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蘭,趕緊迎上去:“義蘭,你家怎麼了?我幫你。
” “我家沒事,是市委書記來咱普店街了。
街裡通知讓居委會代表全到街裡去迎接。
” “狗屁!”陳寶柱突然瞪起眼珠子,脖子上的筋都紅了。
“他市委書記來,管個屌用!他們住着高樓,用不着到咱這兒洗腳丫子來,還歡迎他?要我,他媽的把他轟走!” 張義蘭興沖沖地來,沒來由的被寶柱搶白一頓,便瞪了他一眼:“臭德行,誰理你,家福,咱們走。
” “嗳!”家福脆崩地答應着,和張義蘭一塊蹚水走了。
三 高伯年知道自己不是龍王爺,他止不住雨,也掏不盡水。
但他覺着,在群衆最困難的時候,市委書記的出現,會産生一種無形的力量。
這座城市,這裡的人民群衆,就是靠這股力量,在過去幾十年裡,克服了無數困難。
他讓司機遠遠地停下車。
窄小的馬路上到處擁擠着緩緩蹚水的人群。
他脫掉鞋,下了汽車,試着向前蹚了幾步,積水形成的阻力,使他站立不穩,邁步相當吃力。
尤其兩旁來去匆匆的行人走過去,腳下湧起的一股股水波,像一陣陣細浪,撞得他左搖右晃。
秘書趕緊追上來,一手打着傘給他遮雨,一手攙扶住他。
一時間,他感到自己老了。
六三年,那是一股什麼勁頭!他作為分管街道工作的副市長,陪着徐克,挽起褲腿,蹚過一條條胡同,視察大水給普店街造成的災情。
居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站在自家門口,老老少少列隊歡迎他們,那場面真是激動人心。
“不要管我!”他把胳膊從秘書手中掙脫出來,讓人架着走路,這成什麼樣子!他不能以這種形象出現在群衆面前。
“你先到街委會去,去幫助他們指揮。
” 秘書猶豫不決,他看出高書記今天臉色很不好,不知該不該遵從他的指示。
迎面五六個人坐着一輛“東風”三輪車駛過來。
那車在水裡,就像一艘遊艇,劈開路上的積水,兩側濺起一米多高的浪花,很多行人被水浪的沖擊力撞倒在水裡!車上的人卻毫不顧及,隻是拼命地招着手,大聲喊着:“高書記,高書記!” 高伯年沒聽清他們喊的是什麼,隻當是搶險救災車,慌忙向路邊躲。
他今天是從家裡直接出來的,沒來得及通知其他常委同行。
但他知道這麼大的雨,對普店街意味着一場災害,他應該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去,他沒想到,他來普店街的消息,很快被市委秘書長知道了,立刻指示辦公廳挂電話通知普店街黨委。
于是街黨委書記、主任們聞訊而動,急急忙忙坐上一輛正停在門口的“東風”,趕來迎接。
“東風”在高伯年面前停下,幾個人跳下車,熱情地圍住市委書記。
“高書記,快上車,這麼大歲數,蹚在涼水裡怎麼行?” “不了。
”高伯年擺擺手,“群衆泡在水裡,我們也應該泡在水裡,像你們剛才的樣子,群衆會有意見,影響很不好。
” 好不容易,高伯年才在幾個人的前呼後擁之下,蹚進了普店街街委會大院。
街黨委李書記趕緊吩咐一個幹部去燒碗姜糖水,又讓通知有線廣播站,立即向各居民點通知市委書記親臨普店街的消息,并通知居委會主任到街黨委向高書記彙報。
“不要讓他們來了,我們應該到下面去。
”高伯年已經感到精神不佳,但仍堅持要到戶裡去。
“高書記,外邊下着雨,您就讓他們來吧。
” “不行,我不是到這裡喝姜糖水來的。
” 市委書記親臨普店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普店街各家各戶,以家庭婦女和退休老工人為主體的居委會,在傳達上級指示和特大喜訊方面的功夫,不減當年。
