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幹部肖玲。
他對肖玲的印象很好。
她從不像局裡有些幹部,一到工程隊總是居高臨下,裝腔作勢,端着個架子。
這姑娘談吐大方,活潑、直爽。
她來隊裡是了解施工隊的情況,寫簡報的,但哪次來,她都要先跟工人們幹一陣子活兒。
她愛笑,一邊說一邊笑,工人們根據她的笑聲和名字稱她為“小鈴铛”。
肖玲隻在一個人面前不笑,那就是楊建華。
他們倆見面總是一本正經的,除了談工作,就很少有話說。
肖玲人小體輕,但“鈴铛”在施工隊工人心目中的分量可不輕。
有她在,沒出息的小夥子們幹活都起勁。
她一句話,就能攻無不克。
這并不是誇張。
肖玲讓小夥子們服氣,她哪次來都認真學門子技術,一來二去。
她學會了開鏟車、開推土機、開輾道機,甚至能替換工人們拖電鎬,端汽錘,道路工程隊的機械活,她全拿得起來。
而且她還會唱歌,再加上人精神,兩隻眼黑亮黑亮的,說話就冒精氣兒,難怪,隊裡的小夥子,着了魔似的喜歡她。
楊建華也喜歡這個姑娘。
喜歡看她那無拘無束的樣子,喜歡看她那混在工人堆裡滿不在乎拼命幹活的身影。
看見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拿她跟柳若菲做比較。
柳若菲絕不是個樂觀的女人,她的笑聲是罕見的,但少女時期的柳若菲身上有那麼一點東西跟肖玲很像,是什麼呢?楊建華說不出。
然而這種不自覺的比較卻常常影響了他正常的心理。
當他遠遠看到工人們,特别是二十幾歲的青年工人和她竟一無遮攔又毫無水平地說話,或是在她面前故意相互打逗,嘩衆取寵,以引起她的注意和笑聲時,他心裡就冒火。
他有一次忍不住發了火,沉着臉把那幾個小夥子一頓好溇。
他希望工人們自重,工人們不理解;他維護肖玲的尊嚴,可她似乎也不領情。
休息時,肖玲和工人們一起吃飯,笑聲不斷。
他走過去,笑聲立即停止了。
去它的吧,楊建華再也不幹涉這種事了。
屋裡肖玲唱完了歌,小夥子們撕毀協議,非讓她再來一個。
肖玲不幹了,笑着跑出來,和正在門口聽着的楊建華撞個滿懷。
“對不起,楊隊長。
”她吓了一跳,趕緊道歉。
建華顯得更尴尬:“沒什麼,我剛從隊部來,你來有事嗎?” “我是來向你要電廠道路工程施工總結的。
” “那你為什麼不去找我,反倒跑到這兒唱歌?”建華心裡一股火。
“嗨,十幾天沒來了,一來就被大夥兒截住了,有什麼辦法?”她笑笑,“現在也不晚哪。
” “晚了!”建華還是發火了,“看看你的表,現在下班了。
”說完,他氣呼呼地走了。
二 萬家的錢庫又多了一張一千元的定期存款單,萬家福的爹卻把整個存款折一張又一張地重新數了一遍。
現在,數存款單成了家福爹的一大享受。
他一輩子不好什麼,老了老了,終于有了一好,數存款單。
這可比在路燈下甩撲克,下象棋提精神,讓人忘記一切。
這麼悶的天,門和窗戶都關上,他一點不嫌熱,“錢”的作用可真神了。
這八十張存款單是一張張存出來的,每張一千元,每存一次換一個儲蓄所。
家福爹有算計,“文化大革命”時,凡銀行兩千元以上的存款全部凍結。
很多人家被抄,是紅衛兵小将找到銀行,在銀行内部造反派的支持下,查出來的。
平時你再裝窮,銀行那兒可挂着号呢。
今後誰敢保證就再也不會來這麼一下子呢。
為了保險起見,他甯肯多跑十幾裡路。
“老頭子,這麼熱的天,你悶這兒幹嘛?”家福媽叫着門。
“嚷啥?洗澡呢。
”家福爹趕緊把單子放進鐵匣子裡,然後拉開門插銷。
家福媽進了屋,見到裝錢的鐵匣子心裡就明白了:“沒事瞎數個嘛勁兒?” 家福爹趕緊把匣子上了鎖。
