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于右任點頭,和童霜威一起走邊門到了隔壁書房裡。
書房裡飄散着一絲淡淡的墨香,書櫥和竹書架上滿滿都是書。
有些線裝書翻開着攤在一張辦公桌邊。
這書房似乎是老于給人寫草書留墨寶的地方。
房間的牆壁用黑色鑲闆鑲起,散發着一種雅緻、友好的生活氣息。
房中央放着大紅木桌,上面是文房四寶,鋪開着雪白的宣紙。
季秘書送他們到了門首,就回身走了。
童霜威忽然發現辦公桌上一隻大玻璃匣裡,放着一枚大炮彈殼。
他記起來了!這是辛亥革命時攻陷南京北極閣時用過的一枚炮彈殼,是件勝利紀念品。
當年中山先生贈給老于的。
老于題過一首詩,請人镌刻在炮彈殼上。
現在,這炮彈殼他又帶到重慶來了。
童霜威不禁上前看看那藏在大玻璃匣内的炮彈殼,隻見篆刻猶在,已生綠色銅鏽,題詞是: 當年奉贈兮何意 今日追懷兮堕淚 平不平兮有時 百折不回兮此物此志 此民元總理所賜也敬為句以志之 民國十八年六月二日于右任書于南京。
童霜威忽然感到心頭一陣酸楚,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
回過頭來,看着桌上的紙筆,說:“雅興依舊?” 于右任笑笑,請童霜威在一邊沙發上坐了,自己也在另一張沙發上坐下,歎口氣說:“我在監察院多年,本想運用這個職權,做點澄清吏治的事,可惜貪污盛行,日甚一日,特務不法,司空見慣。
徒有虛名的監察院,管不了壞人。
倒是寫寫字、吟吟詩,可以陶冶性情、排遣不快。
”他聲音有些喑啞。
聽他話有牢騷,童霜威想:于胡子是有涵養的人,尚且牢騷滿腹,政局及世事令人不滿可想而知。
先問了一下:“老高和芝秀、望德[2]他們都好?”
于右任左手慢吞吞捋胡子,右手搖扇,說:“好好!好!”卻就關切地問起童霜威在淪陷區脫險來渝的經過來了。
來了個女傭敬茶。
敬了茶退出,童霜威就将在上海及來四川的前前後後扼要講了,對謝元嵩的卑鄙,也作了坦率的剖陳。
于右任慢慢扇着扇子仔細聽着,不時“唔唔”點頭。
對謝元嵩的事卻未置可否,突然問:“我那南京甯夏路二号的房子不知是否還完好無恙?” 童霜威表示在南京是遭軟禁,情況不知。
于右任慢慢點頭,說:“中國人自有心肝!你在上海,寫了《正氣歌》寄來,我就明白你的心迹了!總算現在平安來到了陪都,可喜可賀啊!” 童霜威覺得自己講了那麼多,老于隻簡簡單單說了幾句,很不滿足,又将河南災情強調了一下,說明救災如救火,現在災民早已嗷嗷待斃,田賦征實及兵役都不減免,調查大員剛去調查,還不知哪天才能撥款救災,如何得了?看到重慶歌舞升平的樣子心裡難過。
說着,将手裡的手巾包解開,把裡邊的觀音土、麻糁餅、苲草、棉子餅、蒺藜面馍、榆皮面馍……十幾種災民的“糧食”攤在于右任面前。
于右任聽了看了,籲口長氣,摸摸大胡子,說:“是呀是呀!觸目驚心呀!我也聽人來說過了,監察院查災的也派去了!可是,”他用左手食指向上指指,“根本不相信河南有大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嚴令河南的征實不得緩免。
你該知道,誰都覺得自己不能問事,因為誰問了事都不算。
事無巨細,都得他親筆下手谕才有人去辦呀!”說着,于胡子又籲了口氣,卻沒有說出一句義正辭嚴的話來,也沒有說出一句該怎麼辦的話來。
隻是兩眼目光顯得無神,臉上表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态,苦悶而又沉重。