但市委書記這一次的到來,沒有帶來高伯年預想的鼓舞、安撫的效果,反而引起一片牢騷和罵聲。
群衆不是當年的群衆了。
人們現在厭惡形式,看重實際。
實際擺在那兒,從六三年開始,市裡就說要改造普店街。
先是說把地勢墊高,然後重新蓋房,後來說,把普店街平房拆了蓋樓房。
一個個計劃,一場場夢。
一次次許諾,一次次落空。
群衆心裡的希望破滅了,換之一肚子牢騷。
群衆的怨言,高伯年坐在街黨委辦公室裡當然聽不到。
他隻覺得一陣冷一陣熱。
不住地打噴嚏。
一碗滾熱的姜糖水喝下去,鼻子才微微有些通暢。
老了,真的老了,當年雨夜行軍,渾身澆透,一走一二百裡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感冒。
他回過頭向秘書指示:“給閻市長去個電話,告訴他普店街雨情嚴重,讓他到這裡來。
”他想想,又叫住欲走的秘書,“再給辦公廳起草一個通知,要求每一個黨員,每一個黨員幹部,在暴雨中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個也不要回家,要和人民群衆站在一起,保護和搶救國家和人民群衆的财産。
” 高伯年說完吃力地扶着椅背站起來:“走,我們下去。
” 話音未落,一陣眩暈,他跌倒在椅子上,額頭滲出汗珠,臉色蒼白,呼吸短促。
“快,快去叫保健大夫,再去把衛生院大夫叫來。
”李書記慌了神,忙吩咐身邊的幹部。
門被推開,楊元珍急急忙忙趕來,進門就喊:“李書記,保健大夫在哪?寶柱媽病了……”她話沒說完,就發現大家正神色緊張地圍着一個人。
她走過去,看見一張曾經是那麼熟悉的一張臉,心裡猛地像是被蜇了一下,緊縮起來,感到渾身發麻,她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他,看到的他又是這麼一副樣子。
“市委書記病了還找不到大夫呢,還顧得上什麼寶柱媽。
”一個街幹部小聲說。
楊元珍靠近了一些,看見高伯年閉着眼,臉色蒼白。
她的心哆嗦起來。
她希望他能睜眼看到她,又怕他睜眼認出她。
但他沒有睜眼。
秘書急了:“不行,這樣不行,趕快叫司機送市醫院。
” 高伯年被擡走了,在場的人忙亂而緊張,誰也沒有注意癡愣愣留在屋裡的楊元珍。
外邊的雨仍在下。
四 高伯年秘書的電話打晚了,當他接通閻市長的電話時,閻鴻喚已經和柳若晨驅車來到普店街。
六三年這座城市鬧大水,閻鴻喚不在這兒,他正在北京上大學。
那年普店街的水勢他隻是聽人講過,今天他看到了,不光是普店街,這城市凡是低窪地段都積着水,普店街更為嚴重。
一座城市,經不起自然界賜予的一場無情雨。
關鍵問題在哪裡? 他們先坐車繞着普店街轉了一大圈,然後下了車,由張義民引路,穿過一條窄小的胡同。
他們走進一家住戶。
這家隻有祖孫三人,老兩口盤腿坐在床上,地上有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在木盆裡劃船。
“你們找誰?”老大爺問,他是個退休工人。
“我們是市政府的,路過這兒看看。
”閻鴻喚回答,然後坐到床沿上,“老師傅,您是這裡的老住戶吧?” “是啊,住了有年頭了。
”老人說着,趕緊騰出些地方,招呼柳若晨和張義民坐下,“我們這地方,再不修不行啦,排水管道老,堵啦,别說這麼大的雨,就是潑盆洗臉水也得滲好一會兒工夫,加上地勢低,不淹咋着?你們是市政府的幹部,該向市長們反映反映,不能老讓老百姓總這麼住下去。