他知道這鎖屁也不頂,隻要這匣子被人發現,用不着費勁砸鎖,隻要把匣子往懷裡一揣就能把八萬塊“命根子”拿走。
他加把鎖,是想鎖住老伴和兒子的眼。
老伴是個厚道人,過日子精細,但就是手太松。
過年過節,侄男侄女來了,她幾塊幾塊地往人家手裡塞錢,一點兒不知道心疼。
兒子是他最要防範的人。
這孩子心眼兒活,賣百貨每個月進錢都不少,他看着心裡歡喜,将來兒子比自己有出息,對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問題在于家福太不安分。
本來隻要爺倆這麼搞它幾年再賺個十來萬的,沒什麼問題,但家福偏偏要變着法地琢磨着把攢得的這筆錢拿來辦工廠。
工廠是這麼好幹的?國家現成的廠房,現成的機器設備,現成的原料、人力都那麼費勁巴拉的,你一個個體戶,靠着幾萬塊錢就能搞出名堂?他費了不少口舌說服兒子,兒子卻仍絕不了辦工廠的念頭。
他隻好壟斷了全部财産。
兒子的買賣也得向他報賬,收入一筆筆地上繳,他查不出兒子的賬上有什麼毛病,但心裡老懷疑兒子跟他打埋伏,這小子能跟顧客賺錢,誰能保證不賺他老爹? “你親眼見那條牛仔褲隻收了十四塊錢?”他擡眼問老伴。
兒子的話,他不大信,明明可以賺七塊,卻隻賺了三元。
“我說你少疑神疑鬼的好不好?省點腦子多活幾年吧。
錢是我收的,還能錯了?” “噢,噢。
”他不再追問了。
老伴是他派出去的監督員,她的話,他還信。
萬老頭把鐵匣子放進大木箱的棉褲裆裡,蓋上蓋兒,又用把大鎖鎖上,這才輕松地喘了口氣。
“家福還沒回來?”他又問。
“回來你能看不見?就那麼巴掌塊地方。
”老伴兒不耐煩地頂他一句。
“我是怕他回來不進家,又跟門口的胡聊天,把時間全耗在嘴上。
” 他站起身,拿毛巾擦把汗,開始準備明早的買賣。
他打開電冰箱,拿出一個塑料籃子,扒拉着裡邊的雞蛋問老伴:“這有多少斤?” “三
他對肖玲的印象很好。
她從不像局裡有些幹部,一到工程隊總是居高臨下,裝腔作勢,端着個架子。
這姑娘談吐大方,活潑、直爽。
她來隊裡是了解施工隊的情況,寫簡報的,但哪次來,她都要先跟工人們幹一陣子活兒。
她愛笑,一邊說一邊笑,工人們根據她的笑聲和名字稱她為“小鈴铛”。
肖玲隻在一個人面前不笑,那就是楊建華。
他們倆見面總是一本正經的,除了談工作,就很少有話說。
肖玲人小體輕,但“鈴铛”在施工隊工人心目中的分量可不輕。
有她在,沒出息的小夥子們幹活都起勁。
她一句話,就能攻無不克。
這并不是誇張。
肖玲讓小夥子們服氣,她哪次來都認真學門子技術,一來二去。
她學會了開鏟車、開推土機、開輾道機,甚至能替換工人們拖電鎬,端汽錘,道路工程隊的機械活,她全拿得起來。
而且她還會唱歌,再加上人精神,兩隻眼黑亮黑亮的,說話就冒精氣兒,難怪,隊裡的小夥子,着了魔似的喜歡她。
楊建華也喜歡這個姑娘。
喜歡看她那無拘無束的樣子,喜歡看她那混在工人堆裡滿不在乎拼命幹活的身影。
看見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拿她跟柳若菲做比較。
柳若菲絕不是個樂觀的女人,她的笑聲是罕見的,但少女時期的柳若菲身上有那麼一點東西跟肖玲很像,是什麼呢?楊建華說不出。
然而這種不自覺的比較卻常常影響了他正常的心理。
當他遠遠看到工人們,特别是二十幾歲的青年工人和她竟一無遮攔又毫無水平地說話,或是在她面前故意相互打逗,嘩衆取寵,以引起她的注意和笑聲時,他心裡就冒火。
他有一次忍不住發了火,沉着臉把那幾個小夥子一頓好溇。
他希望工人們自重,工人們不理解;他維護肖玲的尊嚴,可她似乎也不領情。
休息時,肖玲和工人們一起吃飯,笑聲不斷。
他走過去,笑聲立即停止了。