童霜威不禁心裡“唉”了一聲,想:官僚!真是官僚!但轉眼想到那隻老于随身帶到重慶來的炮彈殼和上面的題詞,又原諒他了,心想:胡子當了院長以後雖然曆來有點内方外圓,也缺乏勇氣,幹事喜歡順水推舟,但也确實隻是一塊被用來樹樹門面的元老招牌。
他心裡都明白,口頭卻常無鮮明态度。
屬于監察院的事他管不了太多,不屬監察院的事他又哪能插手?因此住口不講了,心裡懊喪得很,感到說了半天,等于白說,頗有一種竹籃打水的印象。
他沉默着,用手帕将那些從河南帶來的“糧食”又包起來提在手上。
見于右任也沉默着,他本來想同于右任談談政情問問中央動态的,此時也沒有興緻談了。
許多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隻好端起苦澀的茶水喝,一口,又一口。
稍停,童霜威終于忍不住了,又直率地說:“我間關萬裡,攜子來到重慶,現在是寄居在當年的秘書馮村那裡,很想有個立足之地。
況且,來到四川,是為了抗戰,不知先生是否能鼎力相助?” 于右任聽了,似在沉思默想,眼睛渾濁無光,但很深很深,似有難于理解和言喻的東西。
終于,點頭說:“監察院的情況,你是知道的,僧多粥少,何況是安排你的職務,哪能随便?我倒是在想:給你去找找孔庸之[3]和許世英[4]。
他倆負責赈濟委員會,讓他們給你一個常務委員。
那地位還比較合适。
而且赈濟委員會也管赈災的事。
你去也可以幹些實事為災民造福。
你看如何?” 老于說得誠懇。
童霜威想:孔祥熙現在是行政院副院長兼财政部長,掌握财經大權,炙手可熱,又兼着赈濟委員會委員長。
綽号叫“許矮子”的許世英是個從不得罪人的老官僚,是赈濟委員會的代委員長。
于胡子出面找他們,給我一個常務委員的頭銜看來是能辦到的。
心裡覺得于右任出這個主意是實在的,心裡不禁有幾分感激,想想确也不能再苛求他。
童霜威很懂得古人說的“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意思。
一個人身份地位高了,年齡大了,确難安排,誰想請個菩薩去供着呢?就點頭答應,說:“請先生看着辦吧!” 他意興闌珊,總好像熱風遇到了冷雨,想回去了。
沒料到于胡子站起身來,去那張大紅木桌上掀開一卷卷寫好的條幅,說:“嘯天,你脫險歸來,下午我給你寫了副對聯作為紀念呢!”說着,抽出一副宣紙寫好的對聯展開來與童霜威共觀。
童霜威看那上聯是:“不信有天常似醉”,下聯是:“最憐無地可埋憂”,上款是“嘯天我兄雅屬”,下款是“右任書贈”,并寫着“民國三十一年八月”的日期。
那草書超凡入聖,龍飛鳳舞。
童霜威不禁感動,說:“謝謝!謝謝!”心裡卻忽然似乎對于右任又增進了不少理解。
這胡子,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他同于右任一起步出書房仍到前邊客廳裡坐。
發現剛才的客人中,兩個陌生的陝西人已經走了,别人都在,季祥麟也在。
卻又來了個新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蒙古族的中委樂錦濤。
樂錦濤近視眼鏡下的兩隻金魚眼配着一隻大蒜鼻子,仍然顯得有點愚蠢的樣子。
童霜威記得同樂錦濤最後一次見面也是在老于家裡,是抗戰爆發那年的冬天在武漢。
一晃已是四年半以上了。
現在,樂錦濤熱呵呵地上來同童霜威握手了,說:“啊!嘯天兄,看到報紙了,知道你脫險歸來,真為你慶幸啊!四五年不見,你可老了不少,也比從前瘦了!” 樂錦濤的熱情使童霜威心裡舒服,親切地向樂錦濤問了好。