” “老師傅,北邊有條街,地勢也不高,怎麼水不這麼大?”閻鴻喚問。
“哪條?” 張義民接口道:“普店東街北面的柳州道。
”他對這一帶非常熟悉。
“當然。
”老人點點頭,“柳州道當然沒事兒,那條街是五六年修的,年頭少,道路寬,排水管粗。
那會兒我參加修的,路下設施我一清二楚,不像普店街東西南北,隻五三年開過一次槽。
” “多年一直這樣?”閻鴻喚問。
“原先好些,這一二年,房子越增越多,越堆越密,排水就越來越不行了。
要說也是,想修也不那麼容易,除非把住房扒了。
” 閻鴻喚一行人告辭了老人,蹚出胡同。
“市長,我們去街黨委吧?”張義民問。
“不,去市政工程局。
” 他們上了汽車,張義民坐在司機旁,閻鴻喚和柳若晨并排坐在汽車裡。
柳若晨沉默無言,這兩天他心緒很亂。
前天,在他盛怒之下,徐力裡真的搬走了。
他弄不清楚她的走是為了他,還是為着閻鴻喚。
但他知道,自己的家庭糾紛與他身旁坐的這個人毫無關系,盡管如此,他見到這個人還是有一種無形的受辱感。
閻鴻喚此時陷入沉思。
他當了三年市長,這三年一直幹旱。
夏秋季節雨水少,普店街排水系統的嚴重問題被他忽視了。
現在看來,道路工程方案有必要修改一下,環線不繞過普店街,而是橫穿過去。
“老柳,你看該怎樣解決普店街的問題?”閻鴻喚向來在自己決定一件事之前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想法,來撞擊自己的設想,撞擊靈氣和火花。
“啊,我還沒有考慮成熟。
”柳若晨回答。
閻鴻喚沒有注意到柳若晨态度的沉悶。
他相信柳副市長的話是實話。
這個人,沒把握的話從不說。
閻鴻喚剛接任市長時,對安排柳若晨這樣一個人當副市長很不以為然,柳若晨根本不是當領導的人才,市政府這一屆領導班子,充分體現了黨的知
” “我家沒事,是市委書記來咱普店街了。
街裡通知讓居委會代表全到街裡去迎接。
” “狗屁!”陳寶柱突然瞪起眼珠子,脖子上的筋都紅了。
“他市委書記來,管個屌用!他們住着高樓,用不着到咱這兒洗腳丫子來,還歡迎他?要我,他媽的把他轟走!” 張義蘭興沖沖地來,沒來由的被寶柱搶白一頓,便瞪了他一眼:“臭德行,誰理你,家福,咱們走。
” “嗳!”家福脆崩地答應着,和張義蘭一塊蹚水走了。
三 高伯年知道自己不是龍王爺,他止不住雨,也掏不盡水。
但他覺着,在群衆最困難的時候,市委書記的出現,會産生一種無形的力量。
這座城市,這裡的人民群衆,就是靠這股力量,在過去幾十年裡,克服了無數困難。
他讓司機遠遠地停下車。
窄小的馬路上到處擁擠着緩緩蹚水的人群。
他脫掉鞋,下了汽車,試着向前蹚了幾步,積水形成的阻力,使他站立不穩,邁步相當吃力。
尤其兩旁來去匆匆的行人走過去,腳下湧起的一股股水波,像一陣陣細浪,撞得他左搖右晃。
秘書趕緊追上來,一手打着傘給他遮雨,一手攙扶住他。
一時間,他感到自己老了。
六三年,那是一股什麼勁頭!他作為分管街道工作的副市長,陪着徐克,挽起褲腿,蹚過一條條胡同,視察大水給普店街造成的災情。
居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站在自家門口,老老少少列隊歡迎他們,那場面真是激動人心。
“不要管我!”他把胳膊從秘書手中掙脫出來,讓人架着走路,這成什麼樣子!他不能以這種形象出現在群衆面前。
“你先到街委會去,去幫助他們指揮。
” 秘書猶豫不決,他看出高書記今天臉色很不好,不知該不該遵從他的指示。
迎面五六個人坐着一輛“東風”三輪車駛過來。