去它的吧,楊建華再也不幹涉這種事了。
屋裡肖玲唱完了歌,小夥子們撕毀協議,非讓她再來一個。
肖玲不幹了,笑着跑出來,和正在門口聽着的楊建華撞個滿懷。
“對不起,楊隊長。
”她吓了一跳,趕緊道歉。
建華顯得更尴尬:“沒什麼,我剛從隊部來,你來有事嗎?” “我是來向你要電廠道路工程施工總結的。
” “那你為什麼不去找我,反倒跑到這兒唱歌?”建華心裡一股火。
“嗨,十幾天沒來了,一來就被大夥兒截住了,有什麼辦法?”她笑笑,“現在也不晚哪。
” “晚了!”建華還是發火了,“看看你的表,現在下班了。
”說完,他氣呼呼地走了。
二 萬家的錢庫又多了一張一千元的定期存款單,萬家福的爹卻把整個存款折一張又一張地重新數了一遍。
現在,數存款單成了家福爹的一大享受。
他一輩子不好什麼,老了老了,終于有了一好,數存款單。
這可比在路燈下甩撲克,下象棋提精神,讓人忘記一切。
這麼悶的天,門和窗戶都關上,他一點不嫌熱,“錢”的作用可真神了。
這八十張存款單是一張張存出來的,每張一千元,每存一次換一個儲蓄所。
家福爹有算計,“文化大革命”時,凡銀行兩千元以上的存款全部凍結。
很多人家被抄,是紅衛兵小将找到銀行,在銀行内部造反派的支持下,查出來的。
平時你再裝窮,銀行那兒可挂着号呢。
今後誰敢保證就再也不會來這麼一下子呢。
為了保險起見,他甯肯多跑十幾裡路。
“老頭子,這麼熱的天,你悶這兒幹嘛?”家福媽叫着門。
“嚷啥?洗澡呢。
”家福爹趕緊把單子放進鐵匣子裡,然後拉開門插銷。
家福媽進了屋,見到裝錢的鐵匣子心裡就明白了:“沒事瞎數個嘛勁兒?” 家福爹趕緊把匣子上了鎖。
他知道這鎖屁也不頂,隻要這匣子被人發現,用不着費勁砸鎖,隻要把匣子往懷裡一揣就能把八萬塊“命根子”拿走。
他加把鎖,是想鎖住老伴和兒子的眼。
老伴是個厚道人,過日子精細,但就是手太松。
過年過節,侄男侄女來了,她幾塊幾塊地往人家手裡塞錢,一點兒不知道心疼。
兒子是他最要防範的人。
這孩子心眼兒活,賣百貨每個月進錢都不少,他看着心裡歡喜,将來兒子比自己有出息,對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問題在于家福太不安分。
本來隻要爺倆這麼搞它幾年再賺個十來萬的,沒什麼問題,但家福偏偏要變着法地琢磨着把攢得的這筆錢拿來辦工廠。
工廠是這麼好幹的?國家現成的廠房,現成的機器設備,現成的原料、人力都那麼費勁巴拉的,你一個個體戶,靠着幾萬塊錢就能搞出名堂?他費了不少口舌說服兒子,兒子卻仍絕不了辦工廠的念頭。
他隻好壟斷了全部财産。
兒子的買賣也得向他報賬,收入一筆筆地上繳,他查不出兒子的賬上有什麼毛病,但心裡老懷疑兒子跟他打埋伏,這小子能跟顧客賺錢,誰能保證不賺他老爹? “你親眼見那條牛仔褲隻收了十四塊錢?”他擡眼問老伴。
兒子的話,他不大信,明明可以賺七塊,卻隻賺了三元。
“我說你少疑神疑鬼的好不好?省點腦子多活幾年吧。
錢是我收的,還能錯了?” “噢,噢。
”他不再追問了。
老伴是他派出去的監督員,她的話,他還信。
萬老頭把鐵匣子放進大木箱的棉褲裆裡,蓋上蓋兒,又用把大鎖鎖上,這才輕松地喘了口氣。
“家福還沒回來?”他又問。
“回來你能看不見?就那麼巴掌塊地方。
”老伴兒不耐煩地頂他一句。
“我是怕他回來不進家,又跟門口的胡聊天,把時間全耗在嘴上。
” 他站起身,拿毛巾擦把汗,開始準備明早的買賣。
他打開電冰箱,拿出一個塑料籃子,扒拉着裡邊的雞蛋問老伴:“這有多少斤?”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