兩人一起坐在左側一張大沙發上。
于右任仍在中間他固定坐着的那張大沙發上像尊活佛似的坐了。
天這麼熱,他布鞋裡還穿着老式的布襪。
别人搖扇,他此刻卻不搖,隻是有
書房裡飄散着一絲淡淡的墨香,書櫥和竹書架上滿滿都是書。
有些線裝書翻開着攤在一張辦公桌邊。
這書房似乎是老于給人寫草書留墨寶的地方。
房間的牆壁用黑色鑲闆鑲起,散發着一種雅緻、友好的生活氣息。
房中央放着大紅木桌,上面是文房四寶,鋪開着雪白的宣紙。
季秘書送他們到了門首,就回身走了。
童霜威忽然發現辦公桌上一隻大玻璃匣裡,放着一枚大炮彈殼。
他記起來了!這是辛亥革命時攻陷南京北極閣時用過的一枚炮彈殼,是件勝利紀念品。
當年中山先生贈給老于的。
老于題過一首詩,請人镌刻在炮彈殼上。
現在,這炮彈殼他又帶到重慶來了。
童霜威不禁上前看看那藏在大玻璃匣内的炮彈殼,隻見篆刻猶在,已生綠色銅鏽,題詞是: 當年奉贈兮何意 今日追懷兮堕淚 平不平兮有時 百折不回兮此物此志 此民元總理所賜也敬為句以志之 民國十八年六月二日于右任書于南京。
童霜威忽然感到心頭一陣酸楚,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
回過頭來,看着桌上的紙筆,說:“雅興依舊?” 于右任笑笑,請童霜威在一邊沙發上坐了,自己也在另一張沙發上坐下,歎口氣說:“我在監察院多年,本想運用這個職權,做點澄清吏治的事,可惜貪污盛行,日甚一日,特務不法,司空見慣。
徒有虛名的監察院,管不了壞人。
倒是寫寫字、吟吟詩,可以陶冶性情、排遣不快。
”他聲音有些喑啞。
聽他話有牢騷,童霜威想:于胡子是有涵養的人,尚且牢騷滿腹,政局及世事令人不滿可想而知。
先問了一下:“老高和芝秀、望德
來了個女傭敬茶。
敬了茶退出,童霜威就将在上海及來四川的前前後後扼要講了,對謝元嵩的卑鄙,也作了坦率的剖陳。
于右任慢慢扇着扇子仔細聽着,不時“唔唔”點頭。
對謝元嵩的事卻未置可否,突然問:“我那南京甯夏路二号的房子不知是否還完好無恙?” 童霜威表示在南京是遭軟禁,情況不知。
于右任慢慢點頭,說:“中國人自有心肝!你在上海,寫了《正氣歌》寄來,我就明白你的心迹了!總算現在平安來到了陪都,可喜可賀啊!” 童霜威覺得自己講了那麼多,老于隻簡簡單單說了幾句,很不滿足,又将河南災情強調了一下,說明救災如救火,現在災民早已嗷嗷待斃,田賦征實及兵役都不減免,調查大員剛去調查,還不知哪天才能撥款救災,如何得了?看到重慶歌舞升平的樣子心裡難過。
說着,将手裡的手巾包解開,把裡邊的觀音土、麻糁餅、苲草、棉子餅、蒺藜面馍、榆皮面馍……十幾種災民的“糧食”攤在于右任面前。
于右任聽了看了,籲口長氣,摸摸大胡子,說:“是呀是呀!觸目驚心呀!我也聽人來說過了,監察院查災的也派去了!可是,”他用左手食指向上指指,“根本不相信河南有大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嚴令河南的征實不得緩免。
你該知道,誰都覺得自己不能問事,因為誰問了事都不算。
事無巨細,都得他親筆下手谕才有人去辦呀!”說着,于胡子又籲了口氣,卻沒有說出一句義正辭嚴的話來,也沒有說出一句該怎麼辦的話來。
隻是兩眼目光顯得無神,臉上表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态,苦悶而又沉重。
童霜威不禁心裡“唉”了一聲,想:官僚!真是官僚!但轉眼想到那隻老于随身帶到重慶來的炮彈殼和上面的題詞,又原諒他了,心想:胡子當了院長以後雖然曆來有點内方外圓,也缺乏勇氣,幹事喜歡順水推舟,但也确實隻是一塊被用來樹樹門面的元老招牌。
