍着閻鴻喚在訴苦。
康克儉走過去,一聽就笑了,原來他們也挨了罵,而且罵得更狠。
他環視了一下會議室,數數還有兩位副市長沒到,這麼說,起碼還有一支隊伍堵在路上。
柳若晨走到閻鴻喚身邊:“看來,今天的會議得推遲了。
” “為什麼要推遲?我們的會議已經進行了。
”閻鴻喚望望大家,“一路上,群衆給我們緻了開幕詞呢。
” 大家一下子明白了市長選擇北郊區開會的真實用意。
會議在九點一刻開始。
閻鴻喚笑吟吟地坐到主持者的講桌前。
“今天的會主要是布置環線工程的任務,我算了算,一條線直接間接涉及到市區所有的區和局,所以請大家都來領任務。
本來會議要有個開場白,可我閻鴻喚的嘴太笨,講不清楚花那麼多錢,動用那麼多工,牽涉你們區、局長們那麼大精力,去修這條路,意義何在,價值多大。
說不服諸位,我們為什麼必須先于一切地解決道路問題。
于是我請道路幫幫忙,替我來了個開場白。
讓我們這些住在市裡,往來于市中心的同志們掌握些第一手的情況。
我想,大家都對‘堵塞’有着深切的體會。
我們市民就是這樣天天擠着、挨着,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你們還應該到公共汽車站去看看,看看那些懷孕的女工,抱着孩子的母親,是怎樣在天天拼搏,參加這擠車大戰的。
群衆當然要罵,我們挨挨罵就知道群衆想什麼了,就知道群衆需要什麼了,就清楚我們該去做什麼了。
“在今天之前,我曾在一些區、局聽取意見,也可以說是去化緣。
有的區說,交通問題主要是工業系統受益,應該他們掏錢;工業系統的各大局長們說,道路問題是市政問題,市政部門應該想法解決。
總而言之,互相推诿踢皮球,都想把交通問題說得與己無關,都想把公共的事業說成是哪一家的事。
今天我們的區、局長們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嗎?在我們的道路上,受苦的有工人、幹部、醫生、教師、學生、服務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哪個區長、局長敢說沒有你們的人?聽到群衆的罵聲,那些推诿責任的區長、局長們就不覺得慚愧? “當然,城市交通的現狀,責任不在你們身上,我們各區、局的領導大都是近幾年才任職的,但城市交通的明天屬于我們在座的所有人。
去年,我們打擊了經濟犯罪,但我們是不是需要進一步想想經濟浪費問題,請大家看看,所發材料的數字,一目了然。
” 大家開始低頭看發的材料,材料上清楚地印着全市機動車、自行車的數量,每日交通道路的流量;按單位時間計算出的,因道路不暢、堵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數字驚人,每一個比較差都令人不可置信。
閻鴻喚接着說: “我們的局長們天天抓生産、抓效益,我們的市财政一筆筆、一分一分地摳錢,但每年我們起碼有一個億毫不吝惜地扔在馬路上,多麼大手大腳的城市,多麼昂貴的馬路。
這種浪費該不該治理一下?這種因交通造成的浪費,哪一個局不存在?” 沒有一個區長、局長表示異議。
他們由衷地表示贊同市長的話。
“好,下面就請工程指揮部,把任務具體地布置下去,既然是大家的事,就大家辦,人民的城市,人民建。
這項工程分段進行,限期完成,沿線拆遷,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屬哪個局,歸哪個區的房子,哪個區局負責遷。
一個原則,有力的出力,沒力的出錢,文化事業單位無錢無力,就搞後勤,搞慰問,搞服務,總而言之,來個全市總動員,全民齊上陣。
一鼓作氣,七月一日正式開工,明年‘五一’,讓我們的城市出現一條暢通無阻的光環。
” 大家議論紛紛。
柳若晨注視着會場,注視着會議的每一個過程。
他深深佩服閻鴻喚。
他知道市長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因為他手握金山,有一支他自己鍛造出來的,蘊藏着巨大潛力的幹部隊伍。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領導者都能發現和挖掘使用這潛在的力量,這需要膽略,需要高人一等的運籌帷幄的能力和氣魄。
閻鴻喚湊近他,小聲問:“老柳,下邊該公布指揮人員名單了,拆遷指揮問題……你看,需不需要換一下?” 柳若晨想想:“不,還是我吧,我是主管副市長。
” 柳若晨不由自主地按徐力裡說的話做了,先助市長搞環線建設,之後再想專業的事。
“好!”閻鴻喚一拍柳若晨的肩膀。
而後轉過頭去,拿過話筒: “……我們進行以環線為主體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是我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它将改變我市原有的布局,一個煥然一新的美麗城市将伴随着這條環形線出現。
不可小瞧這條環線,它不僅改造了城市的外觀,方便了人民生活。
采用綜合治理的手段,徹底解決我市交通問題,就為今後把我市建設成一座高度現代化的城市打下了基礎。
環形線一旦交付使用,全線通車,我們就會通過它産生巨額的靜效益,看到它的經濟價值。
所以今天各局長、區長慷慨解囊,掏點錢,或損失一些企業、單位利益,不要心疼,這是大企業家的風度,是幹大買賣、賺大錢的明智之舉。
我們修築的,是一條城市繁榮緻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