那車在水裡,就像一艘遊艇,劈開路上的積水,兩側濺起一米多高的浪花,很多行人被水浪的沖擊力撞倒在水裡!車上的人卻毫不顧及,隻是拼命地招着手,大聲喊着:“高書記,高書記!” 高伯年沒聽清他們喊的是什麼,隻當是搶險救災車,慌忙向路邊躲。
他今天是從家裡直接出來的,沒來得及通知其他常委同行。
但他知道這麼大的雨,對普店街意味着一場災害,他應該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去,他沒想到,他來普店街的消息,很快被市委秘書長知道了,立刻指示辦公廳挂電話通知普店街黨委。
于是街黨委書記、主任們聞訊而動,急急忙忙坐上一輛正停在門口的“東風”,趕來迎接。
“東風”在高伯年面前停下,幾個人跳下車,熱情地圍住市委書記。
“高書記,快上車,這麼大歲數,蹚在涼水裡怎麼行?” “不了。
”高伯年擺擺手,“群衆泡在水裡,我們也應該泡在水裡,像你們剛才的樣子,群衆會有意見,影響很不好。
” 好不容易,高伯年才在幾個人的前呼後擁之下,蹚進了普店街街委會大院。
街黨委李書記趕緊吩咐一個幹部去燒碗姜糖水,又讓通知有線廣播站,立即向各居民點通知市委書記親臨普店街的消息,并通知居委會主任到街黨委向高書記彙報。
“不要讓他們來了,我們應該到下面去。
”高伯年已經感到精神不佳,但仍堅持要到戶裡去。
“高書記,外邊下着雨,您就讓他們來吧。
” “不行,我不是到這裡喝姜糖水來的。
” 市委書記親臨普店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普店街各家各戶,以家庭婦女和退休老工人為主體的居委會,在傳達上級指示和特大喜訊方面的功夫,不減當年。
但市委書記這一次的到來,沒有帶來高伯年預想的鼓舞、安撫的效果,反而引起一片牢騷和罵聲。
群衆不是當年的群衆了。
人們現在厭惡形式,看重實際。
實際擺在那兒,從六三年開始,市裡就說要改造普店街。
先是說把地勢墊高,然後重新蓋房,後來說,把普店街平房拆了蓋樓房。
一個個計劃,一場場夢。
一次次許諾,一次次落空。
群衆心裡的希望破滅了,換之一肚子牢騷。
群衆的怨言,高伯年坐在街黨委辦公室裡當然聽不到。
他隻覺得一陣冷一陣熱。
不住地打噴嚏。
一碗滾熱的姜糖水喝下去,鼻子才微微有些通暢。
老了,真的老了,當年雨夜行軍,渾身澆透,一走一二百裡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感冒。
他回過頭向秘書指示:“給閻市長去個電話,告訴他普店街雨情嚴重,讓他到這裡來。
”他想想,又叫住欲走的秘書,“再給辦公廳起草一個通知,要求每一個黨員,每一個黨員幹部,在暴雨中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個也不要回家,要和人民群衆站在一起,保護和搶救國家和人民群衆的财産。
” 高伯年說完吃力地扶着椅背站起來:“走,我們下去。
” 話音未落,一陣眩暈,他跌倒在椅子上,額頭滲出汗珠,臉色蒼白,呼吸短促。
“快,快去叫保健大夫,再去把衛生院大夫叫來。
”李書記慌了神,忙吩咐身邊的幹部。
門被推開,楊元珍急急忙忙趕來,進門就喊:“李書記,保健大夫在哪?寶柱媽病了……”她話沒說完,就發現大家正神色緊張地圍着一個人。
她走過去,看見一張曾經是那麼熟悉的一張臉,心裡猛地像是被蜇了一下,緊縮起來,感到渾身發麻,她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他,看到的他又是這麼一副樣子。