他心裡都明白,口頭卻常無鮮明态度。
屬于監察院的事他管不了太多,不屬監察院的事他又哪能插手?因此住口不講了,心裡懊喪得很,感到說了半天,等于白說,頗有一種竹籃打水的印象。
他沉默着,用手帕将那些從河南帶來的“糧食”又包起來提在手上。
見于右任也沉默着,他本來想同于右任談談政情問問中央動态的,此時也沒有興緻談了。
許多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隻好端起苦澀的茶水喝,一口,又一口。
稍停,童霜威終于忍不住了,又直率地說:“我間關萬裡,攜子來到重慶,現在是寄居在當年的秘書馮村那裡,很想有個立足之地。
況且,來到四川,是為了抗戰,不知先生是否能鼎力相助?” 于右任聽了,似在沉思默想,眼睛渾濁無光,但很深很深,似有難于理解和言喻的東西。
終于,點頭說:“監察院的情況,你是知道的,僧多粥少,何況是安排你的職務,哪能随便?我倒是在想:給你去找找孔庸之
他倆負責赈濟委員會,讓他們給你一個常務委員。
那地位還比較合适。
而且赈濟委員會也管赈災的事。
你去也可以幹些實事為災民造福。
你看如何?” 老于說得誠懇。
童霜威想:孔祥熙現在是行政院副院長兼财政部長,掌握财經大權,炙手可熱,又兼着赈濟委員會委員長。
綽号叫“許矮子”的許世英是個從不得罪人的老官僚,是赈濟委員會的代委員長。
于胡子出面找他們,給我一個常務委員的頭銜看來是能辦到的。
心裡覺得于右任出這個主意是實在的,心裡不禁有幾分感激,想想确也不能再苛求他。
童霜威很懂得古人說的“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意思。
一個人身份地位高了,年齡大了,确難安排,誰想請個菩薩去供着呢?就點頭答應,說:“請先生看着辦吧!” 他意興闌珊,總好像熱風遇到了冷雨,想回去了。
沒料到于胡子站起身來,去那張大紅木桌上掀開一卷卷寫好的條幅,說:“嘯天,你脫險歸來,下午我給你寫了副對聯作為紀念呢!”說着,抽出一副宣紙寫好的對聯展開來與童霜威共觀。
童霜威看那上聯是:“不信有天常似醉”,下聯是:“最憐無地可埋憂”,上款是“嘯天我兄雅屬”,下款是“右任書贈”,并寫着“民國三十一年八月”的日期。
那草書超凡入聖,龍飛鳳舞。
童霜威不禁感動,說:“謝謝!謝謝!”心裡卻忽然似乎對于右任又增進了不少理解。
這胡子,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他同于右任一起步出書房仍到前邊客廳裡坐。
發現剛才的客人中,兩個陌生的陝西人已經走了,别人都在,季祥麟也在。
卻又來了個新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蒙古族的中委樂錦濤。
樂錦濤近視眼鏡下的兩隻金魚眼配着一隻大蒜鼻子,仍然顯得有點愚蠢的樣子。
童霜威記得同樂錦濤最後一次見面也是在老于家裡,是抗戰爆發那年的冬天在武漢。
一晃已是四年半以上了。
現在,樂錦濤熱呵呵地上來同童霜威握手了,說:“啊!嘯天兄,看到報紙了,知道你脫險歸來,真為你慶幸啊!四五年不見,你可老了不少,也比從前瘦了!” 樂錦濤的熱情使童霜威心裡舒服,親切地向樂錦濤問了好。
兩人一起坐在左側一張大沙發上。
于右任仍在中間他固定坐着的那張大沙發上像尊活佛似的坐了。
天這麼熱,他布鞋裡還穿着老式的布襪。
别人搖扇,他此刻卻不搖,隻是有