“市委書記病了還找不到大夫呢,還顧得上什麼寶柱媽。
”一個街幹部小聲說。
楊元珍靠近了一些,看見高伯年閉着眼,臉色蒼白。
她的心哆嗦起來。
她希望他能睜眼看到她,又怕他睜眼認出她。
但他沒有睜眼。
秘書急了:“不行,這樣不行,趕快叫司機送市醫院。
” 高伯年被擡走了,在場的人忙亂而緊張,誰也沒有注意癡愣愣留在屋裡的楊元珍。
外邊的雨仍在下。
四 高伯年秘書的電話打晚了,當他接通閻市長的電話時,閻鴻喚已經和柳若晨驅車來到普店街。
六三年這座城市鬧大水,閻鴻喚不在這兒,他正在北京上大學。
那年普店街的水勢他隻是聽人講過,今天他看到了,不光是普店街,這城市凡是低窪地段都積着水,普店街更為嚴重。
一座城市,經不起自然界賜予的一場無情雨。
關鍵問題在哪裡? 他們先坐車繞着普店街轉了一大圈,然後下了車,由張義民引路,穿過一條窄小的胡同。
他們走進一家住戶。
這家隻有祖孫三人,老兩口盤腿坐在床上,地上有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在木盆裡劃船。
“你們找誰?”老大爺問,他是個退休工人。
“我們是市政府的,路過這兒看看。
”閻鴻喚回答,然後坐到床沿上,“老師傅,您是這裡的老住戶吧?” “是啊,住了有年頭了。
”老人說着,趕緊騰出些地方,招呼柳若晨和張義民坐下,“我們這地方,再不修不行啦,排水管道老,堵啦,别說這麼大的雨,就是潑盆洗臉水也得滲好一會兒工夫,加上地勢低,不淹咋着?你們是市政府的幹部,該向市長們反映反映,不能老讓老百姓總這麼住下去。
” “老師傅,北邊有條街,地勢也不高,怎麼水不這麼大?”閻鴻喚問。
“哪條?” 張義民接口道:“普店東街北面的柳州道。
”他對這一帶非常熟悉。
“當然。
”老人點點頭,“柳州道當然沒事兒,那條街是五六年修的,年頭少,道路寬,排水管粗。
那會兒我參加修的,路下設施我一清二楚,不像普店街東西南北,隻五三年開過一次槽。
” “多年一直這樣?”閻鴻喚問。
“原先好些,這一二年,房子越增越多,越堆越密,排水就越來越不行了。
要說也是,想修也不那麼容易,除非把住房扒了。
” 閻鴻喚一行人告辭了老人,蹚出胡同。
“市長,我們去街黨委吧?”張義民問。
“不,去市政工程局。
” 他們上了汽車,張義民坐在司機旁,閻鴻喚和柳若晨并排坐在汽車裡。
柳若晨沉默無言,這兩天他心緒很亂。
前天,在他盛怒之下,徐力裡真的搬走了。
他弄不清楚她的走是為了他,還是為着閻鴻喚。
但他知道,自己的家庭糾紛與他身旁坐的這個人毫無關系,盡管如此,他見到這個人還是有一種無形的受辱感。
閻鴻喚此時陷入沉思。
他當了三年市長,這三年一直幹旱。
夏秋季節雨水少,普店街排水系統的嚴重問題被他忽視了。
現在看來,道路工程方案有必要修改一下,環線不繞過普店街,而是橫穿過去。
“老柳,你看該怎樣解決普店街的問題?”閻鴻喚向來在自己決定一件事之前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想法,來撞擊自己的設想,撞擊靈氣和火花。
“啊,我還沒有考慮成熟。
”柳若晨回答。
閻鴻喚沒有注意到柳若晨态度的沉悶。
他相信柳副市長的話是實話。
這個人,沒把握的話從不說。
閻鴻喚剛接任市長時,對安排柳若晨這樣一個人當副市長很不以為然,柳若晨根本不是當領導的人才,市政府這一屆領導班子,充分體現了黨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